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分得了大量核武器和運載工具,包括1240枚核彈頭、176枚洲際彈道飛彈和大批戰略轟炸機,烏克蘭當時跟其他的原蘇聯加盟共和國一樣,國力根本無法承擔如此多的軍事力量,常規軍力大裁軍的同時,這些核武器和運載工具也選擇將其銷毀或出售給俄羅斯,烏克蘭變成一個非核國家,也獲得了西方和國際組織的支持。
當時,烏克蘭籤署了《布達佩斯條約》,俄羅斯等國承諾對其提供安全保障,但誰也沒料到,承諾對其提供安全保障的俄羅斯,會在2014年向烏克蘭下手,仰仗強大軍力,不僅佔領了克裡米亞(蘇聯解體後,俄烏兩國都對克裡米亞歸屬沒有任何爭議),還扶持傀儡,試圖分裂烏克蘭,前不久更是試圖在所謂的「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再來一次「公投」,讓其存在合法化,獲得實際上的獨立地位,並最終將其併入俄羅斯。
烏克蘭國內隨即再次出現了重新擁核的呼聲,以烏克蘭的技術儲備,造出核武器並不困難,而近年來,烏克蘭更是不斷發展彈道飛彈和巡航飛彈,雖然射程有限,但足以打到莫斯科等俄羅斯大城市,一旦重新擁有核武器,烏克蘭也能像俄羅斯一樣,搞所謂的「核武器衛國」。
當然,跟以往一樣,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同時向烏克蘭施壓,不允許烏克蘭重新成為有核國家,現在,東烏局勢基本穩定,不再有大規模戰鬥,烏克蘭方面更是積極向西方靠攏,不管什麼派別,都贊成將加入北約和歐盟寫入烏克蘭國策當中,美英法三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幾乎可以代表西方,自然也不同意烏克蘭再次擁核。
事實上,烏克蘭之所以遭到俄羅斯侵略,後者擁有核武器並非主要原因,而是兩國在國力和軍力上的巨大差距,至於核武器到底能起多大作用,一直存在爭議,但核武器並非是西方沒有對東烏戰爭進行直接軍事幹涉的最主要原因,即便是俄羅斯專家在評論俄日可能的衝突中也認為,核武器並沒有多大作用,日本可以隨時研發出核武器,而俄羅斯一旦使用核武器,自己也會因為美國等的核反擊而陷入萬劫不復,日本跟烏克蘭其實也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