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成語|裹足不前【秦】

2021-03-05 冉冉星空

文:xiaobai

文章配圖來源於網絡

【成語名字】裹足不前

【成語拼音guǒ zú bù qián


【成語解釋】裹足:包纏住腳。好像腳被纏住了一樣,不能前進。形容有所顧慮而止步不敢向前。


【成語出處】

1.戰國·秦·李斯《諫逐客書》:「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2.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六回《呂奉先轅門射戟 曹孟德敗師淯水》:今玄德素有英雄之名,以困窮而來投,若殺之,是害賢也。天下智謀之士,聞而自疑,將裹足不前,主公誰與定天下乎? 

3.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29章:「我們不能做有名無實的黨員,不能總在困難面前裹足不前。」


【近義詞】

作繭自縛、故步自封


【反義詞】

義無反顧、一往無前


【成語故事】

1.範睢(sui)

戰國時期,魏國中大夫須賈的門客範雎因受到誣陷而改名張祿逃到秦國。他針對秦國四人專權問題去拜見秦昭王。他說自己冒死覲見是為了秦國的將來,如果被殺就會讓天下有志於助秦的人裹足不前,他分析秦國的現狀頭頭是道,秦王拜他為相。

2.李斯

李斯是秦始皇時期的宰相。不過,他剛到秦國時,僅僅是一個客卿,還不是宰相。所謂客卿,就是從別的國家來為秦國服務的人。那個時候,秦始皇也剛即位,還沒有統一天下,號稱始皇帝。

這個時候,有一位水利家,叫做鄭國,從韓國來到了秦國。他向秦王趙政建議說:「秦國想不想發展壯大呀?如果想的話,您首先得在國內富國強民。秦國有遼闊的土地,但是水利不足。我是搞水利的,我願意盡一份力量,給您修一道渠,這道渠可以灌溉四萬頃良田。這四萬頃良田如果都能打出糧食,您糧庫的糧食就積累得多了,這樣的話您就有力量向外擴張。」趙政覺得他講的有理,就說:「那好吧,就聽你的。」

於是,鄭國當了總指揮,帶著人在涇水邊開出一條渠來。這條渠開了三年,秦國出動了不少人力、物力、財力。渠修成後,秦國果然受益,延伸三百裡,能灌溉四萬頃良田。這渠就被稱為鄭國渠,又叫鄭渠。按理說這是好事,但是後來在秦國卻有人說,鄭國其實是一個間諜。因為秦國當時太強大,鄭國所在的韓國感到受威脅,就把鄭國派來幫秦國修渠,而且一修就是三年,目的是為了耗費秦國的人力、財力和物力。這樣秦國就沒有力量興兵侵略別的國家,就可以讓別的國家緩口氣。

趙政知道後,非常生氣。有的大臣就建議應該把其他國家在秦國的人全部驅逐出去。趙政真的採納了這種建議,下了逐客之令,要把所有客卿都趕走。李斯是楚國人,自然在被驅逐之列。李斯於是寫了一封信給秦始皇,這封信就是《諫逐客書》。

他在信裡說:「我覺得您這樣做不妥,錯誤很嚴重。一個國家要想有個大國的樣子,就應該能容納人才。江河之所以大,是因為引入了很多細流;高山之所以高,是因為容納了很多沙土。俗話說,國富則民強,地廣才糧多。您因為這一件事就把所有他國來的賢士都驅趕走了,後果難以設想。將來這些人去外面說,秦國不任用他本國之外的人。那麼,所有賢士聽了,就都裹足而不前,都不往秦國來了。您不能廣納天下賢士,將來怎能建立大業呢?」趙政看完李斯的信後,覺得他說的有理,於是就收回了逐客令。

