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中不可不知的暈輪效應:人們見到的,正是他們知道的!

2021-01-10 阿尤學長說社交口才

暈輪效應又稱「光環效應」「光圈效應」他的意思非常的抽象,如果說非要給他概括的話,那麼只能這樣說: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最初的印象決定了他的總體看法,而看不準對方的真實品質,形成了一種或好或壞的成見。

其實光環效應和光圈效應特別好理解,只不過非要給他定義的話,那麼會讓人難以理解,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大家就能明白了。

為什麼現在做廣告的都喜歡請明星代言?

就是因為明星眾所周知,而且他們都是代表正能量的,有絕大部分的人都喜歡他們,所以選擇明星代言的好處就是,讓消費者的對產品的第一印象是好的!其實,消費者也不是太了解明星,只不過因為明星的那個光環的作用,所以讓消費者認為這一個產品是好的!

再比如說男女朋友之間,在一隊男生和女生剛開始談戀愛的時候,那麼會覺得對方全都是優點,一點缺點都沒有,這其實就是自己往,對方身上加上了光環而已,其實對方並沒有那麼好,只不過自己把對方想像得那麼好而已,就像是上一個例子,其實自己並不清楚明星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不過他身上的光環其實是自己給對方加上去的。

光環效應也就是暈輪效應,這個在生活中也是非常常見的,比如說主持節目時,主持人通常會介紹即將上場的那個人,將那一個人一頓亂誇,這時會讓觀眾對這個人潛意識中的第一印象很好,這時便吸引了這些觀眾去了解這一個人,這就是暈輪效應,讓你不知不覺被這個人影響到。

這時可能有人會問了,這真的會被影響嗎?其實是真的會,比如兩張同樣的照片,第一張照片旁邊介紹這個人非常有才華,高學歷得過很多獎項,這時讓你來說說這個人怎麼樣?那麼這個時候你會覺得這個人像一個壞蛋嗎?通常情況下,我們都會把這個人往好的方面想。但是同樣一張照片,旁邊對這個人的解釋卻是這個人是一個殺人犯,犯下的罪數不勝數,這個時候讓你,來評價一下這個人,那麼這個時候你會覺得他是一個博士後?他可能會得過很多獎項嗎?相信極少人會這樣想!

這其實就是暈輪效應,其實暈輪效應在我們生活中不知不覺都在運用,只不過沒有人注意到罷了,現在你知道了暈輪效應的嗎?那麼你知道我們身邊還有哪些暈輪效應嗎?

