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隨波逐流的世界,如何才能成為一個獨立思考的人?

2021-01-08 老方說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很多人都是這樣的情況,每天不是擔心這個就是擔心那個,他們就是心思停不下來,有事沒事就習慣在腦子裡唱獨角戲。

他們不知道,相比他們所擔心的,擔心本身才是最糟糕的。

對於這種情況,古人看得很明白,「小人閒居為不善」,就是說有些人是一刻不得閒,非要無事生非不可。

當然,這些庸人、小人通常不會覺得自己是庸人、小人的。相反,他們都會認為自己是一個「獨立思考」的聰明人。

這是一個隨波逐流的世界,人是社會動物,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大多數人都習慣活在人群當中,避免特立獨行。

因為不隨大流的背後往往是孤獨的,痛苦的,甚至是招來很多的是非和打擊。

現在的社會包容性要好了很多,在網上也有不少「特立獨行」的人,但他們未必是真的獨立思考者。恰恰相反,其中很多人實際上是在譁眾取寵而已。

生而為人,我們既要融入過人群,也要能夠從人群中脫離出來,前者的內涵是和光同塵,與世俱移,後者則是指精神、思想的超脫:

我思故我在,真理永遠掌握在少數人那裡。

賈伯斯曾勸年輕人不要活在別人的想法裡,這個「別人的想法」就是指少數人,從某種意義上,我們每個人都是活在別人的想法以及他們所設定的規則之中。

相關焦點

  • 一個有出息的人,不會隨波逐流
    一個人沒有清晰的人生目標,就不會成為志向遠大的人,也不能做到明辨是非,人生越活越迷茫;一個人不能專心致志做事,為人不踏實,就無法取得明顯的功績。一個有出息的人,在別人眼裡就是「有背景的人、有一個了不起的老爸、運氣比別人好一點點」,很少有人認為他是通過自身努力掙來的。最不可思議的是,有人一直在羨慕別人的成功,然後想方設法暗算別人,而不是學習別人。
  • 在「後真相時代」,如何保持獨立思考?
    馬未都也曾提到:「一個新聞事件出來,不反轉三次都不能表態。」謠言、誤傳、10萬+、陰謀論、病毒營銷……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尋找到準確的信息,做出正確的判斷,是我們不得不思考的一件事情。「後真相」已經成為全民討論的熱點,它不僅反映了資訊時代大眾的隱痛,更體現在後疫情時代裡,世界的趨勢與行業的變革將變得更加錯綜複雜。不管是企業決策者還是職場中的普通人,只有秉持獨立思考,才能穿越這些迷局。
  • 作家獨木舟:多讀書,才能不隨波逐流
    書中通過兩個平凡女孩空空和寶音的故事,和讀者探討了當下年輕人在愛情、理想、生活中不知如何選擇和平衡的困惑,引起讀者共鳴。   籤售會開始前,獨木舟接受了媒體的採訪,她說希望此書能成為讀者心中光束。   主人公角色不討喜卻生動真實   獨木舟,本名葛婉儀,「85後」女作家。
  • 我們的獨立思考:既不獨立,也不思考
    當然,也會有人振臂高呼「別衝動,要獨立思考」。但是對於為何要獨立思考這件事本身,多數人的理解也是有點諷刺的:「當然要獨立思考,因為大家/大V都說要獨立思考啊。」實際上,大部分人既做不到獨立,同時也不會思考。很多時候我們誤以為的獨立思考,也只是因為對方的觀點和立場跟自己不一致,我們把獨立思考當成捍衛自己、貶低對方的另一種方式。
  • 人文攝影的精神在於:獨立思考,發現世界
    當然有,沒法經過獨立思考,就不能獨立思考的眼光去觀察世界,沒法獨立觀察,那麼所有拍攝角的度就不是自己的,所以一直在模仿,從未有自我。(封面圖來自:馬克呂布)大師的精神在於:獨立思考,發現世界經過幾十年的沉澱,那些經久考驗的,上個世紀攝影大師們的作品,至今在攝影圈還是被傳唱。
  • 如何才能成為一個有趣的人?
