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導演的新作《信條》本周全球開映,憑著高概念的噱頭引發一輪觀影熱潮,可惜這輪熱度沒有持續太久,甚至比預期中最保守的局面更悲觀,截止至9月6日晚,票房才破2億,單日還不如上映第17天的國產戰爭片《八佰》,而且全無翻盤的跡象,不得不說,諾蘭這一次走了麥城,敗局已定。
那麼,到底是什麼讓諾蘭輸了票房又丟了口碑,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要知道諾蘭之前的電影包括《盜夢空間》《星際穿越》《黑暗騎士》都是豆瓣上的九分以上神作,《致命魔術》《俠影之謎》8.8分,最不濟的《敦刻爾克》也有8.4分,與之相比,現在7.9分還不斷下滑是《信條》已經是最低了。
從電影本身來說,《信條》依然是神作,花活和技巧,對時空的設定調度,甚至更高於《盜夢空間》,當很多導演的劇本還在停留在三維時空的基礎上,諾蘭已經提前領略並捕捉到了五維時空的神韻。
但是,或許諾蘭輸就輸在段位太高,明明是大學教授的才華,來給小學生講課,不願意放低身段,或許,他認為自己已經做得夠通俗易懂,可是對於觀眾來說,依然是遙不可及的陽春白雪。
對於很多觀眾來說,《信條》根本就看不懂,大概故事和每一個情節都明白,但是這些情節包含的信息量太大,就算掌握了劇透和相應的物理學知識,依然做不到眼與腦同步,諾蘭用臺詞出了一個主意,別試著去理解它,要學會感受他。
想法是好的,可惜的是,大家感受不到,現在看來,《信條》其實只犯了一個錯,那就是炫技,所有人物都顧不上自己的生活和情感,沒頭蒼蠅一樣拼命往前趕,就是為了配合諾蘭的逆世間魔術,諾蘭才是最大的表演者,所有臺詞最後可以翻譯成兩句話:看,我把技巧玩得爐火純青。
但是這麼一來,電影人物就太符號了,所以不如《終結者》有情感,不如《黑客帝國》有層次,甚至也不如《盜夢空間》有團隊精神,最後隊友的犧牲輕率得猶如扔掉一塊廢道具。
攝影機是最好的,團隊和演員是最棒的,預算是非常多的,可是在這頂級的條件下,《信條》成功的做到了讓觀眾如坐針氈。
有趣的是,在售票平臺的觀眾畫像數據上,男觀眾高達八成,女觀眾只有百分之二十,不得不說,諾蘭成功的用自己的高智商,把女觀眾擋在了門外。
作為一部商業大片,《信條》敗在格調太高,輸在對女觀眾太不友好。
這一點很像2014年的《一步之遙》,一樣被寄予厚望的大導演,都是技術流的頂尖高手,都是最好的資源變成了最壞的結果,因為「看不懂」遭遇滑鐵盧。
其實,諾蘭和姜文都是劃時代的天才,鶴立雞群的導演,只是天才也會有遺憾,《信條》的遺憾就是諾蘭走得太快了,我們跟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