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臺騎行,被偷走的15天

2021-02-08 劉一筆

這篇記錄於2017年發布在馬蜂窩平臺上,現在整理重新發出。部分文字有修改,圖片或有替換。以下為正文。

總覺得不寫下腦裡一直有件事未完成,遂有此文。🚲

緣由

先說說此次行程之前的事,為何想要騎行臺灣。緣起寒假未能去成環海南島的怨念,周末閒來無事就喜歡轉著谷歌地球看,便有一個念頭閃現而過,海南島沒去成,臺灣如何?於我,一旦有了某個念頭,而且很感興趣,那這個念頭就會一直揮之不去,去環臺灣島就是其中一個。於是便著手準備各事項,籤證、車、資金等。

證件

必不可少的兩個證,一是大陸出入境管理處給的大陸居民往來臺灣通行證(簡稱大通證,這證裡還要加個籤注),另一個是臺灣移民署給的入臺證(電子版,需自行列印)。

這是絕大多數大陸朋友需要去臺灣必備的證件。但並不是全部大陸人都能申請辦理到大通證和G籤(個人旅遊籤注),能申請到的有:戶籍所在地的是自由行城市的,以及在自由行城市工作和學習的大陸合法公民。個人旅遊籤注最多可在臺灣待16天15夜,騎行環島和個人旅遊都大抵能夠。詳細要求見網站[1]。

大通證之後是入臺證,在淘寶以及馬蜂窩直接搜就有,其中各種瑣碎選擇,這裡不詳細說,但有一點就是,付給他們的錢越多,你要操心的事越少。兩證一籤注,建議在行程出發至少半個月前辦好。

現在政策已經變了,具體可自行了解。

如何到臺灣

飛機、船,或者遊泳?對於如何買到實惠的飛機票我毫無經驗,所以此處細講不了。我買的往返平潭臺北的船票,費用1020。坐船有中遠之星(廈門大麥嶼往返基隆臺中)和海峽號、麗娜號(後兩者是福州平潭往返臺北臺中)。建議目的地為臺北,因為除去Giant連鎖我所知道的大部分租車店都在臺北,當然你也可以到臺灣其他市再坐火車到臺北。值得一提的是,臺灣的火車可比大陸的舒服多了。

乘風破浪

資金

已經工作的朋友,一個月工資就大抵就夠了,不是很奢侈的話。學生黨就得自己攢了,攢=省+賺。如果準備騎行,那麼車就是一個問題。兩個選擇,自己帶和臺灣租。我是在臺灣租的,自己的車去年從學校騎到福州時廢了,再者我覺得帶這麼大個物件總是會很麻煩。這裡有個小插曲,我此次行程結束,從臺北港坐海峽號回時,碰到個60多的臺灣老爺子自己帶著滿載行李的腳踏車到大陸騎行川藏線。所以當你足夠想完成一件事的時候,再大的麻煩也不是麻煩。若執意帶車,飛機、火車和船都是可以帶上的。但其中任一個我都沒有帶過,所以細講不了。

租車

在臺灣租車,選擇也挺多。八裡水岸環島租車、佳遊單車和Giant等。我是在八裡水岸租的,老闆人好,他的店開了16年了。店的網址[2],上面有關於租車整個流程的詳細介紹,這裡也再附上個美騎網整理的租車信息[3],關於租車種種,供各位騎友自行選擇。

不管是哪家的車,我都覺得一定要牛角副把,以讓你可以在長時間的騎行過程中更換騎行姿勢,不至於讓身體太累。

相關裝備

騎行該有的裝備,老闆都會給你備好,不知其他店是不是。貌似捷安特沒有頭盔。我從大陸去只帶了一套騎行服和三套換用衣服,騎行眼鏡,騎行手套,防曬服,魔術頭巾兩條,一件雨衣。

其他裝備則是拖鞋(有的青旅和民宿沒有)、相機(騎行幾乎沒用上,停下拍照就已經很浪費速度,再從包裡掏出相機更是麻煩,儘管我背了個包)、自拍杆(本是準備一個人騎行用)、充電寶(怕出現啥意外手機沒電)、備用手機(開定位記錄軌跡以及拍照)、主力機(看導航以及聯繫)以及背包。

