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信仰「自由」的多神教,為何卻甘願被「專制」的基督教束縛

2021-01-18 千經不盡理復來

從現在來看,基督教能夠取代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多神教會,是和君士坦丁大帝對他的重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更何況對這位忠實的教徒來說,基督教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充當將分崩離析的世界重新組合在一起的工具。

一:誰強大就信誰

1:渙散人心的多神教

在現如今全世界人口多達70多億人之中,基督教教徒約佔到了22億。佔世界人口的31%,基督教能成為如今世界性宗教,除了自身的教育受到認可以外,同時還離不開羅馬帝國的推廣。

在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以及兩河流域,中國北歐印度,從古至今多神教都是人類古文明中最常見的宗教信仰。

多神信仰本質都是類似的,是古代狩獵,農業,工匠,以及各個階級對於養育自己的自然界的一種崇拜,但會因每個文明的地理環境不同而產生差異,但是卻都會以太陽,河流,海洋,農作物,女性生育等進行擬人化以及偶像化而產生信仰。

所以多神教本身是人類創造出來的,很自然充滿了人性以及神話的故事。但欠缺的是非常缺乏道德以及約束觀念。所以古代的多神信仰對於濫交及性崇拜是常見的,比如廟妓或者是活人祭祀,而這樣的多神教是許多上層階級才能應付得來的。普通農民和民眾都是負擔不起的。

所以所以對於普通民眾而言,雖然信仰著多神教,但因能力的不足,對多神教也極度缺乏內心的認可,也導致了人心渙散的場面,多神教存在,對於普通民眾而言哪個神能給食物讓他活,他就相信哪個神。

所以在古代多神信仰的轉換往往是隨波逐流,誰強大,就信他家的神。而這一種因素也奠定了多神教會在後期會被基督教取代的原因。

二:多神教逐漸跟不上時代的腳步

1:多神教,在人心惶惶的古羅馬可能是跟不上

人類的信仰,宗教的原因多種多樣,主要原因來自人類的恐懼,對未知的恐懼。而哪一種宗教能解決這樣的恐懼,哪一種宗教就可以佔領人類意識形態的制高點。

宗教本身並不能解決恐懼,但宗教可以依據自己的世界觀去解釋這種恐懼。解釋的讓老百姓心安理得給他們安慰,哪怕是事情沒有解決,但有了個念想和希望,也足夠活下去。

這就是為什麼現代社會宗教影響在減弱的原因,那就是因為科學在自然和社會的解釋能力遠遠甩開了宗教,不但解釋能力強,解決問題能力也強,比如大漢宗教可能會給你解釋,你不敬天讓你拜龍王。而科學解釋後可以給你一場人工降雨。

所以現代宗教活動在科學的夾縫之間,那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患者病患來相信宗教信仰呢?那是因為科學救不了他們。

回到原因的本身,羅馬的多神教起源於各個原始社會的神話,相比起同時期的中國還有其他地區,羅馬的多神教是更加先進的,也更加符合社會的發展階段,羅馬的多神,還有很多其他職責。比如掌管工業的,掌管商業的,愛的,智慧的,戰爭的。

這無疑是更加複雜,也證明了羅馬時代社會生產力的更加發達。所以羅馬的多神教取代了原始宗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但帝國的淪陷加上蠻族的入侵,人心惶惶,普通老百姓在面對如此苦難的現狀同時,還有一系列更為複雜的社會問題,多神教的樸素的世界觀就開始跟不上了。

而基督教則更好地可以解釋那些更加複雜的思想,救世主義詞也出現,這無疑是讓基督教在宗教解釋權上擁有無與倫比的權威性。

這和世俗由原始部落慢慢轉變為權威比較集中的封建制和帝制是相適應的,兩者結合產生了極大的化學反應。當基督教的出現替代了之前的多神教。也是宗教為了適應社會環境的變化而逐漸轉變的。

隨著蠻族的進入和侵略,當時的動亂和生產力的發展,這時候的多神信仰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加上國家的日益衰落,人們的精神變得空虛難耐,思想也得不到相應的填充,還有許多民眾為了去祈求上帝和天神放棄自己的勞作和財富也在所不辭。

而這就意味著,古羅馬的多神教已經在逐漸的衰落,逐漸的被人民的拋棄。而單一樸實的基督教,得到傳播的背後原因眾多,而且已成複雜,也許是他自身擁有強大的自我救贖感的教義以為,更重要的是他的包容性強大。

