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者之歌》:哪怕你不知道薩拉薩蒂,你也一定聽過這段旋律

2021-02-21 哈爾濱大劇院

《流浪者之歌》(Zigeunerweisen op.20),又名《吉普賽之歌》(Gypsy Airs),是西班牙作曲家帕布羅·德·薩拉薩蒂1878年為小提琴和管弦樂隊創作的一部音樂作品,並於同年在德國萊比錫首演。作品基於羅馬人的旋律演變而成;最後一個樂章的旋律則來自傳統的匈牙利民間舞蹈「恰爾達什」,也是李斯特1847年《匈牙利狂想曲第13號》中運用過的一個旋律。

該部作品自始至終都十分講究藝術渲染效果和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形象地刻畫了流浪的吉普賽人憂鬱傷感、剛強豪放但又不乏詩意的民族性格,任何人聽後都會為之動容感同身受。

《流浪者之歌》是一部單樂章作品,但可以分為四個部分,前三個部分為C小調,最後一個部分為A小調。

1:中板——壯觀的、富於藝術性的引子:由管弦樂隊率先奏出緩慢的氣勢磅礴的樂句,隨後是小提琴拉出的一小段輕柔旋律。

2:慢板——小提琴演奏陰鬱而悲哀的慢板部分,4/4拍。這部分樂曲帶有即興的成分,穿插了難度極高的運弓和其它技術性方面的要求,如飛跳弓和跳彈弓。

3:稍慢的慢板——溫和的獨奏樂器演奏了一段由反向應用虛線音符構成的憂鬱旋律,類似於古典時代的「曼海姆嘆息」。2/4拍。

4、非常活潑的快板——作品的這一部分尤其急速。充滿挑戰意味的獨奏部分主要是長長的跳弓演奏,其間伴隨著雙倍停頓、人工泛音以及左手撥奏。2/4拍。

作為薩拉薩蒂最受歡迎的一部名篇之作,也是廣受小提琴藝術大師喜愛的一首樂曲,至少自1904作曲家本人錄音以來,《流浪者之歌》一直是各種品牌唱片中的常見作品,許許多多小提琴演奏家都曾為之錄製過唱片。

1980年,日本導演鈴木清順製作了同名電影《流浪者之歌》,這首樂曲被廣泛用於片中的背景音樂。1997年,美國低音提琴手埃德加·梅耶和美國班卓琴演奏家貝拉·弗萊克以及美國藍草曼陀林演奏家邁克·馬歇爾專輯《罕見的儀式》,為這部作品錄製了另一個版本。周星馳在其2004年武打片風格電影《功夫》一追逐場面中也使用了這部作品的旋律。

14歲首演,與世界級大師袓賓·梅塔指揮的

以色列愛樂樂團合作

隨後,師從小提琴大師平查斯·祖克曼

以色列小提琴家

阿希·瑪塔希阿斯

即將在哈爾濱大劇院

再次演奏這首寂寞悲傷的《流浪者之歌》

小提琴家阿希·瑪塔希阿斯從6歲就開始練琴,師從以色列大師Chaim Taub,後入學於維也納音樂學院。從1997年以來,他一直受到美國以色列文化基金會的支持。此外,他分別在曼哈頓音樂學院獲得本科與碩士學位,長期受教於世界級指揮與小提琴大師祖克曼。一致被看好是未來最具天賦的音樂明星。

14歲首演,與世界級大師袓賓·梅塔指揮的以色列愛樂樂團合作,展現出他當時年紀所不具有的成熟與天賦。演出的巨大成功,袓賓梅塔大師邀請他參與了多個演出季。至此之後,他以小提琴獨奏家的身份與全球眾多知名的指揮與交響樂團合作。如:Frederic Chaslin, Eduard Topchjan, Stephen Gunzenhauser, Stephen D'Agostino等。

小提琴家Matathias參與過全球最頂級的電視錄製,如英國BBC,美國CBC, WQXR, IBA和ORF。此外,常年在世界各地巡演,縱貫歐亞非。演出過的著名音樂廳與劇院有美國卡內基音樂廳、紐約贊科爾音樂廳、柏林愛樂音樂廳,日本Izumy音樂廳與加拿大國家藝術中心等等。

