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物理學正在從實驗室轉移到日常生活中。儘管量子計算機可以解決經典計算機有些無法解決的問題,但技術上的挑戰仍然阻礙著將量子物理學帶入現實世界。
芬蘭阿爾託大學(Aalto University)和瑞典隆德大學(Lund University)的科學家研究團隊最近在《自然通訊》上發表的新研究成果,可以為這一探索提供重要工具,該項研究探索量子研究中的開放性問題之一:熱及熱力學與量子物理學如何共存的基本問題。
量子熱力學(quantum thermodynamics)是對兩種獨立的物理理論:熱力學和量子力學,之間關係的交叉研究領域。兩種獨立的理論涉及光和物質的物理現象。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熱力學和電磁學之間的一致性要求得出結論,光被量子化以獲得關係E = h ν。幾十年來,量子理論通過一套獨立的規則而建立起來。當前,量子熱力學解決了量子力學中熱力學定律的問題。它與量子統計力學的不同之處在於對不平衡的動力學過程的強調。 另外,還要求該理論與單個單獨的量子系統相關。
芬蘭科學院量子熱力學研究中心主任、量子熱力學專家朱卡-佩科拉(Jukka Pekola)教授指出:「這個領域一直被理論所主導,直到現在,重要的實驗才開始出現。」他的研究小組已著手創建可以通過實驗解決懸而未決的量子熱力學納米器件問題。
量子狀態,如控制量子計算機的量子位的量子態一樣,它們與周圍的環境相互作用,而這些相互作用就是量子熱力學所需要面對與處理的。對這些系統進行測量需要檢測到能量變化,這種變化以至於異常小,很難從波動背景中識別出來,就象試圖僅通過溫度計來確定房間中的蠟燭是否可能被吹滅。
另一個挑戰的問題是,量子態在測量時會發生變化,這僅僅是因為它們已經被測量過。這類似於將溫度計放入其中使水溫產生一定溫差。該研究團隊必須要製造出一個溫度探測器,這樣的溫度探測器能夠測量非常小的變化,而同時又不會干擾他們計劃測量的任何量子態。
研究人員使用的設備是一種極為特殊的量熱儀,用於測量量子系統中的熱量。它使用的銅絲帶比人的頭髮薄約1000倍。研究人員表示, 「我們的探測器吸收了量子態的輻射,預計將確定它們具有多少能量,以及它們如何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量熱儀的精確度存在理論上的限制,我們的設備現在正在達到該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