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信用和人行徵信同是居民信用領域的產品,但它們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下面我就兩個產品的特點來分析一下他們的差異究竟在哪些方面:
一、輸出形式不同
我們常看到的芝麻信用多是以分數的形式呈現,從350分到950分不等,分數越高信用越好。據螞蟻金服的人說,他們採用了比較專業的雲計算,機器學習等技術。具體得分邏輯沒有對外公布,也不可能對外公布。
人行徵信輸出的則是一份報告,包括個人基本信息,信用卡和貸款等信用透支的借還款記錄等等。在徵信報告上你可以查看每一筆沒有結清的貸款,沒有註銷的信用卡。它客觀地記錄了一個人的信用記錄。
兩者的輸出形式不同,前者較簡單,後者較詳細。
二、使用範圍不同
芝麻信用多用於阿里生態體系內,在部分信任阿里風控技術的公司也經常使用。它的使用場景比較廣泛,常見的是借款、免押金之類。更多公司將芝麻信用分當作是產品的準入門檻,比如部分公司的試用資格等。
人行徵信報告的使用範圍相對較窄,幾乎只在金融行業中使用,而且金融行業也不是所有機構都能夠使用。只有擁有徵信查詢權限的銀行和部分非銀金融機構才能使用。雖然使用的場景較單一,但是覆蓋的人群卻比較廣,只要你辦信用卡、辦貸款就逃不開徵信。
芝麻信用分使用範圍相對較廣,但是覆蓋人群少。人行徵信則恰恰相反,場景較單一,但是覆蓋人群多。
三、數據來源不同
芝麻信用的數據來源主要是阿里生態中的電商數據、網際網路金融數據,以及用戶自主提供的相關數據。
人行徵信數據主要是由有查詢權限的銀行機構和部分非銀行金融機構上傳得到的。它的數據是通過互動得來的,銀行要使用徵信報告,首先需要將客戶的借還款信息上傳到徵信中。
芝麻信用的數據主要來源於阿里生態的數據,人行徵信數據主要來源於銀行等有權限查詢徵信的機構。
總結:
芝麻信用和人行徵信還有很多不同,比如是否盈利,主要用途,使用機構等等。我認為最本質的區別主要是發起的機構不同,芝麻信用是由阿里巴巴旗下的公司螞蟻金服研發推出的,人行徵信則是人民銀行推出的。前者是非官方身份,主要也是為了阿里巴巴的商業帝國,後者則是官方身份,主要是為了提升全民信用意識。
如果你覺得我說得有道理,歡迎關注、點讚、轉發,我在評論區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