需要單獨說下的是小音箱,藍牙連手機放音樂,在爬坡的時候還是很帶勁的。我的是小米方盒子藍牙音箱,超耐摔,續航挺好。每次騎行都帶著,也不知是多朝元老了。但是在市區以及人多的地方還是需要注意下。

手機卡,在大陸時上馬蜂窩看了但忘了買,後面剛到臺灣那會真是很絕望。你會發現儘管臺灣就在腳下,可你怎麼也和它聯繫不起來。路不知道走,住宿訂不了,和所有人失聯。建議提前買好,在臺灣買貌似還更貴。

換匯

我是入境時人民幣現金換了部分。之後用銀聯卡取錢。建議帶張國內銀聯卡,到了臺灣取臺幣就可以了。絕大多數711(遍布全臺任何一個人類居住密集的地方)都可以取錢。關於各銀聯卡境外取款手續費的問題,戳這裡[4]。

住宿

按照自己每天能騎行的距離安排住宿,網上預訂和到了再找都是可以的。預訂好了總是會安心些,到了再找則是對於有較多選擇的城市。推薦三個軟體,Agoda、booking、airbob。安可達用的多些,愛彼迎沒用過。安可達支持支付寶微信支付,繽客可以先預定到了付錢。安可達和繽客都是很實在,就是為了預訂住宿,而愛彼迎則稍微花哨了。臺灣的住宿普遍比大陸貴些,但環境大都很好。

路線

建議準備騎行的大陸朋友可以事先用必應地圖熟悉臺灣的公路系統以規劃路線。到了臺灣就可以安裝谷歌地圖用了,很方便。但是有一個點需要吐槽下,谷歌沒有騎行路線的推薦,在國內使用百度地圖是有的。然而百度也就僅限國內。

沒有騎行路線,那就只能選擇步行路線,畢竟汽車走的高速公路,腳踏車不能上。步行路線給騎車用就是個大坑,後面會說到。主要的環島路線是西部臺1線加東部臺9線,輔以縣道鄉道以及其他環線。另外,建議逆時針環島。一是靠海,二是由易而難。整個行程花了13天,在花蓮和墾丁各浪了一天,所以實際上是騎行了11天,1086公裡。

意義及其他

人生本就沒有意義,騎行的意義是你賦予它的。這意義車輪給不了你,臺灣島也給不了你。

在騎行臺灣之前,我並不是經驗豐富的騎行者,只知道兩腳用力蹬。並且我騎車也不久,只在去年有過一次長途騎行的經歷,從學校到福州,雖然就在快到時人仰馬翻翻了車。但是騎行後回頭看騎行時自己的感覺會上癮。在那次騎行後,就一發不可收拾了。但騎行時的大部分時間都是無聊枯燥且痛苦的,每次長途騎行的第二天都會罵自己幾句傻X,然後又繼續默默向前騎。

攻略這件事上,我認為不會存在劇透的情況,照片拍的再好,視頻錄得再吸引人,也抵不上身臨其境的感覺,照片和視頻都只是機器保留的瞬時。另外很多朋友會希望在行程出發之前做好詳盡的攻略,但我覺得此舉不是特別有必要。做好一個詳盡的攻略,把要做的事一個個安排在時間線上,然後一一完成,這樣看似完美,但是總感覺少些什麼,少了意外給你帶來的驚喜。畢竟這是你感受這個世界的一個方式,而不是只為了完成環島的任務。此外,變化永遠快於計劃。另外,環島也不一定非得腳踏車,火車、機車、徒步都可以,只不過是一個方式罷了。我就覺得騎機車也不差,當然有個伴侶會更好。

Day 1 | 臺北八裡——新竹

從三重區坐公車到八裡區,第一次就坐過站,然後坐回來又坐過站了···

關於臺灣公車(大陸稱公交車)需要注意的地方:上車付錢還是下車付錢,需要停車按下車鈴,博愛座(臺灣人民真會取名字)即老幼病殘孕專座,站與站之間的距離較短。到店之後就是取車、講解裝備配備及使用和如何換胎等。此外老闆會跟你詳細介紹建議路線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順便提下,從老闆這裡開始到蘇花之前都一直有人叫我們不要騎蘇花公路。剛好到了飯點,到臺灣的第一份便當就是老闆請的,還有清甜可口的芭樂。

