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位盲人選擇走上一條音樂之路時,需要付出哪些無法想像的努力?他將如何在旁人的議論中堅持自己?
1991年張哲源出生於雲南,因視網膜無色素病變先天失明。他從13歲開始正式學習小提琴,在父親的支持下,他每天堅持練琴10小時,成為了中國首位盲人小提琴演奏家。張哲源自學習小提琴開始,已經翻譯了超過上千張盲文樂譜, 除了要將每一個音符都深刻地印到自己的腦海中之外,他還需要結合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及複雜的演奏技巧去展示這首樂曲的精神內涵。
2009年,18歲的張哲源在雲南昆明劇院成功舉辦了個人小提琴獨奏音樂會。2010年,他考入中國殘疾人藝術團擔任小提琴手。同年,張哲源在亞洲殘疾人運動會閉幕式上擔任小提琴獨奏。
2018年,張哲源更以優秀的成績考入謝菲爾德大學,他去了英國,繼續他的碩士研究生之路
哲源的動人之處不僅是他用自己超凡的努力練就了這樣的小提琴技法,而是在於,不論要面對多大的挑戰,他時刻都將自己看作為一個不受任何約束的常人。
《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賽之歌》,是西班牙小提琴家、作曲家帕布羅·德·薩拉薩蒂的代表作之一, 也是小提琴獨奏曲中不朽的名篇,它那迴腸盪氣的傷感色彩與艱澀深奧的小提琴技巧所交織出來的絢爛效果,任何人聽後都會心蕩神馳不已。
希望大家聽過他的演奏曲子,都能從他的音樂中感受到他樂觀的信念和對自由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