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不會磨滅一個人高貴的品質,縱使你衣衫襤褸滿身泥土,骨子裡的教養也會讓人肅然起敬。————薄伽丘
兒時最喜歡的做的事情是蜷在外祖母身邊,聽她講古老的故事,而今故事大都已經忘卻了,但卻依稀記得她那布滿皺紋的臉上的笑靨,溫柔而純淨。也許,我終其一生都無法再遇見笑容似她一般美好的人了,但事情總會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某天某刻突然再刷小視頻的時候,被一個孩子純真的笑臉給吸引了,搜到相關的視頻才知道這個孩子是電影《天堂的孩子》的小男主。
電影《天堂的孩子》,又名《小鞋子》,故事的主人公阿里不小心弄丟了妹妹薩拉的小鞋子,圍繞著一雙破舊不堪的小鞋子娓娓道來的故事:阿里不小心弄丟了妹妹的小鞋子————兄妹兩人共穿一雙鞋子上學————阿里希望通過跑步的第3名(第3名獎品是一雙男孩運動鞋),故事簡單明了卻最是能打動人心,電影的暗線是阿里的父親騎著自行車往家趕,自行車後座上有兄妹兩人的鞋子。
《天堂的孩子》這部電影的導演是被譽為「伊朗的史匹柏」馬基德馬基迪的作品,這部電影不僅橫掃伊朗票房,更是獲得了第21屆蒙特婁國際電影節美洲大獎,同時還成功入圍了第72屆奧斯卡,雖然它最後敗給了《美麗人生》,但馬基德馬基迪依然為伊朗帶來了無限的光榮。
馬基德馬基迪的這部電影《天堂的孩子》被人們讚譽為「獻給成年人的童話」,電影中的兩兄妹喚醒了人們對童年遙遠的記憶。馬基德馬基迪把男女主人公的童年的純真,以及他們生活在窮困生活裡,依然溫情、善良,心懷希望的姿態一一剖析開來,讓人看得熱淚盈眶的同時,也會緬懷自己曾經的童年歲月。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阿里不小心弄丟了妹妹的小鞋子
男孩阿里的家,是租來的簡單的房子,他的父親是一個小職員,沒有多大本事,靠著微薄的薪資勉強維持一家人的生計;阿里的母親病重還要照顧襁褓中的孩子,偶爾還要因為拖欠房租和房東爭吵,家裡用水量稍大一些就會被房東呵斥一頓;阿里的妹妹薩拉的小鞋子已經修補了很多次了還是捨不得扔掉,阿里去買土豆只能賒帳,他挑選那些又小又不新鮮的土豆的樣子是那樣認真而努力……
一家人的生活因為經濟拮据而讓人看上去沒有一絲希望,但我們依然能從他們貧窮的生活中看到細微的溫暖和溫情。
妹妹薩拉放學一回家就會幫媽媽幹家務,爸爸會痛聲呵斥媽媽不該和房東爭吵而該等著他回家處理房租的問題,雖然阿里的家貧窮,但它絲毫沒有任何的怨懟和頹廢之氣,兄妹兩人極其懂事,母親會為了減輕家庭負擔拖著病重的身子幫人洗衣服換取酬勞,父親會為了在教會上新的朋友給的園藝工具而謀劃著休息日去賺外快。
雖然生活實苦,但阿里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氛圍還是讓我感動,都說貧賤夫妻百事哀,但我們從阿里的這個小家中沒有看到一絲哀傷。他們經濟拮据,但他們精神上的富足足夠我們去細細品味的。
生活從來都不是公平的,但如果你能在困境中心懷希望,那就是最美的活法了。
貧窮的生活千難萬難,但那能在貧窮和苦難中還能留存最真摯的情感,互相照顧、相互體貼的溫情,絕對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欣欣然嚮往的日子。
