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泉市盂縣梁家寨鄉對王只村:致富產業立起來 村容村貌美起來

2020-12-20 SFYFIFAsang

肉牛養殖場12月10日,盂縣梁家寨鄉對王只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李志明早早出門,朝村內的養牛場走去。「村裡買回了肉牛,我負責餵養。這營生不累人,還讓我有了額外的收入。」李志明邊走邊說。近年來,對王只村堅持以發展產業為核心,引進了光伏發電項目,又自主發展起了肉牛養殖和連翹種植。他們還進一步美化村容村貌,完善基礎設施,讓小山村的「顏值」「逆襲」。  對王只村位於盂縣梁家寨鄉東部,距離市區110公裡。多年來因為地處偏遠、交通不便,村裡的年輕人大多選擇外出務工定居,在村居住的大多是老年人,勞動力不足。村裡人均耕地只有1.67畝,全村總人口69戶168人中建檔立卡貧困戶有31戶67人。這幾年,在幫扶單位市審計局和鄉鎮的幫扶下,駐村工作隊和村支「兩委」的共同努力下,對王只村積極引進項目,通過種養結合的方式增加建檔立卡貧困戶收入。2017年年底,對王只村實現整村脫貧。  為了鞏固脫貧成果,對王只村繼續奮鬥發展產業,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2017年至2018年,對王只村引進了兩期共60千瓦光伏發電項目,並分別於當年年底實現併網發電,為村裡帶來了穩定的「陽光收入」。第一書記王彥峰說,村裡為光伏發電項目建立了收益臺帳,專人管理、專人負責。項目每年能為村集體帶來4萬餘元的收入,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增收400元左右。  除了引進光伏發電項目,對王只村還積極發展肉牛養殖和連翹種植產業。2019年,對王只村投資12萬元購入了9頭肉牛,當年出生5頭小牛。今年,對王只村購入了6頭肉牛,實現肉牛存欄20頭。在幫扶單位的幫助下,村裡建起了牛圈,建成了30平方米的飼料間,購進了鍘草機、粉碎機等設備。「秋收後地裡的秸稈可以作為牛飼料,減輕了村裡森林防火壓力,牛糞還可以還田增加土壤肥力,一舉兩得。」王彥峰說。  「去年,駐村工作隊領著我們去了東回鎮裡洪水村考察了連翹種植和加工項目。回來後,我們就決定種植連翹。」對王只村黨支部書記梁全志說。2019年,對王只村開墾荒山荒坡50畝,建起了連翹種植基地。今年,對王只村的連翹種植獲批市級連翹試驗示範項目。村裡發展連翹種植,用工多。去年以來,駐村工作隊、村支「兩委」多次組織村民到連翹種植基地鋤草、澆水、施肥等,增加村民務工收入。  「造血」式扶貧讓對王只村有了穩定發展的產業,小村的「顏值」也在一天天提高。脫貧攻堅以來,對王只村詳細制訂了《村容村貌提升計劃》。2016年,在幫扶單位協調下,修建了青家岔村至對王只村的5.4公裡水泥路;2017年修建磨麵房;2018年建設了500平方米綠地廣場;2019年村裡新建了日間照料中心,修建河壩、西廣場,協調修建4.1公裡出省道路,協調鋪設移動寬帶入村到戶並開通4G行動網路。今年,村裡修建了140米村南護壩、40米蓄水河道、一座觀景橋梁,還開通了農村客運預約客車。同時,村裡還大力開展人居環境整治,組織清理村內道路、村莊周邊積存垃圾,還種植小樹苗350餘株、花草100株。讓這個昔日「髒亂差」的小山村實現「顏值」「逆襲」。

在幫扶單位幫助下,對王只村組建了「愛心超市」解決村民購物難的問題,村民通過衛生評比、務工獎勵等方式獲得兌換物品的積分。每年村裡收穫的花椒、紅薯、核桃、南瓜等農產品在幫扶單位的幫助下也不愁賣。下一步,對王只村計劃繼續擴大產業規模,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努力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相關焦點

