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年首部好萊塢分帳大片《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遇冷 續集沒完沒了,招人煩了?
作者: 本報記者 陳濤
「星球大戰」系列電影在內地「水土不服」。
作為世界上最賺錢的IP之一,「星球大戰」系列電影在40年裡攬獲的總票房已逾60億美元。不過,這一金字招牌在中國內地顯然有些水土不服。最新一部「星戰」影片《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上映5天,票房勉強衝過2.5億元,這一數字無論如何都難以匹配「最賺錢」稱號。除去資深「星戰」粉,從未接觸過這一系列的觀眾似乎無意走進影廳,他們的理由很簡單,為了看懂它,得花太多時間去熟悉幾十年裡埋設的各種「梗」。還有一點不得不承認,現如今影迷們看到的分帳片越來越多,口味也更高了。
觀眾免疫力提升不願捧場
作為內地開年首部好萊塢分帳大片,《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的表現出乎不少人意料。儘管影片首日報收票房7073萬元,如願摘得單日票房冠軍,然而,與去年同期上映的同系列影片《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首日的1.96億元相比,這個冠軍的含金量已遜色不少。
其實,為了拉動中國市場票房,片方特意安排兩位華人演員首次在這一好萊塢最強IP裡亮相,如今看來,這招兒並不管用。「隨著觀看的分帳大片越來越多,觀眾由最初的和盤買單到如今有了『免疫力』。」在電影市場分析專家蔣勇看來,進口片早已不再自帶光環,質量不佳,待遇與國產片並無二致。
不過,蔣勇認為這部影片的質量高過《原力覺醒》。緣何出現質量與票房倒掛?他的解釋是,續集影片沒完沒了,已到了招人煩的地步。《星球大戰》系列影片第一部誕生於1977年,正片三部曲的另外兩部也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上映,於中國內地主力年輕觀眾來說,對一部比自己年齡還大的影片產生興趣,幾無可能。
好萊塢大片裡的續集電影佔比還真不少。半月前,IMAX發布了2017年全球重點片單,除了《俠盜一號》,還包括《速度與激情8》《變形金剛5》《銀河護衛隊2》,無一例外都是超級IP。繼《生化危機4》和《生化危機5》登陸內地後,終結篇《生化危機6:終章》本月底將迎來大結局。《速度與激情》系列電影原計劃在第7集打住,豈料票房表現實在搶眼,片方找不到不再繼續的理由。
視覺轟炸已讓觀眾吃不消
市場表現最差的最近一部續集電影非《愛麗絲漫遊仙境2》莫屬。該片投資高達1.7億美元,但北美票房只是成本的一個零頭。儘管收益不佳,續集片並沒有止步的意思。在蔣勇看來,這與好萊塢的全球定位不無關係,「只有像超級英雄、奇幻、探險等這類相對簡單的影片,才能跨越不同文化,討好全球觀眾。為此,他們只能一再拍續集。」
撇開內容,視覺特效一直是好萊塢大片的絕活兒。包括《阿凡達》開創的視覺奇觀,《速度與激情》系列的超快節奏,都是吸金利器。也因此,在業內人士看來,即便同屬於爆米花電影,好萊塢大片還是比許多國產片表現突出,因為其強大的電影工業化流程可以保證華麗特效。「不過,這只能算是錦上添花,成為好影片的首要前提還是得講好一個故事。」在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石川看來,一部票房大賣的影片未必擁有好的內容,但它一定提供了觀眾希望看到的內容。
「對視覺化電影而言,它容易帶來視覺疲勞。特別是國內現行的配額制政策,導致為了追求高票房,一味引進各種視覺轟炸的商業大片,必然導致觀眾吃不消。」蔣勇認為,對國內很多觀眾來說,對「星戰文化」始終存有距離感,「路人觀眾即便想看上一眼,還得要捋過去的片子,感覺太累。這樣的影片對粉絲還算有吸引力,而普通觀眾就不願捧場了。」
石川認為,缺乏情懷也是眾多續集片在中國缺乏票房號召力的重要原因。在他看來,之所以連續兩部「星戰」都出現北美票房好過中國內地,是因為「星戰」已是美國人心中經典的化身,但對中國觀眾而言卻非如此,「不是每部續集片都像《魔獸》一樣,能勾起中國觀眾的情懷。」
票房縮水不影響片方大賺
有這樣一組數據顯示續集模式方興未艾:2015年,北美票房前十的電影中只有《頭腦特工隊》算是原創;從北美票房前五十的情況來看,續集電影、IP電影所獲票房佔比已從1998年的不足一成,飆升到2015年的逾六成。
曾經代表電影最高水準的好萊塢,為何走上依賴續集大片的道路?影評人何塞認為,這才是當下更值得探討的問題。
在影評人杜娟看來,與其說他們倚重IP開發,不如說他們總是被市場牽著鼻子走,「為了減少商業風險,他們在選擇主角時,必然會優先想到『美國隊長』『金剛狼』這樣已有市場認知度的角色。」
「走過最初的黃金時代,電影工業如今真正的價值不在於影片本身帶來多少票房,而要看它是否能為其他領域提供更多機會。」杜娟介紹說,電腦遊戲、主題公園、互動娛樂都屬於此列。她舉例說,迪士尼斥巨資在加州迪士尼樂園附近興建一座星球大戰主題公園,為了保持園區的受歡迎程度,也需要不間斷供應《星球大戰》系列影片。事實上,作為粉絲文化的代表,《星球大戰》系列向來以忠實的粉絲,以及對漫畫、文字、周邊產品的衍生消費著稱。從該系列1977年推出第一部影片,周邊產品消費已逼近300億美元,遠超系列電影票房收入。
「撇開電影票房,好萊塢更大收益來自於周邊的衍生產品。對成熟IP專注投入,每年推出一部影片,這是他們的戰略,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而不是簡單抱怨審美疲勞。」在蔣勇看來,從創作角度看,大可以說他們的創造性已經乏力,但從商業角度講,卻不能說是創造力匱乏,「他們深知,只有一定的重複,才能讓更多觀眾熟悉這個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