便當

芭樂

稍作休息便踏上行程。沿臺61騎了一段沿海公路之後便拐向了一條近點的鄉道。我覺得只有在那樣的路,那樣的鄉村,周杰倫才能寫得出稻香的歌詞。也就是現在寫時,我才發現那莫名的一拐把我們帶向了MV的拍攝地——新屋區。也就是這樣的路,我們遇到了先前騎友們提到的狗。而且不止一次,不止一條。

狗和稻田

拿竹鞭驅狗的我

很有感覺的鄉村道路

我們第一天的終點是新竹,但建議打算騎行且心疼錢的朋友不在新竹住宿,反正是我在這15天來住過最貴的。

帶車庫的

第一天的路線

Day 2 | 新竹——臺中

17公里海岸線與本該早見面的臺1線。

17公里海岸線的一部分

騎行在臺灣比較受到推崇,之後和老闆交談得知,臺北市長柯文哲自己就熱愛騎車,並且有「一日北高」(臺北至高雄)「一日雙塔」(最北富貴角最南鵝鑾鼻)等活動。加之臺灣海岸風景確實很美,所以很多會有海岸騎行路線,以及專門為環島準備的環島一號線,每次上路看到環島一號線的路標都會很安心。在17公里海岸線終點遇到了同是騎行環島的臺灣人民,但是人家有保姆車,騎公路車,不用駝包,不用擔心吃住。

711的貓

第二天再次夜騎,不過夜騎確實很爽,當然前提條件是夏天時。白天如果不帶騎行眼鏡,真的是要曬暈,而且騎行眼鏡會給你外面太陽沒那麼大的假象。


落日餘暉

逢甲夜市

住剛開沒多久的臺中逢甲放映室,預訂人數少,儘管就是夜市邊上,位置不大好找就是。但是逛夜市是很方便的,出門走沒幾步就是了。不用擔心會很吵,是熱鬧不是吵鬧。

第二天的路線

Day 3 | 臺中——嘉義

第三天的路線是臺中市區出來經彰化、雲林到達嘉義。又是鄉路佔了不少的部分。但是臺灣的鄉路很有感覺,而且路況很好。

西螺大橋

大橋下玩耍的小夥子

下午偶然騎到西螺大橋,風格迥異,當時看到真的是驚喜與激動,這也就是之前我說的攻略不必做全的原因,倘若早知道有這麼美的橋然後按部就班地騎到,我想內心那份雀躍會少了很多。

小吃店

西螺大橋挺長,但只有兩個車道,停下拍照時千萬注意安全。當時騎過,有一種跨越紅塵之橋的感覺。隨後走鄉路的不便之處來了,谷歌地圖是真的強大,當時沿鄉路走著,但並沒有看到導航裡的路線,騎回去才發現這塊水泥板。服氣。

被谷歌地圖坑了

cheers

晚上的風箏旅人青年旅社挺不錯。

第三天的路線

Day 4 | 嘉義——臺南

本是任務挺輕的一天,夜騎也再次襲來。主要是出發太晚了,在青旅吃完早餐之後發現有蓋章的,又蓋了會圖章。

今已亭亭如蓋矣

白天太陽還是挺曬的,自然不會放過一個紅燈的時間到陰涼處歇會。

之前還在大陸時看騎友們的遊記說寄明信片、買紀念服蓋章等。後來我都沒完成,看似只要花些瑣碎時間,但其實挺花時間。然後我就蓋到了入臺證,出境時還被臺灣檢查的說了句。

真思樂冰

711對於騎行者就是天堂了吧,進去就不想出來。喝上一杯冰,趴上一會兒,簡直不能更舒服。貌似之前沒有詳細介紹過,711是連鎖的超商,與之類似的還有全家、hi-life等。711內有廁所、自動取款機、寄件服務,當然也有便當和關東煮、咖啡等。此外,大部分店內都有打氣筒這些單車會遇到的工具。但是711的東西相較於其他商店會貴些,而且天天吃便當真的會膩。

