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條》票房不佳,女觀眾只佔兩成,諾蘭這一點做得比姜文更姜文

2020-09-07 鐵任

諾蘭導演的新作《信條》本周全球開映,憑著高概念的噱頭引發一輪觀影熱潮,可惜這輪熱度沒有持續太久,甚至比預期中最保守的局面更悲觀,截止至9月6日晚,票房才破2億,單日還不如上映第17天的國產戰爭片《八佰》,而且全無翻盤的跡象,不得不說,諾蘭這一次走了麥城,敗局已定。

那麼,到底是什麼讓諾蘭輸了票房又丟了口碑,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要知道諾蘭之前的電影包括《盜夢空間》《星際穿越》《黑暗騎士》都是豆瓣上的九分以上神作,《致命魔術》《俠影之謎》8.8分,最不濟的《敦刻爾克》也有8.4分,與之相比,現在7.9分還不斷下滑是《信條》已經是最低了。

從電影本身來說,《信條》依然是神作,花活和技巧,對時空的設定調度,甚至更高於《盜夢空間》,當很多導演的劇本還在停留在三維時空的基礎上,諾蘭已經提前領略並捕捉到了五維時空的神韻。

但是,或許諾蘭輸就輸在段位太高,明明是大學教授的才華,來給小學生講課,不願意放低身段,或許,他認為自己已經做得夠通俗易懂,可是對於觀眾來說,依然是遙不可及的陽春白雪。

對於很多觀眾來說,《信條》根本就看不懂,大概故事和每一個情節都明白,但是這些情節包含的信息量太大,就算掌握了劇透和相應的物理學知識,依然做不到眼與腦同步,諾蘭用臺詞出了一個主意,別試著去理解它,要學會感受他。

想法是好的,可惜的是,大家感受不到,現在看來,《信條》其實只犯了一個錯,那就是炫技,所有人物都顧不上自己的生活和情感,沒頭蒼蠅一樣拼命往前趕,就是為了配合諾蘭的逆世間魔術,諾蘭才是最大的表演者,所有臺詞最後可以翻譯成兩句話:看,我把技巧玩得爐火純青。