相關焦點

  • 不知道怎麼與人相處?來看看影響人際交往的七大心理效應
    人際交往  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我們有時候會因為一些事情感到有點莫名其妙,不知道自己到底哪個地方踩雷了,或者不知道事情到底怎麼回事,明明自己沒得罪對方,可是對方卻對自己敵意滿滿。看別人,大多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而這種出發點,往往形成了一種心理暗示,影響到自己與他人的互動,心理學上稱之為心理效應,影響著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互動。  在人際交往上,影響關係的,主要有七大心理效應。  首因效應   人們對一個人的態度、行為,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對其的第一印象。
  • 一點學習-人際交往中不得不重視的第一印象效應
    第一印象效應是指最初接觸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對我們以後的行為活動和評價的影響。在面試時,注重細節的人往往會被錄用,例如注意到門口散落的雜物將其妥善放置,及時主動地為面試官添水,隨手撿起地上的垃圾。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甚至會有作秀嫌疑的小事,在招聘者無法從簡單的接觸中深入全面地了解應聘者時,往往對於應聘者成功與否具有決定性作用。
  • 暈輪效應:好壞迷人眼,一眼看不清!
    這其實就是暈輪效應。暈輪效應,又稱成見效應、光圈效應、光環效應、日暈效應。因為這種效應產生的知覺特點就是好像日暈和月暈一般,向周圍瀰漫和擴散。暈輪效應是一種影響人際知覺的心理因素,是人際交往互相作用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誇大的社會印象,還是一種以偏概全的典型例子。
  • 職場中的「暈輪效應」隨處可見,你是否也踩了雷區?
    雅文也知道這次出錯的責任主要在自己,所以對領導的責罰也毫無疑義。要說一向工作嚴謹、幾乎不怎麼犯錯的雅文這次為什麼捅了這麼大的簍子,還是因為「暈輪效應」在作怪。原來本次對接廣告公司的負責人是自己的大學同學阿美,上學的時候雅文就覺得阿美傲嬌又不好接近,導致雅文一直不喜歡和阿美相處,甚至有點看不上對方。
  • 改變生活的心理學法則(暈輪效應)
    暈輪效應,是指人們對他人的認知時,依據個人的喜好得出最初的判斷,再根據這個判斷推論出認知對象的其他品質,而看不準對方的真實品質,形成一種或好或壞的「成見」。這好比在雲霧的作用下,日月的光輝擴散到四周,形成了一個光環,因此暈輪效應又被稱為「光環效應」。20世紀20年代,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愛德華?桑戴克最早提出了暈輪效應。
  • 暈輪效應什麼意思什麼梗?名人效應是一種典型的暈輪效應
    暈輪效應什麼意思什麼梗?名人效應是一種典型的暈輪效應時間:2020-05-08 14:20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暈輪效應什麼意思什麼梗?名人效應是一種典型的暈輪效應 又稱光環效應,最早由美國心理學家愛德華桑戴克提出的一種心理學現象。
  • 暈輪效應,對生活中有什麼影響
    生活現象有這樣的一個故事,日本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們把一批女模特和一般的大學生混在一起,然後安排一同去參加了一個公司的面試,面試的結果是這樣的,面試官在面試大學生的時候,對他們提出的一些問題,學生們沒辦法回答,他們往往會覺得這些學生太笨了,但是對於那些模特們,面試官的主觀態度,是他們可能由於面試緊張
  • 周四心靈加油站丨「暈輪效應」是怎麼回事?專家給你解釋一下……
    】 暈輪效應又稱「成見效應」「光圈效應」「日暈效應」。所謂暈輪效應,就是在人際交往中,人身上表現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徵,掩蓋了其他特徵,從而造成人際認知的障礙。暈輪效應除了與人們掌握對方的信息太少有關外,主要還是個人主觀推斷的泛化、擴張和定勢的結果。它往往容易形成人的成見或偏見,產生不良的後果。
  • 教你識別交往對象,避免被「暈輪效應」蒙蔽而懊悔一生
    針對這種很常見的現象,美國心理學家愛德華·桑代克於20世紀20年代提出了「暈輪效應」,他指出,如果一個人被標明是好的,他就會被一種積極肯定的光環籠罩,並被賦予一切好的品質;相反,如果一個人被標明是壞的,他就被一種消極否定的光環所籠罩,並被認為具有各種壞的品質。
  • 十大心理學效應暈輪效應
    暈輪 效應 暈輪效應又稱「成見效應」、「光圈效應」、「日暈效應」,指在人際知覺中所形成的以點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觀印象。
  • 暈輪效應是什麼?|暈輪效應在心理學上有什麼應用?