和爺爺的合影

下午走了很長一段的防洪大堤,路好人少美滋滋。停下拍照時遇到個老爺子,與之攀談起來,聊了挺多。原來是年輕時跟委員長過來的,在金門守了兩年。而且老爺子不是剛好路過,是特意騎機車追上我們來的,自己在附近有一大片果園。談到臺灣當下的年輕人,老爺子感慨他們娛樂化過於嚴重,頗有「朕為你們打下的江山遲早要敗在你們手上啊「的感覺。當然不可避免地還會談論到兩岸政治,略去不表。但是和很多臺灣普通民眾交談後發現,罵菜英文王八蛋的是十有八九。

暴雨前

謎之自信如我可還是遇了雨扎了胎。臺灣夏季的雨下起來真是嚇人,豆大的雨點。雨衣在這種雨面前顯得很無力。扎胎所幸是在市區,推了100多米就有修車處。不過因禍得福,修車老闆朋友是開民宿的,300臺幣一晚,算便宜的了,環境也不差。

第四天的路線

Day 5 | 臺南——高雄

終於沒出啥岔子可以早點到了,不過也將近7點才到預定的住宿。同樣也是出發的晚。剛出發時在安平古堡、安平樹屋以及安平天后宮浪了會。雖有名,但竊以為不足為奇。

這又是另一個宮

值得一說的是臺灣的宗教信仰氛圍很濃厚。宮廟隨處可見,當然也還有基督教。順便說下,第一天到臺北時,在臺北車站(超大超大)迷了路。向一個挺年輕的阿姨問路時,阿姨偶然說到她是基督教信徒,並且在整個過程能夠感覺出來阿姨由內而外散發的對於美好生活的喜悅。嗯,有信仰是件好事。

衝向高雄

從市區出來就又是沿海走了,當時也覺得挺壯觀,之後到了墾丁才知道什麼叫做海。還有值得一提的就是臺灣政府行政機關負責人的選舉,當然這裡我也只能說到我看到的。候選人會為自己拉票,常見的形式就是在市區顯眼位置會有大的噴繪以及沿街的小噴繪。

噴繪

晚上住的是快樂角民宿,環境差點,但是離高雄港口挺近。晚上在附近轉了轉,進去了國立中山大學,港口喝著啤酒吹著風,真是神享受。

港口

第五天的路線

Day 6 | 高雄——墾丁

終於要衝向墾丁了,還在大陸時就想著站在臺灣島的最南端會是怎樣的感覺。

變幻的穹頂

今天特意拐到美麗島地鐵站,世界第二果然名不虛傳。先看到的是畫面靜止的穹頂,沒過多會就開始變換起來。那種美妙的感覺只有到了現場才能體會出來,我所掌握的文字暫時無法恰如其分地描繪出來。

一路向南

一路向南的風景很美。騎到屏東林邊鄉時,lyn說有加水站,當時還不信,對於加水站的理解還停留在給大車加水的那種。停下車才發現找到了寶貝,之前是一直在711買水,忒貴。

mango

停下來歇時,邊上水果店老闆二話不說切了個冰芒果給我們吃,那味道現在還忘不了,好吃到上天。跟老闆聊了挺多,很多思維還是挺新鮮的。沒想這無意的閒談為後面的Surprise埋下伏筆。後面還吃了屏東鳳梨、情人果(未成熟的芒果),除卻屏東不是鳳梨。

夕陽最後一瞥

臺一的終點

到天黑離墾丁還有很長一段距離,只好在路上看了日落。和臺1說再見,繼續衝向恆春半島。臺1和臺9組成的是小環島線路,沒有經過四極點。本以為屏東鳳梨算是Big surprise了,沒想到墾丁的星星才是。然而設備所限,未能拍下。不經意的一抬頭,照亮了前行的整條路。海風習習,繁星點點,不要太美。

