一、 制訂育雛計劃
根據生產需要、房舍條件、飼料資源等具體情況,制訂育雛計劃。先確定全年育雛的總數、養育批次及每批養育的只數,然後具體擬定進雛及雛雞周轉計劃、飼料及物資供應計劃等,以確保育雛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二、育雛舍及設備用具的準備
1、育雛舍。控溫、通風等良好,光線明亮、地勢高燥、環境安靜,有利於防疫。
2、供溫設備。有保溫傘、紅外線燈、火炕、煙道、火爐、暖氣、熱風爐、地暖等形式,可根據實際情況加以選用。
3、餵料用具。要求數量充足、結構合理、平整光滑、採食方便、不浪費飼料、高低大小適當、便於清洗和消毒。育雛期每隻雛雞佔食槽寬度應為3~6釐米,食槽上緣比雞背略高1~2釐米。雛雞開食時,可按每80~100隻雞共用一個開食料盤。
4、飲水器。種類有多種,如真空飲水器、普拉松飲水器、乳頭式飲水器等,要求數量充足、乾淨衛生、不跑水、便於清洗消毒、不易汙染。每隻雛雞佔水槽寬度應為1~2釐米,高度比雞背略高2釐米。
三、 飼料、墊料及藥品準備
進雛前備好營養全價、無黴變、適口性好、易消化的雛雞飼料。地面育雛時,在地面上鋪一層5~10釐米的墊料(如木屑、稻殼、刨花等),厚度要均勻,所用墊料要求乾燥、鬆軟、潔淨、吸水性強、不黴爛、無異味,使用前可在陽光下暴曬消毒。此外,還要準備好各種藥品、疫苗、添加劑等。
四、 消毒
進雛前2周對育雛舍、設備、用具等進行徹底消毒。對育雛舍的消毒步驟是清掃—衝洗—消毒劑噴灑—燻蒸消毒。首先,將舍內的餵料、飲水等設備移出舍外進行衝洗、消毒、維修;其次,徹底清掃糞便、垃圾、汙物,重點注意地面、牆裙、窗臺、通風口、天棚、屋內頂;再次,用高壓水槍衝洗,衝洗原則為由上到下、由內到外。雞舍衝洗、晾乾後,修復籠具等養雞設備,必要時將飼養設備全部拆除、清理消毒乾淨後重新安裝;檢查供溫、供電、飲水系統是否正常;最後是消毒,衝洗在前,消毒在後,待衝洗乾燥後,分別採用三種不同的消毒劑,將雞舍徹底噴灑3次。三種消毒劑需要做到殺菌、抗毒譜互補,每次消毒要在上次噴霧消毒乾燥後進行。地面可用3%~5%的熱火鹼水噴灑,牆壁可用10%~20%的石灰乳刷白,曾發生過烈性傳染病的雞舍,應採用火焰消毒1次。雞舍乾燥後鋪好墊料,擺好飼餵用具,按每立方米福馬林42毫升、高錳酸鉀21克密閉燻蒸1~2天,之後排出甲醛氣體,必要時用氨水中和,氨水用量和甲醛一致。
對於場區,徹底清理場區內所有的雜草、垃圾等雜物;對整個場區,包括辦公室、人員活動室、廁所等公共場所採用3%的火鹼消毒液噴灑消毒;對於場區的主要道路撒上生石灰粉末,同時噴灑少量水進行消毒;封閉雞舍,禁止外來人員進入。
五、預熱試溫增溼
無論採用哪種育雛方式,進雛前1~2天對育雛舍進行預熱升溫,同時檢查升溫、保溫效果,及時調整,以達到標準要求。檢查溼度是否適宜,育雛前期因高溫,用水量少,普遍乾燥,注意加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