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段)
五,法性宗;
又名<三論宗>、<空宗>、<破相宗>。什麼是法性宗呢?此宗認為;一切眾生之心並非由於斷惑而得清淨,實為本來清淨,所以眾生之心即為法性。更以般若之智,直入諸法實性,故名法性宗。什麼是三論宗呢?三論以《中論》、《百論》、《十二門論》為其核心、故名三論宗。什麼是空宗呢?空以涅盤本空、實相無相;故名空宗。什麼是破相宗呢?此宗以如來藏本無一物而自然破解一切相、故名破相宗。
法性宗的主要思想是透過「破邪顯正」(破我執法執之邪、顯般若淨智之正);「真俗二諦」(真我與俗我之二種道理);「八不中道」(八不就是中道、即;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出,此八不破有想無想等八種邪見,一破「死後生有色無想」;二破「死後生無色無想」;三破「死後生有色無色無想」;四破「死後生非有色非無色無想」;五破「死後生有邊無想」;六破「死後生無邊無想」;七破「死後生有邊無邊無想」;八破「死後生非想非非想之無邊無想」。此八無想是認無想天和四空天為涅槃之邪見,用「八不中道」破之);涅槃世間(涅槃是常樂我淨、世間是生老病死。)通過這些道理,闡釋《般若經》諸法空性之義,其傳承法統為龍樹、提婆須利耶蘇摩、鳩摩羅什等人為法性宗之祖師。
<法性宗>初祖、龍樹菩薩;
龍樹菩薩是大乘佛教論師,大約生活在2世紀,出生於南印度,於《說一切有部》(原始部派佛教中的一部)中出家,在佛教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許多人認為他是釋迦牟尼之後大乘佛教中最重要的論師,相傳為證得初地果位的菩薩。其著作甚多,有「千部論主」的稱譽,其中以《中論》及《大智度論》最為著稱。
龍樹菩薩廣泛影響了大乘佛教各宗派,中觀派以他為創始者,瑜伽行唯識學派與「如來藏學派」也多以他的著作來證明本身宗義的正確,在漢傳佛教中享有「八宗共祖」的稱號。在藏傳佛教中,與其大弟子提婆(又名聖天)同被列入為佛教的二聖六莊嚴之一,密宗也以他為傳承上師之一,列名八十四大成就者中。
<法性宗>二祖、提婆須利耶蘇摩;
是西域沙車國王子,才學超絕,與其兄須利耶跋陀共同舍國出家,專以大乘施化,受到諸多學者的尊崇。這個時期鳩摩羅什也來奉侍於師的座下,師為說《阿耨達經》,羅什就研究核實大、小乘法義,而歸向大乘,並廣求義要,專心聽聞《中倫》、《百倫》、《十二門論》等。提婆須利耶蘇摩以老師的身份,傳授羅什大乘法,所以被尊為三論宗及天台宗的傳承祖師。
<法性宗>三祖、鳩摩羅什大師;
略稱「羅什」或「什」,意譯「童壽」。祖籍天竺,混血,出生於西域龜茲國(今新疆庫車),家世顯赫,其祖上為名門,位列四大譯經家之首,翻譯學鼻祖,語言學大師,是世界著名的思想家、佛學家、哲學家、翻譯家,所譯經典涵蓋八大宗派,被稱為中國佛教八宗之祖,其譯經和佛學成就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在東晉太元七年,秦主符堅派遣大將去迎請大師來,因戰亂直到姚興盛時才來到秦,來秦後翻譯了很多的經典,並大力宏揚三論宗。三論宗以真空義為第一,談般若智是成佛之母,是顯明第一義空,認為一切法門,沒有不由此門而得解脫的。
大師的著名弟子有「道生、僧肇、道融、僧睿、曇影、慧觀、道恆、曇濟」等,其中道生大師所著論義,與禪宗相同,惜已流失。僧肇大師所著諸論,至今猶為人所傳誦。有人說,達摩大師未來中國前,就通達禪宗直指人心的人,實出羅什大師之門。
<三論宗>之《日中論》有五百偈,是龍樹菩薩所造、青目菩薩所譯,專門破除二邊之見,顯明中道之理。三論中之《日百論》有一百首偈,是提婆菩薩所造,正破所有外道邪見、旁破自內誤見。《百論》有十二觀門,由龍樹菩薩作偈自釋,破小乘外道之邪見,正顯大乘深義。《中論》、《百論》、《十二門論》此三部都是宗經論,如加上《大智度論》,就是四論。
《大智度論》是釋經論、是解釋《大般若經》的。道生法師的第五傳弟子,名吉藏法師,講授三論一百多遍;又講《法華經》、《大智度論》、《華嚴經》、《維摩詰居士經》等各數十遍,曾住會稽嘉祥寺,所以人們又稱他嘉祥大師。嘉祥大師作《三論疏》四十萬言,傳到海東即現日本國,後從日本取回,取回時《十二門論》缺少了前兩門,聽說海東刊本時已不是全本了。唐代華嚴宗賢首國師,作了《十二門論宗致義記》,卷本完全,可補嘉祥大師所著已失的前二門論,現有印本流行。法性宗的修證是以般若之智,入性空之禪、真常之定,以禪定之力,入佛妙覺、證佛果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