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生存之道》是什麼?李子柒們已經給出了答案

2021-02-10 小說閱讀榜

李子柒,最近被央視等主流媒體稱讚的美食博主,

屢屢登上熱搜。

她的田園牧歌式視頻在外網獲得了上千萬次的播放量,

許多人聚集在她的視頻底下評論,

儘管不認識中文,

卻仍然不遺餘力地稱讚與欣賞。

 

隨著她的成功,很多人開始關心她背後的故事,

比如父親早逝,14歲輟學打工,當過DJ,

後來成為古風視頻博主,現在同奶奶相依為命.

佛說那些吃過的苦,都會成為未來的路。

不以成功論來看待,李子柒只做對了一件事,那就是活出了生活中最本質的一面:種稻穀,製作家具,種農作物,幸福地陪伴在奶奶身邊,在慢生活中尋找活著的真諦。

這個是她的生存之道。

而現在,我要向大家推薦的是一本名為《我們的生存之道》的一本書。

 

1

這本書裡講述了一個繭居的年輕人-麻生,走進蓼科,用自己的雙手製作苗床、堆田埂、插秧、拔草、脫谷,製作出了溫暖人心的米飯。完成後的他迫不及待地回東京找到了媽媽,讓她知道現在的自己已經能好好地生活了。

沒錯,在他來蓼科鄉下之前,是絕對不可能做到的。

少年時,父母離異,求學時,久遭霸凌,工作後,又被否定,像前面的李子柒一樣,也經受了很多的挫折和苦難。麻生變得敏感,不愛交際,甚至還留下了創傷後遺症,一看到自己以前最喜歡的飯糰醃梅就會嘔吐、厭惡,這樣的他最終只能躲在自己那小隔間,每天靠著媽媽送飯來維持自己的生活。

這種情況下,如果換做是你,你會怎麼做?

我想只能維持原狀。

對,我們相信有人會在逆境中迸發,頑強拼搏,但大多數人,像麻生、像你我每個普通人,陷入這樣的沼澤,是很難自己走出來的,這時候需要別人幫忙,需要有人能推一把!

而這個人就是麻生的媽媽!

在兒子一心裹挾起來的這些年,尤其辭去工作後就再也不出門後,麻生媽媽一直負擔著母子兩個人的生活,有一天,她收拾好一切,給麻生送了最後一次飯就離開了。當麻生發現的時候,只看到了媽媽留下的一些訊息以及奶奶郵寄的賀年卡,賀年卡上寫著:

「我的餘命僅剩數月,希望可以精神百倍地走完剩下的日子。

在我離開之前,希望有機會再見你和麻生一面。」

媽媽出走,奶奶病危。這時候麻生看到留下的一部分現金,想到小時候同爸爸、奶奶待過的蓼科,「也許是時候去看看奶奶了」。

如果說生命與生俱來的本能和力量是生存,那二十四歲前的麻生活著的只是軀體,後面才是他精彩人生的開始。

 

2


從東京出發前往蓼科的路上,麻生嘗試與人交流,在到了目的的後,又遇到了熱情的志乃嬸,還有多出來的「妹妹」蕾美。

不過這時候好像情況更糟了:奶奶竟然不記得他。

原來自麻生的爸爸媽媽離婚後,爸爸重新組建了家庭,而蕾美則是再婚對象的女兒。爸爸去世後,奶奶身體就出了狀況,時不時地忘記事兒,也不記得人。熱情的志乃嬸時不時來看望奶奶,「妹妹」蕾美同他一樣,在得知賀卡內容後,趕了過來。

祖孫三人就這樣一起生活了下來。奶奶的味增湯、米糠醃菜還有白米飯,每每都讓人回味,圍坐在一起聽奶奶講大米種植的故事,這讓麻生覺得新奇,

「一粒米中住了七個神明」,

「從很古老的年代開始,我們的祖先就很辛苦地持續栽種稻米。農民不惜辛勞地栽種稻米,才能夠收成」

講述這些故事的奶奶,一臉虔誠,令聽的人不知不覺地相信,並把飯吃光。

奶奶之前一直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現在生病了,照顧自己已經很困難。

因此麻生麻煩志乃嬸介紹了一份保潔的工作,蕾美負責照顧奶娘的起居。

這期間,麻生學會了很多事,洗鍋刷碗,劈柴生火,在與奶奶閒聊時,又回到種稻田的事兒上。

起因是奶奶決定今年不種稻田了。

用志乃嬸的說法,就是奶奶的種植方式比較特殊:

「先是將稻穗充分曬乾後就要脫谷。如今用割稻機在割稻的同時脫谷的快速方式是主流,但奶奶的方法不一樣。她用傳統的腳踏式脫穀機把 稻穀從稻子上脫粒,然後再用名叫『谷風機』的機器——志乃嬸一再強調,那是很原始的機器——把混在稻穀中的稻草和垃圾吹掉,只留下稻穀。最後,再用脫穀機把稻穀變成糙米,再用精米機把糙米碾成白米。變成白米的狀態後,用水洗乾淨後放在鍋中煮熟,才終於變成白飯。」

這種方式特別費力,而且稻作並不是時下年輕人喜歡的工作,對麻生而言,也是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但是當聽完奶奶說完稻米的故事後,麻生和蕾美決定挑戰一下。

3

不畏風,不畏雨,那是稻穀的堅強,也應該是人生的方向。

麻生同蕾美按照傳統的方式,辛勤地勞作起來。期間奶奶病情惡化,小便失禁;麻生一邊幹著保潔的工作,一邊下田勞作;蕾美一邊幫助麻生,一邊看護奶奶,雖然辛苦,但麻生第一次感受到了「活著」兩個字,也因為有更多人的幫助,使得種植稻穀的過程也變得非常有意義。

志乃嬸給他們培訓種植的知識,村裡的年輕人幫著挖水溝,看護奶奶的田端先生的兒子純平,還幫著插秧,看著自己種下的秧苗茁壯成長,心情已然和那個繭居在家的人不一樣了。

稻米的一生就像人的一生,麻生參與了稻米的種植,見證了稻米的婚禮(開花、授粉期),雖然走紅毯的是沾滿泥巴的長膠鞋,但往後還會看到它們結婚生子。

「眺望著眼前的稻田,會覺得自己完全融入了這個小宇宙,宛如風吹,宛如下雨般,自己的身體、自己的心很自然地感受到了。」

4

活著的我們,可能有著原生家庭的創傷,會經歷面試的失敗還有事業的不景氣,但是我們仍然可以感受大自然、生命和自己,感受活著的我們,這是生命的饋贈,是無論何時不應忘記的底線。

所以拍拍身上的泥土,站起來再出發,這才是應有的生存之道。

故事的結尾,奶奶的病情有所控制,麻生收穫了自己的愛情,還有就是媽媽,麻生帶著自己做的飯糰上東京,兩個人在出租屋內無聲幸福地對望著 

更多地精彩也許只能去看小說了,裡面純平的故事支線也推動著麻生的成長。

不論是這部小說的主人公,還是開篇講到過的李子柒,他們年少時都經歷過生活給他們的考驗,對他們來說,生活不是推著他們前進,而是一直在拉他們後腿,可他們最終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也希望現在處於困苦時期的年輕人也能如此。

 

新書推薦

 

作者:[日]原田舞葉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12月

麻生在中學遭遇校園凌霸後,繭居在家、上網度日。

24歲的一天,母親離家出走了。不知所措的麻生發現幼時疼愛自己的奶奶寄來的明信片:趁我還活著……讓我們再見一面吧。麻生四年來第一次外出,找到得了失憶症的奶奶,卻發現家裡的情形顛覆了自己的想像。