    受單一聚焦影響,將某一點放大,並持續影響,就叫暈輪效應。一個人的某種品質,或一個物品的某種特性一旦給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這種印象的影響下,人們對這個人的其他品質,或這個物品的其他特性也會給予較好的評價。「愛屋及烏」、「一俊遮百醜」都是暈輪效應在社會生活中的具體體現。
  • 社交心理學:人際交往,你不可不知的六大心理定律,受用一輩子
    社交心理學:人際交往,你不可不知的六大心理定律,受用一輩子;多少人敗在不懂社交!悟透這人際交往的六大心理定律,人生越來越順。這種感覺,將你和對方的時空距離拉近,從心裡願意接受對方,這就是社交心理學中的似曾相識效應。人們之間雖然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差別。但差別之中還是能夠找到一些共同的東西的,如思想一致、作風相近、情趣相投、工作一樣、個性相似等。這些共性,使雙方找到了彼此都感興趣的切人點,為社交關係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 身邊的心理學:刻板效應及暈輪效應等異同
    在心理效應中,有刻板效應、定勢效應、慣性效應、投射效應、暈輪效應、近因效應及首因效應等七個心理效應既有共同點,又有不同點。一、共同點。如暈輪效應,初次見到某人穿著整齊,談吐不凡,就很可能認為他是個生活講究,知識淵博的人。泛化是區分一般心理問題和嚴重心理問題的唯一依據。(三)擴張性。擴張性是指人們對某人或某事有某種特性認識後,將這一特徵推廣到該人該事也具有這一特徵。如首因效應,當事人與某人第一交往發現其為人和善,則很可能他與其他人交往也是和善的。
  • 心理學:如何避免愛情中的「暈輪效應」?
    因為在剛開始你走入了對方的「暈輪效應」。什麼是「暈輪效應」?在戀愛之初,我們會認為對方的一切都是完美的,會把對方當成自己的理想伴侶,從而很難看到對方的缺點。甚至會一廂情願地認為對方是好的,做的事是對的,縱然有人替你指出了對方的缺點,你可能也不會相信,甚至跟他吵起來。這種情況就是愛情中的「暈輪效應」。
  • 男女交往切記要克服「暈輪效應」,不要因為光環影響而錯愛一個人
    文/順爸愛順媽暈輪效應,也稱之為光環效應,就是在人際交往中,人身上表現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徵,掩蓋了其他特徵,從而造成人際認知的障礙。在日常生活中,「暈輪效應」往往在悄悄地影響著我們對別人的認知和評價。在男女感情交往中,一旦一方出現暈輪效應,將對以後的感情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也可能就會不知不覺中埋下痛苦的種子。01.王女士在別人給介紹對象中認識了現在的丈夫郭先生。
  • 周末心理學:暈輪效應
    暈輪效應又稱「光環效應」,屬於心理學範疇,是指當認知者對一個人的某種特徵形成好或壞的印象後,他還傾向於據此推論該人其他方面的特徵。本質上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認知上的偏誤。暈輪效應愈來愈多地被應用在企業管理上,其對組織管理的負面影響主要是體現在各種組織決策上。
  • 諸葛亮的草船借箭並不是諸葛亮借的——暈輪效應
    出現後人對歷史的誤解這種情況就是因為羅貫中的暈輪效應。什麼是暈輪效應呢?人們常從對方的某個特性從而泛濫到其他特性上,而構成一個完整的印象,根據少量的情況對他人有一個全面的結論。當一個人的缺點或者優點被放大後,其他的優點或者缺點會被很快地覆蓋。這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愛屋及烏。
  • 暈輪效應:基礎心理學理論之一
    定義:人際知覺中所形成的以點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觀印象。舉個例子:「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和「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大家都聽過這兩句話。這兩句話就是典型的暈輪效應。它以偏概全。說真的,我實在想不出為什麼掃不好屋子就不能有成就?實際上這兩件事並沒有任何關係。只是我們主觀推測出來的結果。
  • 行測高頻考點之暈輪效應,國考省考行測真題講解,助你成公!
    暈輪效應,又稱「成見效應」、「光圈效應」、「日暈效應」;指在人際交往的知覺中所形成的以點概面、以偏概全的主觀印象。簡言之,對度的把握有偏差,放大或縮小原有事物的部分特性,造成直觀的、直接的認知偏差。暈輪效應,也稱「光環效應」;從感官的角度來表達,即人們在看待事物、特性或問題時,像日暈一樣,從原本較小的中心點不斷向周邊擴期,形成更大的光環或暈輪。
  • 生活中如何正確處理暈輪效應
    心理學稱這類現象為暈輪效應又叫」光環效應「!暈輪效應實驗美國心理學家凱利以麻省理工學院的兩個班級的學生分別做了一個試驗。上課之前,實驗者向學生宣布,臨時請一位研究生來代課。接著告知學生有關這位研究生的一些情況。其中,向一個班學生介紹這位研究生具有熱情、勤奮、務實、果斷等項品質、向另一班學生介紹的信息除了將「熱情」換成了「冷漠」之外,其餘各項都相同。而學生們並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