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敗了嗎?

2020-09-07 8分電影

《花木蘭》的銷售成敗,將影響流媒體電影的未來格局;

《信條》的票房成敗,將影響電影市場是否恢復如初。

8月底在40個市場上映,首周末拿下5300萬美元票房後,《信條》終於等來了中國內地和北美兩大市場到來。

諾蘭的生涯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①北美票房榜

北美票房仍然受到疫情的影響,雖然大盤較前一周末上升103.4%,但也只有2574萬美元進帳,只有3月中旬時美國疫情剛爆發時的一半左右。

《信條》首周末拿下2020萬美元,票房佔比接近80%。

華納此番打算做一個長期的攻堅戰,如果疫情沒有好轉,那其他新片不敢上,影院就只能一直放《信條》

又剛好這是一部經得起多次觀看的燒腦電影,觀眾可以不停地從中尋找細節。所以還真是長期放映的不二之選。

反之,北美影市全面復甦,那自然就再好不過了。

據外媒報導,由於洛杉磯影院還未復工,當地有影迷要開車4個小時去其他城市觀影。這說明還是有很多人由於影院沒開門還沒法看,畢竟不是每個人都願意開4小時車去看一場電影。等更多影院一開,票房肯定就會回升。

受到《信條》衝擊,上映第二周末的新變種人僅有287萬收入,較首周末下跌59.2%,累計票房1162萬美元,看來是徹底爬不起來了。

②內地票房榜

北美市場仍然等待重啟,中國內地便成為了《信條》的第一大票倉。

9月4日周五上映首日,影片拿到5701.14萬人民幣票房,如果加上零點場的347.6萬,則是單日票房冠軍,不加,冠軍仍是《八佰》

周六,《信條》單日票房突破8000萬,周日跌到6390.42萬後,首周末共收穫2.04億人民幣,約等於3000萬美元。

這個成績比諾蘭的上一部作品《敦刻爾克》的首周末1.98億還要好一些,最終衝破3億問題不大,但要超越星際穿越諾蘭內地最佳票房的8億多,難度就好比一個文科生要一刷看懂《信條》

由於諾蘭這次提高了觀影門檻,觀眾需要花費不少的心思才能get到「爽點」。光有視覺奇觀又已經不足以打動中國觀眾,膠片和實拍質感多數人又不那麼追求,最致命的一點是拯救世界的劇情過於俗套,種種因素導致《信條》的口碑高開低走,兩極分化。