前面說到多神教許多祭祀活動當中都是上層人士才能負擔得起的,而對於下層人士來說無疑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久而久之也產生了厭惡感,而基督教的平等無疑是一個新的希望。

2:想通過宗教手段摻雜進皇權,是最為致命的硬傷

而且在歐洲中世紀前期大多數的宗教風俗,其實源頭都是來自於對滿族的一種信仰和崇拜,在這種神權非常鼎盛的時候,國王會因為宗教要開除自己的交際而寢食難安,徹夜不眠。這時候的王權是小於神權的,而教廷也憑藉著這個影響力來侵入政治,擾亂統治。

但在經歷了一段時間之後,最後的結果,無非就是兩部分,一部分就是來幹擾皇帝進入政治內部,而這也就是多神教會,這種神秘主義的局限性,也是導致最後瓦崩的原因。

而作為剛剛出現的基督教,雖然不被人理解,但是他脫離了多神教會的神秘主義,具有一定的現實性,所以這也成為了古羅馬多神教會被取代一大因素。

三:基督教的逆襲

1:君士坦丁的助力

基督教在古羅馬盛行多神教之前已存在幾百年的時間,他的突然逆襲自然是離不開君士坦丁大帝的功勞。在大帝獲得勝利之後,基督教也變成了羅馬的合法宗教,幾百年的壓迫就此結束。

但總的來說是時代變了,公元四世紀的羅馬和公元一世紀的羅馬早已不是一個人們眼前同日而語的時代了,而在一世紀不合時宜的基督教到了四世紀卻大放異彩。第1個是排他性,第2個就是驚人的傳播性和專一性。

基督教的救贖思想為的是更多無所適從的窮人,提供了精神糧食,對於底層的人來說,他們的生活暗無天日,則需要一種心理安慰,促使他們掙扎地活下去。在當時千瘡百孔的羅馬,窮人不僅過不好,就連中產階級的貴族們也不好過。

一個神靈,一個皇帝,一個帝國,無疑是當時羅馬人對於國家統一的強烈渴望,加之基督教教義符合,更是得到極快的擴張,不僅徵服了羅馬,連帝國境外的滿族也皈依了基督,這直接讓蠻族和帝國連接在了一起,在西羅馬已經名存實亡的情況之下,文化相近的蠻族又幫帝國多延續了十幾年的命 。

加之基督教剛剛成為合法宗教的時候 這個時候的羅馬剛剛重新恢復統一。國家日漸衰敗和腐化,君主內在要求強權。在奴隸制下的羅馬殖民同化自治區內的各個人民,掠奪各地的財富,導致繁榮的羅馬陷入了奢侈享受。

生育率都跟著降低,連打仗都要倚靠外族。需要引進外族勞動力來彌補空缺。而這也源於歐洲的獨特地域結構,以交流為主的經濟和文化結構形成了個人主義文化,在這個文化下的宗教裡的神也就是人性化。

人性慾望被極致體現,極具排外塌陷和侵略性,不同文化交流下也初步形成了神學的契約文化和抽象邏輯思維。自我價值的體現為主體,那麼羅馬的衰敗給統治階級警示。必須改變這一現狀,基督教的教義就具有政治化的優勢,可以提供改革理論依據。

比如神愛世人這個核心議題。這種平等的背後可以說是基督教就是突出集體主義,壓制個人主義,形成高度組織度有助於統治者的自我改革和強化集權統治。

2:神授代替人授,是統治者最看重的

在4帝共治時期過後。古羅馬也就從普林斯自轉向多米那特製,也就是元首制變成了君主制。原本羅馬的帝皇是元老院授權,就是人授,而到了君主制開始強化集權時,為了挽救羅馬絕對的權威理論依據就超越了人授,變成了神授,獨尊的基督教就正好適應了這種模式和理論思想。

相比起之前的多神教來說,基督教的確可以在統治者眼裡充當一個將分崩離析的世界,重新統合在一起的工具。而事實也正是如此,在君士坦丁大帝帶頭向全國推廣依法壟斷聖經解釋權之後的百年時間裡,基督教的確展現出了空前的生命力。就如綠教在中東地區的盛行。

結語

時至今日,基督教已成為世界上第一大宗教,而且數量在不斷的增長,而增長最快的地區恰為比較落後的拉丁美洲和非洲,而曾經的歐美則熱情地銳減。對於這些無所適從,遭受到苦難的人來講,宗教已經是他們尋求到解脫的唯一通道,如果你不能改變眼前的悲慘和卑微的命運,不求助於宗教,又能求助於什麼呢?

