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四重奏《流浪者之歌》作曲:薩拉薩蒂/改編:嚴潔敏/演奏:邢璐...

2021-01-09 昭華民族音樂

二胡四重奏《流浪者之歌》

作曲:薩拉薩蒂

改編:嚴潔敏

演奏:邢璐、周慧妍、王璐、樂堯

《流浪者之歌》生動的描繪了吉普賽人浪跡天涯、饑飽無常、冷暖自知的艱辛坎坷和豪邁奔放、熱愛生活的民族精神。原曲是一首小提琴獨奏曲,經移植後用二胡演奏,聽起來別有韻味。2012年由嚴潔敏教授改編為二胡四重奏版本,更加豐富了該曲的藝術表現力。

演奏家介紹

/ 邢璐 /

青年二胡演奏家,南京藝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二胡專業委員會理事。12歲考入中國音樂學院附中,後考入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並升入研究生部,獲得文學碩士學位。先後師從沈濤、於漢、蔣青、段永強、田再勵、嚴潔敏等多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並隨李恆教授學習板胡演奏。曾榮獲江蘇省首批「紫金文化藝術優秀青年」稱號、文化部文華藝術院校獎、江蘇省文華獎「文華表演獎」以及江蘇音樂茉莉花獎金獎等獎項。2017年入選國家藝術基金民族室內樂青年演奏人才培養項目;2018年入選中國音樂家協會全國中青年二胡、琵琶骨幹培訓班;2019年受聘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器樂電視大賽評委;2020年獲批江蘇藝術基金舞臺藝術創作資助項目。著有《胡琴重奏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等多篇學術論文。近年來,邢璐所教授的學生在國內各大賽事中屢獲優異成績,她本人也多次榮獲優秀指導教師獎。

在專業教學的同時,邢璐積極進行胡琴重奏教學的探索實踐,於南京藝術學院成立「和弦」胡琴重奏組並擔任藝術指導。該重奏組入選國家藝術基金民族室內樂青年演奏人才培養之「樂府新聲」民族室內樂音樂會,並成功舉辦「和弦」邢璐胡琴重奏教學匯報音樂會,參與了多場校內外重要演出活動。邢璐現為江蘇省高等教育教改課題「大學藝術美育」——「二胡藝術之美」課題負責人;南京藝術學院「一流本科專業建設」——「二胡專業主課課程建設」項目負責人。

邢璐曾出訪歐、美、亞、澳洲的許多國家、港澳地區及國內多個城市,以獨奏家及室內樂演奏家的身份參加了芬蘭赫爾辛基現代音樂節、荷蘭Atlas音樂節、美國普林斯頓國際音樂節、澳大利亞雪梨中國室內樂音樂節、中國國際胡琴節、北京胡琴藝術節、江蘇省文化藝術節、江蘇倫敦藝術周等重要音樂活動。先後登上美國卡內基音樂廳、荷蘭皇家音樂廳、中國國家大劇院等著名音樂廳演奏二胡獨奏與重奏。成功演出了數十首當代作曲家創作的新作品,也曾成功演出《流浪者之歌》、《急板》等多首胡琴重奏作品。於美國、中國香港、北京、南京、青島、泉州、徐州、江陰等地成功舉辦多場個人獨奏音樂會及師生音樂會。由中錄同方出版社出版《邢璐二胡碩士畢業音樂會》DVD。其演奏被收錄於江蘇省委宣傳部出版的《吳韻漢風——江蘇經典音樂集》中。

