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流浪者之歌》(收藏級)

2021-02-08 安般蘭若

來源:天籟之音(ID:tlzy121) 作者:曾浩珉 微信號3005378


簡單介紹一下:《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賽之歌》,是西班牙小提琴家、作曲家帕布羅·德·薩拉薩蒂的代表作之一, 也是小提琴獨奏曲中不朽的名篇。迴腸盪氣的傷感色彩與艱澀深奧的小提琴技巧所交織出來的絢爛效果,任何人聽後都會心蕩神馳不已。


本曲的豐富情感與內涵,難以用語言去表述,只能把心全部交託,沉醉其中,去體會其中深沉、細膩,不論是悲涼、悲憤、還是悲愴,你從中獲得的審美體驗都是難以言表的,也是難以替代的。




也因此曲,我對小提琴的表現力有了新的認識。從中,我也獲得一種深深的滿足感,這個周末因為這首曲子而光芒四射,我不知道這種滿足感來從何而來,只是就是那樣的存在著。


《金剛經》教導我們:萬法皆空,不住色身香味觸法生心。是言不住,而非不生。若一顆心靈,面對偉大的音樂完全無動於衷,不生任何情緒,絕對是修出毛病了。大師的心靈應該是更加純淨,如同鏡子,如是映照每首偉大作品的精美與內涵,享受當下的喜悅與豐盛,感同身受人類的苦難悲愴。罷了,如「雁過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這首樂曲對演奏者本身的學識、閱歷、涵養與演奏技巧絕對是一次重要考驗,不同的靈魂對這首曲子賦予的靈魂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不同的演奏者,我們用心體會。




首先聽原創者,也就是薩拉薩蒂的演奏(為了保證音質,我購買了高精版本,以音頻格式上傳,本音頻9.45M,有音響的最好接上):



悲愴而不絕望,飽滿而不乾澀。情緒的表達極為精準而流暢,細微處,如絲線輕彈,觸碰到我們最精微的情緒。悲憤處,如山崩地裂,震撼靈魂。當你的呼吸跟隨,樂聲會帶領我們體驗最深入的悲痛,也將經驗狂喜奔放的喜悅。這就是音樂的偉大,她來得那麼直接和有力,美得令人窒息。


這個版本也是我最喜歡的,聽了很多次,百聽不厭,常聽常新。


再聽聽當今小提琴演奏一哥帕爾曼的版本:



協奏曲現場,顯然帕爾曼的達觀與幽默,給予這首偉大的曲子一個不同的底色。依然是悲傷悲憤,顯然質地不是那麼堅硬。


中間第三部分,那種悲傷上面似乎有了陽光的照射,不會顯得那麼悽寒。


第四部分,極速快板。反映出吉普賽民族性格的另一面--能歌善舞。以管弦樂的強奏作為先導,小提琴演奏出十分歡快的旋律,右手的快速撥奏與高音區的滑奏無比歡愉;這一旋律告一段落後,又用小提琴的撥奏開始新的旋律,接著是由十六分音符的斷奏所構成的像遊絲般的旋律,充滿舞蹈氣氛;然後以更具技巧性的撥奏再現第四部分的最初部分,逐漸朝氣蓬勃地趨於高潮,最後像閃電般結束樂曲。




Jascha Heifetz(亞莎.海菲茲)演奏的版本我也聽了,不知道是不是錄音製作的問題,總覺得太過乾澀,澀得生疼那種,簡直就不給活路,就不錄入,有興趣的網上去搜索一下,是有的。


網上還看到用二胡四重奏演奏這首《流浪者之歌》,純屬胡來,不忍卒聽,大伙兒就別浪費時間了。


最後,向偉大的薩拉薩蒂致敬!



帕布羅·德·薩拉薩蒂


薩拉薩蒂簡介: 


帕布羅·德·薩拉薩蒂 (Pablo de Sarasate,1844~1908),西班牙小提琴家、作曲家。幼年時即學習小提琴,八歲登臺演奏。1856年入巴黎音樂學院深造,畢業後在歐美各地巡迴演出並大受歡迎。其演奏技藝精湛,音色甜美純淨,因而它被後人稱為「帕格尼尼再世」。與他同一時代的著名作曲家如布魯赫、聖-桑、維尼亞夫斯基、德沃夏克等人都曾創作小提琴作品題獻給他。


一生中創作了大量的小提琴獨奏曲和協奏曲,大大豐富了小提琴的表現力。代表作品為小提琴獨奏曲《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賽之歌》)、《卡門主題幻想曲》、《阿拉貢霍塔》等。