相關焦點

  • 基督教佔據宗教「主流」,朱利安為何要復興「非主流」的多神教?
    但同時他也在青少年時期就接受到了多神教的影響,引起了他對羅馬傳統宗教的興趣,對君士坦提烏斯二世的恨和對自由的嚮往讓他對基督教更加反感,公元361年,朱利安繼位,以巔峰羅馬帝國為目標,採取一系列的措施,其中就有恢復多神教的地位。
  • 道教是一神教,還是多神教?
    道教是一神教,還是多神教?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是世界五大宗教之一。道教與中華民族同呼吸、共命運,道教的歷史與中國歷史緊密相連。一神教一神教指的是只信奉一個神的宗教,如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
  • 弗拉基米爾把俄羅斯民族信仰的多神教改成基督教,史稱羅斯受洗
    多神教信仰既沒有供奉神靈的廟宇,木製的神像通常就放在露天之下,也沒有有組織的宗教機構,只把主持多神教崇拜儀式的人稱為「術士」、「魔法師」、「巫師」等。聖母瑪麗亞(2)首位基督教君主10世紀後期統治羅斯的是斯維亞託斯拉夫之子弗拉基米爾,他即位後馬上對多神教信仰制度進行了改革,從眾多神中選擇出
  • 一神教是專制暴君的產物 | 郭曉明
    本文就從一神教的人類學起源和歷史學起源說起,揭示一神教的實質——專制暴君。「相信只有一個全能上帝的宗教不可避免地不能容忍其它宗教信仰。」當時讀到《舊約》,感受到《舊約》中上帝的暴君形象,我對基督教文明的所謂「民主」頓時疑竇,如此專制殘暴的教說何以有理性開放的民主?
  • 原始的信仰——從泛神教到多神教
    那麼,在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這些大家現在耳熟能詳的宗教出現以前,人們又是向什麼神靈祈禱的呢?希臘神話十二主神總體來說一共有兩類,一類向神教,另一類是多神教。有人或許會問:「多神教與泛神教似乎也沒什麼太大區別呀?都是相信世界是由一群神祇掌控,不過就是一個相信由實物神祇,一個是由虛構神祇罷了。」那麼多神教究竟是由何而生的呢?不會就是有一天一個人閒的無聊,覺得原本那些神不夠帥氣,就捏造出許多名字更帥的神,以此就創立了多神教?
  • 高全喜:上帝信仰是儒家基督教自由主義的最大公約數
    那麼,究竟啟蒙思想與上帝信仰是一種什麼關係呢?現今大家一談到啟蒙思想,馬上就會聯想到反封建專制和反神權禮教,以為後者是一些蒙昧、落後的東西,啟蒙就是要破除這些舊思想、舊禮教和舊制度,把人的價值、人性的東西展示出來。這個啟蒙的思想運動從西方到東方,持續了數百年,直到今天,啟蒙思想在中國還有著強大的社會基礎。
  • 歷史奴性:基督教到宋明理學,禁欲主義為何成為極端統治工具?
    不論何種文明,對於一個人,人性的束縛和禁慾都是廣泛存在的,在西方禁欲主義更多的是體現在基督教禁欲主義思想之下的一種社會治理。對於人性的約束,而在東方則廣泛存在於宋明理學理念之中,存天理滅人慾。兩者既有相同也有不同,但是相同點往往更能說明文明的共性。
  • 探討:福音派和自由派對基督教信仰觀的不同解釋
    如今在網絡上,除了改革宗和靈恩派的紛爭,還有福音派和自由派的對立。後者對現代神學研究影響很大,也直接影響到基督教的發展方向。福音派和自由派的爭論是非常廣泛的。雖然他們的對立顯而易見,但區分也不是那麼容易,本身他們內部也存在著各樣的分歧。特別是再加上保守和開放這組對立詞彙。
  • 君士坦丁的改革制度讓基督教得以極大發展
    在成為皇帝之後他做了許多改革以加強自己的君主專制,並在改革當中以大力的扶持讓基督教得以極大的發展。君士坦丁的身世與繼位關係君士坦丁的父親是奧古斯都君士坦提烏斯,但是在歷史上其母親的身份卻有兩種說法,一來說其母親海倫娜是一家旅店的僕人,君士坦丁是君士坦堤烏斯和海倫娜的私生子。
