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商品肉雞具有生長速度快、生產周期短、飼料轉化率高等特點,所以可以滿足人們對肉類的需要。目前,商品肉雞的規模化飼養發展迅速,在提供穩定肉源的同時對一線飼養管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基於此,本文主要分析生產中商品肉雞的飼養管理要點。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肉類的需求量顯著增加,單純依靠豬肉、牛肉、羊肉,已很難滿足人們的需求。而商品肉雞具有生長速度快、生產周期短、飼料轉化率高等特點,可以滿足人們的需要。因此,這幾年商品肉雞的規模化飼養成井噴之勢迅速發展,這便對奮鬥在一線的技術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為商品肉雞生產周期較短,共約40d,—旦在飼養過程中發生問題,將嚴重影響肉雞的生產指標,影響養殖效益。因此,基於肉雞生長速度快、生產周期短的特點,在生產過程中要求現場管理人員必須進行精細化管理。
1 空舍期及入雛前的準備
上批雞賣完以後,收拾雞舍,整理設備,清理料塔,清理雞糞,清掃雞舍,要求雞舍內不能有雞毛、雞糞、墊料。並把水線用1%冰醋酸浸泡12h,而後衝洗,清除水線內的雜物和微生物膜。清洗雞舍,並進行全面消毒。進墊料,並進行墊料的全面消毒工作。根據季節不同,提前預溫,準備進雞。
雛雞進入雞舍後,仔細觀察雛雞,溫度是否合適,飼料和水是否充足,並儘可能多地淘汰弱雛。前14d是雞的生命中最重要的階段,這預示著未來良好的生產性能,在育雛一開始付出的努力就會在最終的生產成績上得到回報。因此要多用心,保證充足的水料和光照,多進雞舍趕動雞群,提高均勻度。第一周均勻度好了,後期管理難度將會大大降低。
2 免 疫
首日齡注射新法流三聯疫苗,噴傳支疫苗;7~11日齡新支疫苗飲水。相比老的免疫程序,首日齡注射法氏囊疫苗,噴傳支疫苗;;7日齡注射新流疫苗,新支疫苗點眼滴鼻。這個免疫程序有很大的優點,減小了免疫應激,降低了成本,而且抗體水平和保護率都很好。
3 溫度管理
前14d儘量讓雞群適應低溫,增加雞體抵抗力;14~28d,雞群體質較弱,溫度緩慢下降;8d後,羽毛長齊,而且雞體新陳代謝加快,對高溫敏感,加快降溫幅度。雞群各個生長階段的適宜溫度具體也不同。
4 溼度管理
一二周雞舍的溼度控制在55%~65%,3周後控制在50%~60%。前10d保證溼度最好不要低於55%,因為這時雞體呼吸道黏膜發育,溼度降低,粉塵增加,會刺激呼吸道黏膜。相對溼度過低也容易引發絨毛髮脆,大量脫落,腳趾乾癟,食欲不振、飲水多、消化不良、體質弱,雛雞易脫水、易患感冒,死亡率提高。溼度過低應帶雞消毒,增加溼度。溼度也不宜太高,太高容導致雞糞發酵,散發氨氣,細菌大量繁殖,易導致疾病發生,如易發生球蟲病。溼度過高應加強通風,減少灑水。
5 光照管理
雞舍的光照強度應控制在:1~8日齡20lx左右,9~20日齡10lx左右,21日齡以後在5lx左右。而雞群不同生長階段所需的光照時間也不同。
6 通風管理
良好的通風,必須保證最小通風量,不能為了保溫而犧牲通風。通風不足時容易造成氨氣、灰塵、一氧化碳增多,引發呼吸道疾病,易導致拉痢氨氣增加,腹水猝死增加。通風與溫度有關,前兩周以保溫為主,適當通風,2周後在保證溫度達到要求時儘量通風。通風時不可讓冷風直接對著雞吹,尤其是免疫後,冬季儘量在中午天氣暖和時通風。
7 墊料管理
墊料就是雞的床,是雞直接接觸的地方,同時也是細菌的溫床、球蟲發生的地方,所以墊料的管理非常重要。當雞舍溼度較大時要加大通風,排出溼氣,否則溼氣進入稻殼,容易引起稻殼結餅。在中午通風量大時勤翻稻殼。另外,管好飲水,調節好水線的高度和水壓,減少漏水。
8 結 語
商品肉雞的養殖是一個團體協作的工作,不是一兩個人即可完成的工作,需要現場技術人員、飼養人員、後勤維修人員的密切協作,只有每個環節都做好,才能為雞群的生長提供一個穩定的良好的環境,才能提高生產質量,增加養殖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