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俄羅斯是名副其實的所謂戰鬥民族,尤其在普京雷厲風行的領導下,俄羅斯更是說一不二、虎虎生威。
但西方國家明顯不拿俄羅斯當外熊,作為俄羅斯幾百年來的宿敵,雖然今天的西方國家大小有別、作風各異,而且幾百年時間裡早已物是人非,但它們對俄羅斯的仇恨是源遠流長且愈久彌新的,所以它們抓住了任何一個落井下石的機會,堅決要將俄羅斯打入萬劫不復的地獄。
而蘇聯解體,就是俄羅斯噩夢開始的地方。
1991年12月25日,就在西方國家沉浸於聖誕節的歡樂中時,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宣布蘇聯解體,至此這個叱吒風雲69年的超級大國徹底分崩離析。
蘇聯的解體,受傷最深的無疑是俄羅斯,因為蘇聯雖然是15個加盟國的集合,但從史達林時代開始,由於「大俄羅斯」主義的死灰復燃,俄羅斯在蘇聯大家庭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其他加盟國則越來越像俄羅斯的州或者自治共和國,再加上後期領導人的不斷努力,蘇聯越來越像一個大號的俄羅斯。
在這樣的情況下,蘇聯的解體就意味著俄羅斯至少失去500多萬平方公裡的國土以及7000多萬的人口。而因為蘇聯的工業體系分布在各個加盟國,所以蘇聯解體也導致俄羅斯失去了完整而強大的工業體系,從此不得不靠出賣資源為生。
但對俄羅斯而言,最要命的還不是這些,而是西方國家變本加厲的圍追堵截。蘇聯解體後,擺脫蘇聯控制的蘇聯衛星國和加盟國紛紛改旗易幟投向西方懷抱,尤其是波羅的海三國,完全不給俄羅斯考慮的時間。
雖然俄羅斯也有擁抱西方,和西方國家稱兄道弟的美好願望,但俄羅斯巨大的體量是比意識形態更可怕的存在,畢竟一生不容二虎,西方世界不能接受一個雖然元氣大傷但依然強大的俄羅斯。
所以被醜拒多次的俄羅斯只能臥薪嘗膽、奮發圖強,撿起昔日的武器,重新成為西方國家的宿敵。而因為北約和歐盟的東擴,俄羅斯對抗西方國家的陣線從易北河一路東退到斯摩稜斯克,戰略迴旋空間被大大壓縮,北極熊被戴上了沉重的枷鎖。
但西方國家明顯嫌俄羅斯死得太輕鬆,所以在拉攏了一系列蘇聯衛星國和加盟國後,又在烏克蘭上下其手,在高加索尤其是喬治亞和車臣煽風點火,甚至在中亞地區也見縫插針,讓俄羅斯在疲於奔命中半死不活。
面對咄咄逼人的西方國家,俄羅斯做出了一系列強有力的回應,比如風捲殘雲地打贏第二次車臣戰爭,雷厲風行地奪回南奧賽梯,兵不血刃地「收復」克裡米亞,令西方國家一再被打臉。
但西方國家似乎並沒有因為俄羅斯的憤怒而止步,相反,俄羅斯的強硬反擊更坐實了所謂的「俄羅斯威脅論」,於是西方國家的政客有了更多的理由忽悠民眾為軍事擴張買單,俄羅斯面臨的局面也越來越險峻。尤其是克裡米亞事件後西方國家加強了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多次發起石油戰爭,令俄羅斯損失慘重。
於是,底線不斷被觸碰甚至踐踏的俄羅斯終於祭出了自己的殺招,那就是普京那句「沒有了俄羅斯,還要世界幹什麼」。
應該說,作為毀天滅地的大殺器,俄羅斯絕對有信心依靠世界上最大的核武器數量保俄羅斯平安,但問題是這樣的「河東獅吼」非但沒有讓西方國家偃旗息鼓,反而激起了它們迎難而上的信心。
不把俄羅斯當幹部真的好嗎?事實證明,確實很好,因為就像「咬人的狗不叫」一樣,俄羅斯喊得越高調,恰恰說明了俄羅斯的心虛和慌張。
要知道,核武器作為一個國家的鎮魂神器,絕不僅僅是貴,更是因為它的恐怖威力,這使得率先發起核戰爭的國家,必然會成為國際社會的眾矢之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誰要是一旦按下核按鈕,馬上就會成為俄羅斯的千古罪人,因為俄羅斯會在周邊國家的圍堵和報復中萬劫不復。
所以,也許西方國家怕死,但卻不會害怕俄羅斯,畢竟俄羅斯「出此下策」,目的就是想要活下去,而不是成為全球公敵。
再加上美國為了加上西歐各國的「向心力」,也需要俄羅斯這樣的「狼外婆」存在,所以某種程度上說,在勾心鬥角的西方陣營,雖然圍堵俄羅斯是主旋律,「有困難要上,沒有困難創造困難也要上」是宗旨,但希望俄羅斯活下去的也大有人在。
而權衡之下,一個半死不活的俄羅斯,才是符合各方利益的好俄羅斯。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