但是這麼一來,電影人物就太符號了,所以不如《終結者》有情感,不如《黑客帝國》有層次,甚至也不如《盜夢空間》有團隊精神,最後隊友的犧牲輕率得猶如扔掉一塊廢道具。

攝影機是最好的,團隊和演員是最棒的,預算是非常多的,可是在這頂級的條件下,《信條》成功的做到了讓觀眾如坐針氈。

有趣的是,在售票平臺的觀眾畫像數據上,男觀眾高達八成,女觀眾只有百分之二十,不得不說,諾蘭成功的用自己的高智商,把女觀眾擋在了門外。

作為一部商業大片,《信條》敗在格調太高,輸在對女觀眾太不友好。

這一點很像2014年的《一步之遙》,一樣被寄予厚望的大導演,都是技術流的頂尖高手,都是最好的資源變成了最壞的結果,因為「看不懂」遭遇滑鐵盧。

其實,諾蘭和姜文都是劃時代的天才,鶴立雞群的導演,只是天才也會有遺憾,《信條》的遺憾就是諾蘭走得太快了,我們跟不上。

相關焦點

  • 《信條》才是真正的IMAX?《八佰》混淆概念,姜文曾嘗試失敗
    從《追隨》開始,諾蘭基本保持2年拍完一部電影的節奏,但這一次《信條》等了三年,它也是諾蘭的第11部電影。除了疫情影響但諾蘭又執拗的堅持要在影院上映外,另一層原因是《信條》拍攝難度太大,七國取景、大場面實拍,從籌備、拍攝到後期都耗時很長,這應該是觀眾多等一年的主要原因。
  • 看完諾蘭《信條》,平復完複雜的心情,我寫下這篇文章
    這兩部電影剛剛重映,票房表現依然不俗。相比這些神作,諾蘭第11部長片《信條》就有些相形見絀,至少從評分上來看,應該是諾蘭「生涯最差作品」。,因為我已經死心只專注於電影視聽享受了。2014年,他卯足了勁兒,寫出了一首歌《床邊故事》,這首歌從技術革新角度講堪稱完美,周杰倫將它作為主打歌發行了新專輯《周杰倫的床邊故事》,結果這首《床邊故事》不溫不火,專輯裡他隨手寫的口水歌《告白氣球》卻火遍了大街小巷。
  • 經過一場激烈的思想鬥爭後,我終寫下了諾蘭《信條》這篇文章
    皮哥也第一時間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影片的視聽體驗仍是諾蘭以往水準,但兩個半小時觀影后,皮哥內心卻百感交集,經過一場激烈的思想鬥爭後,皮哥寫下這篇文章,決定與大家聊聊《信條》,聊聊諾蘭。這兩部電影剛剛重映,票房表現依然不俗。相比這些神作,諾蘭第11部長片《信條》就有些相形見絀,至少從評分上來看,應該是諾蘭「生涯最差作品」。
  • 姜文:下山後,讓子彈飛(全文)
    2007年9月,最終上映的時候,《太陽》卻成了一駕無人駕馭的馬車。這是一部色彩華麗魔幻、沒有起承轉合的非線性敘事影片。它就像生活本身一樣叫人迷惑。觀眾紛紛表示「看不懂」。姜文對媒體說:「看不懂就多看兩遍。」影片發行方說:「看不懂是好事,有爭論是好事,會讓更多的觀眾產生好奇心,買票進電影院。」
  • 《一步之遙》激活賀歲檔 為爭觀眾姜文越說越多
    《一步之遙》公映首日,口碑走好的徐克新片《智取威虎山3D》、顧長衛新片《微愛之漸入佳境》齊齊來到上海,或見面會或進校園,單單上海UME國際影城兩店就分別舉辦了電影《微愛之漸入佳境》(新天地店DMAX 廳)、《智取威虎山》(寶山店巨幕廳)的見面會。原本,審查、首映禮後一邊倒的評價已經讓《一步之遙》充滿了話題性,而三部重量級導演的電影即將碰撞出的這場「群英會」,更讓今年賀歲檔充滿影片本身之外的戲劇性。
  • 《信條》,無疑是諾蘭最差的一部作品
    還沒看片就奉上五星,不管劇情什麼樣都要直呼燒腦,看過以後還要拿著自己的無知給這個導演臉上貼金,最後一句看不懂,配上一句諾蘭牛逼,諾蘭封神,口碑和票房似乎就都有了。事實上,諾蘭導演至今都沒有獲得過好萊塢電影體系裡最高表彰——奧斯卡獎。僅有的一次導演提名,還是國內諾蘭粉最不待見的《敦刻爾克》。
  • 《信條》首日票房險勝《八佰》,觀眾直呼看不懂,影評人也難搞懂
    9月4日,備受影迷期待的諾蘭新片《信條》在中國內地上映,在排片佔比高達42.8%的有利局面下,上映首日僅拿到6231萬元票房(含零點場),險勝已上映15天的《八佰》。後者當天再收5702萬元票房,排片佔比36.1%,累計票房22.33億元。
  • 姜文用7年拍的電影,觀眾:看不懂,隨手一拍的,反而成功了?
    就拿姜文的《太陽照常升起》與《讓子彈飛》來說,這兩部作品都是出自姜文之手,而且不知觀眾們有沒有發現,這兩部作品姜文都用的是同一首音樂。就連某百科上,也有相關的說明,誰也不知姜文為何不換,也許是因為那首音樂蠻珍貴的。
  • 姜文用7年拍的電影,觀眾:看不懂,隨手一拍的,反而成功了?
    在他有需要的時候,都會及時出現,為他排憂解難,畢竟兩人都是圈內人,也有很多共同話題,所以兩人的愛情一直保持到現在,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但男人終究是男人,僅僅只拍戲的話,不是他的夢想,志不在此。他只想自導自演,做好自己的事情,他也想做一個出色的導演,在某個程度上來講,他是的。
  • 姜文:霸氣外露?能不能換一新詞兒?
    或許是怕過猶不及,姜文開始拒絕用「霸氣外露」來形容自己,也拒絕任何輕率的文本解讀,他不贊成由預告片中的兩三句話去偵破《一步之遙》的故事,也不願意接受大環境對自己的定義,甚至鄙視歸納分類和評價體系。更令人欣慰的是,2小時20分鐘的最終時長與原版時間保持一致,僅通過配音的方式去掉了需要修改的內容,種種揣測不攻自破。   在姜文的導演生涯中,儘管有作品被禁,有作品失落獎項和票房,但作為一個作者,姜文還是幸運的,他每一次想表達的雄心、哀愁與諷刺,終究在他的四部電影裡完美呈現。