他也一直活躍室內樂演出,與世界級音樂家均有合作,並且他曾收到全球眾多重量級音樂節邀請,如耶路撒冷國際音樂節,以色列音樂節,英國普魯士灣音樂節等。深厚的專業音樂素養與常年職業演出生涯的雙向積累,給予他音樂事業未來更加寬廣的前景。

德國的科隆城市新聞報刊曾評論阿希·瑪塔希阿斯:「Matathias以他音樂魔法給我們創造了多彩的愉悅世界。觀眾完全置身於他的美妙音樂之中。非常精彩的音樂會!」

這次與小提琴家阿希·瑪塔希阿斯

一起來到哈爾濱大劇院的

還有鋼琴家維克託·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鋼琴家維克託是現在以色列青年一代鋼琴家中的佼佼者,在世界音樂舞臺上的卓越成就引領他活躍在在歐洲、遠東與美國多個國家。在上一個演出季,他以60場演出的成績,無論是與交響樂團合作,還是獨奏與室內樂均得到評論界一致好評。他常年在世界頂級舞臺演出,如中國國家大劇院(北京)、中山音樂堂(北京)、莫斯科Tsarytsino皇宮與倫敦聖馬丁教堂音樂廳等等。

維克託以受邀請演出嘉賓的身份與眾多以色列重要交響樂團合作,如以色列愛樂樂團。此外,還與米蘭交響樂團和中國國家交響樂團等等世界其他重要交響樂團均合作演出過。

維克託在以色列最頂級學府特拉維夫大學音樂學院分別取得學士學位與碩士學位,分別求學於Daniel Gortler教授和Arie Vardi教授。

維克託前後獲得過超過13個重要獎項,如2009屆安道爾國際鋼琴比賽二等獎,2007年義大利E. Pozzoli國際鋼琴比賽二等獎,2007年中國廈門國際鋼琴比賽二等獎。2006年獲得以色列最重要的國際鋼琴比賽拉維夫鋼琴比賽一等獎,以及紐約Viardo國際鋼琴比賽一等獎。

至2000年起,維克託獲得美國以色列文化基金獎學金資助,參加3年以色列自衛隊兵役服務,並被授予的傑出音樂家的稱號。

2015年,紐約卡內基音樂廳獨奏音樂會

2017年度紐約最著名的

「Salon De Virtuosi」音樂慈善基金

最高獎學金的獲得者

阿希·瑪塔希阿斯

傑出音樂家

維克託·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兩位未來之星

將聯袂獻上經典室內樂作品


What's Next

演出推介

流浪者之歌

以色列小提琴家阿希·瑪塔希阿斯獨奏音樂會

演出時間:2019年7月21日

演出地點:哈爾濱大劇院 小劇場

演出票價:280/180/120/80元

曲目

安東尼奧•維塔利  G小調恰空 

理查·施特勞斯  降E大調小提琴奏鳴曲

中場休息

聖-桑  D小調第一小提琴奏鳴曲 

薩拉薩蒂  流浪者之歌

 

