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6 18: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連日來,位於洛社鎮文體路的「古詩牆」引來觀者無數,103首洛社古詩被搬上圍牆,大家細細品讀詩句,通過掃描二維碼了解作者簡介、成詩原因等解析,對洛社的運河文化內涵有了全新的理解,美輪美奐、人文厚重的「古詩牆」收穫大量點讚。
我市洛社鎮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深挖大運河文化遺產內涵,結合美麗江蘇、美麗無錫建設等城鄉協同戰略,進一步拉高標杆、強化舉措,將大運河文化保護理念融入「錫西中心鎮·江南工商城」建設工作中。
先後將運河文化元素融入到鎮中公園改造、龍鎮路與公園路翻新改造、文體路翻新改造工程中,倡導一街一特色、一路一景觀,致力實現「老鎮出新,新城出彩」,打造經得起細看、耐得住品讀的美麗洛社、品質洛社。
踏上文體路,走近「古詩牆」,只見黃色磨砂牆面如同古舊宣紙,鏤空牆體別具一格,一首首行楷書寫的詩句、一幅幅精心挑選的配圖以不鏽鋼鑲嵌的方式題於牆上,字字讀來,意味雋永,內蘊的洛社元素更讓讀者油然產生「人文洛社」的感嘆。
這是文體路整治後的成果,整治前的文體路道路破舊,圍牆斑駁,每逢學生放假、入學,接送車輛大量停放,造成交通擁堵。
今年9月20日,文體路景觀改造提升工程正式啟動,洛社鎮投入資金830萬元,對文體路進行「四亂一高」整治、綜合管線入地、道板優化人性化改造、路面硬化重鋪、雨汙分流管道重排等工作,利用整治出來的空間增設130個停車位,滿足市民停車需求。針對洛社高中旁邊約350米的老舊圍牆,洛社鎮城管科負責人有個想法:「因為是文體路,又靠近洛社高中,趁著整治機會進行人文改造,讓這條路展示出文氣,更好地滿足廣大市民的文化需求。」
無獨有偶,在大運河文化保護的大環境下,洛社鎮本土人文研究機構——洛社文史研究會成員通過翻閱大量史籍,整理編撰出《洛社古詩百首》,將宋朝以來詠及洛社的103首名家詩作集結成冊,洛社鎮城管科負責人翻閱後,決定將其搬上文體路圍牆:「大運河貫穿洛社境內14.9公裡,1600多年來,洛社與運河同呼吸,共命運,擁有著極為豐富的運河文化。將這103首詩作刻上牆,能讓大家更全面、更深刻地認識洛社的古鎮風採,認識洛社的運河文化。」
按照設計圖紙,「古詩牆」工程有序推進:將原有圍牆推倒重建,形成不規則的鏤空造型,牆面以磨砂粒的仿舊漆料粉刷,103首古詩以行楷字體進行不鏽鋼澆築成形,輔以「梅蘭竹菊」等多種古風圖案,在牆面進行一一鑲嵌,可保證長時間不褪色、不脫落。
在每首古詩的文末,還有一個別致的二維碼,這是該工程的貼心所在。「我們將103首古詩的詩意解析、成詩由來、作者簡介等大量內容進行電子版處理,形成微信小程序。參觀者僅需要掃描二維碼,就能在電子設備上詳細了解詩詞涉及的所有內容,就像一個隨身導遊,幫助遊客全面理解詩詞,了解洛社。」
經過三個月的緊張施工,文體路景觀改造工程大致完工,全新的道路面貌引來大家的頻頻點讚,逛逛文體路,看看「古詩牆」,翻開手機讀一段洛社往事,成為當地居民的樂事。自工程投入使用以來,駐足「古詩牆」閱讀的市民可達日均百人,儼然已成為洛社的人文網紅打卡點。
來源:無錫活力洛社
原標題:《美麗無錫我的家|這裡的圍牆會吟詩》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