    2007年,38歲的高曉松迎娶19歲的夕又米,後來他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對記者說:「她跟我一起的時候還很年輕,甚至還沒進入社會,所以她的基本世界觀都是我塑造的。相比之下,找一個年齡比較大的、被周圍圈子的人塑造出來後你再去改的妻子,後者多累人啊,而且更容易產生分歧。我老婆對這個世界的看法,甚至聽什麼音樂、看什麼電影,都是受我影響的,所以我們大部分的想法都很一致,我覺得這樣很幸福。」
  • 獨立工作和獨立思考的人
    這種對於我們先輩的紀念儀式確實是不可少的,尤其是因為這種對過去最美好事物的紀念,必定會鼓勵今天善良的人們去勇敢奮鬥。但這種懷念應當由從小生長在這個國家並熟悉它的過去的人來做,而不應當把這種任務交給一個像吉卜賽人那樣到處流浪並且從各式各樣的國家裡收集了他的經驗的人。 這樣,剩下來我能講的就只能是超乎空間和時間條件的、但同教育事業的過去和將來都始終有關的一些問題。
  • 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女朋友?
    ▲ 今日心事: 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女朋友?▲儀姐 • 為他著想,試著喜歡他的興趣不要去勉強他控制跟改變他自己要學會獨立,無論是經濟上,生活上,還是感情上。我叫新生活• 公共場合,不哭不鬧,進退有度二人世界,換個角度
  • 培養獨立工作和獨立思考的人
    但這種懷念應當由從小生長在這個國家並熟悉它的過去的人來做,而不應當把這種任務交給一個像吉卜賽人那樣到處流浪並且從各式各樣的國家裡收集了他的經驗的人。 這樣,剩下來我能講的就只能是超乎空間和時間條件的、但同教育事業的過去和將來都始終有關的一些問題。
  • 愛因斯坦:培養獨立工作和獨立思考的人
    培養獨立工作和獨立思考的人愛因斯坦在紀念的日子裡,通常需要回顧一下過去,尤其是要懷念一下那些由於發展文化生活而得到特殊榮譽的人們。但這種懷念應當由從小生長在這個國家並熟悉它的過去的人來做,而不應當把這種任務交給一個像吉卜賽人那樣到處流浪並且從各式各樣的國家裡收集了他的經驗的人。這樣,剩下來我能講的就只能是超乎空間和時間條件的、但同教育事業的過去和將來都始終有關的一些問題。進行這一嘗試時,我不能以權威自居,特別是因為各時代的有才智的善良的人們都已討論過教育這一問題,並且無疑已清楚地反覆講明他們對於這個問題的見解。
  • 如何才能成為一個熱愛現實的人呢?
    發問:如何才能成為一個熱愛現實的人呢?回覆:當你熱愛現實,世界顯然就是鏡子中你自己的面容。但你如何才能成為一個熱愛現實的人呢?在此之前,「如何」一直是個秘密。現在很清楚,你所需要做的就是調查你那些焦慮的念頭,「功課」的四個問題和反轉,將讓你想多深入就可以多深入。
  • 不管人生處於什麼狀態,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要隨波逐流
    就業的環境越來越差在學校裡面,我們今天的產業教育很多時候是一種制式化的教育,並沒有承擔起教育使人成為人的這個使命,我們應該成為更好的自己。就是說你會聽你的同學、你的家長,這社會上的明星,這個社會上主流的聲音會告訴你,你要掙多少,你才可以娶女朋友,你才可以買房子。但我覺得真正的教育是說,你堅持你認為對的事情,真正的創造力來自於獨立思考,來自於對於這個世界的判斷、認知、堅持自我,絕對不可能是因為你走大流。
  • 如何成為一個成熟穩重的人?
    一般來說,性格偏內向的人,做事都比較沉穩,外向開朗的人,做事比較容易衝動,意氣用事,經常會給人一種不穩重的感覺。這些都是性格所導致的,但性格方面也是可以通過後天改變的。以前的我是一個極其內向的人,經常碰到熟人不敢打招呼,遇到不懂的問題也不敢向,也因此錯過了很多人。後來因為一個契機愛上了閱讀,我開始慢慢的變了,那麼我們該如何成為一個成熟穩重的人呢?