  • 盂縣喬賀愛心歌舞團走進梁家寨鄉檀山溝村助殘濟困義演活動
    一串串,紅彤彤,映紅了山坡映紅了村,映紅了人心映紅了天。柿子紅了枝頭,柔了歲月,溫暖了整個秋冬。11月8日, 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助殘濟困的傳統美德,盂縣喬賀愛心歌舞團向檀山溝村殘疾人、貧困戶捐助棉被、毛巾被,白面等食物品。
  • 盂縣北下莊鄉後川村:「一村一品」興產業 策馬揚鞭啟新程
    (劉俊虎 梁貴如攝影報導)2021年新年伊始,盂縣北下莊鄉後川村百畝果園建設工地機聲隆隆,挖掘機、鏟車正在平整土地。在施工現場,後川村黨支部書記劉建明說:「很快就到三九了,趁著還沒有凍實之前,再加緊整幾塊地」。
  • 路寬了村美了 村民的腰包跟著鼓起來了
    西川村,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偏遠小山村,「蝸居」於陽泉市平定縣東回鎮的崇山峻岭間。2017年始,扶貧幹部來了之後,吃在村裡,住在村裡,心紮根在村裡,不舍晝夜加油幹,一心一意團結帶領村裡人謀福祉。慢慢地,西川村悄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路寬了,村美了,短中長期的致富項目有了,村民的腰包悄悄鼓起來了。「俺們真幸運,西川有福啊!」
  • 探班電視劇《太行紅櫻槍》盂縣韓家莊村拍攝現場
    2019年9月17日,山西省首部紅色少兒電視劇《太行紅櫻槍》在盂縣萇池鎮韓家莊村取景、拍攝。電視劇《太行紅櫻槍》自8月20日開機以來,先後在盂縣梁家寨鄉檀山溝村、上社鎮磨盤村、中社村、北下莊鄉坡頭村、路家村鎮張家堖村、萇池鎮柏石村等地取景。
  • 紅星閃閃放光芒——陽泉市盂縣評選縣鄉(鎮)村三級星級文明戶紀實
    山西向東開放的重要東大門,素有忠義之鄉美名的仇猶大地,用精神文明的新風,滋潤著人們的心田,改變著人們的言行,每一個角落都在發生著新的變化。  陽泉市盂縣紮實開展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本次共評選出縣鄉(鎮)村三級星級文明戶共33181戶,其中縣級星級文明戶4400戶,鄉鎮星級文明戶6121戶,村級星級文明戶22660戶,在全社會形成健康、積極、崇德、向上的良好氛圍,掀起一股強大的「文明熱」,「星級文明戶」猶如一顆顆星星閃耀在晉盂大地,引領著全縣鄉風文明絢麗綻放
  • 河南鹿邑縣夏莊村——產業立起來 村貌美起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018年,在外務工多年、學得一手縫盤手藝的王巧決定創業,一開始沒考慮自己的老家夏莊村,「村路破損嚴重,運輸不便,又找不到合適的場地。」得知她的想法,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派駐夏莊村第一書記司保江登門做工作。「場地我們幫你找,路很快也會修通。就在自己村創業,帶著鄉親姐妹一起幹!」一番推心置腹,王巧改了主意:就在夏莊幹。
  • 山西省陽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1批次食品抽檢不合格
    陽泉市郊區河底鎮牽牛鎮村陽泉市郊區河底鎮牽牛鎮村老旺饅頭店山西饅頭散裝陽泉/省轉移SC2014030010023095964山西汖悅山泉水業有限公司陽泉盂縣梁家寨鄉崔家莊村山西省陽泉市盂縣南婁鎮西南關村盂縣百龍泉食品有限公司山西方汖龍泉包裝飲用水18.9L/
  • 陽泉市盂縣牛村鎮後元吉村:小村「顏值」高 村民生活美!
