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 ·秦】救災恤鄰

2020-12-26 西部網

成語釋義:

是指解救百姓的災難,解除周圍鄰國的禍患。後表示鄰國或鄰居間互相幫助的義務。

成語出處:

《左傳·僖公十三年》:「天災流行,國家代有。救災恤鄰,道也。行道,有福。」

人物介紹:

秦穆公:(?—前621)春秋時代秦國國君,嬴姓,名任好。在位三十九年,諡號穆。被認定為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非常重視人才,其任內獲得了百裡奚、蹇叔、丕豹、公孫支等賢臣的輔佐,曾協助晉文公回到晉國奪取王位。周襄王時出兵攻打蜀國和其他位於函谷關以西的國家,開地千裡,因而周襄王任命他為為西方諸侯之伯,遂稱霸西戎。

晉惠公(?—前637年)春秋時期晉國君主,姬姓,晉氏。公元前651年,在秦國的幫助下繼位。晉惠公繼位後,背信棄義,誅殺大臣,國人都很不順服他。晉惠公在位期間,晉國在大國爭霸中無所作為,他的政治活動主要是圍繞著國君的寶座,為取得和維護權力不顧一切:甘願割讓國土、封官許願等。公元前637年九月,晉惠公去世。

成語故事:

公元前647年,晉國發生了特大災荒,晉國沒有別的辦法,只好向秦國派出使者,請求購買秦國的糧食。秦穆公一時拿不定主意,該不該給?因為晉惠公得以回國當政,完全是靠了秦國的幫助,他回晉之前曾許諾用八座城池來報答秦國的恩德。但是,他一回去就絕口不提割城的事。於是穆公問大夫子桑說:「我們要把糧食給他們嗎?」子桑回答說:「大王還要求什麼呢?再一次給他們恩惠而不報答我們,他們的百姓必定離心,離心以後再去攻打,那時他已失去了群眾,所以必定失敗。」秦穆公回頭又同百裡奚說:「愛卿,你覺得呢?」百裡奚說:「大王,天災流行,總會在各國交替發生的,說不定哪一天就降臨到我們國家,救災恤鄰,這是正道,按正道辦事會有福祿的。」只有丕豹不同意給晉國接濟,並自告奮勇領兵伐晉。秦穆公認為子桑和百裡奚說的有理,還勸丕豹說:「晉君的確可惡,但老百姓無罪,還是救濟為好啊。」於是,秦國的送糧船從秦都雍(現陝西鳳翔縣南)到晉都降(現山西翼城縣東),途經渭河、黃河到汾河,最後轉入澮河,接連不斷,浩浩蕩蕩。這一事件歷史上稱為「泛舟之役」。碰巧,第二年,秦國發生了饑荒,秦穆公向晉國派出使者,請求購買糧食。可是萬萬沒想到,被晉國拒絕了。

不過,晉國也有正直的大臣,大夫慶鄭堅決反對晉君的決定,說:「背棄恩惠就沒有親人;幸災樂禍就是不仁;貪圖所愛惜的東西就是不祥;使鄰國憤怒就是不義。這四種道德都丟掉了,還有什麼可以用來保衛國家的安全呢?」大夫虢射支持晉君的決定,不同意救濟秦國,說:「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我們已經因為不如約割城給秦國而得罪了他們,傷了和氣,現在這些小惠小恩已無法彌補了。」慶鄭說:「丟掉信用,背棄鄰國,有了患難誰來周濟?沒有信用,災難就會降臨;失去了外援就必然滅亡,這是天理。」虢射說:「就是現在給糧食,怨恨也不會有所減少,反而使敵國增強了實力,那還不如不給。」慶鄭說:「背棄恩惠,幸災樂禍,是百姓所唾棄的。親近的人尚且會因此結下仇恨,更何況對方還與我們有隔閡?」慶鄭越說越激動,正要繼續說下去,晉君早就聽煩了,說:「不給就是不給,不要再吵了!」慶鄭既失望又不甘心,生氣地對晉君說:「你會後悔的!」

就這樣,晉國硬是沒有接濟秦國,因此引發了與秦國的一場戰爭。

成語感悟:

這一成語現在指鄰國和鄰居間有互相幫助的義務。2020年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國在自身抗擊疫情的同時還積極向其他國家提供幫助,在當今社會正是對「救災恤鄰」這一成語最好的詮釋。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成語故事 ·秦】甘拜下風
    成語出處:《左傳·僖公十五年》記載:在秦晉韓原之戰中,晉軍大敗,晉惠公被秦俘獲,「晉大夫反首拔舍從之。秦伯使辭焉,曰:二三子,何其慽也!寡人之從晉君而西也,亦晉之妖夢是踐,豈敢以至?晉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實聞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風。」
  • 【成語故事 ·秦】結草銜環
    成語釋義:結草:把草結在一起,絆倒敵人搭救恩人;銜環:嘴裡銜著玉環;結草銜環:比喻感恩報德,至死不忘。後世用結草銜環代指報恩。成語用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古代神怪小說及成語「結草銜環」的「銜環」典故的主人翁。楊震:字伯起,弘農華陰人。東漢時期名臣,隱士楊寶之子。他通曉經籍、博覽群書,有「關西孔子楊伯起」之稱。成語故事:「結草銜環」源於兩個故事,我們先來講一講「結草」。春秋時期,晉國大夫魏武子有位非常寵愛的小妾,名叫祖姬。
  • 一天一成語|裹足不前【秦】
    【成語拼音】guǒ zú bù qián【成語解釋】【成語出處】1.戰國·秦·李斯《諫逐客書》:「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2.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六回《呂奉先轅門射戟 曹孟德敗師淯水》:今玄德素有英雄之名,以困窮而來投,若殺之,是害賢也。
  • 【成語故事 ·秦】牝牡驪黃
    成語出處:出自戰國·列禦寇《列子·說符》:「穆公曰:『何馬也?』對曰:『牝而黃。』使人往取之,牡而驪……」此事在《淮南子·道應訓》裡也有記載。成語釋義:牝:雌性的禽獸;牡:雄性的禽獸;驪:黑;黃:黃色。這裡的牝、牡、驪、黃都是指禽獸的外在特徵。原意是指馬的好壞不在於雌雄、黑色或黃色。也就是說不能只根據外表或現象來決定事物的本質。後比喻事物的表面現象,或比喻不識真才。
  • 成語故事:化幹戈為玉帛
    【成語】:化幹戈為玉帛【拼音】:huà gān gē wéi yù bó【解釋】::玉帛:玉即玉;帛為絲織品。
  • 成語故事:落花流水
    近義詞:狼狽不堪、一敗塗地 反義詞: 得勝回朝、凱旋而歸 // 成語故事 // 此語常見於詩詞中,例如唐·李群玉的《奉和張舍人送秦鍊師歸岑公山》詩:「蘭浦蒼蒼春欲暮,落花流水怨離襟。」在這首詩中,李群玉描寫了在暮春之時送友人離去的情景,藉著落下的花瓣隨著水流而去,更讓人平添幾許依依愁緒。「落花流水」本來是客觀的自然景色,在詩人墨客眼中成了離愁、哀傷的象徵。這種意象的借用,像趙嘏的「無限春愁莫相問,落花流水洞房深」、李嘉佑的「落花流水共添悲」都是。
  • 【趣味成語】暗渡陳倉的故事.每天三分鐘,在故事中學會一個成語!
    聽故事                                                            點擊上方播放按鈕即可觀看動畫而把實際的關中之地一分為三,封給了秦的三個降將,用以遏制劉邦北上。劉邦的確也有獨霸天下的野心,當然很不服氣,其他將領對於自己所分得的地盤也都很不滿。可是,懾於項羽的威勢,大家都不敢違抗,只得聽從支配,各就各位去了。劉邦不得不暫時領兵西上,在路上他接受了張良的計策,把一路走過的幾百裡棧道全部燒毀,表示沒有再進入關中的意思,以消除項羽的猜忌,同時也可防備他人的襲擊。
  • 每日成語小故事|結草銜環
    【成語】  結草銜環
  • 成語故事:物以類聚
    【成語】:物以類聚 【拼音】:wù yǐ lèi jù 【解釋】:同類的東西聚在一起。指壞人彼此臭味相投,勾結在一起。 【成語故事】:
  • 齊國成語故事——韓盧逐逡
    記載了西周、東周及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各國之事。記事年代起於戰國初年,止於秦滅六國,約有240年的歷史。《戰國策》分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遊說之士的政治主張和言行策略,也可說是遊說之士的實戰演習手冊。一次,齊宣王想要攻打魏國,淳于髡去勸止。他首先問齊宣王:「聽說君主您要攻打魏國,有這回事嗎?」齊宣王說:「是啊!怎麼了?」
  • 成語故事八:銜環結草
    春秋時期,在公元前 594年秋,秦桓公出兵伐晉,晉軍和秦兵在晉地輔氏(今陝西大荔縣)展開一場大戰,晉將魏顆與秦將杜回相遇,二人廝殺在一起,正在難分難解之際,魏顆突然見一老人用草編的繩子套住杜回,使這位堂堂的秦國大力士站立不穩,摔倒在地,當場就被魏顆所俘,秦軍軍心打亂,使得魏顆在這次戰役中大敗秦軍。於是,魏顆找來那位在戰場就結還套住秦將的老人,一問緣由,大吃一驚。
  • 安親老師講成語故事|響遏行雲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成語是其精粹之一,用最簡單最凝練的語言給我們講一個小故事,讓我們明白一個做人做事的道理。安親老師每期用幾分鐘講解一個成語,以及一個相關的歷史故事。告別的時候,秦青打著拍子,唱了一支略帶悲傷的歌曲。高亢的歌聲,震動了樹木,飄向空中,仿佛天空中飄動的白雲也被這歌聲阻擋住停止不動了。(原文是:「撫節悲歌,聲震林木,響遏行雲。」)聽了老師精彩的演唱,薛譚才意識到自己的盲目自滿是多麼愚蠢,他十分慚愧地說:「老師,我原來以為自己的水平和你差不多了,現在才知道差得太遠。請老師原諒我吧,我想繼續跟著你學習。」秦青聽了很高興,又重新收他做了學生。
  • 歷史成語故事:眾口鑠金一詞的由來!
    他主張聯合東方的大國齊國,共同抗秦。  昏庸的楚懷王,不聽忠告,反而偏信讒言,疏遠屈原,並向秦國妥協。結果連連上了秦國的當,懷王最後終於死在秦國。懷王死後,他的兒子橫繼位為頃襄王。頃襄王像他父親一樣糊塗,竟把屈原趕出郢都,放逐到長江以南的沅、湘和洞庭湖一帶。  屈原始終熱愛他的祖國,在被疏遠、遭打擊,以至被流放的苦痛年月中,無時不關心著人民的生活,無時不懷念著國都郢都。
  • 披星戴月 | 成語故事
    【成語】:披星戴月【 pī xīng dài yuè】【基本釋義】 身披星星,頭戴月亮。形容連夜奔波或早出晚歸,十分辛苦。
  • 帶娃學習204——孟嘗君的成語(二),成語:木梗之患、雞鳴狗盜、眇小丈夫
    (成語:眇小丈夫)。 5.評述:孟嘗君靠雞鳴狗盜之輩得脫於虎狼之秦,又與客俱下,斫擊殺趙之數百人,滅趙一縣以去。這個故事需分兩面來理解:古有曹共公偷看重耳「駢肋」,後被晉文公打敗被俘;今有趙人笑孟嘗眇小而招致殺身滅縣,由此觀之以貌取人,尤其是取笑對方的身體缺陷,是不對甚至有危險的。另一方面,古有晏嬰懟楚王,千古傳誦;今有孟嘗被嘲而百人滅族,濫殺無辜如此,亦顯其主、客皆非君子! 6.
  • 成語故事千鈞一髮
    成語解釋成語千鈞一髮拼音qiān jūn
  • 成語故事伯樂相馬
    成語解釋成語伯樂相馬拼音bó lè xiàng
  • 曲高和寡| 成語故事
    從這個故事中還衍生出了兩個成語,那就是「陽春白雪」和「下裡巴人」。陽春白雪,原本是戰國時期楚國的一種高雅的歌曲名。現在用來比喻高雅而不通俗的文藝作品。而下巴裡人,則是泛指通俗的文藝作品。《陽春》《白雪》的作者師曠師春秋時期著名的音樂家。師曠是一位盲人樂師,他的聽音、辨音能力特別強。
  • 成語故事——屠龍之技
    歷史成語故事——指鹿為馬歷史成語故事——四面楚歌小學歷史成語故事——三顧茅廬小學歷史成語故事——掩耳盜鈴#成語故事
  • 言而有信|成語故事
    ……▍素材來源:《芝麻講成語故事》,它是一套針對7~12歲兒童量身打造的集故事性、互動性、趣味性和實用性於一體的兒童國學讀本。本書特色如下:1.好看的成語故事+央視著名少兒欄目主持人芝麻原聲同步音頻,讓小讀者們不僅可以愉快的閱讀,還能通過掃碼聽芝麻講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