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0分直播2018騰訊娛樂白皮書發布盛典
2019年1月17日下午2點,《2018騰訊娛樂白皮書》即將在北京盛大發布。全盤掃描2018年娛樂產業,千萬級數據解答全年疑問,還有行業大咖、流量明星現場助陣。是凜冬將至還是生機盎然?答案即將揭曉。
2018年,整個娛樂產業經歷著一場變革。作為一家深耕娛樂行業的專業媒體,我們將娛樂圈發生的一切,寫進《2018騰訊娛樂白皮書》。這本白皮書由5個篇章組成,通過520個細項、380億個數據條目,以及5份沉甸甸的行業發展報告,勾勒出2018年中國電影、電視劇、綜藝、音樂、明星產業的總體樣貌。
縱觀2018年的中國內地娛樂圈,最能讓大眾體會到「變革」二字的,要數明星行業——明星迭代加快,有人翻紅,有人過氣,有人一夜成名,有人身敗名裂。
誰都無法預測,曾經在《星動亞洲》裡青澀稚嫩的蔡徐坤,在2018年成了收割最多流量的大贏家;出道近十年的朱一龍,憑藉一部《鎮魂》躋身一線男演員行列;星途坦蕩的蔣勁夫會親手把自己的口碑拖入谷底;出道20年的陳羽凡,會因為吸毒給自己的星路畫上不光彩的句號。
如果有一本走紅秘籍,相信這屆明星定會趨之若鶩——畢竟,娛樂圈的紅與糊往往只在一線之間。有人費盡心力換來全網群嘲,有人接受一個採訪就能立刻扭轉人設。搞不懂的還有粉絲的心思:今天哭喊應援表白,明天就轉身脫粉不帶一絲留戀。
流量和作品,究竟孰輕孰重?流量明星努力通過影視作品證明實力;而實力派演員踉蹌著跟上時代,似乎刷好流量才能擁有更多選擇權。所有人仿佛都在一條莫比烏斯環上循環往復,無法解脫,也沒有盡頭。
中國內地電影票房突破600億,成為全球第二大票倉。新紀錄背後隱藏著危機:票房增速連續第三年跟不上影院、銀幕增速,不少影院在2018年倒閉。中國內地電影產業這個「龐然大物」,到了需要擺脫野蠻生長,進入產業升級的分岔路口。
電視劇行業的2018年,過得也是亦喜亦憂。喜的是,網劇質量全面提升,頭部網劇無論口碑還是影響力,都和衛視上星劇不相上下;憂的是,在資本撤離、政策收緊等多重因素影響下,烈火烹油的電視劇行業開始逐步清退「熱錢」。由於政策調整,霍爾果斯等稅收優惠區數百家公司或停業,或逃離。唱衰和看好的聲音交替出現,對行業中人來說,這是一條充滿變數,卻不得不堅持走下去的道路。
相比之下,綜藝的日子要好過很多——全年爆款頻出,口碑之作不斷。《創造101》和《偶像練習生》不僅成為年度話題節目,更推動內地造星模式的顛覆性變化——偶像成為可供消費的商品,一大批陌生面孔經過這架「機器」的加工,變成偶像,成為資本和流量競相追逐的對象。
在影視業正經歷發展帶來的陣痛時,低迷了好幾年的音樂行業突然煥發生機。受眾對音樂付費的習慣逐漸養成,數字專輯銷量屢創新高;短視頻的擴張催生出大批流行神曲;在綜藝節目助推下,說唱、電音等小眾音樂類型也吸引到更多受眾。
所有身處娛樂行業中的人,都在經歷的迷茫與變革的一年。無論歡喜失落,每個人都感受到新時代即將來臨——然而又很難描述未來的樣貌。大眾的喜好不知不覺中也在變化,驅動著娛樂產業一步步升級。
《2018騰訊娛樂白皮書》的每一個條目和榜單背後,是中國觀眾2018娛樂生活的縮影。1月17日下午,這個圖景將會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