*曲目及順序以演出當日為準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相關焦點

  • 薩拉薩蒂《流浪者之歌》小提琴名曲賞析
    薩拉薩蒂(1844-1908),西班牙小提琴家、作曲家,這首《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賽之歌》,是作者最重要的代表作,是作者在匈牙利的布達佩斯旅行時收集到的吉普賽音樂旋律創作的。   吉普賽人對我們來說是一個神秘、陌生的民族,我們只在電影《葉塞妮婭》、《大蓬車》、《巴黎聖母院》中尋覓到他們的一些蹤跡。
  • P.薩拉薩蒂《流浪者之歌》
    帕布羅·德·薩拉薩蒂帕布羅·德·薩拉薩蒂 (Pablo de Sarasate,1844~1908),西班牙小提琴家、作曲家。薩拉薩蒂出生於潘普洛納的一個軍官家庭。1860年,薩拉薩蒂從巴黎音樂學院畢業,開始巡迴表演。在演藝生涯中,他走遍了歐洲、北美和南美,獲得了很高的聲譽。其演奏技藝精湛,音色甜美純淨,因而它被後人稱為「帕格尼尼再世」。與他同一時代的著名作曲家如布魯赫、聖-桑、維尼亞夫斯基、德沃夏克等人都曾創作小提琴作品題獻給他。一生中創作了大量的小提琴獨奏曲和協奏曲,大大豐富了小提琴的表現力。
  • 莎拉·張 小提琴獨奏 薩拉薩蒂《流浪者之歌》
    《流浪者之歌》(又名《吉卜賽之歌》),這是一首小提琴獨奏曲,這一首樂曲是薩拉薩蒂所有作品中最為世人所熟悉的名作。
  • 【名曲欣賞】小提琴獨奏曲《流浪者之歌》
  • 小提琴《流浪者之歌》(收藏級)
    來源:天籟之音(ID:tlzy121) 作者:曾浩珉 微信號3005378簡單介紹一下:《流浪者之歌
  • 流浪者之歌 | 追逐放浪不羈的自由與夢想
    看吧,看看我們的族人吧,看他們跳得多高興,聽他們唱得多歡快,走到哪裡,哪裡就是我們吉普賽人的家,因為我們心裡有家。飛吧,我們的靈魂,跟著我們的帳篷車飛吧,你是自由的,自由就是你的家。我的族人啊,我回來和你們一起歡樂了,敲起手鼓,盡情唱吧,盡情跳吧,為了我們自由的靈魂,為了我們永恆的家。
  • 貫穿《天道》《在遠方》的一首小提琴曲,《流浪者之歌》推薦給你
    《流浪者之歌》薩拉薩蒂的《流浪者之歌Zigeunerweisen》,又名《吉普賽之歌》,小提琴獨奏曲中不朽的名篇。知道《流浪者之歌》是因為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中主人公最喜歡的曲子之一。小說中文字描寫再細膩,不如自己親身感受一次。
  • 電視劇《天道》與《流浪者之歌》
    海菲茲無疑是一位偉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但是單就《流浪者之歌》這首曲子來說,他的詮釋也不一定是最高境界。可能是因為他注意技巧上的嚴謹,反而染了一絲匠氣,少了一絲虔誠。」所以就這三個人演奏的同一首曲子來比較:「穆特是心到手沒到,海菲茲是手到心沒到,只有弗裡德曼是手到心到」。」
  • 弗雷德裡曼流浪者之歌介紹,帶您走進藝術的殿堂
    流浪者之歌有三個版本,穆特的流浪者之歌還不足以冠一個好字,同樣一首曲子我們以穆特和福雷德利曼的小提琴做比較:穆特詮釋的是悲傷、悲涼、悲戚,福雷德利曼他詮釋的是悲憤、悲壯、悲愴,不一樣。穆特她多了一些宮廷貴婦的哀怨,少了一些吉普賽人流浪不屈的精神,海飛慈當然無疑是一個偉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但是就這首曲子來說,我覺得他的詮釋也不一定是最高境界,可能是因為他注意技巧上的嚴謹,反而染上了一些匠氣,少了一點虔誠,所以就這三個人演奏的同一首曲子來比較,我覺得穆特是心到手不到,海飛慈是手到心不到,只有福雷德利曼那是叫手到心到。心是什麼?
  • 一部小提琴獨奏曲解讀一個民族——《流浪者之歌》
    一部小提琴獨奏曲,至少學琴5年以上才能接觸到的曲子,是檢驗小提琴技巧以及對音樂理解的試金石,這就是廣為人知的——《流浪者之歌》。《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賽之歌,是西班牙小提琴家、作曲家帕布羅·德·薩拉薩蒂的代表作品之一。
  • 二胡四重奏《流浪者之歌》作曲:薩拉薩蒂/改編:嚴潔敏/演奏:邢璐...