也許這部燒腦電影是來錯了時間。在越來越多人鍾愛無腦碎片化內容的時代,願意動腦思考的人著實越來越少了。

上映首日,《信條》還能與佔據主場優勢的《八佰》掰手腕。

周六日,受到口碑影響,《信條》連續兩天被《八佰》在晚上實現反超,兩度錯失單日票房冠軍。

這也註定了諾蘭最終與單周票房冠軍無緣,除非有更多觀眾發現了影片的奧妙,引起大範圍討論,第二周口碑能奇蹟逆襲吧。

《信條》未能複製《盜夢空間》《星際穿越》的現象級神話,令到《八佰》的30億之路輕鬆了不少。

上映第三周,單周7天拿下4.67億人民幣,實現三連冠霸業。

來到9月7日,《八佰》的累計票房已經達到24億。由於9月在《信條》之後,要等到月底才有國慶檔重磅新片進場,所以衝破30億應該只是時間問題了。

內地市場的平淡開局,令到《信條》的處境從樂觀轉向迷離。

除北美和內地兩大市場之外,其他市場共有2810萬美元進帳。

上映第二周末,全球票房1.46億美元,沒有達到2.25億美元的成本線。

有機構估計,總票房需要至少5億才能回本。

雖然華納打算長期作戰,但一般來說,前兩個周末的票房表現是重中之重。

如果要靠後勁實現逆襲,就得依靠口碑。

《信條》顯然受到了疫情的阻擊,再加上兩極分化的評價,後續的命運難以預料。


有傳聞說是諾蘭的堅持,才讓這部原創大片留守在了這段艱難的時期。

隔壁的迪士尼選擇了「背叛」,把《花木蘭》轉投流媒體,同時還能有亞洲市場的票房收入,盈利之路輕鬆不少。

毅然選擇拯救影院的諾蘭,也許就已經做好了失敗的準備。

萬一票房失利,他的金字招牌可能就會受到影響,下一次要拿大投資,就得受到限制。

當然,開局的平淡,並不意味著失敗。

善於操控時間的諾蘭,仍有機會依靠時間來逆轉戰局。

相關焦點

  • 《信條》熱映 諾蘭還是那個諾蘭嗎?
    憑藉一次次突破影迷想像和經驗的故事和畫面,20年來讓諾蘭成為極具個人風格,同時受到中國乃至全球影迷熱愛和追捧的英國導演。新片《信條》還能延續這位傳奇導演的傳奇嗎?諾蘭還是那個我們熟悉的諾蘭嗎?改變與不變諾蘭變了。
  • 《信條》今日零點首映,諾蘭還是那個諾蘭嗎?
    圖說:《信條》海報 官方圖新片《信條》還能延續這位傳奇導演的傳奇嗎,諾蘭還是那個我們熟悉的諾蘭嗎?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信條》可能是諾蘭至今所有電影裡,最跳出他慣常語法的一部。諾蘭依舊是那個野心勃勃又精於結構的導演。20年來,諾蘭習慣用絕對符合現實物理規律的方式,來演繹現實中幾乎沒有可能發生甚至絕對不會發生的事情。《信條》與《盜夢空間》《星際穿越》一樣,用電影藝術獨有的「眼見為實」,來講從未發生的設想。
  • 寫了一周《信條》,才發現「敗」掉巨額投資,是導演諾蘭的老把戲
    小諾蘭是如此幸運,優渥的家境讓他既能見多識廣,又能追隨所愛。女主伊莉莎白在諾蘭上一部巨製《了不起的蓋茨比》中屈居女二,一躍成為主角已經是導演提攜,片酬也不會太出格。四、炸真飛機才是「圖便宜」媒體瘋狂報導,諾蘭「炸了一架真的波音747」,聽起來實在燒錢,很多人認為諾蘭儀仗才華,在電影拍攝中「任性圓夢」。
  • 諾蘭的《信條》,你看懂了嗎?
    朋友們,《信條》看了嗎,看懂了嗎?電影時長兩個半小時,我聚精會神,目不轉睛。電影都沒到一半,我就開始漸漸懵神,緊接著進入懷疑自己智商的階段。出了電影院之後只要確認過眼神,是看過《信條》的人,開口第一句話就問,你看明白了嗎?
  • 諾蘭是這個時代的喬治梅裡愛嗎?
    《信條》是一部完美的電影嗎?當然不是。作為諾蘭以他的高概念重構間諜類型片的嘗試,無論它之後能夠達到怎樣的高度,首先得承認它還是有很多的不完善,甚至可以說不盡如人意的地方,視效方面對比來看差距尤為明顯。與其前兩部奇觀化的作品相比,《盜夢空間》中對於空間的摺疊令人震撼,《星際穿越》中的浩瀚星際更是無需多言,但在這兩部作品的創作上諾蘭面對的都是實體化的場景,但《信條》則截然不同,諾蘭的對手從空間變成了時間,一個更抽象,更難被具象化的概念。雖然說時間作用於運動物體可以展現時間的具象化,但對於時間本體的展現則被迴避掉了。
  • 《信條》夠諾蘭嗎?
    視覺效果方面,突襲歌劇院一幕中,大量的人群以及快速移動的跟蹤鏡頭,再次展現了諾蘭對大場面的偏愛。高速公路上的一組鏡頭,乾脆利落的攝影手法和激發情緒的剪輯風格將特技駕駛與特效製作完美融合在一起,當所有動作如同疾風暴雨般撲面而來的時候,追逐場面展現出前所未有的視覺衝擊力。
  • 諾蘭新片《信條》還能如期上映嗎?
    就在上周,華納兄弟也釋放出了《信條》最新一版預告片,在近3分鐘的內容中,諾蘭一如既往地呈現了他所擅長的各種類型元素,懸疑、燒腦、動作、時空結構一個都不少。結合之前的宣傳物料來看,《信條》很有可能是類似於《盜夢空間》的一部作品。
  • 諾蘭的《信條》是超越自我,但觀眾會買帳嗎?