開朗寬厚的奶奶讓麻生住了下來,藉由耕作、料理,告訴他許多生活的智慧。在充滿了家族回憶的稻田裡,當收穫的季節到來,溫暖也在每個人的心中開花結果……

點擊閱讀原文,尋找屬於你的生存之道

相關焦點

  • 生存之道:狼道,仁道?
    我們需要狼道,還是仁道?這部電影叫《阿爾法:狼伴歸途》,是一部兩年前的片子了,可裡面的思想,卻永不過時!故事的背景大概是兩萬年前的歐洲北部,當時正處於弱肉強食的冰川時期,主人公是一名酋長的兒子,名叫「科達」。那個時代,給我們的感覺是什麼?原始,野蠻?沒錯,就是這樣的。
  • 無論是瀟灑還是孤獨,都是我們自己選擇的生存之道
    世人都明白一個道理,凡事都具有兩面性,然而,我們總是習慣性地只去看其中的一面。還記得初次接觸一位天津的朋友,她對我說她特別討厭幹事「肉」的人,開始我不明白這個字的意思,後來在她的耐心解讀下理解了,大概就是討厭慢性子的人。
  • 臺涉性侵導演鈕承澤:坦誠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鈕承澤導演處女作《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海報手冊:為什麼選擇《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這個故事作為你的導演處女作?《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劇照那個時候本來我已經在進行一個電影案子了,就是我想用比較低的成本,比較新的類型,我想那我自以為聰明的是,我可以在當時那麼差的電影環境之下,用一個新的語法,一個新的題材,我有可能異軍突起。
  • 經典反思:面對強者,弱者的生存之道
    人生,認清弱者與強者,看看《周易》中的《履》卦,明白遠行中與強者的相處之道。一、與危險的強者同行,謹慎小心輕裝前進,低調的人會平安無事。危險的強者,如同猛虎一樣。猛虎讓百獸畏懼,當它出行時,威風八面。有時怕被穿小鞋,有時怕被抓小辮子,更害怕出錯失去工作,無法生存。每天早上,你對著鏡子問自己:魔鏡,魔鏡,世界上最可怕的人是誰?你可能馬上知道了答案,你沒有完成工作搞砸了項目業務,將面對著的怒目圓睜的老闆,最可怕!
  • 被夾在中間的「夾心餅」——生存之道是什麼?
    「夾心餅」的生存之道是什麼所以如果你是夾在中間的那個人,想要勸和吵架的兩方,那我的建議是:前期不要直接勸和,不要在A的面前說B的好話,或者讓A寬容大度一點,因為這會讓A覺得你不是她站隊裡的人,你不是真的理解她,在這個基礎上,你說什麼她都聽不進去,因為你是「敵方」的。所以一開始最好以傾聽理解為主,先理解這兩個人為什麼會發生矛盾,尤其你作為旁觀者,可能看得更清楚這中間是不是有因為溝通問題造成的誤會。
  • 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人生賽道(生存之道/自我實現之道)?
    首先,你必須靜下心來思考,你到底想吃什麼菜?要如何去做這道菜?涼菜在熱天是很好的降溫之選,心急火燎之下,只有涼下來,才有機會去讓自己更好的靜下來,做選擇,不靜如何選?而且,涼拌是沒有統一標準的,每個人的口味千差萬別,配菜和調料的使用也是因人而異,你吃起來覺得美味無比,他人吃到嘴裡可能就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選擇適合自己的賽道(生存之道/自我實現之道)也是同樣的道理,繼續聽我來拆解(胡說八道)。
  • 頂級CG教你末日生存之道!
    答案請在網易旗下「病毒末世下的人類生存手遊」——《明日之後》中尋找,手遊預約階段就吸引到1200W名玩家加入,這在中國手遊市場是前所未有的,也歡迎你來挑戰生存極限!    《明日之後》的手遊CG中,藉助精良的特效水平,已經很明確的表達了這個觀點,最應該優先保護的是誰,答案一目了然!
  • 黃軒:我的生存之道是得體
    我的性格不是很快可以跟大家熟起來、說一些很好聽的話的。」以前,他試過說服自己改頭換面,「但改不了,我很難受,你也不會舒服,那我還不如讓自己先得體。你們會找到你們的群體,而我也一定會有自己的一個『道場』。我的生存之道就是得體,有理有據,不卑不亢」。
  • 《恐龍的興衰》:一個物種的盛衰,順勢而為才是最好的生存之道
    上世紀90年代美國上映了這樣一部電影:一位商人邀請一群科學家,從蚊子的琥珀中提取了基因,複製出了恐龍。商人的目的是打造以恐龍為主題的公園,結果操作失控。這座恐龍「樂園」變成人類的「地獄」,人們棄島而逃。這部電影也揭開了人類研究恐龍的冰山一角。恐龍曾經是地球上最龐大的物種,不知為何卻滅絕了,這無疑也是一大自然之謎。
  • Netflix版的《雪國列車》,人類最後的生存之道?
