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錄偵探|「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2021-02-08 澎湃新聞

「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句據說是拿破崙的名言在中國被玩壞了,譬如郭德綱版的「不想當廚子的裁縫不是好司機」。

事實上,拿破崙從來就沒說過這句話。在法文裡,你根本找不到與之對應的句子。牽強附會一點,法文裡有與「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意思相近的句子:每一位法國士兵的背包裡都裝著元帥的權杖(Tout soldat francais porte dans sa giberne le baton de maréchal de France)。

從法文原版的「每一位法國士兵的背包裡都裝著元帥的權杖」,到中文世界的「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被解釋成不同語種之間的一次經典意譯。而經郭德綱加工的搞笑段子證明,我們熟知的句子是何等膾炙人口。

但有一個致命的問題不得不提,無論在法語網絡中,還是在法語文獻裡,「每一位法國士兵的背包裡都裝著元帥的權杖」與拿破崙也沒有任何關聯。換言之,在法國,你若把這句「男兒當自強」的勵志語錄掛在拿破崙名下,會被視作無稽之談。

諷刺的是,在拿破崙的死對頭英國,認為拿破崙說過這句話的卻不乏其人。而在所有為拿破崙「正名」的英國人中,最權威者當屬詹姆斯·伍德。詹姆斯·伍德,十九世紀生活於愛丁堡的牧師兼作家。1893年,此人編撰了一本影響力很大的《引文詞典》。詞典收錄了包括英國在內各個國家的28732句名言、警句和諺語。其中,拿破崙名言的第48句,就是「每一位法國士兵的背包裡都裝著元帥的權杖」,法文英文雙語表達(Tout soldat francais porte dans sa giberne le baton de maréchal de France——Every private in the French army carries a field-marshal’s baton in his knapsack)。

合理猜想,在中文世界所消費的這句「拿破崙名言」,其源頭就是詹姆斯·伍德編撰的《引文詞典》,是語言轉口貿易的產物。

問題是,在法國純屬無稽之談的「拿破崙名言」,何以在英國中轉時進入了詞典?中間必有什麼環節出了岔子。線索,或許還是藏在這句話的生產國。

如前所述,在法國的確有「每一位法國士兵的背包裡都裝著元帥的權杖」一說,法文網絡中也能搜到這個句子,甚至還有許多這個句子的微調版本。然而,在法文網絡中搜到的句子,絕大多數是處於沒有言說者的「無主狀態」。

當然,例外還是有的。有一個微調版本如是說:「你們隊列裡的每一位士兵,子彈盒裡都裝著一根勒佐公爵所擁有的元帥權杖。」說話的人和說話的場合,都令人吃驚。

說這句話的人是路易十八,時間是1819年8月19日,地點是聖西爾軍校(當時叫聖西爾軍事預科學校)的操場。那一天,是聖西爾軍校1817年恢復招生後,第二屆學員的命名儀式。命名儀式,是聖西爾軍校的傳統之一。在學員結束第一年軍訓,升入第二學年,正式成為聖西爾人時舉行。在儀式上,聖西爾校方以某個法軍將領或者某次重大戰役的名字授予當屆學員。在1819年8月19日命名儀式上,用來命名的人,就是路易十八講話中所提及的勒佐公爵。勒佐公爵,全名叫尼古拉·夏爾·烏迪諾,時任波旁王朝巴黎國民自衛隊司令兼路易十八皇家衛隊司令。

比較有趣,烏迪諾的元帥軍銜是1809年拿破崙所授予的。此人,原本就是拿破崙手下的將領,以作戰勇猛,不顧生死而著稱。據說,烏迪諾一生受過的傷,大小共計36次,於是傷痕化作勳章。但在1814年,法蘭西第一帝國(拿破崙帝國)大勢已去時,烏迪諾「棄暗投明」,逼拿破崙退位。由此,拿破崙的心腹愛將,成為復闢者路易十八的衛隊司令,直至成為聖西爾軍校學員命名儀式上的主角。

補充一則極其重要的信息:作為當今世界四大軍事院校之一的聖西爾軍校,恰恰是拿破崙於1803年1月28日親手創建的。該校的校訓「為打勝仗而受訓」出自拿破崙之口,該校的「雄鷹戰旗」由拿破崙親自挑選並授予,該校的培養目標「將軍的苗圃」系拿破崙親自定義。聖西爾軍校的一切,均源自拿破崙。

聖西爾軍校

1815年,拿破崙的法蘭西第一帝國崩盤,波旁王朝復闢後,聖西爾軍校一度被取消。1817年才恢復招生,但學校被降格為「軍事預科學校」。拿破崙一手創建的「將軍的苗圃」,在路易十八的治下任人處置。恢復招生後,為第二屆學員命名的人,竟是拿破崙的叛將烏迪諾——歷史,在此處對拿破崙扮了個無情的鬼臉。