相關焦點

  • 薩拉薩蒂《流浪者之歌》小提琴名曲賞析
    《流浪者之歌》也被譯為《吉普賽之歌》,是薩拉薩蒂的代表作。
  • 十級【外】:流浪者之歌 小提琴音頻/視頻/曲譜
    點擊上方藍字金奇小提琴課堂並關注,更多乾貨全曲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中板,C小調,4/4
  • 【名曲欣賞】小提琴獨奏曲《流浪者之歌》
  • 莎拉·張 小提琴獨奏 薩拉薩蒂《流浪者之歌》
    《流浪者之歌》(又名《吉卜賽之歌》),這是一首小提琴獨奏曲,這一首樂曲是薩拉薩蒂所有作品中最為世人所熟悉的名作。
  • 一部小提琴獨奏曲解讀一個民族——《流浪者之歌》
    一部小提琴獨奏曲,至少學琴5年以上才能接觸到的曲子,是檢驗小提琴技巧以及對音樂理解的試金石,這就是廣為人知的——《流浪者之歌》。《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賽之歌,是西班牙小提琴家、作曲家帕布羅·德·薩拉薩蒂的代表作品之一。
  • 小提琴伴奏曲《奇異恩典》、《流浪者之歌》、《科萊裡A大調第九小提琴奏鳴曲第四樂章》
    歌的主題和《聖經》的主旨相符:懺悔、感恩、贖罪、重生。歌詞簡潔充滿敬虔、感恩的告白,也是約翰·牛頓的生命見證,約翰·牛頓本是一名黑奴船長,無惡不作,後來反而淪落非洲。在一次暴風雨的海上,他蒙上帝的拯救,於是決心痛改前非,奉獻一生,宣揚上帝的福音,成為19世紀的傳道人。
  • 貫穿《天道》《在遠方》的一首小提琴曲,《流浪者之歌》推薦給你
    《流浪者之歌》薩拉薩蒂的《流浪者之歌Zigeunerweisen》,又名《吉普賽之歌》,小提琴獨奏曲中不朽的名篇。知道《流浪者之歌》是因為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中主人公最喜歡的曲子之一。小說中文字描寫再細膩,不如自己親身感受一次。
  • 12歲小提琴天才演奏《流浪者之歌》,大師氣質!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 外國經典音樂《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賽之歌》,是西班牙小提琴家、
  • 4位小提琴超女跨世紀演繹《流浪者之歌》,不朽的名曲!
    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可關注「最美小提琴音樂」,這樣您就可以每天收到更多好聽的小提琴音樂了。
  • 82歲的小提琴大師埃達·亨德爾演奏《流浪者之歌》
    據說當她只有三歲時,由於經常看姐姐拉小提琴,便無師自通地學會了小提琴演奏的基本方法。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裡,她居然拿起姐姐的小提琴拉了一首她母親常唱的歌曲,使得毫無心理準備的家人們驚訝得目瞪口呆。就這樣,三歲的亨德爾自己決定了她日後的生活道路,從此與小提琴結下了不解之緣。亨德爾雖年事已高,但仍然積極地從事著各種重要的音樂活動,其中尤以教學活動為突出。
  • 電視劇《天道》與《流浪者之歌》
    在這部電視劇中,音樂、音響貫穿了整個過程,聊音樂也是發燒友們的家常便飯,《流浪者之歌》無論是在電影中還是現實生活中都是發燒友們非常喜愛的一支樂曲,穆特演奏的版本也是人們很愛聽的。在電視劇《天道》中有這麼一個劇情,聊的就是《流浪者之歌》,丁元英說:」穆特演奏的《流浪者之歌》還不足以冠一個『好』字」,同樣一首曲子,我們以穆特和弗雷德曼的小提琴來做比較;「穆特詮釋的是『悲傷,悲涼,悲戚』,弗裡德曼他詮釋的是『悲憤
  • 天生失明的他,花兩年時間駕馭最難小提琴曲目《流浪者之歌》
    他從13歲開始正式學習小提琴,在父親的支持下,他每天堅持練琴10小時,成為了中國首位盲人小提琴演奏家。張哲源自學習小提琴開始,已經翻譯了超過上千張盲文樂譜, 除了要將每一個音符都深刻地印到自己的腦海中之外,他還需要結合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及複雜的演奏技巧去展示這首樂曲的精神內涵。2009年,18歲的張哲源在雲南昆明劇院成功舉辦了個人小提琴獨奏音樂會。