  • 《信條》票房23億仍虧錢,華納老闆很無奈,諾蘭卻表示很興奮
    在疫情繼續影響票房表現與院線狀況的情況下,進一步鼓勵產業與觀眾們,希望大家意識到『前往電影院觀影』這一體驗的重要性。這是社交生活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這些是讓人快樂的地方」。導演這個想法是正確的,但行動起來需要勇氣。
  • 姜文花了7年拍一部大片,觀眾沒看明白,他的速成片卻被吹上天
    在文藝作品創作圈裡,借鑑說得難聽一點就是抄襲,這是作品創作的大忌,可是自己抄襲自己算不算抄襲呢?這種情況還是挺少見的,但卻是真實存在的,就像日本作家巖井俊二首部在中國編劇並導演的影片《你好,之華》一樣。
  • 諾蘭談《信條》票房
    Nolan Variations)》的時候接受了洛杉磯時報的採訪,並談到了他對電影《信條》票房表現的看法。諾蘭表示對《信條》3.5億美元的票房表現感到興奮,但同時也對片方根據電影票房得出的結論感到擔憂。洛杉磯時報記者詢問了諾蘭與肖恩對電影業受到疫情影響的看法;諾蘭認為這是一個很難的問題,他表示2019年是電影業最成功的歷史,他們賺了很多錢,但諾蘭來看,更重要的是:「我們所處的新現實是什麼?」
  • 《信條》不敵《八佰》,票房下滑嚴重評分暴跌,觀眾水平不行?
    ,狂收24億,現在依然保持著日均千萬的成績,但因為劇情爭議大,票房高評分卻不盡如人意,豆瓣僅有7.7,而其他平臺則更低,甚至有聲音直言其是抗日神劇。58%,而亞軍《信條》票房佔比僅有26%,諾蘭的票房號召力要敗給管虎了嗎?
  • 《讓子彈飛》——姜文的驚喜
    《鬼子來了》讓姜文碰到了坎城的獎盃,但由於私自送去參賽,姜文被禁五年不得拍電影。在老老實實做了五年演員之後,禁令解除後他把他這五年被壓抑的情感、他的野心、他的抱負與控訴,都傾注在了《太陽照常升起》之中。好多電影創作者們為了生存,不得不向現實低頭,屈服於此怪圈壓力之下。但《太陽照常升起》的慘敗非但沒有讓姜文屈服,反而激起了姜文的鬥志和他的好勝心。
  • 諾蘭新片《信條》為何票房不高?看不懂還是190cm女主更好看
    就這點上,為何《信條》票房不及《八佰》?從這點可以看出,女主角的出場的確瓜分了觀眾的一部分注意力,沒法不分心去專注於看電影。而我本人看到女主出場,只是感嘆這女的好漂亮呀,身材真好。因為《信條》,很多人都很好奇他的身高,因為在電影裡,女主扮演者德比茨基要比他高大半個頭。
  • 為什麼高口碑的諾蘭,也未能拯救《信條》慘澹的票房?
    ;前期鋪天蓋地的宣傳,科學設定的普及,讓很多觀眾知道了現有的物理研究成果;同時更讓觀眾對《信條》充滿了好奇之心。不知道《信條》的評分會不會也是在7.8分持久下去,答案留個時間證明。他在香港影視圈站穩腳跟以後,便開創了自己的影視公司,開拍的第一部電影《大話西遊》,其實這是一部電影,分為了上下部,當時的影院只是放映了上部《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另一部《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就沒有上映。第一部電影上映就輸的一敗塗地,票房慘澹,整個公司都連帶倒閉了。現在再回看《大話西遊》,還是有一點看不懂,當時上映時和《信條》現在的狀況何其相似。
  • 姜文:評論家就像太監,自己辦不了事,淨瞧皇上在那兒辦事了
    王朔給姜文介紹了太合影視的董事局主席王偉做投資人,太合投3000萬。但後來太合發現,花完1800萬,電影才拍了不到三分之一,太合決定撤資。姜文的導演和演員片酬都沒要,還開始往裡搭錢,搭光了自己的錢以後又找姜武借了七八百萬,周韻也出了400多萬。還是不夠。最終,焦雄屏找來英皇的楊受成和利雅博,楊受成願意投《太陽照常升起》。姜文提前告訴他,大哥,這部可能不賺錢,因為這不是個商業片。
  • 諾蘭新片《信條》獲豆瓣8.4分 許多觀眾:看傻了
    ,也是因為看到了中國市場的影響力,這幾年裡諾蘭本人和中國觀眾的交互也變得更加頻繁。正如諾蘭在個人自述裡說的那樣,從他於1996年拍攝的處女作《追隨》開始,他的作品往往都在挑戰著觀眾的想像力,很難用傳統的影視作品去定義。
  • 《信條》上映第一波口碑出爐,它或成為諾蘭導演生涯中最差的作品
    這兩部電影剛剛重映,票房表現依然不俗。相比這些神作,諾蘭第11部長片《信條》就有些相形見絀,至少從評分上來看,應該是諾蘭「生涯最差作品」。《信條》是諾蘭最燒腦的一部作品。2014年,他卯足了勁兒,寫出了一首歌《床邊故事》,這首歌從技術革新角度講堪稱完美,周杰倫將它作為主打歌發行了新專輯《周杰倫的床邊故事》,結果這首《床邊故事》不溫不火,專輯裡他隨手寫的口水歌《告白氣球》卻火遍了大街小巷。周杰倫想要觀眾品嘗熊掌,觀眾卻依然選擇吃魚,難怪他在歌曲《等你下課》中寫道:「我唱告白氣球,終於你回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