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的頻率與主觀聽感

2021-02-08 音響聯盟


80Hz以下主要是重放音樂中以低頻為主的打擊樂器,例如大鼓、定音鼓,還有鋼琴、大提琴、大號等少數存在極低頻率的樂器,這一部分如果有則好,沒有對音樂欣賞的影響也不是很大。這一部分要重8放好是不容易的,對器材的要求也較高。許多高級的器材,為了表現好80(或80左右)Hz以上的頻段的音樂,寧願將80(或80左右)Hz以下的頻率乾脆切除掉,以免重放不好,反而影響主要頻段的效果。極低頻20Hz為人耳聽覺下限,可測試您的器材低頻重放下限,低頻中的25Hz、31.5Hz、40Hz、50Hz和63Hz是許多音箱的重放下限,如果您的音箱在這些頻率中某處聲音急劇下降,則表明這個頻率就是您的音箱低頻重放下限。


在80-160Hz頻段的聲音主要表現音樂的厚實感,音響在這部分重放效果好的話,會感到音樂厚實、有底氣。這部分表現得好的話,在80Hz以下缺乏時,甚至不會感到缺乏低音。如果表現不好,音樂會有沉悶感,甚至是有氣無力。是許多低音炮音箱的重放上限,具此可判斷您的低音炮音箱頻率上限。



在300-500Hz頻段的聲音主要是表現人聲的(唱歌、朗誦),這個頻段上可以表現人聲的厚度和力度,好則人聲明亮、清晰,否則單薄、混濁。



800Hz這段一般設備都容易播好,但是要注意不要過多。這段要是過多的話會感到音響的頻響變窄,高音缺乏層次,低頻豐滿度不夠。



1kHz是音響器材測試的標準參考頻率,通常在音響器材中給出的參數是在1kHz下測試。



1.2kHz可以適當多一點,但是不宜超過3dB,可以提高聲音的明亮度,但是,過多會讓聲音發硬。



2~4kHz對聲音的亮度影響很大,這段聲音一般不宜衰減。這段對音樂的層次影響較大,有適當的提升可以提高聲音的明亮度和清晰度,但是在4kHz時不能有過多的突出,否則女聲的齒音會過重。



8~12kHz是音樂的高音區,對音響的高頻表現感覺最為敏感。適當突出(5dB以下)對音響的的層次和色彩有較大幫助,也會讓人感到高音豐富。但是,太多的話會增加背景噪聲,例如:系統(音效卡、音源)的噪聲會被明顯地表現出來,同時也會讓人感到聲音發尖、發毛。如果這段缺乏的話,聲音將缺乏感染力和活力。



14kHz以上為音樂的泛音區,如果缺乏,聲音將缺乏感染力和高貴感,例如小提琴將沒有「松香味」。這一部分也不宜過多,基本平直或稍有衰減(不超過-3dB)即可。



0kHz為人耳聽覺上限,可測試您的器材高頻重放上限。16kHz-20kHz可能在一些器材中消失,此時有可能是您的器材無法重放此段頻率,如果您是年紀較大者,也有可能是您的聽覺衰減所至。


20Hz-20kHz正弦波掃頻信號是從20Hz到20kHz頻率自動平滑改變播放,通過播放此段測試信息可快速判斷何處頻率存在問題。如覺得某一頻段特別刺耳或特別弱,則表明器材頻率響應不直,可對器材中的每一環節進行分析,找出有問題的器材;如器材無問題,可能是該頻帶引起室內產生駐波,導致共振,您可通過移動音箱,調整音箱擺位看能否有所改善。

