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6年重回熒幕,是經典本該回味。
致敬科技,敬畏自然,探索宇宙,守護家人。
這部影片包含太多,一遍看熱鬧,兩遍剛入門,三遍只剩表達不出的敬佩。
它就是《星際穿越》。
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來科普一下這部電影的導演。
克里斯多福·諾蘭,說實話第一直覺不認識。
但他的作品卻深入人心,《盜夢空間》top250排名第9,《星際穿越》top250排名16,《蝙蝠俠:黑暗騎士》top250排名27。
由此可見這個導演很優秀。
下來我們說說這部重新在電影院上映的影片。
它很科學,也很燒腦,也很枯燥,當然也很溫情。
影片是基於未來世界作為背景,描述的是此時的地球已經不再適宜人類居住。
黃沙四起,莊稼顆粒無收,疾病,飢餓侵蝕著人們的生命。
是時候探索人類新的居住地。
作為一部科幻、冒險片,影片一開始用了將近快一個小時講述用了一個家庭倫理劇,枯燥程度無以言表,估計沒有耐心的小夥伴極有可能勸退了。
但這近一個小時可不水,為什麼?
它先是交代了故事背景,後又交代人物關係,之後又埋下包袱,引出登天計劃。
父子三人一起駕駛爆胎的汽車穿梭在苞米地,險些墜崖。
通過一系列的故事,建立情感寄託。
一次突如其起來的沙塵暴讓男主踏上了命運的徵途。
女兒房間發生幽靈事件,指引著男主和女兒。
幽靈指引著男主來到了一處秘密宇航局,甚至讓男主作為了探索人類新居住地的探索者。
男主為了自己的家人,最後不顧女兒反對踏上了徵途。
探索宇宙計劃有二,A計劃是尋找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將地球人運送過去,B計劃將人類精子帶入適合生存的星球繁殖。
很顯然B計劃更簡單一些。
可男主是為了A計劃去的,因為他要給他的家人提供一個可以生存的環境。
探索宇宙兇險異常,黑洞的存在讓危險加倍。
整部影片是基於強大的物理知識基礎上進行拍攝。
圍繞的是重力和引力以及相對論進行詮釋,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片。
強大的知識理論增加了觀影難度。
在《星際穿越的幕後》這一紀錄片,就解釋了這部影片的知識論。
因為影片過於燒腦,對於普通人來說影片裡面的很多情節都不能理解,甚至覺得這部影片不值得這樣的好評。
比如為什麼飛船進入黑洞會被吞噬,而男主沒有事情。
在看過《星際穿越的幕後》這個紀錄片後,個人理解是因為重力和引力的原因。
人的速度變慢,時間變慢,重力輕,根據相對論,黑洞對於他的傷害就如同他置身黑洞一般微乎其微,所以他沒事。
男主在進入黑洞後,直接抵達五維空間,這個空間連接了自己的家,女兒的房間。
而發生在女兒房間的靈異事件,其實都是自己被困於宇宙空間對女兒發出的求救信號。
沒有人知道真正的黑洞裡連接的到底是什麼,所以對於男主進入黑洞連接自己的家這個情節,只不過是對宇宙黑洞的猜想。
影片最後,男主與女兒之間愛的傳達,讓漂泊在宇宙的父親得以獲救。
這部影片被封為科技影片難以超越的作品,很多人表示不能理解。
畢竟影片的前和後一直在表達情感。
但實際上當你看過這部影片的幕後,你就會知道,這部影片為何如此讓人尊敬。
沒有哪部影片會像這部影片一樣將科技如此切實的融入到影片裡面,而它做到了。
這不僅是對科技的尊重,更是對未來科技的幻想,值得高分。
結束語,看過《星際穿越》的小夥伴,建議再看看《星際穿越的幕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