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養殖場12月10日,盂縣梁家寨鄉對王只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李志明早早出門,朝村內的養牛場走去。「村裡買回了肉牛,我負責餵養。這營生不累人,還讓我有了額外的收入。」李志明邊走邊說。近年來,對王只村堅持以發展產業為核心,引進了光伏發電項目,又自主發展起了肉牛養殖和連翹種植。他們還進一步美化村容村貌,完善基礎設施,讓小山村的「顏值」「逆襲」。 對王只村位於盂縣梁家寨鄉東部,距離市區110公裡。多年來因為地處偏遠、交通不便,村裡的年輕人大多選擇外出務工定居,在村居住的大多是老年人,勞動力不足。村裡人均耕地只有1.67畝,全村總人口69戶168人中建檔立卡貧困戶有31戶67人。這幾年,在幫扶單位市審計局和鄉鎮的幫扶下,駐村工作隊和村支「兩委」的共同努力下,對王只村積極引進項目,通過種養結合的方式增加建檔立卡貧困戶收入。2017年年底,對王只村實現整村脫貧。 為了鞏固脫貧成果,對王只村繼續奮鬥發展產業,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2017年至2018年,對王只村引進了兩期共60千瓦光伏發電項目,並分別於當年年底實現併網發電,為村裡帶來了穩定的「陽光收入」。第一書記王彥峰說,村裡為光伏發電項目建立了收益臺帳,專人管理、專人負責。項目每年能為村集體帶來4萬餘元的收入,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增收400元左右。 除了引進光伏發電項目,對王只村還積極發展肉牛養殖和連翹種植產業。2019年,對王只村投資12萬元購入了9頭肉牛,當年出生5頭小牛。今年,對王只村購入了6頭肉牛,實現肉牛存欄20頭。在幫扶單位的幫助下,村裡建起了牛圈,建成了30平方米的飼料間,購進了鍘草機、粉碎機等設備。「秋收後地裡的秸稈可以作為牛飼料,減輕了村裡森林防火壓力,牛糞還可以還田增加土壤肥力,一舉兩得。」王彥峰說。 「去年,駐村工作隊領著我們去了東回鎮裡洪水村考察了連翹種植和加工項目。回來後,我們就決定種植連翹。」對王只村黨支部書記梁全志說。2019年,對王只村開墾荒山荒坡50畝,建起了連翹種植基地。今年,對王只村的連翹種植獲批市級連翹試驗示範項目。村裡發展連翹種植,用工多。去年以來,駐村工作隊、村支「兩委」多次組織村民到連翹種植基地鋤草、澆水、施肥等,增加村民務工收入。 「造血」式扶貧讓對王只村有了穩定發展的產業,小村的「顏值」也在一天天提高。脫貧攻堅以來,對王只村詳細制訂了《村容村貌提升計劃》。2016年,在幫扶單位協調下,修建了青家岔村至對王只村的5.4公裡水泥路;2017年修建磨麵房;2018年建設了500平方米綠地廣場;2019年村裡新建了日間照料中心,修建河壩、西廣場,協調修建4.1公裡出省道路,協調鋪設移動寬帶入村到戶並開通4G行動網路。今年,村裡修建了140米村南護壩、40米蓄水河道、一座觀景橋梁,還開通了農村客運預約客車。同時,村裡還大力開展人居環境整治,組織清理村內道路、村莊周邊積存垃圾,還種植小樹苗350餘株、花草100株。讓這個昔日「髒亂差」的小山村實現「顏值」「逆襲」。
在幫扶單位幫助下,對王只村組建了「愛心超市」解決村民購物難的問題,村民通過衛生評比、務工獎勵等方式獲得兌換物品的積分。每年村裡收穫的花椒、紅薯、核桃、南瓜等農產品在幫扶單位的幫助下也不愁賣。下一步,對王只村計劃繼續擴大產業規模,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努力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