相關焦點

  • 音響知識之聲音頻率的認知
    人耳對複合音中各種諧音成分總和起來的主觀印象即為音色。即:音色是由發聲體本身材料決定,本質上是聲音中各種頻率成分的比例。例如,一個基音為100Hz的鋼琴聲與基音同為100Hz的黑管聲,其基音頻率相同,但鋼琴聲除100Hz振幅最大的基音外,還有15個振幅不同的諧音,而黑管聲有9個諧音,因此人們可以區別同一頻率鋼琴聲與黑管聲。樂器的基音頻率決定音調,而諧音的頻率與振幅決定音色。
  • 耳機主觀音質評價
    兩個頻率、振幅相近的聲音信號是否能夠被聽覺分辨,取決於每個分量在基底膜產生的位移包絡是否可清晰地分離。當固定純音頻率F1而改變純音頻率F2時的聽感如下圖7所示。當F2=F1時,只能聽到一個頻率。當F2高於或小於F1時,可以聽到聲音的振幅有波動性變化,稱為拍音。拍音的頻率等於IF2-F1I。
  • 聲音頻率與健康
    文/迪帕克.杜德曼德及網絡信息翻譯/夢蝶 印度哲學理念認為:世界萬物的顯現基於聲音的特定頻率從生命初始,人類、動物、甚至樹木皆被特定頻率的聲音所吸引,很多實驗證明:如果在農場及養殖場播放某些音樂的話,可以增加農作物產量,及奶牛產奶量。在每個文化裡,人類皆對音樂著迷,自然界的幾乎所有聲音吸引著人類,或警告著其安全。我們所說語言也是特定頻率的聲音,在實際語言形成之前,我們可能僅使用聲音及手勢來溝通。聲音頻率不僅影響身體健康,也對靈性成長有幫助。
  • 人耳能聽到的聲音的頻率範圍與可見電磁波
    今天在講故事時,講了一個關於蝙蝠叫不醒獅子的科學故事,原因是蝙蝠發出的聲音獅子聽不見,說高於耳朵聽見的範圍叫超聲波,低於耳朵能聽到的範圍叫次聲波
  • 你需要知道的聲音頻率及作用
    今天的內容跟你一起聊一聊片花後期製作中,關於人聲的頻率和每個頻段的作用。關於人聲頻率方面的內容我之前也寫過,但都是過於機械的概念性質的東西,今天我就結合我自己的一些單薄的製作經驗,告訴你一些比較實用的內容。在一段聲音當中,如果你打開頻率分析的話,都會看到這段聲音的頻率分布。
  • 聲音頻率是自然界最基本的療愈能量——聲音治療的原理
    每個聲音都有它特定的振頻,每個細胞有特定的振頻,每個器官也有特定的振頻,器官與器官之間也在分享各自的振頻,這些振頻不是記憶本身,是幫助創造記憶的一部分。在我們的內在,所發生的事情也是同樣如此。 共振是物體振動的一種自然現象——在某一特定頻率下振動。所有的物體都有一個共振頻率。共振分為兩種。一種是自由共振。
  • 各種樂器頻率參考,人聲頻率
    接下來在1.5-2.5kHz提升大約6dB來增加「砰「聲(Q值在1.5-2.5比較適合),最後在120Hz降大約4dB(Q值1.0)。第二種是當今最流行的「Bonham「搖滾地鼓,我通常在120-240Hz提升4dB或更多來得到這種聲音,還需要過濾掉1.5kHz以上的所有頻率,有時候可能需要在80Hz略降低1-2dB、在60略提升2-3dB。
  • ——老忠LZ A7主觀聽感報告
    著重說說聲音。由於A7擁有兩種聲音模式和五種出音嘴,所以一共可以搭配出2*5=10種聲音。在試聽了大量的歌曲之後,我想A7的聲音大概是這樣的:均衡、通透、富有表現力。低頻:量感適中,提供了不錯的氛圍感,力度也比較強。下潛尤其出色,遠超同價位。中頻:人聲距離適中略近,齒音打磨的比較順滑。有齒音,但不嚴重。
  • 一條曲線如何判斷聲音?大白話聊聊最近很火的哈曼曲線
    理想狀況下,當入耳式耳機完全插入耳道,耳朵對聲音的自然增益消失,那麼,如果耳機想聽起來頻率響應和音響一樣,就不能按平直的曲線來做,而是要按照人工耳實際接收到的曲線來做,也就是下面這個錄出來的曲線。這個曲線,就是傳說中的「基於diffuse field下等效的人工耳曲線」,這是一個完全基於測量的結果,是科學的。這也是ER4系列的設計理念。
  • 《歌手》第一期聽感點評及器材推薦
    本季每期我仍將進行聽感點評及更具體的相關器材推薦。所以行文風格也會稍有變化。每個演唱我都將用四個聽感角度進行評級分別是:動態表現、音色、聲音密度、氣息控制。這四個角度也是高品質音頻器材對於人聲的主要考量標準。廢話不多說,開始了。
  • 你從未在此,聲音從未離去|莫非聽電影
