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如果幼香魚上溯線路,被自然的或人工設施遮斷,不能上湖需設魚道
香魚PlecoglossusaltiuelisTemminckctSchlegel香魚科形態:1).10~12;A.13~16,Sc.67~68TL.150~300毫米。背側橄欖色.腹部銀白色,腹緒上側有橢園形明顯黃色斑點。成魚上強有口唇。習性:香魚是亞洲特產,分布在日本,中國包括臺灣浩岸。秋季,在河流中下遊孵出的稚魚被河流帶進海裡,在浩岸深處過冬生長。第二年春天這些推魚進入河口,體色素增加成幼香魚,然後上溯到中遊成長。這些幼香魚起初攝食昆蟲等動物性餌料。到達中遊後攝食附著於河床巖石表面茂密的藻類為主的植物性餌料。
而且,好象圈繩定界,各自佔河床的一定面積。據估計每尾香魚大約佔1.4平方米河床。另外,香魚有白天活動的習性,不論是從河口上溯中遊,還是在中遊攝食飼料均在白天進行活動。如果江河的幼香魚上溯線路被自然的或人工設施遮斷,這些魚就不能上湖,就需要設魚道。體長5.5~7.5釐米的幼香魚,其克流極限大約為120~150釐米/秒。在中遊成長的香魚渡過盛夏之後生殖巢成熟,9~10月潤遊到下遊產卵,即開始「返下」。這種「返下」活動多在降雨而漲水時進行。
而且這時在早晚可看到按雙人字形排列而下的魚群。這些香魚的產卵場是中遊與下遊交界河段砂粒不超過直徑10毫米的砂礫河床,當雄魚經常在這些地方成群洄遊時雌魚出來產卵。而且,每天口沒前後產卵最盛。產卵完畢後香魚斃死,一生告終,故亦稱單年生魚(日本稱年魚)。只要上下水位差不大,即使降海路徑被遮斷,對香魚降海無影響,但若通過水力發電站則易受損傷,另外在水渠分水處香魚還會進入迷途。對這些需要採取保護措施。銀魚Salangichthysmicrodon(Blecker)形態:D.11~15;A.24~29;TL.65~100毫米。
胡爪魚科前上額骨的形狀一般,前頭無擴大部,腹鰭根比胸鰭根還靠近肛門,體透明。習性:銀魚分布在亞洲北部沿岸,日本在北海道,本州直至九州西岸可看得到。近親的石川銀魚在海水~淡水處產卵,而銀魚春天進入江河後在下遊或湖泊裡產卵。水溫上升到10~15℃時產卵最盛。銀魚卵不論在海水或淡水都可以正常受精,孵化,其抵抗鹽分能力強,是其他魚類所不具有的特性。受精卵在10°C左右水溫下大約22天孵化。這些稚魚雖有留在湖泊,第二年春季產卵,但其多數在10~11月降海,在海裡成長後第二年春季上溯到江河產卵,產卵後斃死,其一生告終。
銀魚親魚在春季為產卵而上溯江河的行動。在青森縣連結小川原湖和太平洋的高濮川進行觀察。根據觀察,銀魚多在白天天晴風靜時從海上溯移動。尤其是大潮期從漲潮臨到落潮時最多。其移動是在表層和中層浮遊,當流速為0.06米/秒以上時開始頂流行動。頂流行動的最適流速是0.1~0.2米/秒,予計其克流極限約為0.4米/秒。因此,當河口設有擋潮等,且該處落流流速超過這極限值時有必要設置魚道。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使秋季降海的銀魚未成魚在溢流水深0.5米處隨水流跌落2米,觀察結果100%的銀魚生存下來。
石斑魚Tribolodontaczanowskii(Steindachner)鯉科頭部側線感覺器管內,鰓蓋下顎管的後端與眼下管的後端相連。繁硫期腹側顯現色條,雄性發情斑點比雅羅魚略小。習性:廣泛分布在亞洲大陸北部水域,而在日本分布於相模灣和富山縣以北的本州和北海道。它是雅羅魚屬(Tribolodon)中的大形魚類,而且降海性強。在海裡成長親魚後,每年春季為產卵而上溯,產卵於河流中遊的砂礫上。因此,當下遊至中遊的河段有人工構築物,遮斷時,上溯將會受阻礙,該處就需要設置魚道。雅羅魚的克流極限為1.6米/秒。
孵出的稚魚在淡水中成長几個月後,逐步降海。(2)降海性魚類綴魚AnguillajaponicaTemmincketSchlegel塑健科形態:TL.310~703毫米,450~1297毫米。背鰭,尾鰭,臀鰭均相連,無腹鰭,體無斑紋。習性:分布在亞洲大陸的太平洋沿岸。在日本全國均可見。上溯到江河後,一直在江河中成長多年,關於秋季降海的鰻魚產卵場,還有不少問題不大清楚,但是,推測其產卵場是從衝繩到臺灣東側的太平洋深海。孵化後的稚魚經過一年左右的葉鰻期後,春季到達日本沿岸,在這裡成為白幼鰻,然後進入河口。
白幼鰻在水溫10C左右水裡,只過一星期左右,色素就發達可稱之為黑幼鰻。黑幼鰻到河川中遊邊遊移邊成長。過5~8年後便成熟,雌的體長達60釐米以上,雄的體長達50釐米以上,此時為產卵而於秋季降海。在深海產卵後,鰻親魚就在那裡斃死,終其一生。
作者點評:小編認為上溯的黑幼鰻不僅可按蛇行運動在水中前進,而且因能做皮膚呼吸,當碰遷障礙物時能夠尋找細流或水窪繼續移動。體長10~15釐米的黑幼鰻在水中的克流極限為0.9米/秒。秋天鰻親魚多在降雨而漲水時降海。
本文由百家號:金金帶您探索三農原創;盜版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