    二胡四重奏《流浪者之歌》作曲:薩拉薩蒂改編:嚴潔敏演奏:邢璐、周慧妍、王璐、樂堯《流浪者之歌》生動的描繪了吉普賽人浪跡天涯、饑飽無常、冷暖自知的艱辛坎坷和豪邁奔放、熱愛生活的民族精神。該重奏組入選國家藝術基金民族室內樂青年演奏人才培養之「樂府新聲」民族室內樂音樂會,並成功舉辦「和弦」邢璐胡琴重奏教學匯報音樂會,參與了多場校內外重要演出活動。邢璐現為江蘇省高等教育教改課題「大學藝術美育」——「二胡藝術之美」課題負責人;南京藝術學院「一流本科專業建設」——「二胡專業主課課程建設」項目負責人。
  • 低音提琴演奏家Edgar Meyer演奏漂泊和孤寂的《流浪者之歌》
    流浪者之歌(Zigeunerweisen, Op. 20)是西班牙作曲家帕布羅·德·薩拉薩蒂於1878年完成的一首管弦樂隊伴奏的小提琴曲,同年在在德國萊比錫首演。音樂主題與羅姆人有關,並在最後一節使用了查爾達什的旋律,這部分的音樂主題與李斯特在1847年完成的匈牙利狂想曲第13號使用的主題相同。協奏曲分為三個樂章,演奏時間約八分鐘。此曲是薩拉薩蒂流傳最廣的小提琴作品,並在小提琴演奏家中大受歡迎,從1904年薩拉薩蒂本人的錄音開始,留下了很多早期錄音記錄。
  • 當「聞一多」遇到「弗雷德裡曼」的《流浪者之歌》
    書稿部分省略,全文請收聽宸冰老師溫情講讀大家耳邊響起的,就是西班牙著名作曲家「薩拉薩蒂」的小提琴協奏曲《流浪者之歌》,這一度是中國古典音樂發燒友們非常熟悉的曲目,原因是很多人,會用這首樂曲來測試音響設備的質量好差
  • 小提琴大師薩拉薩蒂的七首名曲,不是炫技是絕技
    代表作品為小提琴獨奏曲《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賽之歌》)、《卡門主題幻想曲》、《阿拉貢霍塔》等。01 流浪者之歌《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賽之歌》。小提琴獨奏曲中不朽的名篇。薩拉薩蒂的作品自始至終十分講究效果和技巧,都是純粹的小提琴作品。
  • 12歲小提琴天才演奏《流浪者之歌》,大師氣質!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 外國經典音樂《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賽之歌》,是西班牙小提琴家、
  • 影視配樂丨《功夫》與《流浪者之歌》
    此時斧頭幫正傾全幫之力急欲剷平唯一未收入勢力範圍的地頭,未料該地臥虎藏龍,痴肥的惡霸女房東肥婆加上與其成對比的懦弱丈夫二叔公,率領一班深藏不漏的武林高手,大展奇功異能,對抗惡勢力 。第一次是周星馳被包租婆追的場景,《流浪者之歌》輕快的小提琴節奏,阿星和包租婆誇張的表演及漫畫式的背景,成就了這一幕經典。
  • 九首傷感電影背景音樂,旋律之優美,感情之濃烈!
    《神秘園之歌》這首《神秘園之歌》出自神秘園的第一張專輯《song from a secret garden》。據說這首歌傷感地能殺死人,讓人像迷失在神秘的叢林裡,黑暗的看不到天,找不到出口,沉溺在無邊的黑暗中。
  • 《天道》「流浪者之歌」你真的聽懂了嗎?
    其實能聽懂電視劇《天道》中插曲的人很少,對於丁元英評說《流浪者之歌》那一部分不求甚解;我覺得這個情節一定是不可忽視的部分,如果《天國的女兒》是為了讓觀眾/粉絲了解芮小丹個人價值追求和實現價值含蓄的表達方式,那麼流浪者之歌一定是對丁元英內心的刻畫,或者希望讀者能透過歌曲了解丁元英的追求和信仰。
  • 小提琴伴奏曲《奇異恩典》、《流浪者之歌》、《科萊裡A大調第九小提琴奏鳴曲第四樂章》
    需要小提琴伴奏完整版的朋友請加:微信slp550124      《奇異恩典》這首 最初由英國牧師約翰·牛頓作於1779年,開始是一首傳統的民謠
  • 天生失明的他,花兩年時間駕馭最難小提琴曲目《流浪者之歌》
    張哲源自學習小提琴開始,已經翻譯了超過上千張盲文樂譜, 除了要將每一個音符都深刻地印到自己的腦海中之外,他還需要結合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及複雜的演奏技巧去展示這首樂曲的精神內涵。2009年,18歲的張哲源在雲南昆明劇院成功舉辦了個人小提琴獨奏音樂會。2010年,他考入中國殘疾人藝術團擔任小提琴手。同年,張哲源在亞洲殘疾人運動會閉幕式上擔任小提琴獨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