  • 流浪者之歌 | 追逐放浪不羈的自由與夢想
    我的族人啊,我回來和你們一起歡樂了,敲起手鼓,盡情唱吧,盡情跳吧,為了我們自由的靈魂,為了我們永恆的家。作品基於羅姆人的旋律演變而成;最後一個樂章的旋律則來自傳統的匈牙利民間舞蹈「恰爾達什」,也是李斯特1847年《匈牙利狂想曲第13號》中運用過的一個旋律。
  • 影視配樂丨《功夫》與《流浪者之歌》
    此時斧頭幫正傾全幫之力急欲剷平唯一未收入勢力範圍的地頭,未料該地臥虎藏龍,痴肥的惡霸女房東肥婆加上與其成對比的懦弱丈夫二叔公,率領一班深藏不漏的武林高手,大展奇功異能,對抗惡勢力 。第一次是周星馳被包租婆追的場景,《流浪者之歌》輕快的小提琴節奏,阿星和包租婆誇張的表演及漫畫式的背景,成就了這一幕經典。
  • P.薩拉薩蒂《流浪者之歌》
    與他同一時代的著名作曲家如布魯赫、聖-桑、維尼亞夫斯基、德沃夏克等人都曾創作小提琴作品題獻給他。一生中創作了大量的小提琴獨奏曲和協奏曲,大大豐富了小提琴的表現力。他也是首位演奏被錄音的小提琴家。Zigeunerweisen, Op.20《流浪者之歌》(Zigeunerweisen, Op.20),又名《吉普賽之歌》(Gypsy Airs),是小提琴獨奏曲中不朽的名篇。也是薩拉薩蒂所有作品中最為世人所熟悉的名作。
  • 5首小提琴經典名曲,終於找齊了,值得收藏!
    五首小提琴經典名曲,美到讓人窒息。終於找齊了,趕快收藏起來!婉約含蓄、如水一樣潺潺流淌的音樂,在耳邊迴響,一種蕩滌心扉的感覺油然而生……這便是飽含了最真摯的情感的小提琴音樂,自然而流暢。流浪者之歌盛中國 - 20世紀中華樂壇名人名曲盛中國小提琴新疆之春 音頻 | 小提琴名曲薩拉薩特的《流浪者之歌》03 《流浪者之歌》薩拉薩特 西班牙小提琴大師薩拉薩特(Sarasate)是十九至二十世紀初世界最傑出的小提琴大師之一
  • 弗雷德裡曼流浪者之歌介紹,帶您走進藝術的殿堂
    流浪者之歌有三個版本,穆特的流浪者之歌還不足以冠一個好字,同樣一首曲子我們以穆特和福雷德利曼的小提琴做比較:穆特詮釋的是悲傷、悲涼、悲戚,福雷德利曼他詮釋的是悲憤、悲壯、悲愴,不一樣。(摘自電視連續劇《天道》)另一首《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賽之歌》,是西班牙小提琴家、作曲家帕布羅·德·薩拉薩蒂的代表作之一, 也是小提琴獨奏曲中不朽的名篇。迴腸盪氣的傷感色彩與艱澀深奧的小提琴技巧所交織出來的絢爛效果,任何人聽後都會心蕩神馳不已。吉普賽民族在世界上分布廣泛,但都是從不定居的流浪民族,世世代代過著清苦而又飽受歧視的生活,但這個民族活潑、樂觀、能歌善舞。
  • 低音提琴演奏家Edgar Meyer演奏漂泊和孤寂的《流浪者之歌》
    流浪者之歌(Zigeunerweisen, Op. 20)是西班牙作曲家帕布羅·德·薩拉薩蒂於1878年完成的一首管弦樂隊伴奏的小提琴曲,同年在在德國萊比錫首演。此曲是薩拉薩蒂流傳最廣的小提琴作品,並在小提琴演奏家中大受歡迎,從1904年薩拉薩蒂本人的錄音開始,留下了很多早期錄音記錄。整個作品洋溢著優美的旋律,華麗的節奏,與燦爛的色彩。曲中表達出吉普賽人飄泊、哀愁、幻想與熱情奔放的性格。
  • 《流浪者之歌》:哪怕你不知道薩拉薩蒂,你也一定聽過這段旋律
    《流浪者之歌》(Zigeunerweisen op.20),又名《吉普賽之歌》(Gypsy Airs),是西班牙作曲家帕布羅·德·薩拉薩蒂1878年為小提琴和管弦樂隊創作的一部音樂作品,並於同年在德國萊比錫首演。
  • 《天道》「流浪者之歌」你真的聽懂了嗎?
    其實能聽懂電視劇《天道》中插曲的人很少,對於丁元英評說《流浪者之歌》那一部分不求甚解;我覺得這個情節一定是不可忽視的部分,如果《天國的女兒》是為了讓觀眾/粉絲了解芮小丹個人價值追求和實現價值含蓄的表達方式,那麼流浪者之歌一定是對丁元英內心的刻畫,或者希望讀者能透過歌曲了解丁元英的追求和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