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曉琳
一個小女孩在海面跑。
狂亂的風暴捲起可怖的浪濤,幾乎要淹沒銀幕前膽戰心驚的觀眾。就在這時,一枚粉色的身影躍然而上,在海面跑得飛快。狂風時而將她裙擺吹皺,海浪時而將她整個隱沒。她無所顧忌,努力探出身子,朝鏡頭大笑。
懸崖上的金魚姬,終於遠渡重洋,奔向此岸的中國。
時隔12年,吉卜力經典《崖上的波妞》(又名《懸崖上的金魚姬》)在國內公映。上映後,影片收穫兩千萬票房,甚至超過了許多國產動畫新片。事實上,這不是吉卜力第一部在國內公映的復映片:2018年,1988年首映的《龍貓》在國內公映,拿下1億票房;2019年,雄踞日本影史票房冠軍近20年的《千與千尋》在國內公映,更是一舉斬獲近5億票房。
憨厚可愛的龍貓、老房子暗處躲藏的煤團生物、穿梭森林的幽靈公主、變成俊秀少年的白龍、「吃太多就會變成豬哦」的奇怪小鎮……對許多人而言,「吉卜力」意味著童年、夏天、愛與夢想。自1984年宮崎駿推出《風之谷》後,三十年間,吉卜力帶來的幾乎每部動畫電影,都會掀起關注與票房狂潮。
但2020年對吉卜力而言,或許是個重要節點。
這一年,吉卜力時隔四年,推出該工作室首部全3D動畫長片《阿雅與魔女》,由宮崎駿之子宮崎吾朗執導,宮崎駿擔任企劃。作為吉卜力首部全3D作品,該片在盧米埃爾電影節上首映,12月30日在日本NHK電視臺放送。然而吉卜力「試水」3D的首部作品口碑未及預期,iMBD與豆瓣評分目前均未超過6分。
這一年,《千與千尋》保持了19年的日本票房影史第一,終於被《鬼滅之刃》劇場版打破。有記者想請宮崎駿談談對此的感受,他坦言自己既沒看過,也不關注,「我只是個出來撿垃圾的退休老爺爺」。
也正是這一年,人們再次意識到吉卜力的「換代」問題已相當嚴峻。2021年1月5日,宮崎駿迎來80歲生日,而吉卜力另一重要成員鈴木敏夫也即將邁入72歲。
回看吉卜力的上一部動畫長片,與法國工作室合作的《紅海龜》口碑平平,距今已有四年;而上一部引起較大轟動的長片,還要數號稱為宮崎駿引退之作的《起風了》,距今也已過去八年。
儘管觀眾仍在熱切期待宮崎駿已籌備三年的長片新作《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但對曾誕生過龍貓、波妞與白龍等大名鼎鼎形象的吉卜力而言,前路,依舊繁花似錦嗎?