相關焦點

  • 薩拉薩蒂《流浪者之歌》小提琴名曲賞析
    《流浪者之歌》也被譯為《吉普賽之歌》,是薩拉薩蒂的代表作。
  • 楊雪與 「弓弦舞」二胡重奏組成立十周年紀念短片
    「弓弦舞」二胡重奏組藝術總監,中央音樂學院青年國樂團演奏家,航天國樂室內樂團演奏家,法國榮譽市民勳章獲得者,北京市西城區青聯委員。她先後師從趙寒陽、嚴潔敏教授,也曾受到王國潼、閔惠芬、陳耀星、楊光熊、李恆、劉鐵山、徐振民等教授在二胡、板胡、京胡及作曲方面的指導。曾獲第八屆臺北國際民族器樂協奏大賽第一名,所教學生也在多個比賽中獲獎。
  • 楊雪與「弓弦舞」十周年二胡重奏音樂會
    2008年考入中國音樂學院附中,師從二胡演奏家劉虹老師,2014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師從楊雪副教授至今。2018年考入本院二胡專業碩士研究生繼續深造。在校期間,曾受到嚴潔敏教授的悉心指導,並跟隨姜克美老師學習板胡。現為中央音樂學院研究生一年級學生,「弓弦舞」二胡重奏組成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胡琴專業委員會會員。
  • 小提琴《流浪者之歌》(收藏級)
    來源:天籟之音(ID:tlzy121) 作者:曾浩珉 微信號3005378簡單介紹一下:《流浪者之歌
  • P.薩拉薩蒂《流浪者之歌》
    帕布羅·德·薩拉薩蒂帕布羅·德·薩拉薩蒂 (Pablo de Sarasate,1844~1908),西班牙小提琴家、作曲家。薩拉薩蒂出生於潘普洛納的一個軍官家庭。1860年,薩拉薩蒂從巴黎音樂學院畢業,開始巡迴表演。在演藝生涯中,他走遍了歐洲、北美和南美,獲得了很高的聲譽。其演奏技藝精湛,音色甜美純淨,因而它被後人稱為「帕格尼尼再世」。與他同一時代的著名作曲家如布魯赫、聖-桑、維尼亞夫斯基、德沃夏克等人都曾創作小提琴作品題獻給他。一生中創作了大量的小提琴獨奏曲和協奏曲,大大豐富了小提琴的表現力。
  • 莎拉·張 小提琴獨奏 薩拉薩蒂《流浪者之歌》
    《流浪者之歌》(又名《吉卜賽之歌》),這是一首小提琴獨奏曲,這一首樂曲是薩拉薩蒂所有作品中最為世人所熟悉的名作。
  • 第四屆安氏二胡音樂會周末成功舉辦
    嚴潔敏是我國著名二胡演奏家,中央音樂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從2011年起,她已經成功地在合肥舉辦過三屆二胡音樂會。今年是她第四次踏上合肥的土地,並帶來了她的三位演奏家學生——王穎、楊雪、趙元春,四人作多樣組合,表演共計八首膾炙人口的二胡二重奏、四重奏名曲。
  • 12歲小提琴天才演奏《流浪者之歌》,大師氣質!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 外國經典音樂《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賽之歌》,是西班牙小提琴家、
  • 低音提琴演奏家Edgar Meyer演奏漂泊和孤寂的《流浪者之歌》
    流浪者之歌(Zigeunerweisen, Op. 20)是西班牙作曲家帕布羅·德·薩拉薩蒂於1878年完成的一首管弦樂隊伴奏的小提琴曲,同年在在德國萊比錫首演。協奏曲分為三個樂章,演奏時間約八分鐘。此曲是薩拉薩蒂流傳最廣的小提琴作品,並在小提琴演奏家中大受歡迎,從1904年薩拉薩蒂本人的錄音開始,留下了很多早期錄音記錄。整個作品洋溢著優美的旋律,華麗的節奏,與燦爛的色彩。曲中表達出吉普賽人飄泊、哀愁、幻想與熱情奔放的性格。
  • 【名曲欣賞】小提琴獨奏曲《流浪者之歌》
  • 《流浪者之歌》:哪怕你不知道薩拉薩蒂,你也一定聽過這段旋律
    》(Zigeunerweisen op.20),又名《吉普賽之歌》(Gypsy Airs),是西班牙作曲家帕布羅·德·薩拉薩蒂1878年為小提琴和管弦樂隊創作的一部音樂作品,並於同年在德國萊比錫首演。該部作品自始至終都十分講究藝術渲染效果和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形象地刻畫了流浪的吉普賽人憂鬱傷感、剛強豪放但又不乏詩意的民族性格,任何人聽後都會為之動容感同身受。《流浪者之歌》是一部單樂章作品,但可以分為四個部分,前三個部分為C小調,最後一個部分為A小調。
  • 電視劇《天道》與《流浪者之歌》
