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說近年來大眾關注度最高、社會影響力最大的敏感現實主義題材影片,一定非《我不是藥神》莫屬。
31億的電影票房成績,豆瓣電影9.0的口碑評分,一騎絕塵的亮眼表現,可謂是叫好又叫座。
在嚴格的電影審查制度下,《我不是藥神》作為一部關注和反映民生醫療等現實問題的影片,能夠過審和上映,對於同類型影片市場來說,也是一針有力的強心劑。
《我不是藥神》的巨大成功,不僅讓電影市場看到現實主義題材影片的商業潛力,也使觀眾感受到了現實主義題材影片,所帶來的那種直擊人心的力量。
此後,電影市場上現實主義題材的影片如雨後春筍湧現。
電影院復工在即,小編在整理第一批上映影片名單時,同樣也注意到一部聚焦敏感題材,關注「兒童侵害」問題的現實主義電影作品——《無辜囚徒》。
影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兩個童年都曾遭受成年男子侵害的女孩陸景與宋清歌,成年後不同的情感態度及生存軌跡。兩人同樣成功光鮮的外表下,都藏著掙脫不掉的童年噩夢,荒誕痛苦的生活著。成為同居密友的兩人彼此依靠和慰藉,彼此舔舐心靈傷口,但最終卻在不同的人生際遇和選擇中,走向了兩條截然不同的道路……
兒童侵害本就是一個敏感的社會話題,尤其是近年來,全球範圍內與「兒童侵害」相關的案件頻發,不斷引起大眾關注。
臺灣美女作家林奕含少女時期被家教侵害,罹患嚴重抑鬱症,27歲寫下自傳體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後自殺身亡;林肯公園主唱貝寧頓小時候長期遭受成年男子侵害,一直走不出噩夢,2017年於家中自殺……「兒童侵害」事件不分男女性別,不分地域,不分人種,是一個全球性難題。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檢察機關起訴成年人強姦未成年人犯罪12912人,同比增長39.33%;起訴猥褻兒童犯罪5124人,同比增長56.12%;起訴強制猥褻、侮辱未成年人犯罪1302人,同比增長45.31%,未成年侵害問題非常嚴峻。
而每一個數字的背後,都關乎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一個家庭的幸福快樂。被侵害兒童長大後,如果沒有正確的心理治療,侵害的陰影會長久縈繞在他們心頭,成為他們難以磨滅的痛楚。
不同於《嘉年華》等同類型影片聚焦兒童殘酷案件本身,《無辜囚徒》的現實立意落腳點為一部「聚焦被侵害兒童成年後生存現狀」的故事電影。
影片通過鏡頭追尋刻畫,表現那些曾被傷害過的孩子,在成年以後,心理上持續受到的折磨壓抑,甚至是生理上的遺留苦痛。
電影在內容表達上另闢蹊徑,關注兩位童年遭受成年男子侵害的女主角心理困境,以及她們對「男女關係」截然不同的態度,來更深刻地展現童年遭受侵害的陰影對她們長遠影響,是對「兒童遭受侵害」題材的一次深挖和拓展。
同時,影片也釋放了更大的善意,就是試圖探究如何去撫慰治癒兩位女主角受傷的靈魂,讓她們能夠放下過去,輕盈美麗地擁抱全新的幸福生活。
可以說,《無辜囚徒》創作者的這份用心,也讓國家電影局審片專家組給出9分高評(總分10分),成為近幾年四川過審最高分的電影作品之一,更是四川省廣電及宣傳部重點關注項目。
另外,《無辜囚徒》直面社會問題的勇氣和充滿溫情的人文關懷,也讓其獲得多個海外電影節的關注與青睞。
本片曾入圍第七屆溫哥華國際華語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第七屆印度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第十六屆美國聖地牙哥國際兒童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第六屆義大利米蘭國際電影節長片單元等多個國際電影節,同時並斬獲其中多個重要國際獎項。
《無辜囚徒》不僅有針對敏感社會問題的藝術性思辨,在充滿憐惜的人物境遇現實描摹中,更透露出濃濃的人文關懷。
影片將於8月7日溫暖上映,相信它一定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觀影體驗和思考。
同時,也希望這部影片能為曾經受過傷害的孩子,帶來一份善意、一份溫暖、一份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