吉卜力的輝煌時光
在製作人鈴木敏夫看來,龍貓變成了宮崎駿的「敵人」。
「宮崎駿做過很多種類的影片,龍貓應該是目前為止最受歡迎的角色,目前還沒有能製作出超過龍貓的角色。這成了一個魔咒。」在2019年NHK推出的四集紀錄片《宮崎駿:十年一夢》中,鈴木敏夫如此說道。
吉卜力成立後第一部作品《天空之城》大獲成功後,1988年,宮崎駿的《龍貓》與吉卜力另一導演高畑勳的《螢火蟲之墓》同時上映。儘管兩部影片的票房總共僅收穫了80萬觀影人次,但卻幾乎包攬了當年日本所有重要的電影獎項,龍貓這一形象更是大受歡迎,不僅是許多人初識吉卜力的契機,更在日後成為「吉卜力」工作室的標誌性形象。
然而,《龍貓》的提案最初曾遭到製片方德間書店的否定。投資人認為,《龍貓》以日本和妖怪為背景,不符合當時觀眾喜歡外國故事的潮流。在鈴木敏夫的轉圜下,吉卜力決定同時製作《龍貓》和《螢火蟲之墓》,各以60分鐘的形式合併上映。
兩部影片開拍後,宮崎駿與高畑勳兩位動畫大師雖彼此欣賞,卻一直暗中較勁。據說,為了更好的表現小孩走路的步態,宮崎駿邀請近藤喜文加入吉卜力,但宮崎駿與高畑勳都希望近藤加入自己的製片組,僵持不下。最終,製片人鈴木敏夫考慮到宮崎駿自己就是原畫師出身,於是將近藤安排進了高畑勳的團隊。
此外,二人連影片時長都要「較勁」。高畑勳對製作要求極高,不僅將電影從企劃中的60分鐘延長到88分鐘,甚至到影片公映時都沒能完成製作。宮崎駿於是把主角改成姐妹二人的設定,也將電影時間延長。不僅如此,《龍貓》與《螢火蟲之墓》還「同臺打擂」,於1988年4月16日同天上映。
事實上,宮崎駿與高畑勳「亦敵亦友」的關係早已為人津津樂道。年輕時,二人都深受法國動畫大師保羅·古裡莫與詩人、編劇雅克·普萊維爾的影響,有著相近的動畫美學觀念。而在創立吉卜力後,二人的創作取向逐漸產生分歧,並形成了吉卜力動畫的兩種主要風格。
鈴木敏夫在《樂在工作》一書中回憶道:「他(宮崎)對高畑勳內心是十分敬佩的。高畑勳是他的前輩,也是競爭對手,對宮崎先生來說,高畑先生有時候還是個令他愛憎參半的人。製作電影分鏡頭時,宮崎先生還常會問我:『鈴木君,這樣做高畑先生會不高興吧?』一副六七歲小男孩的樣子。」
作為吉卜力工作室的兩大創作核心,宮崎駿與高畑勳的合作始於東映時期的《太陽王子霍爾斯的大冒險》。初執導筒的高畑勳力排眾議,提拔了當年僅入社兩年的宮崎駿擔任電影的背景設計及原畫。之後,二人又合作了《通煙囪工人與牧羊女》、《阿爾卑斯山的少女》、《三千裡尋母記》、《紅髮姑娘安妮》等電視動畫《世界名作劇場》系列。
在世界名作劇場中,高畑注重「現實主義」的特點已經開始顯現。《紅髮姑娘安妮》中,他甚至會用十分鐘的影像,還原現實中10分鐘的泡茶時間。在這之後,他開始思考以「日本」作為故事的舞臺,而不再一味描繪外國故事。
同時在1979年,宮崎首次執導的《魯邦三世卡裡奧斯特羅之城》上映並大獲成功。接受採訪時,宮崎駿說:「對我而言,如果去掉了和阿撲(高畑勳)的關係,就沒法談動畫。」
但二人創作風格的不同,也讓矛盾逐漸凸顯,這在二人合作的吉卜力開山之作《風之谷》中,得到了淋漓展現。宮崎駿籌劃《風之谷》時,曾多次邀請高畑勳擔任製片,但都遭到拒絕。宮崎駿還因此對鈴木敏夫說:「我把我的全部青春都奉獻給了高畑先生,卻什麼都沒得到。」最終,在鈴木敏夫的勸說下,高畑勳還是答應擔任《風之谷》的製片人。