  • 從米蘭敕令到君士坦丁的陷落:基督教發展中的希臘路線
    公元四世紀末,基督徒人口增長到40%,而到了五世紀末,基督教已經一躍成為社會的絕對主流宗教,信徒高達人口的90%。不到兩百年時間,絕大多數的希臘人都從古代多神教信徒轉成了基督徒,導致這一快速轉變的原因是綜合的。首先,從公元三、四世紀開始,基督教哲學家和雄辯家繼續著二世紀以來基督教護教士的傳統,進一步把基督教和古希臘哲學思想結合起來。
  • 為啥基督教嚴禁婚前性行為、反對墮胎?
    基督教為啥嚴禁婚前性行為、反對墮胎?是因為教義導致信仰的強烈嗎?
  • 基督教的分裂歷史
    最初的基督教是由羅馬帝國統治的黎凡特地區的猶太教演變而來,其信徒多是猶太人且信奉猶太教。基督教起先不被貴族所認可,畢竟在一個多神教的國家強迫信奉唯一真神是不可饒恕的事情。因此基督教主要在下層群眾中傳播,信徒之間平等互助,患難相恤。它承襲了猶太教的一神論和救世主信仰,不信奉羅馬傳統的多神教,對羅馬當局的統治不滿,不以羅馬皇帝為絕對元首,因而遭到統治者的迫害和仇視。
  • 為什麼世界上信仰基督教的人數要遠遠多於信仰佛教的人數?
    眾所周知,目前世界上信徒人數最多的高級宗教是基督教,而不是佛教。據保守估計,目前世界上信仰基督教的人數至少有20億,而佛教信眾遠遠低於這個數字。其中的原因為何?第一,基督教雖起源於東方的巴勒斯坦地區,但昌盛於歐美。
  • 從野獸的信仰到羅馬國教:基督教的逆襲靠的是什麼?
    他對於基督徒毫不留情,他命令道:只要放棄基督教信仰都可以釋放,對于堅持信仰基督教的則投給野獸,如果是羅馬公民,則斬首。他所認為的國家宗教必須要崇拜皇權,而基督徒保持信仰凌駕於皇權的上帝,就是對統治根基的侵蝕。可見對基督教的打壓和迫害,都是出於政治的目的,與個人品德進行綁定是不合適的。
  • 身處東亞文化圈的韓國,為什麼大多數國民都信仰基督教?
    在2008年,支持信仰自由的韓國就曾針對對公民信仰問題進行了一次社會調查,在韓國的5000萬公民中,約有50.7%的宗教信徒,而其中基督教新教教徒高達876萬人,佔信教人口的38.7%。二戰前夕,本完全支配韓國精神世界的儒釋道三教,如今只佔信教人口的0.9%,還有小部分信仰一些披著基督教外衣的邪教,而從這方面來講,完全可以視韓國為一個基督教國家。
  • BBC六集紀錄片:古羅馬,一個帝國的興起和衰亡
    古羅馬戰場殺戮、歐陸古堡密林、宮廷觥籌盛宴都也只是氣氛背景,愷撒龐培的真實徵服故事才讓我們為之傾情。最後,愷撒的得勝結束了古羅馬延續500年之久的政治體制,他成為羅馬實質意義上的維持了四年統治的始皇帝。
  • 《十字軍之王3》海島基督教怎麼玩 海島基督教玩法介紹
    導 讀 《十字軍之王3》中的各個宗教有著獨特的教義,其中海島基督教的主要教之一義為多配偶制,那麼針對這條教義我們應該以什麼思路發展呢
  • 歐洲正面臨因異教信仰而遠離基督教的嚴峻現實
    圖源:Pixabay 在愛丁堡的殉道者自由教堂是蘇格蘭豐富的基督教歷史的一部分>的30歲以下的英國人說他們沒有宗教信仰。」
  • 【歸正之窗】成功神學對基督教信仰的危害
    他還說:「現在一部分牧師認為只有基督教才有拯救,是唯我獨尊的想法。」但是,很遺憾,聖經的教導卻和趙鏞基說的不一樣。聖經指出:「除他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徒4:12)若是其他宗教也有救恩的話,那聖經就寫錯了,基督教會信仰的根基也將被動搖,這是何其得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