    聲音設計中動靜對比的例子比比皆是,共同呈現出簡潔、利落之感。此外,創作者有意簡化暴力場面的聲音,某種程度上也形成了影像與聲音的「動靜對比」。比如在喬第一次進入關雛妓的大樓解救妮娜時,創作者僅通過監控畫面和不連續的音樂來呈現喬的暴力行動,而非將重點放在打鬥聲上,反而營造出了別樣的緊張感。
  • 【玩轉】淺析音場的縱深與頻率的關係
    :KreH「KSA-300S"擴大機喇叭:Cdefion「SL-12」兩路三單元喇叭訊號線、喇叭線還有CD到D/A間的線都是Siltech純銀線材,我們聽單一頻率,由低往高聽,16Hz根本聽不到,25Hz的時候喇叭有不大對勁的低音出來,接著聽32Hz,聽的結果列成一個表:32Hz感覺聲音擴散得最寬、最深、發聲點也最深而且發聲位置也最低。
  • 調音師必知--樂器和人聲的頻率特性
    這一頻段的提升可讓人耳聽到更為突出的聲音,所以在這裡做的工作應是各聲源之間相互適應性調整,而不是一味地全面提升,這只會使你的音樂聽起來沒有層次而且尖銳難聽。5~8KHz:適度提升可增加層次感,可使人聲更清晰,吉它更動聽。軍鼓、鑔、小提琴等都可在此得到聲音的美化,但一定要適度。10KHz以上:提升要小心,多了會產生破音。以聽上去舒服為度。
  • 混音必備:人聲頻率範圍及各頻段音色效果!
    2K~3KHz頻率:這段頻率是影響聲音明亮度最敏感的頻段,如果這段頻率成分豐富,則音色的明亮度會增強,如果這段頻率幅度不足,則音色將會變得朦朦朧朧;而如果這段頻率成分過強,音色就會顯得呆板、發硬、不自然.1K~2KHz頻率:這段頻率範圍通透感明顯,順暢感強。
  • 喇叭單體~頻率響應怎麼看?
    頻率響應(Frequency Response)指的是喇叭的發聲頻率範圍,以「理論」而言,喇叭的頻率響應範圍當然是越寬越好,也就是說低音可以低到很低的頻率
  • 四款熱門真無線HiFi耳機主觀音質橫評
    ■影響音質的相關技術參數考慮到不少玩家會優先考慮參數指標,因此在正式聊聽感對比之前,筆者先簡單地給大家梳理一下本期橫評四款耳機的關鍵技術參數。森海塞爾CX400BT:搭載7mm微動圈驅動單元,耳機頻率響應5-21Khz,總諧波失真<0.08%(沒有公布使用什麼特別的技術,但是品牌硬實力擺在那,都懂)。
  • 聽見下雨的聲音 熱門音感智慧型手機推薦
    我所有的情緒,都在蔓延一張屬於未來的你的表情,於是我戴上耳機,聽下雨的聲音,聽牛蛙如何在田野澆灌清新,聽雨滴在車窗玻璃彈奏鋒利回憶,聽那一年誰和誰在高考山丘的約定,聽我為你,介紹多款熱門音感的智慧型手機。
  • 中心頻率詳細講解
    從原理上講,再複雜的聲音也可以用傅立葉分析的方法把它最後分解成若干正弦波的疊加。但是如果反過來用正弦波疊加的方法製作聲音就相當麻煩,主要是很難做出預期的聲音。這樣的合成技術叫做加法合成,最早的應用大概就是管風琴或電風琴的音栓。要是用濾波器對現有波形進行加工,逐步將其中的各種頻率成分減去使之適合自己的需要,事情就會容易一些。這就是減法合成。
  • [混錄]最全面的樂器和人聲頻率參照表
    100Hz~150Hz:這一頻率範圍影響音色豐滿度。增強這一頻段,會產生房間共鳴的空間感、渾厚感;當這段頻率不足時,聲音會顯得單薄無力;這段頻率過強時,同樣會使聲音渾濁,清晰度降低。 該頻率主要影響音色力度。如果這個頻率不足,聲音會顯得鬆弛;這個頻率過多時,則會產生喉音,使語音失去個性和音色美感。500Hz~1KHz:這一頻率範圍是人聲的基音頻率區域,是一個重要的頻率範圍。如果這段頻率豐滿,人聲就會輪廓明朗,整體感好;如果該頻段不足,人聲會有一種收縮感;該頻段過強時,人聲則會產生一種提前進入人耳的感覺。
  • 指甲劃黑板的聲音 為啥讓人聽了難受
    萬物冷知識  在生活中有很多奇怪的聲音讓我們感到抓狂,比如指甲劃黑板的聲音讓人聽起來非常難受,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想說清這個問題,還要回到很久很久以前。那時我們的老祖宗常年在野外生活,不僅需要找到食物餵飽自己,同時還要時刻注意身邊是否有猛獸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