第六天的路線

Day 7 | 浪在墾丁

墾丁很美,屏東人民真幸福,離這麼美的地方這麼近。

砂島

鵝鑾鼻公園靜謐的一角

當時住在墾丁大街的方舟民宿,大街晚上最是熱鬧,不乏老外。租電驢浪了一天,但並沒有玩夠。鵝鑾鼻公園、臺灣最南點、龍磐公園、船帆石和砂島等等等等,一天怎夠。

臺灣最南點

太平洋一側

白沙灣日落

收尾是在白沙灣,看到了落日最後一眼。

Day 8 | 墾丁——東源

最累一天 。

一大早仍是大風大雨,當時還是挺矛盾的。希望儘快上路騎行,又想著在墾丁繼續玩。睡到11點多,雨小了些,匆匆起床,匆匆上路。

前一天的太平洋一側變成這樣了

一路逆風,以至於下坡還得蹬著。逆大風、大雨、爬坡,當這些混雜在一起,騎行就不像你們想像的美妙了。

喜歡這樣的沿海公路

本來當天目標是臺東,騎到一半改成太麻裡,再騎到剩下一半時就想著騎到哪算哪。

真的有牛肉的牛肉麵

半山腰視角

西線騎得太順暢,突然的整天爬山還是有點措手不及。到了下午五點多才在壽卡山腳下,當時也是挺糾結。吃了一桶紅燒牛肉麵,還是咬咬牙上車。一個小時海拔上升了接近300米,到了東源,天也黑了。沒路燈還是山路就不敢開夜車了。

第八天的路線

Day 9 | 東源——臺東

早上是做好了十足的準備爬壽卡,後來沒想到是個假「壽卡」,騎著騎著竟有下坡。原來最難的坡已在昨天爬完,從東源到壽卡的垂直距離只有100米左右。壽卡鐵馬驛站,騎行環島的朝聖地。

壽卡鐵馬驛站

也就是在壽卡,見到了環島以來的最多騎友,其中不乏10歲左右的小朋友。拍照,下坡。爬了一天的坡半個小時就給下完了。

下完了山

臺東的海

接下來的一路就是臺東的海,晴天,一望無際的海,一望無際的雲。算了下後面的路程第二天要是從臺東到花蓮恐怕夠嗆,請教了先前環完島的朋友後,終點改成了臺東鹿野,名字挺好聽。

第九天的路線

Day 10 | 臺東——花蓮

花東縱谷,埋頭一路向北便是。然而上午儘是漫長的小上坡,不如陡坡來得痛快。11點多路過伯朗大道,就隔了100米,行程原因還是選擇不去,就留個遺憾留個念想。

金城武樹

縱谷的路頗有美國50號公路的感覺,一眼望不到頭的深邃在吸引著你。以至於騎完了那天的最後一秒還是沒到預訂的青旅。

開夜車

很感謝臺9線一路的路燈陪著我們。

第十天的路線

Day 11 | 浪在花蓮

前一天騎完160KM,誰都會有想歇著的想法。尤其是下一天還要騎所有人都不建議且極其危險的蘇花公路。

花蓮的海

軍事設施

花蓮七星潭,又是另一種美。邊上臺灣政府在花蓮的空軍基地,有幸看到戰機起飛。聲音真是震耳欲聾,很是壯觀。

東大門夜市一角

東大門夜市,任他四橫八縱三十二條小巷,肚皮就這麼大。

路邊的牌子

Day 12 | 花蓮——蘇澳

終於要踏上傳說中最危險的路,心裡挺激動。清水斷崖確實名不虛傳。

初見清水斷崖

半山腰視角

進隧道仿佛赴死,車不僅多,還都是大的砂石車,隧道還特長。騎在裡面會有很強的壓迫感,又不能停下必須在一段時間內保持穩定的快速騎行。每出一次隧道都會長吐一口氣。

昏暗的老隧道

漫長的上坡

鍾意這張清水斷崖

進隧道之前

停下做準備過某個隧道時,遇上個徒步環島的臺灣大叔。真是佩服。當天路上也沒遇到其他騎友,在這之前每天都會遇到不同的騎友。第二天時還遇到了一個香港的學弟,本來想帶著騎,然而實在太慢。對他對我都累,果斷放棄。