    距離雪國列車啟程已經2805日,超過7年的時間。但是藉由車廂前的代表者,與車廂後的代表,兩者口中講述的列車日常,竟然大相逕庭。我想起了前陣引起了大家討論的b站視頻《後浪》,大家生活在同一片土地為什麼對生活的感知卻南轅北轍呢?上層人:室外溫度為零下119度。
  • 狼道:狼族的生存之道,成為「狼王」指日可待
    即便是體型龐大、兇猛異常的泰坦鳥都難逃滅亡的宿命,但是狼族憑藉自己的生存之道,繁衍不息,在這殘酷的自然界中打下自己的一片天地。狼族自然有它們獨特的生存法則。狼性和人性有相似之處,我們人類可以從狼族的生存之道中找到啟示,學習狼身上的優點,讓我們自己也能成為「狼王」,在社會中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1.
  • 陳卓璇「懟」的不是秦海璐,而是我們習慣的生存之道.
    綜藝節目想出圈必須有梗,已經成為這幾年內娛宣發鐵律,《中餐廳》的明言明語,《青春有你》虞書欣的哇哦等,都是典型,甭管節目本身如何,
  • 衝擊之下,書店的生存之道在哪裡?
    簡言之,在書店裡並沒有發現更具特色之處。這也說明今天的書店運營模式和圖書構成,決定了書店的生命周期。一家書店好不好,並不是靠政府部門扶持的力度有多大,關鍵是不是得到讀者的認可。以此來判斷,可能我們就會發現,實體書店面臨的挑戰更多。小書店在今天存活的機率,大大減少。
  • 普通人的我們,應該學會找屬於自己的生存之道
    有時候別總是局限自己思維,不敢接受新鮮實物,而是我們打破原有思維,去尋找自己生存之道。作為芸芸眾生中平凡而又普通的我們,總會去想當一個人取的成功,那麼他一定有後臺,一定有資源,一定有人脈,背後一定有貴人相助,或者這個人一定有不同尋常的地方。其實這些都是你不努力的藉口罷了,學會承認他人的成功,接受他們的成功,並且緊盯自己的目標,你就一定能獲得成功。
  • 社會生存的八大厚黑之道,醍醐灌頂!(建議收藏閱讀)
    「天黑路滑,社會複雜」,社會生存是殘酷的,尤其是當你想向上爬,想要生存得更好時,就必須掌握一些厚黑生存之道,否則,就容易大吃苦頭,一不小心,就會栽跟頭!以下分享社會生存,你不可不知的八大厚黑之道!醍醐灌頂!建議收藏閱讀。
  • 看《艾米麗闖巴黎》從莉莉·柯林斯身上學會的職場生存之道
    不過,不要以為看《艾米麗闖巴黎》就只能看愛情喜劇,其實劇中還傳遞了不少「辦公室生存之道」的訊息,就讓我們重溫一下吧!《艾米麗闖巴黎》的故事主要講述來自美國芝加哥的 Emily Cooper,獲得了一個到法國出差的機會,於是到了巴黎工作一年。
  • 鈕承澤的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演員,導演,和性侵嫌犯
    《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豆瓣7.9分,《艋舺》7.7分,《愛》7.0分,《軍中樂園》7.3分。                       《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有粗口、吸毒,《艋舺》有血腥、暴力,《軍中樂園》有政治、軍妓,大陸過不了審,只有《愛》在大陸上映過,2012年的情人節檔,票房逾1.3億。而在電視劇方面,他當導演也拍出過8.2分的《吐司男之吻》,8.2分的《求婚事務所》,8.1分的《我在墾丁天氣晴》。
  • 《黑色劍士》小人物的生存之道
    很多人甚至總結出一句話「男一號是用來讓女主愛的,男二號是用來給觀眾疼的」。在大家都關注主角的時候,不要忘了還有些配角們的存在呢!     只是在主角光環籠罩之下,這些小人物如何獲得關注,如何在觀眾心目中留下記憶點?在人設已經輸了的前提下,小人物們只有各出奇招了,且看一下《黑色劍士》中的這些小人物們的生存之道。
  • 巷仔口社會學丨孤軍房思琪的「自我」生存之道:愛上他
    已經成為「無」的自我,被侵佔者、毀滅者主宰,成為侵佔者與毀滅者希望她成為的樣子。最後,被誘姦/強暴的被害人,自我認知逐漸崩毀,但在其掙扎、努力求生的過程中,卻是得出「必須愛上老師的結論」。想了這幾天,我想出唯一的解決之道了,我不能只喜歡老師,我要愛上他。你愛的人要對你做什麼都可以,不是嗎?思想是一種多麼偉大的東西!我是從前的我的贗品。我要愛老師,否則我太痛苦了。
  • 《荒野生存》十年:我們找到該怎樣活著的答案了嗎?
    在漫長的時間之河,我們的哲學家、詩人們在前赴後繼的,為這個問題尋求答案。人類或許是地球上唯一一個尋求意義的族群。當我們即將畢業,初入職場,我們總是極易迷失,我們對這個社會的規則既渴望擁有,又嫉妒不屑。我們渴望變得老練圓滑,又希望自由不羈,御風而行。就像許知遠與馬東之間,有人更尊重許知遠的勇氣,有人更欣賞馬東的曠達。而《荒野生存》的偉大之處,並非是宣揚這種的生活方式,鼓勵大家與世界為敵,而是展示了一種別樣生活的可能性,它展示了人這一物種的社會性與自然性之間的極致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