  • 首先,你要學會真正的安靜,然後,才能成為厲害的人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想成為厲害的人,卻鮮少有人真正能做到,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們太喜歡熱鬧了,無法讓自己的心安靜下來,所以就無法真正將知識沉澱下來,自然無法超越別人。首先你要學會真正的安靜,然後才能成為厲害的人,因為一個厲害的人必定是一個有主見的人,而懂得真正的安靜的人才不會那麼容易被外界環境打擾到,保持獨立思考,然後在經過自己的思考與衡量後,做出屬於自己的選擇。不懂得安靜的人,他們往往容易被周圍的環境帶偏,於是隨波逐流地生活。
  • 8分鐘看完《烏合之眾》,做一個獨立思考的人
    這裡我們要思考的問題是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眾所周知,能進入騰訊工作的都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像這種智商堪憂的行為如何能出現在這樣優秀的一群人中?對於這個問題,看完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本書你自然就明白了。《烏合之眾》是法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的經典著作。當然,勒龐是何許人物,你可能從來沒聽說過,但是你肯定聽過《烏合之眾》這本書。
  • 做人要隨波逐浪,不可隨波逐流
    古人有云:「要隨波逐浪,不可隨波逐流。」只要學會「隨波逐浪」,就可藉助風力、浪力,乘風破浪,到達成功的彼岸。假如一味「隨波逐流」,就很可能同流合汙、隨泥沙俱下。人要學會能「隨善緣,接善緣,發善願,語善言,行善舉」,則可一生無大過了。
  • 只有獨立的人,才能夠彼此支撐
    他們都會及時反省,「我這樣做到底算不算一個成年人?」他們都對人生思考了一遍又一遍,我是誰,我適合過什麼樣的生活……當他們都以為已經找到答案的時候,兩個人的相遇,卻讓各自的傷痛和軟肋都暴露了出來。面對葉菜子的坦誠,大介起初完全不知道如何回應,這種程度的秘密已經完全超越了他習慣的親密界限,因此大介選擇了迴避。葉菜子十分後悔,覺得不該讓別人承擔自己的苦惱,而大介的父親卻告訴她:「人正是彼此瓜葛,互添麻煩,才能活下去。」
  • 思想獨立、不喜歡隨波逐流的3大星座,更願意一個人行走
    導讀:思想獨立、不喜歡隨波逐流的3大星座,更願意一個人行走越長大越孤單,成年人的世界裡愛情似乎變成了奢侈品,隨著年齡的增長經歷的越多就看得越透,於是我漸漸地從虛幻的世界走向現實的世界,不再那麼嚮往花前月下的山盟海誓,不再那麼嚮往瓊瑤筆下唯美的愛情,我只是渴望能有這樣的一份愛情——執手之時冷暖兩相知,執手之時悲喜兩相忘。
  • 如何撕開偽裝,成為一個犀利的人
    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無論是思維還是跳躍,我們總會喜歡穩定和可控,因為這樣讓我們內心安定,但也同樣讓人日漸教條,讓判斷和選擇的能力蛻化。如何撕開偽裝,成為一個犀利的人呢?每個人的歸因方式、性格、格局,都會影響對一件事的判斷。哈佛大學一位教授曾說:洞見的本質是一種直觀的智慧,他的內涵是,在對事物做出判斷時,不要急於尋找某種顯而易見的原因,而是要直達問題的核心。洞察你和這個世界的關係,然後做出選擇。
  • 《人性的弱點》:如何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
    生活過得好了,我們才不會被人看不起,才能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活著。因此,從根本上來說,我們追求的還是認同感,是被人認同而不是反對。儘管我們可能未曾發現這一點,但我們在不知不覺中,還是渴望被別人認同的。如何才能更受歡迎既然知道了人是追求認同感的,那麼我們可以從另一個方面思考:我們應該如何成為一個更受歡迎的人?答案顯而易見:幫助別人獲得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