影片上映後大獲成功,吸引了92萬人次觀影,《朝日新聞》還刊登了關於《風之谷》的社論,形成社會熱潮。然而,高畑勳對作品並不十分滿意。他認為,從製作人的角度可以給影片100分,但從朋友的角度只能給30分,因為「從未來的角度反映現代社會」這一點上,宮崎駿做得並不好。
在評論家看來,高畑勳是「日本動畫界難能可貴的現實主義大家,他透過自己的作品,關注日本社會的現實問題,同時也展現了普通人生活中的生活與美好」。而宮崎駿,則常常被認為更關心如何充分發揮動畫特性,塑造一個無與倫比的奇幻世界。
在高畑勳作品中,《螢火蟲之墓》、《歲月的童話》與《我的鄰居山田君》,關注的都是普通人的生活,敘事平淡瑣碎,畫面樸實,極具文學或散文氣息,甚至在《我的鄰居山田君》中,完全採用「四格漫畫」式的畫法,對場景設置、畫面背景幾乎都略去不畫。
吉卜力工作室作品中風格與高畑勳較為相近的,還有望月智充執導的《聽見濤聲》與近藤喜文執導的《側耳傾聽》。然而,望月智充並不屬于吉卜力工作室,而僅僅與其短期合作;被認為最有潛力的吉卜力接班人近藤喜文,則由於過度勞累,不幸英年早逝。
而從《風之谷》開始,宮崎駿執導作品中加入的幻想元素越來越多,逐漸成為吉卜力工作室中最負盛名的導演。宮崎駿與高畑勳兩位大師互相切磋的「傳統」,也成為了吉卜力工作室的靈魂,使二人全身心地投入到動畫創作之中。
不僅如此,兩位大師都在不斷追求超越自己以往的作品。
1997年,《幽靈公主》中,畫面採用了宮崎駿不擅長的形式,更首次直面「生與死」的哲學命題,在製作過程中一度引起各方質疑。但影片上映後,大獲成功,有評論認為,這是宮崎駿最有深度的作品之一,片中對東方哲學的完美詮釋,在內涵的深刻性、複雜性及廣度上,都實現了宮崎駿的自我超越。
《千與千尋》的上映,則可以視為對《幽靈公主》的再超越。影片不僅作為動畫電影獲得第52屆柏林電影節最佳影片的桂冠,還橫掃了安妮獎、奧斯卡金像獎等幾十個獎項,成為日本動畫史上繞不過的一座豐碑。影片不僅在作畫上精益求精,每個人物細節動作都是對現實的真實摹寫,也是日本電影界中第一部採用DLP高清顯像技術的作品。在這部作品中,全世界再一次看到宮崎駿不朽的想像力。
《千與千尋》之後,宮崎駿繼續在《哈爾的移動城堡》《崖上的波妞》中嘗試不同類型影片的創作。回到開頭鈴木敏夫「龍貓是宮崎駿的對手」這一評價,還有下半句:「宮崎駿真心希望可以做出超越龍貓的更好的角色,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付出如此多的努力創作波妞這個角色。」
創作《崖上的波妞》時,在長達4年的製作期內,當時已年近70歲的宮崎駿導演每天堅持畫12個小時,最終,全片累計超17萬張手稿,是《千與千尋》的1.5倍。而在形象的描繪上,《崖上的波妞》顛覆動畫界「在水裡必須改變顏色」的常識,只為讓波妞「更像波妞」:
在吉卜力繁多的作品中,不變的始終是導演們在每個人生階段對生命的思索和關懷。著名影評人梅雪風曾評價道:「宮崎駿特別像史匹柏,或者諾蘭等好萊塢導演。他們始終在大眾與自我之間,在天真與深刻之間走著鋼絲,而且最終都倖存了下來,讓萬千觀眾都收穫了奇觀,還有感動。最後在感動之外,還有另外一種東西,在默默地影響著大家,讓大家去思索,去回味。」
正如宮崎駿在紀錄片說的那樣:「我就是電影的奴隸。不是自己喜歡要這麼做,命中注定只能這麼做片子,把自己擁有的一切奉獻給電影。」
而這,或許就是吉卜力長盛不衰的魅力。
吉卜力的未來展望:轉向3D?