大坑

騎時才知道,蘇花不僅危險,也很艱難。當天翻了得有4座山,而且一山更比一山高。開始翻最後一座時,天已經就要黑了。當時心裡特虛,兩個人的前燈都快要沒電了,隔很遠才有一個路燈,還得當心砂石車。同樣是星羅棋布,心境卻是很大不同。邊上還有一座橋仿佛在嘲笑我。摸黑上了最高點,下坡又成了問題,得扶著把,得按著剎車,還得持著手機照明。到了蘇澳,手抽筋著慶幸能活下來。

冷泉

到達蘇澳轉頭先去了天下唯二的冷泉,體驗後也不過如此。

第十二天的路線

Day 13 | 蘇澳——臺北八裡

最後一天,翻越中央山脈。

宜蘭郊區

剛查看軌跡詳情才發現,翻過的中央山脈才是環島的最高點。快到一點多了,還沒騎到山的一半,當時很時絕望。每次休息都只給不到10分鐘,因為還得趕在8點之前回到店裡還車。所幸一直趕著路,中午吃了倆麵包,爬到交界處時吃了倆茶葉蛋,4點多就到了。

半山腰視角again

臺灣人民茶葉蛋真的很值,料足味道好。一直有個梗說大陸人民吃不上茶葉蛋,我看是吃不上那麼貨真價實的茶葉蛋。下到坪林區再次爬坡時,遇上很多重機車,很酷。

爬第二座山時兩個人都挺絕望,說好的最高點一直未到達。然後突然想到等高線圖,因為上坡與下坡的交界幾乎都是在山脊。打開等高線圖,還有多少坡、距離下坡還多遠一目了然。

臺北街頭

下到坡底突然覺得這一切真的要結束了。後來才發現高興的太早了。在市區騎車本就會很不爽,還是在臺北市區,搶不過機車,更搶不過汽車。當時對臺北瞬間就沒了好感。

第十三天的路線

給大家看個數據分析。左邊坐標圖是時間—海拔圖,右側是時間—速度圖。主要說的是右側圖,在右側,線條起伏明顯密集,這就是紅綠燈所導致的。騎車少的朋友可能不知道,當你好不容易蹬起來的速度被紅燈變為0的時候是有多麼想說髒話。後來選擇走沿河自行車專用道好了點。但在市區依然耽誤了挺久。

The end

回頭看,人生可能不過就是一些不同感官體驗的組合切片,有的卻如此平常,如此隨機,如此不值一提;有的卻如此深刻雋永。

騎完的軌跡

References

[1] 網站: http://www.go2tw.cn/article/show/251.html
[2] 網址: http://www.balibikeshop.com/
[3] 租車信息: http://www.biketo.com/mobile/#/detail/22/26132
[4] 這裡: http://www.kuaiyilicai.com/bank/upatmcharge.html