而這個鬼臉所蘊含的其他一些歷史信息,為路易十八所說的話何以掛在拿破崙名下,作了註解。「你們隊列裡的每一位士兵,子彈盒裡都裝著一根勒佐公爵所擁有的元帥權杖」,在時間軸上,是所有相關句式的起點。此後,這句話在傳播中,衍生出一系列近似的表達。譬如,在1826年出版的《現代歷史畫廊》中,是「每一位法國士兵都帶著一面元帥的戰旗」;在1836年出版的《法語辭典》中,是「每一位法國士兵都有一條元帥的綬帶」。

1842年,法國作家愛德華·查頓編輯了《國家選擇指南》一書,書中也引用了類似的話:巴黎理工學校(當時是一所培養炮兵和工程兵軍官的學校)並不是一個人獲得貴族軍官資格的唯一途徑。雖然,從這所學校走出的法國元帥人數很少,但在這裡,就像在軍隊的其他地方一樣,每一位士兵的背包裡都裝著元帥的權杖。

《國家選擇指南》裡所引用的話,就是當下法文網絡裡這句名言的正本。那愛德華·查頓又是引用了誰呢?

經過比對,應該是法國作家埃爾澤爾·布雷茲(Elzéar Blaze)於1837年出版的非虛構作品《拿破崙帝國統治下的軍事生活》。布雷茲行伍出身,早年曾在拿破崙的衛隊服役。在拿破崙帝國終結後,他又繼續效力于波旁王朝。1830年,布雷茲退伍,專事寫作。《拿破崙帝國統治下的軍事生活》就是他所撰寫的一部軍旅生涯的回憶錄。在這本書裡,出現了那句所謂的「拿破崙名言」:「每一位法國士兵的背包裡都裝著元帥的權杖。」不過,布雷茲書中並未明示這句話是拿破崙說的。

據中文拿破崙貼吧裡一位叫Gustauv的網友考證,《拿破崙帝國統治下的軍事生活》裡出現的這個句子,是所謂「拿破崙名言」終而定型的法文版本。布雷茲的這部作品在十九世紀中期風行一時,英國很快就有了譯本。詹姆斯·伍德《引文詞典》中那句「拿破崙名言」的法文版本,就與布雷茲《拿破崙帝國統治下的軍事生活》中的句式,一模一樣。

至此,所謂「拿破崙名言」的演變過程與傳播路徑,大致呈現在人們眼前:在聖西爾軍校裡,路易十八口吐蓮花,生成了這句話的雛形;其後在不同的書籍裡演變出若干微調版本;直至布雷茲實現了法文版的一錘定音。而在法譯英過程中,英倫人民張冠李戴,將路易十八的發明篡改為拿破崙的原創。最後,這個錯誤被中文世界笑納。