裹足不前」這條成語,意思是好像腳被纏住了一樣,不能前進;形容有所顧慮而止步不敢向前。


☞文章資料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後臺刪除。

相關焦點

  • 【成語故事 ·秦】甘拜下風
    成語出處:《左傳·僖公十五年》記載:在秦晉韓原之戰中,晉軍大敗,晉惠公被秦俘獲,「晉大夫反首拔舍從之。秦伯使辭焉,曰:二三子,何其慽也!寡人之從晉君而西也,亦晉之妖夢是踐,豈敢以至?晉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實聞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風。」
  • 【成語故事 ·秦】結草銜環
    成語釋義:結草:把草結在一起,絆倒敵人搭救恩人;銜環:嘴裡銜著玉環;結草銜環:比喻感恩報德,至死不忘。後世用結草銜環代指報恩。成語用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古代神怪小說及成語「結草銜環」的「銜環」典故的主人翁。楊震:字伯起,弘農華陰人。東漢時期名臣,隱士楊寶之子。他通曉經籍、博覽群書,有「關西孔子楊伯起」之稱。成語故事:「結草銜環」源於兩個故事,我們先來講一講「結草」。春秋時期,晉國大夫魏武子有位非常寵愛的小妾,名叫祖姬。
  • 一天一個成語·一錢太守.各取一錢
    劉寵十分感謝,從每人那裡只選了一大錢收下。因此會稽稱劉寵為「取一錢太守」。【成語故事】東漢時期,有一個官員名叫劉寵,字祖榮。東萊牟平(今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人,是西漢齊悼惠王劉肥之後。 於是,後人根據這個故事形成「 一錢太守」成語,用來比喻值得稱讚的廉潔的官吏,或譏諷那些貪官汙吏貪取「大錢」。
  • 一天一個成語:立錐之地
    立錐之地 【成語拼音】lì zhuī zhī dì 【成語釋義】立錐之地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插錐尖的一點地方。 【成語出處】漢·班固《漢書·食貨志上》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躊躇不前,你還知道哪些具有偏正式用法的成語?
    相關成語:裹足不前 停滯不前 望而卻步 排除萬難 自告奮勇 馬不停蹄2.多事之秋 [duō shì zhī qiū]基本釋義:多事:事故或事變多;秋:時期。事故或事變很多的時期。出處:唐·崔致遠《前宣州當塗縣令王翱攝楊子縣令》:「況逢多事之秋;而乃有令患風。」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生靈塗炭,你還知道哪些與火相關的成語?
    典故:後燕、後秦聯合攻打前秦,於是前秦的國都長安被人包圍,苻堅因此退到五將山,等待有適當的機會能重新再來。後來苻堅被後秦活捉處死,苻堅的兒子苻丕就一直駐在鄴城。不過,前秦的幽州刺史王永聽說苻堅已經死了,就請苻丕到晉陽,在王永等人的擁護下,當了皇帝。苻丕當上皇帝以後,加封王永為左丞相。王永寫了一篇召告,想號召前秦的部隊去討伐後秦和後燕。
  • 頓足不前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停滯不前、裹足不前,反義詞有:快步流星,頓足不前是中性成語,可作謂語、定語;指停滯不前。頓足不前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頓足不前(dùn zú bù qián)成語釋義:停頓下來不前進。近 義 詞:停滯不前、裹足不前反 義 詞:快步流星成語用法:可作謂語、定語;指停滯不前。
  • 一天一個成語——心照不宣.
    >【成語拼音】xīn zhào bù xuān  【成語釋義】照:知道,宣:公開說出。【成語出處】1.清·曾樸《孽海花》:「張夫人吩咐儘管照舊開輪,大家也都心照不宣了。」2.《玉嬌梨》第十九回:「千裡片言,統祈心照不宣。」
  • 【成語故事 ·秦】救災恤鄰
    成語釋義:是指解救百姓的災難,解除周圍鄰國的禍患。後表示鄰國或鄰居間互相幫助的義務。成語出處:《左傳·僖公十三年》:「天災流行,國家代有。救災恤鄰,道也。行道,有福。」
  • 一天一個成語·前倨後恭.富貴時被敬畏,貧賤時被輕視,你經歷過嗎?
    於是找到一本周書《陰符》,伏案而鑽研它。下了一整年的功夫,悉求真締,找到與國君相合的門道,激動地說:「就憑這些足可以遊說當代的國君了。」 蘇秦做了合縱聯盟的盟長,並且擔任了六國的國相。蘇秦北上向趙王復命,途中經過洛陽,隨行的車輛馬匹滿載著行裝,各諸侯派來送行的使者很多,氣派比得上帝王。周顯王聽到這個消息感到害怕,趕快找人為他清除道路,並派使臣到郊外迎接慰勞。
  • 【成語故事 ·秦】牝牡驪黃
