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喜歡看雞條,也喜歡拿節目中的遊戲套路來玩。看雞條,不僅僅是敬佩於雙黃的智商和情商,更在於這個節目的真實性。
有時也會為帥雷雷的倒戈而氣憤,有時也會被大松鼠的義氣而感動,有時也會綿羊精的成長而鼓掌。其實更多的時候,還是會期待朱碧石能夠殺回六人組,帶回更多的歡樂。
前段時間停播的時候,傳言不斷,許多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平臺都在說是因為沙溢復仇那一期出現的種種負能量而停播。
這個擁有「金鐘罩,鐵~布衫」的男人也背上了黑鍋,微博應該再次出現「心疼沙溢」這一話題。雞條停播了這麼久,沙溢也沒有站出來甩鍋。
在改版前,雞條的口號一直是「這就是命」,而他們的節目也很好地詮釋了這個主題。
就像是導演嚴敏在回應雞條停播時說道:「雞條的精神就是一種向死而生對的精神,讓你承認到人性中存在的不完美,但是我們依舊能夠學會去愛身邊的每個人,經歷苦難後仍能學會笑對社會,這就是極限挑戰的智慧。」
我仿佛一下子感受到了這個四十歲男人在精心策劃每一期節目所想要表達的道理。
「人性我都懂,道理我也都明白,但是老師,我為何還是被騙了錢,還差點兒被騙進了傳銷組織?」
就我自身所接觸的學生來講,被傳銷或是運用傳銷手法的組織欺騙的情況不少,身邊還有真實的案例發生,可是為何在我一次又一次的強調之下,依然還有受騙的學生?
經歷了一年的工作之後,我才慢慢發現,就算我給予再多的保護,也不及會鑽空的騙子們去滲透這些想法。
而相對的,前段時間熱播的泰國電影《模犯生》(我覺得臺版的翻譯比大陸翻譯的《天才搶手》要生動貼切很多)也是在向觀眾們展現一個天才通過考試作弊的手段給自己帶來很多利益。
難道這樣不和諧的電影體裁,不應該被禁播嗎?
可是看完整場電影的同學應該清楚,這麼做是不對的,模犯生們最終也受到了相應的懲罰,班克也最終變成了他當初最討厭的模樣。
小林也明白了箇中道理,想要成為一名教師來引導孩子們誠信做人。這也就像每一期雞條在節目的最後所傳遞的信息一樣,我們雖然被對方背叛,但是我們依舊能夠學會應對這些人性中的不完美,學會去愛這個社會,而不是變成被自己所厭惡的模樣去報復對方、報復社會。
然而,就在這當中,媒體的報導總會讓事情產生翻天覆地的轉機。不像是電視節目或是電影,受到篇幅的限制和時效性的催促,原本好意報導該事件的媒體就成為了罪魁禍首。
「攜程虐童」案在11月9日的早晨炸開了鍋,微博熱搜中敲入「攜程」,就會跟隨「虐童」二字。
草草觀摩了時間經過的魚,還沒來得及縱觀全局,便戲謔地在朋友圈中發布了欲刪除攜程APP的狀態。
朋友圈內自是有很多聲音。絕大多數的朋友們回復「yes」支持魚的做法,調侃著攜程的廣告語「攜程在手,說揍就揍」。
然而少數關注事件的朋友們站出來譴責魚,這本不應是攜程的錯,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攜程還是這件事中的受害者,可是為何要講這個帽子扣在攜程的頭上?
怪就怪在,魚手賤搜索的時候,跳出的關鍵詞引導誤以為是攜程引導了整件事的發生,前兩則視頻消息也讓魚衝昏了頭腦,沒有看清事實就在朋友圈做了一定錯誤的引導。
魚本身只是想通過這樣的一則狀態在朋友圈吸收一些信息,可沒想到做了一個錯誤的表率。
做媒體,我一直以敢發聲的死大頭作為標榜,學習用智慧發聲。但是下架的第36期節目,讓我又重新審視了自己的信仰。
王尼瑪在報導這個網癮戒毒所的信息真實可信,並沒有過分誇大。
作為老師,對於極個別脫離不了網癮的少年來說,我也曾有過同書院做法相同的想法,希望能從根本上改變網絡成癮的習慣。
但是從大頭提供的信息中看,書院的做法是缺乏人性的,家長的回應是迂腐可笑的。
我也是有血性的,看著這樣的消息被閉鎖之後也會有責備,甚至有點想做一個噴子的衝動。魚反思:一個良心媒體人這樣露骨的揭示為何會被封住嘴?我們就不能自由發聲了嗎?