以「知識考古學」的角度審視,這次傳播中的「跑偏事故」,是網際網路時代前,信息未經即刻比對和公共審核的情況下所難免的差錯。拿破崙太像也太有資格說出這句勵志語錄了。在拿破崙所締造的軍校裡,他的顛覆者用他的語氣奉上了一種帶有他濃厚烙印的表達。這是那個時代對拿破崙最沉重的打擊,也是對拿破崙最巨額的虧欠。好在時間用一種戲謔的方式,完成了對顛覆者的再顛覆,拿破崙最終獲得了賠償:一句不屬於拿破崙的「拿破崙名言」,傳遍了法蘭西之外的整個世界。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是的,不可否認,自己應該算是一個合格的員工,一個好士兵。 人家都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曾這樣引用過,也一直這樣認為著。 然而,當將軍真正想提拔、培養這位士兵的時候,我卻猶疑了。那種對「權力」敬而遠之的疏離感再次襲上心頭。雖然還是像新生報導的那個夜晚一樣,我勇敢地站出來接受挑戰。
  • 經典電視劇《士兵突擊》裡那些發人深省的語錄!
    因為疫情,所以在家一邊辦公,一邊刷電視劇,再細細的看《士兵突擊》時才發現原來這部劇有那麼多發人深省的經典語錄,今天就整理匯總了《士兵突擊》裡50句經典語錄,喜歡的可以收藏!1--你腦子笨就別學人家耍小聰明!2--這個誰來部隊都是別樣的世界,一無所有,所以每個人的自尊心都變得很強了,可是你太強,你凡事都要求成功,這搞不好就是要失敗啊!
  • 不想做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行動等於成功百分之五十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做成大生意的老闆不是好老闆。我前一段兒講了幾個案例,基本都是我在大慶經商的時候的幾個案例,在最早的時候可能是我上學的時代的這個案例,到一個階段之後呢,我就不太滿足於在大慶這個城市經商啊,我希望看看能不能到更高的平臺上證實自己。所以說我在2000年的時候,公司又開到哈爾濱去了,這對我來說又是一個挑戰。
  • 朝鮮人民軍軍裝級別,普通士兵衣服是真難看!
    士兵肩章為半軟體,版面無圖案,有軍兵種色邊線,準尉一縱一橫紅槓,上士一寬橫條,中士三細橫條,下士二細橫條,上等兵一細橫條,列兵無橫條。平壤禁衛部隊另有一種閱兵服士兵肩章,硬板,飾條為金色。帽子為帶折直筒帽,將官軍帽上有銅絲鍍金的帽飾帶。
  • 華金·菲尼克斯將在電影《士兵行囊》中扮演拿破崙
    華金·菲尼克斯將在電影《士兵行囊》中扮演拿破崙  據外媒Deadline報導:雷德利·斯科特將導演、新科奧斯卡影帝華金·菲尼克斯將主演新片《士兵行囊》(Kitbag),菲尼克斯飾演法國第一任皇帝拿破崙·波拿巴。
  • 周末影院:永遠19歲的《士兵之歌》
    12   《每當看蘇聯電影時心就變得柔軟起來》(發表於「中華讀書報」)對《士兵之歌》是這樣介紹的:   北京電影學院的電影理論家張雲帆說:「說起蘇聯衛國戰爭電影中的人物,人們不會陌生。當人們一遍遍為人物的命運動情時,卻會發現在這些熟知的名字裡,沒有多少是玉樹臨風的將軍元帥,也很少有偉大領袖的身影。
  • 軍中士官:士官不是軍官,是職業士兵
    我軍歷史上,在軍中正式實施了兩次軍銜制,1955年9月27日-1965年5月21日,首次在全軍實施了軍銜制,各自授予現役軍人軍官、士官和士兵軍銜。1955年授銜時,有軍官、士官、士兵三個等級;1988年恢復軍銜時,有軍官、士官(志願兵)、義務兵三個等級。我軍首次授銜,士官有三個級別,即上士、中士和下士;1988年恢復軍銜,士官為上士、中士和下士。從1993年開始,實施了初級、中級和高級士官制。
  • 士兵就應該不怕死嗎?
    之所以推薦這部電影,是因為電影不是像我們常見的任何主旋律電影一樣去讚揚我國士兵如何驍勇善戰 他們為了一個高地,反覆拉鋸,無數士兵的生命就這樣犧牲。每個人忘記了自己是為什麼開始這場戰爭,這場戰爭的意義何在。 在反覆地拉鋸中,兩方士兵也產生了一種默契:他們互相傳遞著家書,希望對方的士兵能帶給自己在另一邊的親人;他們陣地上互相通過埋下禮物來進行溝通。
  • 和《士兵突擊》一樣感人的特種兵小說,內容真情實感,強烈推薦!
    大家好,歡迎來到閉門推書!十二年前的某一天,北京奧運,舉國同歡;汶川地震,萬眾一心,這屬於中國人共有的記憶;那年《士兵突擊》贏得飛天獎,小編可謂是滿心歡喜,這是小編自己小小的記憶。身為90後的你們,對《士兵突擊》的許三多是否還留存印象?小編在看完之後理解什麼叫做光榮在於平淡,艱巨在於漫長。
  • 感悟士兵突擊
    初識這句話,來自於蘭曉龍的《士兵突擊》這本書,那一年,我一口氣讀完了整本士兵突擊,它帶給我的不僅是靈魂的震撼,更是對軍人職業的嚮往和敬佩。後來,《士兵突擊》被翻拍成了軍旅影視劇,作為國內軍旅題材的它,更加成為了軍旅影視劇中的標杆,影響著一代又一代軍迷。