    成語出處:出自戰國·列禦寇《列子·說符》:「穆公曰:『何馬也?』對曰:『牝而黃。』使人往取之,牡而驪……」此事在《淮南子·道應訓》裡也有記載。成語釋義:牝:雌性的禽獸;牡:雄性的禽獸;驪:黑;黃:黃色。這裡的牝、牡、驪、黃都是指禽獸的外在特徵。原意是指馬的好壞不在於雌雄、黑色或黃色。也就是說不能只根據外表或現象來決定事物的本質。後比喻事物的表面現象,或比喻不識真才。
  • 成語每日一薦|書本中常說的乘風破浪,來自哪一個歷史故事?
    有一天正是他的哥哥結婚的日子,家裡賓客盈門,熱鬧非凡。有十幾個盜賊也乘機冒充客人,混了進來。正當前面客廳裡人來人往,喝酒道賀之際,這夥盜賊卻已潛入宗家的庫房裡搶劫起來。有個家僕去庫房拿東西,發現了盜賊,大聲驚叫著奔進客廳。一時間,客廳裡的人都被驚呆了,不知如何是好。只見宗愨鎮定自若,拔出佩劍,直奔庫房,盜賊一見來了人,揮舞著刀槍威嚇宗愨,不許他靠前。宗愨面無懼色,舉劍直刺盜賊,家人也吶喊助威。
  • 一往無前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一往無前,形容勇猛地、無畏地一直向前進(一往:一直向前進;無前:前面沒有東西能阻擋)。出自:明 孫傳庭《官兵苦戰斬獲疏》:「曹變蛟遵臣指畫,與北兵轉戰衝突,臣之步兵莫不一往無前。」近義詞有:勇往直前、所向披靡、所向無敵,反義詞有:畏葸不前、裹足不前、畏首畏尾,一往無前是褒義成語,連動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含褒義。一往無前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一往無前(yī wǎng wú qián)成語釋義:形容勇猛地、無畏地一直向前進(一往:一直向前進;無前:前面沒有東西能阻擋)。成語出處:明 孫傳庭《官兵苦戰斬獲疏》:「曹變蛟遵臣指畫,與北兵轉戰衝突,臣之步兵莫不一往無前。」
  • 一天一個成語——懷璧其罪.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關注這個公號,變成別人眼中博學多才的人✦每個成語背後都有你不知道的典故【成語名字】
  • 一天一成語|秋風過耳.毫不在意?
    【成語釋義】秋風過耳,漢語成語,意思是像秋風從耳邊吹過一樣。
  • 一天一個成語——杯水車薪.基本用來形容錢了
    >文章配圖來源於網絡【成語名字】杯水車薪【成語拼音】bēi shuǐ chē xīn【成語釋義】用一杯水去救一車著了火的柴草。【成語出處】《孟子·告子上》:孟子曰:「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械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此又與於不仁之甚者也,亦終必亡而已矣。」
  • 一天一個成語——烏白馬角.燕太子丹就是那個能讓荊軻刺秦王的那個太子,按理應該是天選之子啊,最終還是鬥不過秦國.
    >【成語拼音】wū bái mǎ jiǎo【成語釋義】燕太子丹在秦國作人質時,很想回國,秦王要他等到烏鴉頭變白、馬兒長出角才許他回去。【成語出處】《燕丹子》卷上:「燕太子丹質(作為人質)於秦,秦王遇之無禮,不得意,欲求歸,秦王不聽。廖言令烏(烏鴉)白頭、馬生角乃可許耳。丹仰天嘆,烏即白頭、馬生角,秦王不得已而遣之。」《史記·刺客列傳贊》:「世言荊軻,其稱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馬生角』也,太過。」
  • 一天一個成語·長袖善舞.每個年輕人都在奮鬥,稍微有點名氣都是一個勵志典範
    成語名字】長袖善舞【成語拼音】cháng xiù shàn wǔ【成語解釋】衣服的袖子越長,跳舞就容易跳得好看。【成語出處】《韓非子·五蠹(du)》:「鄙諺曰:『長袖善舞,多錢善賈(gu)。』此言多資之易為工也。」
  • 一天一個成語——頭破血流.救人得跟悟空學
    【成語名字】頭破血流【成語拼音】tóu pò xuè liú  【成語釋義】頭打破了,血流滿面。【成語出處】出自 明·吳承恩《西遊記》。【成語故事】唐三藏、悟空、八戒、沙僧,緩馬而行,正有一群和尚正打著號子把滿載著磚瓦木料的車子往極高的陡坡上拉。
  • 歷史成語故事:眾口鑠金一詞的由來!
    他主張聯合東方的大國齊國,共同抗秦。  昏庸的楚懷王,不聽忠告,反而偏信讒言,疏遠屈原,並向秦國妥協。結果連連上了秦國的當,懷王最後終於死在秦國。懷王死後,他的兒子橫繼位為頃襄王。頃襄王像他父親一樣糊塗,竟把屈原趕出郢都,放逐到長江以南的沅、湘和洞庭湖一帶。  屈原始終熱愛他的祖國,在被疏遠、遭打擊,以至被流放的苦痛年月中,無時不關心著人民的生活,無時不懷念著國都郢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