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梁平,
素有「小天府」之稱,
古稱梁山。
這裡有梁平竹簾、梁平燈戲、梁平木版年畫……
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沃野千裡,
碧田萬頃,
歷史文化底蘊深厚。
梁平紅旗中學,
創建於1916年,
近百年的風雨歷程,
有開先之光,
也有孕育英烈之榮。
戰火烽煙中,
孕育了胡芳玉、黃玉清等紅巖英烈,
她們崇高的民族氣節和人格精神,
沉澱為紅中人正氣浩然的紅旗精神。
紅中人,
持一面紅旗,
向一個方向,
養一身正氣。
師生在此,
修身啟智,健康成長,
俯首芳草地,鑄得大乾坤。
學校沐浴地域文化光輝,傳承紅旗精神,故我們提出以「紅旗」為載體,打造「正」文化,以此激發師生強烈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並將其當作前進的指引,用不懈的奮鬥和無私的奉獻書寫學校嶄新的光輝未來。
辦學理念:至正至善,致知致遠
《大學》開宗明義:「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正」是立人之本,「善」是做人之基,「至正至善」就是最正最善,是「正、善」追求的目標,是終生追求「正」與「善」永不懈怠,也是更高層次的道德要求,人的一生要做到「正」與「善」,是道德上一種高尚的表現。
《禮記·大學》云:「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故「致知」在於研究事理、實事求是,體現師生嚴謹求學,臻於完善的求學精神。《誡子書》言:「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故「致遠」在於追求理想,引導師生回歸教育的本真,克服功利和浮躁,堅定信念,增強定力,志存高遠,胸懷天下,追求卓越、開創未來。
校訓:養正立德
「養正」乃涵養正道,即培養其端正的心性及行為。語出《易·蒙》:「蒙以養正,聖功也。」「立德」即樹立良好的道德、優秀的品質和人格修養。《論語》曰:「德不孤,必有鄰。」故「養正立德」,一指教師自己能夠自立德於社會,二是教師要幫助學生成長為合格的社會成員。
「養正立德」的校訓,以古衡之,源於傳統;以今視之,又有新意,體現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的現代理念,更體現了紅旗中學深厚的文化積澱和豐碩的辦學成果,是學校一切辦學行為和教育實踐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文化主題:弘道養正,旗開德勝
「弘道」,即弘揚大道、弘揚正道,紅旗中學繼承先輩革命傳統,發揚忠誠、勇敢、奉獻、先進的紅旗精神,激勵全體師生堅守理想,懷抱希望,矢志弘道,篤志傳道,明志求道,立志得道。「養正」即通過學校各方面的濡染和薰陶,對學生進行「真、善、美」的塑造和教化,由此浸入學生的「知、情、意、行」。
旗開德勝,引申自成語「旗開得勝」。從「旗開得勝」到「旗開德勝」,強調學校教育十分注重「德」之培養,將學校弘揚紅旗文化,收穫師生之大德聯繫起來。如宋代司馬光所講:「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故一個人的成功固然要靠聰明才智,但更重要、更根本的是靠優秀的品德。
校徽
設計師提煉紅旗精神,
以「正」為魂,
創新設計出學校Logo——
標誌以紅旗中學的名稱之「紅」,
作為設計元素和創意源點。
標誌主體圖形,
一似熊熊燃燒的火焰,
亦或雙手對捧,
喻意眾人拾柴火焰高,
意在傳達紅旗中學師生的團結,
積極向上與和諧的精神面貌。
二似飄揚的紅旗,
亦或飄舞的綢帶,
象徵學校高舉理想的大旗,
不斷積極進取、奮發向上。
三似二人相對跪坐,
有教與學、哺育之味,
體現學校博學善育的奉獻精神。
VI應用
以下是紅旗中學VI部分應用:
耳為之濡,目為之染,
紅旗中學的「正」文化,
點綴在校園每個角落,
校服、資料袋、邀請函……
於細微處正心正氣,
在微小中正品正行,
成就精彩的未來。
形而上者謂之道,
標誌之形,
源於紅旗精神,
顯化成學校的視覺之美好、成長之力量。
紅旗中學的「正」,
是書籤上的文化認同,
是信封上的交流溝通,
是禮盒上的特色彰顯……
主題雕塑
紅旗中學的主題雕塑設計獨具特色,
以紅旗為造型進行創意,
並圍繞辦學理念將其分解成,
「至正」、「至善」、「致知」、「致遠」四個版塊,
使其成為學校的精神堡壘。
「至正至善」激勵師生正直不屈、正氣永存,
胸懷止於至善、兼善天下的人生抱負;
「致知致遠」指引師生格物致知、奮發有為,
心存志高行遠、大道至廣的成長追求。
雕塑整體融合了傳統與現代文化的元素,
體現學校與時俱進、古今融合的開放、包容的精神。
文化環境施工現場
部分文化環境
優秀的學校文化設計,
為學校價值賦予形象標籤,
使看不見的文化基因變成看得見的文化符號。
在紅旗中學,
持紅旗,探索文化之淵源;
煉正心,見證生命之廣闊;
揚正氣,塑造品格之高尚;
育正人,執守教育之真諦。
重慶常春藤文化合作學校
更多校園文化案例,微信關注:「校園文化策劃研究」公眾號,提前收閱!
重慶常春藤文化合作學校涉及大學、中學、中職、小學、幼兒園,服務於全國,重慶、四川、貴州、廣西、雲南、湖南、湖北、廣州、江西、新疆……
編輯:藤曉
以上為重慶常春藤文化原創案例,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