    在這部電視劇中,音樂、音響貫穿了整個過程,聊音樂也是發燒友們的家常便飯,《流浪者之歌》無論是在電影中還是現實生活中都是發燒友們非常喜愛的一支樂曲,穆特演奏的版本也是人們很愛聽的。在電視劇《天道》中有這麼一個劇情,聊的就是《流浪者之歌》,丁元英說:」穆特演奏的《流浪者之歌》還不足以冠一個『好』字」,同樣一首曲子,我們以穆特和弗雷德曼的小提琴來做比較;「穆特詮釋的是『悲傷,悲涼,悲戚』,弗裡德曼他詮釋的是『悲憤
  • 流浪者之歌 | 追逐放浪不羈的自由與夢想
    我的族人啊,我回來和你們一起歡樂了,敲起手鼓,盡情唱吧,盡情跳吧,為了我們自由的靈魂,為了我們永恆的家。作品基於羅姆人的旋律演變而成;最後一個樂章的旋律則來自傳統的匈牙利民間舞蹈「恰爾達什」,也是李斯特1847年《匈牙利狂想曲第13號》中運用過的一個旋律。
  • 風居住的街道-國樂二胡與西洋木管的對話音樂會
    演出介紹:      在這場九十多分鐘民樂與西洋樂的對話演出中,我們不僅能欣賞到二胡傳統名曲《二泉映月》、《一枝花》的民族韻味,還能欣賞到鋼琴與二胡重奏《風居住的街道》、《天山風情》、《流浪者之歌》產生的雅樂琴聲;不僅能聆聽到鋼琴演繹的中國名曲《山丹丹花開紅豔豔》、《瀏陽河》, 還能感受到鋼琴名曲《拉赫瑪尼雅諾夫前奏曲》;而用西洋木管雙簧管吹奏出的我國邊陲名曲《天山歌兒向北京》、《邊疆的泉水清又純》, 會不會更有一番純樸濃鬱的異域風情呢?
  • 弗雷德裡曼流浪者之歌介紹,帶您走進藝術的殿堂
    流浪者之歌有三個版本,穆特的流浪者之歌還不足以冠一個好字,同樣一首曲子我們以穆特和福雷德利曼的小提琴做比較:穆特詮釋的是悲傷、悲涼、悲戚,福雷德利曼他詮釋的是悲憤、悲壯、悲愴,不一樣。穆特她多了一些宮廷貴婦的哀怨,少了一些吉普賽人流浪不屈的精神,海飛慈當然無疑是一個偉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但是就這首曲子來說,我覺得他的詮釋也不一定是最高境界,可能是因為他注意技巧上的嚴謹,反而染上了一些匠氣,少了一點虔誠,所以就這三個人演奏的同一首曲子來比較,我覺得穆特是心到手不到,海飛慈是手到心不到,只有福雷德利曼那是叫手到心到。心是什麼?
  • 二胡演奏《楚頌》
    🇨🇳         今天,本人將和大家分享一首個人非常喜歡的二胡作品《楚頌》。此作品為李博禪作曲,講述了楚王項羽在多年徵戰中,愛姬虞美人始終相隨左右,雖然戰敗卻不肯離棄,始終從一而終的英雄與愛情故事。
  • 貫穿《天道》《在遠方》的一首小提琴曲,《流浪者之歌》推薦給你
    《流浪者之歌》薩拉薩蒂的《流浪者之歌Zigeunerweisen》,又名《吉普賽之歌》,小提琴獨奏曲中不朽的名篇。知道《流浪者之歌》是因為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中主人公最喜歡的曲子之一。小說中文字描寫再細膩,不如自己親身感受一次。
  • 小提琴伴奏曲《奇異恩典》、《流浪者之歌》、《科萊裡A大調第九小提琴奏鳴曲第四樂章》
    歌的主題和《聖經》的主旨相符:懺悔、感恩、贖罪、重生。歌詞簡潔充滿敬虔、感恩的告白,也是約翰·牛頓的生命見證,約翰·牛頓本是一名黑奴船長,無惡不作,後來反而淪落非洲。在一次暴風雨的海上,他蒙上帝的拯救,於是決心痛改前非,奉獻一生,宣揚上帝的福音,成為19世紀的傳道人。
  • 影視配樂丨《功夫》與《流浪者之歌》
    此時斧頭幫正傾全幫之力急欲剷平唯一未收入勢力範圍的地頭,未料該地臥虎藏龍,痴肥的惡霸女房東肥婆加上與其成對比的懦弱丈夫二叔公,率領一班深藏不漏的武林高手,大展奇功異能,對抗惡勢力 。第一次是周星馳被包租婆追的場景,《流浪者之歌》輕快的小提琴節奏,阿星和包租婆誇張的表演及漫畫式的背景,成就了這一幕經典。
  • 薩拉薩蒂《卡門幻想曲》,小提琴大師穆特演奏,技藝精湛,嘆為觀止!
    《卡門幻想曲》全名為《依歌劇卡門主題而作之演奏會用幻想曲》,當初是薩拉薩蒂為題獻給維也納音樂院院長,同時也是小提琴家的黑爾麥斯柏格所作。《卡門幻想曲》由四個部分所構成。序奏,中庸的快板。西班牙小提琴家薩拉薩蒂為19世紀末期最傑出的小提琴演奏家,包括聖·桑、德弗札克、布魯赫等知名作曲家都曾為他譜曲。而薩拉薩蒂本身也是作曲家,為自己寫過五十多首的曲子,其中有根據古諾的《浮士德》、韋伯的《魔彈射手》等歌劇中優美的旋律所創作小提琴幻想曲,但這些作品中多數已甚少被演出,僅有這首由比才歌劇卡門所改編的《卡門幻想曲》至今仍是音樂會中的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