《時代周刊》曾評選宮崎駿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並如此評價他對2D手繪作畫的堅持:「猶如清水滴在長滿青苔的巖石上,猶如一列火車在黎明時分駛過大海。」
自上個世紀創立以來,吉卜力每部作品都稱得上2D動畫的頂尖製作,「我也嘗試過3D電腦動畫,用電腦可以複製,也不需要畫很多畫,但卻完全沒有幸福感,還是用鉛筆畫才好。」宮崎駿曾說。
無奈3D動畫來勢洶洶。2013年,迪士尼3D動畫《冰雪奇緣》「屠榜」日本票房榜,電影中有三首歌曲登上紅白歌會的舞臺,並摘得第38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日本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這是動畫電影第一次摘得這項榮譽。
傳統2D動畫遭遇衝擊。面對新技術,許多日本動畫製片公司採用「三渲二」技術,在保留手繪特點的同時使用3D技術。由於人物表情的處理跟2D動畫接近,因此看上去十分自然,給人一種「簡直不像3D」的感覺,《希德尼亞的騎士》《寶石之國》就是此類作品。
宮崎駿也曾嘗試利用3D技術拍攝一部名為《毛蟲的破綻》的十分鐘短片,但作品僅將在日本吉卜力工作室博物館獨家放映,宮崎駿也並未打算完全使用3DCG技術製作動畫長片。在時代的浪潮前,被稱作「傳統手工作坊」的吉卜力,一直是經典2D手繪的代名詞。
——直到2020年。
這一年,宮崎駿長子宮崎吾朗宣布,吉卜力的最新作品是全篇採用3DCG製作的動畫長片。
這部名為《阿雅與魔女》的作品由宮崎駿企劃,宮崎吾朗執導,改編自《哈爾的移動城堡》原作者黛安娜·韋恩·瓊斯的同名小說,講述小女孩兒在對自己「魔女的女兒」身份毫不知情的情況下,開始和一個壞心眼的魔女一起生活的故事。
儘管作品曾入圍「坎城2020」片單,也有宮崎駿、吉卜力的光環加持,但在預告片放出後,許多國內網友評價3D建模有些僵硬,頗有「恐怖谷效應」之感,疑問吉卜力為何「揚短避長做了3D」?也有人認為,儘管吉卜力在3D製作的「初試啼聲」並未如預期般驚豔,卻仍然應該肯定吉卜力跳出舒適圈的勇氣。
但更多人關注的是作品的導演,宮崎吾朗。他會是挑起吉卜力大任的最佳人選嗎?
早在製作《崖上的波妞》時,宮崎駿就已近70歲。儘管精力仍然充沛,但不再如年輕時有力的雙手讓他只能使用軟性鉛筆作畫。而在2013年,宮崎駿宣布將以《起風了》作為自己隱退前最後一部作品時,關於「後宮崎駿」時代誰能接過吉卜力重擔的討論之聲就未曾消歇。在外界看來,2014年吉卜力宣布動畫製作部門解散或許是「後繼無人」的某種象徵,數度宣布隱退的宮崎駿面臨吉卜力如此窘境,不得已而不斷「反悔」。
「原則上,當高畑勳與宮崎駿引退時,便是吉卜力結束的時候」。
2005年初,宮崎駿、高畑勳與鈴木敏夫組成獨立公司「株式會社吉卜力工作室」時,鈴木敏夫如此重申:「吉卜力是為了創作精彩作品成立的系統,而非永續經營的企業」。
2018年,時年82歲的高畑勳去世。這對吉卜力與宮崎駿而言,不啻一個巨大打擊。「我一直以為Paku-san(高畑勳暱稱,即阿撲)能活到95歲。在Paku-san過世之後,我在想,自己也沒有多少時間了。」宮崎駿在告別儀式上黯然道。
2021年1月5日,宮崎駿迎來他的80歲生日。據媒體報導,2017年起,他就投身動畫電影《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的製作,打算以這部1937年的同名名著小說改編動畫作為自己創作生涯的收尾。鈴木敏夫曾在電視節目中透露,宮崎駿決定復出,是想為自己的孫子留下一部作品。通過這部電影,他想告訴孫子,「爺爺即將要到另一個世界去了,但他給你留下了這部電影。」