  • 偵探語錄劇情介紹 偵探語錄評價
    10月25日晚間,電視劇《偵探語錄》正版視頻平臺上線,多集首播。該劇由溫德光執導。這位導演也是《延禧攻略》的署名導演之一。因為後者劇作的知名度很高,所以,溫德光導演的這部《偵探語錄》也備受劇迷期待。那《偵探語錄》講的什麼故事呢?一起來看看《偵探語錄》劇情介紹。
  • 將軍與士兵同吃住,為士兵吸毒瘡。士兵母親聽後大哭:我家快絕後
    文·蕭中九歌得到上級重視,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是真的好開心,又得到領導重視。以後豈不是要走上人生巔峰了。這是一種正常的反應,並沒有任何過錯。為體恤士兵,激發士氣,經常和最下等的士兵在同吃同住。跟士兵一起挑行軍物資,與士兵一起分擔疾苦。一次吳起看到一個士兵患病流膿,不顧自己將軍高貴的身份,俯下身子用嘴給士兵吸吮毒瘡。
  • 士兵突擊176期 |發生在士兵突擊中的成全!
    我對你付出的青春這麼多年,換來了一句,謝謝你的成全!這句話,很想送給史今和許三多。我把你帶著一塊穿了這身軍裝你跟著我一塊玩了命你選擇了這種生活道該走時候就得走一個破包能攔住你班長你忘了咱是步兵了我爬都能爬回家你騙我  你騙我總拿我當笨蛋騙我好好活  騙我做有意義的事現在把你都給擠走了這就是有意義的事我不想做尖子
  • 古代士兵守城為什麼不推雲梯?士兵:你以為我不想?你推試試
    不過投石車也不是大規模使用的。因為搬運實在太麻煩,且石頭當彈藥很不方便,基本靠就地取材。這個時候,主要靠的還是衝車破壞城門,以及雲梯登城殺敵。而最先登上城樓最後活下來的獎勵都很大,這個功勞也叫先登。那麼,既然敵人用雲梯登城,為什麼守城的士兵都是用石頭,木頭往下砸,或者是金汁、熱油往下澆,而不是直接推翻雲梯呢?
  • 《士兵突擊》成年人的寓言
    有一天,從不看主旋律的老公看我無聊,對我說《士兵突擊》還不錯,可以看看,這一看就中了毒。很慶幸遇到《士兵突擊》,讓我知道了一群帥帥的綠葉,他們中間如今大多成了炙手可熱的演員,真為他們高興。耳熟能詳的情節人物就不累述了,就說看過以後這十幾年裡,我也變成那個傻傻的堅守者,公司部門更迭、小夥伴們另謀高就、移民他鄉,我就像個樹懶留在原地把部門一點一點的做大,雖然我也不是不知道這中間的利益得失,我只是莫名其妙的不想去比較。
  • 《士兵突擊》i士兵突擊
    看完士兵突擊,喜歡高連長,喜歡史班長,喜歡561,喜歡絕情坑坑主等等,最喜歡鋼七連,其實老A反而感覺一般。很羨慕許三多他在任何艱難環境下的自律以及不拋棄不放棄,還有一路上可以遇到這麼多這麼好的人,而且他們也喜歡自己在重要的時候也幫助自己成長蛻變。
  • 阿富汗戰爭中沉睡的士兵
    這次拍攝的成果包括報導阿富汗戰爭的傳統新聞攝影作品,深入觀察軍人的多屏幕、多媒體項目《Sleeping Soldiers》(沉睡的士兵),有海報展覽,還有書籍《Infidel》(異教徒)和紀錄片《Restrepo》(雷斯特雷波);憑藉這部紀錄片,赫瑟林頓和榮格還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
  • 《太平洋戰爭》士兵的痛苦
    戰爭最無恥的還不是這些,是它在拼命弱化人的美好的同時,又在不停的放大那些人所不能忍受的醜惡。我們經常稱之為殘酷。這個殘酷,總是聽到,我們已經鈍化了對其的感知。影片中所展現出來的殘酷,和我們平時談的想的絕對不是同一個詞。
  • 偵探語錄唐伯頓擁有雙重人格嗎 偵探語錄原著小說結局劇透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偵探語錄唐伯頓擁有雙重人格嗎 偵探語錄原著小說結局劇透 其實《偵探語錄》是愛奇藝的原創懸疑劇,並不是根據小說改編的,因此也沒有原著小說結局.由高至霆飾演的男主角譚伯頓,是個擁有雙重人格的新派警察.他為人正直、明辨是非,為了正義不顧一切.在這部劇裡,我   原標題:偵探語錄唐伯頓擁有雙重人格嗎 偵探語錄原著小說結局劇透     其實《偵探語錄》是愛奇藝的原創懸疑劇,並不是根據小說改編的,因此也沒有原著小說結局.
  • 《白頭山》導演太年輕,士兵是智障。
    河正宇帶了一對智障智障(包括他自己)執行任務,我都不想多寫了。執行重要任務的軍隊士兵,是一群傻子,無力吐槽啊。怎麼可以這樣拍電影,場面有,裝備也在,資金也充足,居然排出來了弱智電影,OMG,第三十分鐘就看不下去了,這是侮辱韓國士兵還是啥,跟三傻寶衝鋒陷陣一樣。導員可能太年輕了,士兵沒有基礎的戰術動作,沒有前後照應,連手槍都不會拿,為什麼?導演是家境殷實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