前兩天在朋友圈裡看到朋友寫到「我只有當噴子的時候才是一個招人喜歡的作者」——《當新媒體被成為情緒支配的名利場,你還會看到什麼樣的文章》。(點擊文章底部原文連結閱讀原文)
這時魚才意識到,大頭的行為簡單,粗暴,撕開了一層層衣服,露出了手臂上的傷疤。
我忽然發現自己在朋友圈裡那些戲謔的嘲諷,總是會得到百人圍觀點讚吐槽,互動非常的多。
我們都在關注些什麼?難道媒體與網絡社交平臺成為了我們宣洩情緒的一個場合了嗎?
殺手陳世峰在江歌案網絡爆炸的前幾天並沒有受到任何媒體或者網民的口誅筆伐,而劉鑫和江歌的媽媽成為了大眾焦點。
站在人性的角度,我也想討伐劉鑫的冷漠無情。
但是冷靜地站在旁觀者的角度,誰還在關注為了女兒同心的江媽媽?扎在江歌身上只有十刀,可是扎在劉鑫和江歌媽媽心裡的是成千上萬網友口中飛出小刀。
魚很心痛江歌的熱心會被糟蹋,心中總是有一片烏雲揮之不去。魚更心痛的是媒體不真實的報導,讓江歌與江歌的媽媽遭受著網友們「無意」的重傷。看到江歌媽媽痛苦的樣子,魚很是心疼。
當然,若不是江歌媽媽藉助自己的微博申冤,也很難讓劉鑫出面。作為劉鑫,也應當為自己的行為承受網絡暴力的誅罰。
然而江歌一案並未告破,網上也會提供一些虛假信息來擾亂我們的思緒。
無論結局是否能夠達到江歌媽媽的預期,請在法院判決之前擦亮雙眼,拒絕發布不實或是未經查證的信息引發新一輪的暴動。
網絡也是一個公共場合,然而馬甲卻給了噴子一層保護色,讓他們噴人噴事噴天地的時候不再膽戰心驚,遭受聽眾的冷眼。
自媒體工作者們也為了追求報導的時效,而歪曲了一些客觀事實。網絡成了一個大染缸,在我們的眼前蒙上了一層灰色,讓我們看不清事實真相。
在此,魚想號召大家,在沒看清事實之前,請不要在自己的媒體平臺上隨意抨擊。
站在中立的角度,不要渲染網絡情緒,讓正在受蒙蔽的觀眾們有深度思考的時間。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拒絕網絡暴力,還網絡一個暢通的信息網,一個準確的信息庫,一個真實的信息平臺!
後記:昨天晚上十點半,魚剛剛歇筆,就看到微博上大家集體聲討的三原色問題。魚抽空看了一下微博上的報導,也希望大家能夠平復一下情緒再去了解情況。我們有權利去了解情況嗎?
有!但是無意間看到的幾篇自媒體文章後,讓朋友圈微博充斥著氣憤的低氣壓。學生群裡也在激烈地討論這件事,更有有才之人po出:風聲雨聲讀書聲,不許出聲;家事國事天下事,一刪了事。開玩笑,也請有個度。
魚反思,難道是我在工作的過程中何種表達方式讓人誤以為是限制了言論自由?
又可能只是因為想要抒發一腔正義,卻又沒有渠道發言,坐在電腦前身披一件馬甲就可以暢所欲言,然而這一點點的權利都被剝奪而產生的憤懣不平吧。
我們不限制言論自由,但是也不意味著有任何的誣衊或是辱罵都是可以被允許的。
在去年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會議上,建設建設和諧的網絡生態環境被提出,這也是建設中國夢的重要環節。魚並不是想組織你說話,只是希望大家能夠在看清事實真相之後,拍出你的觀點。
但是,網絡噴子們,住嘴吧!你吵到我的中國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