    村內文化牆11月17日一大早,盂縣牛村鎮後元吉村的街巷裡,幾個身穿橙黃色環衛制服的村民正拿著掃帚清掃著路面。伴隨著一陣悅耳的音樂,一輛垃圾清運車駛來。  近年來,後元吉村積極開展人居環境整治,硬化村內街巷,清理「四堆」,改造提升通村公路,鋪設自來水和汙水管道,建起純淨水廠,還修起了汙水處理站……一項項民生工程穩步推進。村裡建起了溫室大棚和醋文化園,提升了小村的整體「氣質」,不少村民還在村裡的大棚和醋廠找到了工作。
  • 【盂縣紅色文化系列】盂縣觀溝烈士陵園
    1991年4月1日,又新立烈士碑。 東面三位:一是革命烈士馬金龍,男,1918年出生於陽泉市郊區大固莊村。1938年參加盂縣基遊隊,抗日抗敵,除奸除暴,威名遠播。1942年全家逃荒至路家村鎮觀溝村定居。1944年3月,馬金龍參加革命,在一旅某警衛班任班長。1947年,在河北省平山縣北冶戰鬥中衝鋒陷陣,壯烈犧牲。二是革命烈士鄭素珍,男,中共黨員。1928年出生,於1946年入伍,在196師58團7連任指導員。
  • 「三晉直通車」公益微電影《老兵軍禮》劇組走進梁家寨鄉椿樹拍攝
    這是一部沒有任何利潤沒有任何商業植入只為喚醒大家記憶的影片7月27日,盂縣在線全方位現場直播,公益微電影《老兵軍禮》劇組一行驅車前往梁家寨鄉椿樹底村朱德、任弼時在抗戰時期居住過梁佩印老宅、大汖古村等地取景拍攝。
  • 開陽縣田衝村:種下「致富黃金果」唱響「產業興旺歌」
    以產業發展為槓桿,是撬動脫貧攻堅,打贏這場硬仗的制勝法寶。今年以來,開陽縣禾豐鄉田衝村依託環境優勢、區位優勢及現有資源,通過「定產業、定計劃、定發展」,按照產業發展「八要素」要求,大力發展獼猴桃種植產業。目前,全村已初步形成「果、蔬、茶、中藥材、烤菸」協同發展的產業格局,為田衝村脫貧攻堅打下了堅實的產業基礎支撐。
  • 三鍬鄉地妙村:產業先行促致富 典型帶頭奔小康_靖州縣_縣市新聞...
    靖州縣三鍬鄉地妙村是省級深度貧困村,地處偏僻,交通不便,基礎設施落後,經濟結構單一,村集體經濟薄弱,全村七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37戶885人,其中,五保戶4戶4人,低保戶6戶11人,建檔立卡貧困戶達76戶313人。如何改變村裡的貧困面貌,帶領村民走上致富增收的康莊大道?曾經,這是擺在省縣駐村扶貧工作隊面前的大難題。
  • 神木吧嚇採當村:鄉村處處美 日子節節高
    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讓鄉村美起來;積極落實扶貧各項政策,讓廣大群眾的生活好起來;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讓貧困村後續發展強起來……近日,記者走進神木市爾林兔鎮吧嚇採當村,只見這個貧困村不僅舊貌換新顏,脫貧致富的路子也越走越寬。
  • 曾記畔村駐村第一書記張華:做優特色產業 帶動村民致富
    4月2日,當記者驅車來到位於寧夏鹽池縣王樂井鄉以北8公裡處的曾記畔村,藍天白雲下,一座座嶄新的民居錯落有致,顯得格外寧靜安詳。進入村部大院,曾記畔村村支書朱玉國笑呵呵地迎上來,聽說記者前來採訪駐村第一書記張華,他立馬豎起了大拇指:「小夥子工作作風非常紮實,給老百姓辦了不少實事。」曾記畔村村部。
  • 熱鬧起來的哪嘎村
    貴州省貴陽市觀山湖區百花湖鎮哪嘎村,這裡地理位置偏遠、交通閉塞、農業基礎設施滯後,村民們大多靠天吃飯,外出務工人員眾多,屬於典型的空殼村。但伴隨著村裡柏油路的打通以及養殖綠殼蛋雞、種植食用菌等產業的發展,哪嘎村熱鬧了起來,漸漸告別了「山旮旯」。
  • 西秀區九龍屯村:引企入村 農戶種地打工「兩頭忙」增收致富有盼頭
    九龍屯鄉味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劍偉介紹,目前,以青菜、辣椒、大頭菜、豇豆為原料的素鹽菜、細鹽菜、酸豇豆、糟辣椒等醃菜,年產量2000噸,僅醃菜加工原料需求就輻射帶動周邊農戶種植,其中九龍屯村種植面積最大。企業帶合作社,搭建共享載體,讓農企生產聯起來。
  • 陽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關於對「誠信經營放心消費」 示範單位的表彰...
    9.陽泉市城區寶典八寶粥店10.陽泉市獅腦山水廠11.陽泉市城區新超麗日化經銷部12.陽泉市富達偉業汽車維修有限公司13.陽泉市城區永和豆漿店14.陽泉宜購超市有限公司15.陽泉市宜多超市有限公司30.陽泉東風南方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31.陽泉市錦豐天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生餐飲分公司32.陽泉市郊區九洲購物中心33.陽泉市郊區希伯來購物中心34.山西豪美酒店管理有限公司35.陽泉市郊區蔭營便民綜合市場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