觀眾們從未如此深刻而清楚的意識到,宮崎駿留給吉卜力的作品將越來越少。這也讓「誰將成為吉卜力下一任當家?」再次成為關注的焦點。
2008年年底,在《崖上的波妞》大獲成功後,宮崎駿提出了「吉卜力5年經營計劃」,其中,前3年會啟用新人導演米林宏昌與宮崎吾朗,推出《借東西的小人阿麗埃蒂》、《來自虞美人盛開的山坡》兩部作品。
兩位新人導演的表現都堪稱亮眼:《借東西的小人阿麗埃蒂》上映後,以92億日元的票房收入,居當年日本國產電影票房排行榜首位,導演米林宏昌也被視為宮崎駿最好的繼承人,前途大好;《虞美人盛開的山坡》作為宮崎吾朗繼《地海戰記》後的第二部動畫長片,關注度與口碑均超越前作,為當年的電影觀眾帶來一縷清新而惆悵的微風。
但兩部作品中多少都帶有宮崎駿的影子。他擔任了兩部作品的編劇,經常插手幹預導演工作,後者更是被評價為「女主又是典型的宮崎駿的理想女性」、「更像是集合了高畑勳和宮崎駿的優點」。
2013年,在執導《回憶中的瑪尼》後,米林宏昌宣布離開吉卜力,與製片人西村義明成立了普樂卡工作室。他坦承,自己在吉卜力工作20年,吉卜力對他的影響已深入骨髓。2018年,米林宏昌推出《瑪麗與魔女之花》,但作品推出後,儘管多少有「吉卜力」光環加持,在中國票房口碑卻均遇滑鐵盧,最終僅收穫兩千萬票房。
而一直被認為「生活在父親陰影下」的宮崎吾朗繼續留在吉卜力,並試水父親較少涉足的領域——3D動畫長片。他在近期採訪中表示,如果要讓工作室繼續下去,一味地模仿宮崎駿將不會有未來。他注意到,在法國舉辦的內容展銷會上,只有日本仍在堅持推出手繪動畫。面對在世界範圍內已成主流的3DCG,他認為吉卜力有必要嘗試些新的東西。
事實上,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宮崎駿在把《超時空要塞7》OP中3DCG片段看了好幾遍後,立刻請負責製作的片塰滿則加入吉卜力負責CG工作,許多動畫粉絲將這一軼事視為宮崎駿積極擁抱新事物的論據。此外,「塔塔君Minkun」在微博提到,吉卜力很早就開始接觸數碼技術製作動畫,宮崎駿最早可追溯的3D作品,是日本電視臺92年啟用的出品電影片頭。
(圖源@塔塔君Minkun侵刪)
但製作手繪動畫長片,或許更是一種情懷。曾有人問宮崎駿:「現在CG已經進入了全盛時期,為什麼不用CG製作?」
宮崎駿回答:「我在街上遇到過一個木屐店主,他說雖然很多木屐店都倒閉了,但不是所有的都會倒閉,總有一兩家會留下來,堅持到現在,反倒是有更多客人到這家店去,所以我們不想放棄用鉛筆畫畫。」
如今,這一願景似乎正隨著老一輩的謝幕遠去。2022年,吉卜力主題樂園將開放迎客。人們關心,這個路邊站牌蹲著龍貓、空中飛著貓貓公交車、小魔女騎在掃帚上外送的童話王國會加入更多新夥伴嗎?
但他們內心深處更關心的其實是——吉卜力,還會繼續搭載下一代人的愛與夢嗎?
參考文獻
南龍瑞.高畑勳劇場動畫的內涵與藝術價值[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9(09):120-128.
遊智皓.宮崎駿奇幻世界初旅[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3(03):67-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