阿里那天去幫妹妹拿鞋子,回來的路上他去蔬菜店佘土豆,就把妹妹的小鞋子放在菜筐下面了,不想在阿里撿土豆的時候,小鞋子被撿垃圾人拿走了。阿里在回家的路上就發現了小鞋子不見了當他飛奔會菜店找鞋子的時候,因為心急不小心弄翻了老闆的菜筐,阿里被老闆的大聲呵斥嚇跑了。
垂頭喪氣的阿里回到家,妹妹薩拉就問哥哥「我的鞋子呢?」阿里支支吾吾地說不小心弄丟了,他對妹妹說不許告訴爸爸,因為他沒錢買新鞋子,還有可能讓兩人挨一頓莊戶揍。並向妹妹保證他一定會把鞋子給找回來的,說完阿里就又跑了,當他兩手空空跑回家的時候,妹妹臉上的失望阿里全看在眼裡,兩個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溝通好了鞋子的問題,懂事的他們商量好,共穿一雙鞋子上學。
奔跑,冠愛之名:兄妹兩人共穿一雙鞋子上學
一雙球鞋兩個人穿,家裡窮到買不起新鞋子,阿里和薩拉懂事到理解父母的難處,每天妹妹放學,就奔跑著回到和阿里約好的地方,阿里也早早等在巷口,翹首企盼薩拉的歸來。
看到這一幕的時候,心情酸酸的,我的童年雖說苦難多過甜蜜,但家裡還會有新鞋子讓我穿,祖母納的千層底的棉鞋一直都是我心裡最美好的記憶。
電影裡,導演給鏡頭最多的就是妹妹薩拉在丟失鞋子後的失落和理解父母和包容哥哥的情感表達。她心思細膩而溫柔,沒有過多苛責阿里弄丟了她的小鞋子,也沒有怨恨父母的無能為力,甚至會為哥哥阿里做掩護。
電影中有一個鏡頭意味悠長而善意滿滿,薩拉穿著哥哥的球鞋站在同學群裡,她低頭看著自己腳上又大又髒的鞋子,內心的失望那麼多,當她從人群中看到自己的鞋子穿在另一個女孩腳上的時候,她的目光熱烈而灼灼,她一直都在尋找鞋子的主人,放學後更是尾隨那個女孩,當她告訴阿里後,兩兄妹一起去尋找小鞋子,可當他們看到穿著小鞋子的女孩的父親是一個盲人的時候,兄妹倆無聲地走了。
也許小孩子是最善良的,處困境仍然能保留本心的孩子更是讓看得潸然淚下。阿里和薩拉的善良讓我懂得:底層生活中,頑強生長,心懷希望的姿態才是最美的活法。雖然他們丟了小鞋子,但他們心底的善良卻讓他們頑強生長。
他們只是物質上貧窮,精神上卻無比富有。貧窮給予了他們生存的本領和對他人感同身受的同理心。
心懷希望的姿態是最美的活法:阿里希望通過跑步的第3名
「不要冠軍,只要第三名,第三名就好……我一定會拿到第三名的,放心,我有把握!」
妹妹的小鞋子是要不回來了,阿里看到了學校牆上貼的跑步比賽第三名的獎品是一雙男孩運動鞋,他央求體育老師給他報名,「請讓我參賽」。
電影裡,鏡頭最多的就是阿里和薩拉奔跑的身影,阿里為了給妹妹贏回一雙運動鞋,他拼盡全力奔跑,被人絆倒又奮力爬起,只為獲得獎品。
當阿里獲得一等獎的時候,他落下了傷心的淚水,他拖著磨出血泡的雙腳兩手空空回家,薩拉期盼的眼神漸漸失去了神採……
阿里脫下球鞋將腳丫放進水池裡,魚兒紛紛圍繞了過來……
那一刻心疼的厲害,為阿里心疼,為薩拉心疼,阿里為了妹妹的鞋子拼盡全力,薩拉失望的眼神讓人萬分難受,好在導演是溫情的,電影的最後爸爸的自行車後座上,除了不新鮮的青菜,還有阿里和薩拉的新鞋子……
《天堂的孩子》中的阿里和薩拉懂得父母的不容易,彼此能夠委曲求全、團結,這真是一種高尚的品質。
其實,電影中最觸動我的情節是:薩拉嫌棄阿里的鞋子髒,兩個小孩子洗鞋子時臉上洋溢的笑,那般乾淨而美好,薩拉和阿里吹起的肥皂泡泡似乎都不如他們的笑臉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