抽獎:學會寫作


相關焦點

  • 追風少年 環臺騎行 | 天元雅趣
    ,開車太快,走路太慢,騎車剛好,自行車旅行是我認為最有意思、最有活力、最浪漫的一種旅行方式,而去過幾次高原後自知騎行運動的終極目標——騎行進藏,我完成不了,環臺騎行則成了自己大學畢業後一直期盼完成的一次旅行。
  • 成長日記|大陸13歲少年15天獨立騎行環臺
    這是發生在2016年夏天的故事,接下來的文字與圖片是當時少年環臺期間騎行日記,供未來遠行的少年們參考。翰祥日記:機場候機時,偶遇北外大三來臺獨立旅行的小蔡哥哥,福建泉州人。。。臺北第一眼晚上19:30左右,我們到達了目的地,大裡火車站對面。此時天已經全黑了!!夜騎有近1小時。
  • 作業 | 環臺騎行,上癮上癮上癮還是上癮
    這次環臺灣寶島已經是「在地球騎行」第八次行程了,而小編也是第三次完成了整個環島騎行,從出發到活動結束,一直再想這次的環臺作業該怎麼寫
  • 臺灣九天民俗技藝團發起環臺祈福 17重機載三太子騎行千裡
    熱愛重機的九天團長許振榮成立九天哈雷車隊,2021年初號召17輛重機護送三太子環臺祈福,每輛均載有小三太子公仔,其中3輛雙載大型三太子神尊。九天團長許振榮騎重機雙載三太子神偶環臺1300多裡,並沿途參拜12宮廟為臺灣祈福。
  • 捷安特&一路暢通環臺第二天
    我們就是喜歡在路上的感覺,想走就走,想停就停,不在乎騎行的終點,只在乎沿途的風景,鹿港我們來了!經過昨天一天的雨戰,我們迎來了豔陽高照,心情變的豁然開朗,領隊的路書做的非常專業,政睿團隊真的蠻用心的,感謝!
  • 他50歲創捷安特,70歲環臺騎行,80歲股市暴漲來祝壽!
    而當他真的要將環臺騎行付諸行動時,他的太太、姐姐、公司總經理都跑來苦勸。一個73歲的老人,怎麼能幹這麼瘋狂的事?但劉金標很固執,他就是要在有生之年創造個紀錄,而且還要跟事業成功沒啥關係。他覺得,把「捷安特」做成世界第一的自行車品牌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這裡面有全體員工的努力,還有時代和產業的大際遇。
  • 天路騎兵2020年臺灣環島 12天騎行組隊計劃
    年1月1日-1月12日臺灣環島騎行第五期:2021年1月13日-1月25日註:可以根據您的需要隨時增加團期,同時受理VIP公司團體訂製環臺騎行業務。3.一場長途騎行必不可少的是一輛好車,我們提供最專業萬元以上的碳纖公路車為個人環臺最佳搭檔。4.提供專業無優的後勤保障服務,配有奔馳商務後勤保障車隨行,快速維修,飲水補給以及全方位醫療保障,為隊友保駕護航。5.堅持15人小團隊,騎+遊臺灣,最適宜的小組規模。
  • 臺灣環島 騎行12天組隊計劃攻略
    行程安排:總天數/騎行天數:12/10天出發/結束地點:高雄市左營區活動介紹:騎行日期:2021年2月14-2月25日(共12天)活動人數:6-28人,若人數超過14人,則分為兩隊,每隊配有領騎人員和保障車隨行,亦可以根據您的需要隨時增加團期,同時受理VIP公司團體訂製環臺騎行旅行業務。
  • 九天環臺遊記
    每項運動都有竅門,自行車也不例外,也許長途騎車旅行不需要追求像競技比賽那樣研究哪個角度入彎更能縮短距離,但是最起碼的騎行姿勢還是要有所講究,例如坐墊高度,騎車時膝蓋直上直下,肩膀不要聳起來,肘關節微曲等等。這些細節都需要每次騎行時不斷主動去調整動作,避免對身體的傷害,儘量做到動而不損。三個月很快過去,但是依然沒有計劃我的騎行路線。背著四十升的登山包,我來到了臺灣。
  • 鐵馬環臺日誌(九) | 蘇花公路:玩的不只是心跳
    我們清晨7點半從花蓮市出發,胸有成竹。我們恍然大悟——最可怕的是突然變天,是這說來就來的大雨。上坡、下坡的難度係數立刻翻倍。騎到東澳時,已臨近天黑。我們鬥志不減,全憑一點念想——去蘇澳泡個冷泉。據說全世界有冷泉的地區除義大利威尼斯外,便是臺灣。
  • 一路騎行 GIANT環島練習曲 啟動了!