    幾層夢境雖然看上去很酷炫,但總體還是線性敘事,大家主要還是對諾蘭的創意表示嘆服。可這一回,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但問題也來了,如果一部電影非得靠「多刷」才能看懂,它還能算一部佳作嗎?完全無視觀眾的接受能力,不斷提高敘事門檻,也許能夠滿足諾蘭本人的創作需求,但會不會影響到票房和口碑呢?
  • 《信條》會成為諾蘭大神的「滑鐵盧」嗎?
    口碑也一路下滑,豆瓣評分從最初的8.4分下降至7.9分,成為諾蘭少數不上8分的作品。諾蘭的作品一向被貼上「燒腦」的標籤,看一次是沒法完全搞懂的——這已經成為所有觀眾的共識。只是《信條》出來之後,越來越多觀眾開始思考:到底是電影真的很難懂,還是諾蘭故意讓你看不懂?
  • 《信條》燒腦到反人類嗎?也許是未來的諾蘭回到過去,寫了一個流水...
    「字文的放倒讀閱法無類人像就,我們看不懂諾蘭的《信條》」。寫這篇影評之前,我原本想了這樣一個標題,因為擔心影響讀者閱讀而放棄了,但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顯然不擔心這樣的表述方式會影響觀眾觀影。這句話的正常表述順序是「我們看不懂諾蘭的《信條》,就像人類無法閱讀倒放的文字」。
  • 諾蘭那些豆瓣9.0的「神作」,都是抄襲的嗎?
    直到2020年,這幾張「證據圖」已經傳了好幾百手,被壓縮成了AV畫質,仍被視為諾蘭的把柄。真的嗎?客觀回顧最早的幾則爆料文,你會發現它們有著明顯的誘導性。首先,原po給出的截圖並不是來自1981年的《哆啦A夢:大雄的宇宙開拓史》,而是2009年的重製版。
  • 諾蘭那些豆瓣9.0的「神作」,都是抄襲的嗎?
    直到2020年,這幾張「證據圖」已經傳了好幾百手,被壓縮成了AV畫質,仍被視為諾蘭的把柄。真的嗎?客觀回顧最早的幾則爆料文,你會發現它們有著明顯的誘導性。而蟲洞、突破引力、相對論這種科幻片老生常談的東西,真談得上抄襲嗎?
  • 諾蘭的「妥協的藝術」
    「如果這個鏡頭不需要我來拍,那麼它有必要出現在成片中嗎?不管多麼細小的鏡頭內容,在大銀幕上,都是同一個尺寸。所有鏡頭在我看來,都應該被同樣對待。」「很多動作電影非常喜歡把動作戲份分給第二攝製組去完成,讓我不禁提出一個疑問:『你這樣何苦來拍攝動作電影呢?』」
  • 諾蘭導演作品《信條》,你看懂了嗎?
    畢竟導演是諾蘭。諾蘭是誰?《盜夢空間》《記憶碎片》《星際穿越》《致命魔術》《黑暗騎士》的導演啊。在很多影迷心中是神一樣的存在。「諾蘭是神」「老諾蘭吹了」「諾蘭出品,必屬精品」,這種話,大家都說膩了吧。似乎這次《信條》出現了意外,其中不乏一些人,像我一樣,認為看不懂《信條》是自己的問題。
  • 看不懂的諾蘭,看得懂的諾蘭現象
    諾蘭三連,粉絲過年,恍惚間都有點「救市主」的感覺了。而諾蘭再謙遜,我們也不好對他說「管管自家粉絲呀」。作為「好萊塢最後一位電影作者」,妥協成了諾蘭身上一門偉大的藝術。當你以為諾蘭的敘事剪輯很不好萊塢時,他用諸多商業與藝術的彌合告訴市場「他才是最好萊塢的」。
  • 看不懂的諾蘭,看得懂的諾蘭現象
    而諾蘭再謙遜,我們也不好對他說「管管自家粉絲呀」。 儘管克里斯多福·諾蘭的電影總票房排在全球第54位,遠不如羅素兄弟和溫子仁,但他絕對是近十年最具中國影迷號召力的外國導演。羅素兄弟有一張漫威臉,溫子仁穿梭陰陽間,而諾蘭就是諾蘭,僅代表他自己。 評論解禁的《信條》,依舊讓人看不懂。
  • 《信條》口碑兩極化,諾蘭這一次失手了嗎?
    票房之外,《信條》的口碑在IMDB、Metacritic、爛番茄、豆瓣等評分都低於諾蘭以往的作品。國內書影音網站豆瓣上的評分目前為21萬人打出的7.8分。這一票房與口碑成績放到大多數導演身上,都可說表現不錯,但對於諾蘭來說,這一表現並不盡如人意。《信條》有著諾蘭一貫的「燒腦」設定,這當然也是不少影迷喜歡它的原因,但對於很多觀眾來說,「燒腦」只是淪為了宣發的噱頭。
  • 諾蘭新片信條來了!諾蘭《信條》真的那麼好麼?
    羅伯帕丁森Robert Pattinson/《TENET信條》飾演角色:尼爾Neil好萊塢導演界有三位「臭名昭著」的大魔王,「暴君」卡梅隆、「爆炸貝」麥可·貝,以及「實拍狂人」克里斯多福·諾蘭,其中尤其是諾蘭讓投資方又愛又恨,因為諾蘭執導的電影口碑票房質量之高有目共睹,但恨的是諾蘭是個徹頭徹尾的「實拍狂人」!
  • 諾蘭的《信條》,一遍真的能看懂嗎?
    諾蘭出品,必屬精品,果然,諾蘭新作《信條》上映後,引來了極高的討論度。而這其中被問的最多的一句話不是你覺得怎麼樣?而是你看懂了嗎?真的看懂了嗎?
  • 《信條》票房不佳,女觀眾只佔兩成,諾蘭這一點做得比姜文更姜文
    諾蘭導演的新作《信條》本周全球開映,憑著高概念的噱頭引發一輪觀影熱潮,可惜這輪熱度沒有持續太久,甚至比預期中最保守的局面更悲觀,截止至9月6日晚,票房才破2億,單日還不如上映第17天的國產戰爭片《八佰》,而且全無翻盤的跡象,不得不說,諾蘭這一次走了麥城,敗局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