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聲音控,我是程林夕。今天的內容跟你一起聊一聊片花後期製作中,關於人聲的頻率和每個頻段的作用。
關於人聲頻率方面的內容我之前也寫過,但都是過於機械的概念性質的東西,今天我就結合我自己的一些單薄的製作經驗,告訴你一些比較實用的內容。
在一段聲音當中,如果你打開頻率分析的話,都會看到這段聲音的頻率分布。
關於聲音的頻率修正,在音樂後期的混音階段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但在片花的後期製作方面,製作要求就不是那麼高了,甚至對於廣告和簡單的片花製作來說,你都可以直接忽略掉這一環。
不過對於最看重「精緻品質」的聲音控來說,這一環當然是必不可少的。
今天這一篇內容對於初學者來說,即便你還不能馬上掌握,但最基本的了解還是必須要做到的。
一般情況下,人耳能正常聽到的聲音頻率範圍在20Hz—20KHz之間,其中20—100Hz為低頻,100—500Hz為中頻,500以上為高頻。
在這裡值得注意的是,對於聲音的高中低頻的分布,有很多種分類方法,以上說到的,只是對聲音最基本、最簡單的分類。除此之外,還有的分為低頻、中低頻、中頻、中高頻以及高頻五個頻段。甚至隨著你經驗的增加,你可以按照自己的製作習慣來進行分類。如何分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夠通過對各頻段的調整,讓聲音達到你想要的效果。
還是必須要做到的。
適當提升,可以讓聲音更加渾厚、貼耳。
過度提升,會讓聲音變得渾濁不清。
提升中頻,並衰減低頻,可以製作收音機、電話的聲音。
適當提升,可以提升聲音的亮度
過度提升,會讓聲音變的刺耳
以上對於聲音三個頻段的調整,是需要你不斷練習並用耳朵進行識別的。對於其他的後期製作手法,可能我告訴你了你就會用,但對於這篇內容所講的,如果抓不到要領可能你永遠都聽不出來聲音的各個頻段到底有什麼區別……
真正牛X的製作人,在聽到一個聲音之後能立刻分辨出這個聲音是低頻過重,還是高頻不足。至少我還做不到,所以我們都需要在後期製作過程中繼續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進步。
當然如果你在這方面非常精通,更希望你能夠加我的微信,讓我有機會向您學習!
這裡是聲音控,我是程林夕,非常感謝你能關注我們的公眾號,我們下周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