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學家建立並驗證絕熱開放系統的量子熱力學一般公式

2020-12-24 手機鳳凰網

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等人與作者合作,建立了絕熱開放系統量子熱力學一般公式,在量子絕熱過程和熱力學絕熱過程之間建立了聯繫,並基於囚禁離子進行實驗驗證。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npj 量子信息》上。

近年來,量子技術的發展使得精確製備和控制量子系統成為可能。那麼,在量子尺度下熱力學定律是否依然適用?量子熱力學由此逐步發展起來,它旨在從量子力學微觀角度研究熱力學定律的產生及其極限,解決麥克斯韋妖等長期以來困擾人們的問題。同時,人們也期望量子熱力學能揭示出超越經典熱力學範疇的新機制。

量子絕熱過程和熱力學絕熱過程分別是量子理論和熱力學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探討量子絕熱過程和熱力學絕熱過程之間的聯繫,是量子熱力學中一個非常有趣而複雜的問題。科研人員通過討論開放量子系統中的熱力學絕熱過程,給出了熱、功、內能和熵等的一般公式,明確了量子力學中的絕熱動力學與量子熱力學中的絕熱過程一般是不相關的,熱絕熱性的充分條件可以由在穩態軌跡下絕熱演化的量子系統滿足。

為驗證以上結論,研究組採用了囚禁離子系統開展實驗。研究組開創性的提出了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案,通過使用噪聲對載波進行頻率調製,很好的模擬了量子系統退相干信道,保真度優於99.5%,由此可以在完全可控的動力學過程中分析熱量和內能。而高保真的量子態調控和信道,則保證了實驗結果的高度可信性。

