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大師李雲迪,想必大家都認識,他2000年參加第十四屆國際蕭邦鋼琴大賽,一曲成名,被波蘭人民驚呼:「蕭邦回來了」。從那時起,他的名字,中國人的面孔深深地烙印在了國際樂壇之上。有人稱他為「神童」,因為那時的他年僅18歲,是最年輕的金獎得主。
但是李雲迪的鋼琴之路並非一帆風順,他也曾一度想放棄過鋼琴。李雲迪12歲的時候參加了首屆「華普杯」全國少兒鋼琴比賽,並且拿到了第一名的成績。但是當時一位評委表示,李雲迪的手比較小,彈大跨度的曲目會比較吃力,如果之後不能再長大一點話,可能會出現技術上的障礙。這番話對李雲迪幼小的心靈給予沉重的打擊,讓他一度對音樂失去信心。
從李雲迪參加的某個綜藝可以看出來,李雲迪的手真的很小,手指比女孩子迪麗熱巴的還要短一些。
而且李雲迪在某次訪談節目中也坦言,本來是準備放棄學鋼琴的,但是他的老師要他堅持,不要放棄自己的音樂夢想,因此,李雲迪也抱著手指還能長的想法繼續練琴。所以說,是他的堅持和老師的鼓勵,成就了如今的鋼琴大師李雲迪。
其實和李雲迪一樣,手指短小,但是選擇堅持練琴,通過自己的勤奮與努力,改善這種情況並且最後成為聞名世界的鋼琴大師還有很多。正所謂,手大不夠,勤奮來湊!
俄羅斯作曲家、鋼琴家,一位交響樂作曲家和鋼琴音樂的大師
他的手只有八度,但他算是鋼琴家中最用功的人之一了。因為過度的練習甚至導致右手受傷,但也正是在這期間,斯克裡亞賓開始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左手上。他創作了一系列專門練習左手的作品,為後來的學生們提供了優秀的學習資源。
從下面這張圖我們可以看到,斯克裡亞賓的手只有拉赫瑪尼諾夫的一半大
朗朗的老師,阿根廷-以色列的鋼琴家、指揮家
巴倫博伊姆也是一位只能夠到八度-九度的小手音樂家。雖然他的手很小,但也沒能阻擋他演奏各類音樂作品。他會充分的運用其他優勢,比如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音樂樂句的表情處理,旋律線的把握,音樂情緒的表達等其他方面。
細膩的演奏讓他成為了演奏貝多芬的權威,光是貝多芬奏鳴曲全集,他就錄了三版。他演奏的音樂總是氣勢恢宏,富有表情。一雙只能在琴鍵上夠到八度的手指,卻能完美演奏出無數經典作品。
出生于波蘭克拉科夫,鋼琴家,17歲就有巡迴演出
鋼琴家霍夫曼的手很小,鋼琴品牌施坦威還曾特地為他訂製過窄鍵盤的鋼琴,整個琴鍵面比標準的琴鍵短4個白鍵。雖然手小,但霍夫曼仍然能完美演奏很多音樂作品,其中不乏氣勢恢宏的貝多芬《第五「皇帝」鋼琴協奏曲》。
霍夫曼的演奏精準有力,但又清澈透明,同時他的音樂具有深刻的情感表現。霍夫曼說,絕對的真誠加上十足的單純,等於最完美的結果。
(1)手指長
像手指長的人容易彈奏大跨度的八度和弦;彈奏大跨度的時候,跳奏會更精準。
(2)手指短
但是手指短的人指尖觸鍵所發出的聲音會具有更多的調控能力;演奏速度也容易提高。
(3)手指纖細
如果是手指纖細的人,他們指尖靈巧幹淨,彈奏輕巧的裝飾音會更加靈動。
(4)手指粗壯
如果手指粗壯的話,他們彈的音樂會更渾厚有情感表達。
(5)手指柔軟
而手指柔軟的則易於表達細膩情感的音樂性與抒情性。
學鋼琴和小時候上體育課是一個道理,孩子們上體育課並不都是為了要當運動員,為國家爭光,只是為了強身健體。學鋼琴也是如此,相信大多數家長最初讓孩子練琴,也不是抱著培養孩子當音樂家的目的去的,只是希望讓孩子多一個興趣愛好。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並沒有所謂的手大手小練鋼琴的說法,所有的孩子都是適合學鋼琴的。只要孩子對鋼琴感興趣,喜歡彈鋼琴,作為家長就支持他,鼓勵他,陪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