    今年!我們保持著這股熱誠再出發這次團隊美女眾多尤其聽說嘉佳第一次環臺10天瘦10斤每個人可是動力滿滿的要帶著馬甲線回來呢!這天藍得讓小編都想飛奔去臺灣騎車了接下來就是個人騎行帥照時間了⇣⇣⇣從臺北盆地騎往新竹沿途翻過的山、爬過的坡都為接下來環臺騎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 那些年看過的環臺騎行小電影、老書籍!
    在一次與學長的交流中,學長告訴她單車環島騎行並不難,就這樣這個「執著「的姑娘與其他3個女生組成「痴呆少年團」。出發前她們只是簡單的在淘寶上淘了個坐墊、廉價的騎行手套及騎行頭巾等「簡易」騎行裝備後,就這樣她們在沒有專業地圖、GPS導航的情況下,匆匆忙忙的踏上了屬於她們自己人生的首次單車環島騎行之旅。
  • 有一種經歷,叫環臺騎行!身未動,心已遠 !用單車徵服最美海岸線!
    ——《練習曲》本次騎行預案:全程騎行約1080KM,日騎行80KM~120KM,平均時速約20-25KM,歷時14天13夜。逆時針方向-由西向東先平順南下西岸,下坡路段多,可以練習掌握騎乘節奏與調適體能。
  • 跟嘉佳、郭煒親密相處12天!《一路暢通》環臺騎行火熱報名中!
    天台灣環島,939公裡挑戰級騎行。環臺騎友、捷安特代表林芳瑋手繪環臺路線圖身高體重是挑選騎行車輛及騎行裝備的重要參考數據,所以請如實填寫。個人騎行經驗部分最好進行簡單描述,以幫我們更好的為你提供服務。《一路暢通》主持人嘉佳、郭煒全程結伴同騎出發之前會有五場豐富多彩的落地活動,還會安排在京的專業培訓及行前訓練,幫助大家了解騎行。
  • 2015年度經典騎行路線火熱搜集中!!
    2、線路文字介紹:內容可包括線路簡介、攻略(可提供額外的線路介紹連結)例如:線路簡介(或路線評價)「桃園市-龍潭區-峨眉鄉-臺中市-抖六市-中埔鄉-楠西區……環臺騎行山線,環臺山線是指沿著省道臺3、臺1、臺9繞臺灣山脈騎行一圈的路線,一路起伏路段和陡坡多,相比海線而言海拔變化多且大,算是偏向於挑戰型的路線,所以熱門程度遠不及海線,不過沿著東部的臺9線將穿過著名的花東縱谷,這一段的風景非常美。」
  • 【騎行召集】2017年9.30-10.11騎行臺灣--臺灣大環線(第5季)
    總天數/騎行天數:12/10天                      出發/結束地點:高雄市左營區騎行總裡程:1195公裡騎行日期: 第5季 17年9月30日-10月11日(共12天)活動人數: 15人/隊(8人成行
  • 生命不止車輪不息 | 我的環臺騎行筆記
    每一個熱愛騎行的人心中都會有幾條註定要騎的路線,這些路線要麼風景秀麗,要麼充滿挑戰,要麼意義非凡,總之,對騎友們有魔法般的吸引力。就國內線路而言,西藏永遠是一個神聖的地方,讓眾多騎友魂牽夢繞——川藏線、滇藏線、新藏線、青藏線,一條條路線被開闢出來,只為心中的勝境;湖泊環線——青海湖、太湖、洱海,順時針環完一圈,生活似乎也會圓滿;島嶼環線——臺灣島、海南島、崇明島,國內三大島,挨個打卡像極了遊戲的打怪升級……我的騎行之路是從海南島開始的,因此對環島嶼騎行有特別的情結,而臺灣,因其特殊的歷史和地理,更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 臺灣男子槍口餘生後發願 連續3年背「虎爺」環臺
    臺灣男子槍口餘生後發願 連續3年背「虎爺」環臺   中新網3月13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曾遭債務人率眾伏擊身中6槍,今年34歲的臺灣男子許聖任從鬼門關前走一遭,卻讓他改變生命價值觀,在虎爺前立誓不再混了,決心背虎爺連續徒步環島3年;今年是最後一年,12日自三重出發,將完成60天環臺2圈、共2400公裡的目標。
  • 騎行 | 逆時針 . 環臺
    幾年前的臺灣是我騎行的第一站,在環臺之前,除了小學時上下學,後來幾十年沒再騎過自行車。別問我是不是看了[轉山]和[練習曲]才決定去騎車環臺灣,這個問題被問過800遍了,不,想騎車沒有道理,選擇臺灣是因為想吃滷肉飯,牛肉麵和麻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