該成果獲審稿人的高度評價,認為「是目前為數不多的,而且可能是最有說服力的理論和實驗討論之一」。該成果也提供了一個精確研究量子熱力學問題的囚禁離子實驗平臺。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建立並實驗驗證絕熱開放系統的量子熱力學一般公式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熱力學領域中取得重要研究進展。該團隊李傳鋒、黃運鋒、崔金明等人與巴西合作者建立了絕熱開放系統量子熱力學一般公式,在量子絕熱過程和熱力學絕熱過程之間建立了聯繫,並基於囚禁離子進行實驗驗證。
  • 科技話題:量子熱力學一般公式、商業中型液體運載火箭、遠古海洋...
    科技話題:量子熱力學一般公式、商業中型液體運載火箭、遠古海洋生物、新中微子探測法、「新氣候」、新算法 2020-09-17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量子熱力學:量子探測器的靈敏度如何?
    芬蘭阿爾託大學(Aalto University)和瑞典隆德大學(Lund University)的科學家研究團隊最近在《自然通訊》上發表的新研究成果,可以為這一探索提供重要工具,該項研究探索量子研究中的開放性問題之一:熱及熱力學與量子物理學如何共存的基本問題。
  • 熱力學過程在量子尺度不可逆被首次證實
    原標題:熱力學過程在量子尺度不可逆被首次證實  科技日報北京12月2日電 (記者劉霞)巴西和英國科學家攜手首次證實,熱力學過程在量子系統中不可逆。最新研究結論對於理解量子系統中的熱力學、設計量子計算機以及更深入地洞悉其他量子信息技術都大有裨益。   對於物理系學家們來說,包括薛丁格方程在內的微觀法則都是可逆的。
  • 物理化熱力學第一定律考試試題
    根據Kirchhoff公式可以看出。( )(A) 在一完全絕熱且邊界為剛性的密閉容器中發生化學反應時,其內能一定變化(B) 在無功過程中, 內能變化等於過程熱, 這表明內能增量不一定與熱力學過程無關(C) 封閉系統在指定的兩個平衡態之間經歷絕熱變化時, 系統所做的功與途徑無關(D) 氣體在絕熱膨脹或絕熱壓縮過程中, 其內能的變化值與過程完成的方式無關答案:C
  • 刪除量子信息時會產生奇特的量子熱力學效應
    Trinity的研究人員在擦除量子的信息中發現了獨特的量子效應,這可能對量子計算晶片的設計產生重大影響。1961年,當時在IBM的Rolf Landauer發現了熱耗散與邏輯上不可逆的運算之間的關係,計算熱力學由此誕生。
  • 熱力學三大基本定律是什麼?一文帶你搞懂
    在論文中,邁爾詳細考察了當時已知的幾種自然現象的相互轉化,提出了「力「不滅思想,邁爾是最早表述了能量守恆定律也就是熱力學第一定律的科學家。1847年,德國科學家亥姆霍茲發表了著作《論力的守恆》。他提出一切自然現象都應該用中心力相互作用的質點的運動來解釋,這個時候熱力學第一定律也就是能量守恆定律已經有了一個模糊的雛形。
  • 深度學習量子退火量子計算N種算法
    D-Wave 資深量子物理學家用一句話精準概括。量子退火:即用量子物理學去找到某些事物或問題的最小能量態。量子退火常用於解決視頻例舉了蓋一棟大樓,涉及預算和滿意度,有無數種組合的解決方案,但量子計算能幫業主找到最優滿意度的解決方案。
  • 量子力學創始人普朗克,一開始不相信自己發現的理論
    導讀:本章摘自獨立學者靈遁者量子力學科普書籍《見微知著》。此文旨在幫助大家認識我們身處的世界。世界是確定的,但世界的確定性不是我們能把我的。不管你信不信,量子力學創始人普朗克一開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理論!這值得我們深思。
  • 阿里巴巴發布雲量子開發平臺,開放研究有利於加速量子時代來臨
    這將有力地支持從業人員設計量子硬體,測試量子算法,並探索其在材料、分子發現,優化問題和機器學習等領域內的應用。 過去幾年量子晶片的進步使得量子計算通向實用之路的不確定性進一步減小。而隨著系統規模的增大,對量子系統及量子算法的測試與驗證變得越來越有挑戰性。基於經典模擬的方法是一個基本工具,但有其內在的瓶頸。比如,目前的存儲技術最高能存儲不到60量子比特的量子態。
  • 【量子物理】顛覆思維,讓你十分鐘搞懂量子力學
    1901年,他把計算的結果發表,在論文中,他把這一份一份的能量起名為「量子」。      其他的科學家驗證出了普朗克的正確性,量子力學自此誕生,普朗克成為了「量子之父」。      1880年之後,愛迪生改良後的電燈泡開始大面積的推廣。人類對於光的利用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 解答熱力學與統計物理學三大古老問題,彌補統計物理學局限性
    熱力學與統計物理學古老問題考究與解答(單行本專著連載)吳義彬 著內容簡介:本書針對熱力學與統計物理學三大古老問題,提出三層次統計物理模型假設,為廣義能量量子自然凝聚形成無限多樣自然體系,構建了統一的自我凝聚模式.從而為認知無限多樣自然體系內部能量量子之間相互作用力的特性,定量解析物質特性參量,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操作平臺.
  • 凌復華:馮·諾依曼在量子力學領域的貢獻
    他對自我複製結構的分析先於DNA結構的發現.他在早年向美國國家科學院提交的簡歷中說,「我認為我最重要的工作是量子力學,1926年在哥廷根及1927~1929年在柏林進行了這方面的研究.此外,1930年在柏林和1935~1939 年在普林斯頓對各種形式算子理論進行研究, 1931~1932年在普林斯頓對遍歷定理進行研究.」
  • 科學家玩「旋轉木馬」,把量子態相干性提高了上萬倍
    當然,這可能是由於有意測量量子比特,也可能是由於系統中的噪聲或故障所導致。這也是為什麼研究人員在那些超低溫的制冷機和真空室中實驗,盡力保護量子比特不受外界影響的原因。儘管研究人員已經足夠努力,噪聲依然會導致許多計算錯誤,而這將阻礙量子計算機進一步處理更加大型的計算問題。
  • 熱力學熵:克勞修斯
    他證明了,假如一個系統存在Ω個狀態(也就是說這個系統中粒子排布的所有可能性有Ω個),那麼熵直接與Ω的對數值成正比,比例常數為k(稱為玻爾茲曼常數,這是後來普朗克確定的);寫成公式即s=klnΩ,完全是初等函數,非常簡單漂亮,甚至不需要像克勞修斯那樣引入微分的概念。這個熵是從統計學角度推導的,稱為統計學熵或玻爾茲曼熵。
  • 物理熱學史宏觀:熱力學三大定律
    熱力學第一定律19世紀初,由於蒸汽機的進一步發展,迫切需要研究熱和功的關係,所以熱與機械功的相互轉化得到廣泛的研究。俄國科學家赫斯認為「不管用什麼方式完成化合,由此放出的熱量都是恆定的。」後面經過各方面實驗驗證,於1840年3月提出一個普遍的原理:「當組成任何一種化學化合物時,往往會同時放出熱量,這熱量不取決於化合是直接進行還是經過幾道反應間接進行」。至此,能量守恆定律初步形成。
  • 量子力學究竟「可怕」在哪?科學家的懷疑或許是對的
    如今的量子力學已經成為科學探索不可缺少的部分,隨著對它研究的不斷深入,科學家們不僅知道了許多人類之前不知道的事情,同時也推導出了許多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甚至是感到害怕的結論。牛頓力學操控著能看到的一切現象,它與電磁學、熱力學一起,構成了一個完美無瑕的物理宮殿。 也正是從那時起,科學家們認為世間所有的事情都能夠用理論進行解釋,科學是嚴謹的、確定的,而愛因斯坦正是這種想法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