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一個夏天高溫的洗禮,大家都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有些人每天的運動量非常大但是身上一點兒汗都沒有,有些人稍微活動了一下還在呼呼地吹著空調卻大汗淋漓。有些人說長期不出汗的人群身體不好,那麼兩種不同的出汗方式相比,誰的身體更好呢?
一、到底是一動就出汗對身體好,還是很難冒汗對身體好呢?
出汗就是身體中熱氣升騰,多餘的津液排洩的過程。人體表層的肌膚就是蒙上了一層保鮮膜,汗液就是通過高溫從各個縫隙中流露出來。如果保鮮膜保護的非常密封,汗液就很難從體內排洩出來。長期很難冒汗對身體是沒有好處的,了解正常的出汗情況,更能有效地照顧自己。
二、中醫告訴你答案,關於出汗的幾種情況?
1. 自然環境下的高溫,身體會出熱汗
天氣非常炎熱的時候毛孔的大門就會自然地張開呼吸,將身體中多餘的熱量轉化成汗液排出。包括在正常體溫環境下過量的穿衣導致體表溫度升高,也易造成出汗。不過中醫建議大家要小心外界的斜風,要是喜歡貪涼身體就會容易遭到病毒細菌的侵害。
2. 自然環境下的高溫,身體會出冷汗
生活中大家肯定都遇到過空調間裡明明還很燥熱的人,但是也存在一小部分裹著厚衣服的人,時不時地還會打噴嚏,身上冒冷汗。準確而言,這種人群身體中陽氣不足,經常會畏冷畏寒。天氣溫差轉變時,出汗就會發生異常,中醫建議多出去曬曬太陽固本聚精,讓排汗系統恢復正常。
3. 自然環境下的高溫,身體很難冒汗
有些人一年四季都和常人一樣但就是身體不出汗,可能就是身體內部元氣損傷了。身體中有大量的冷氣寒氣就會造成皮膚表層緊閉,身體裡僅存的熱量都不足以維持出汗的體徵。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缺乏津氣,如果沉迷於一些傷脾傷腎的生活習慣中就回失去汗液的動力來源。
三、如何做才能促進排汗,恢復正常體循環
在右手的虎口位置有一合谷穴,不管是一動就出汗還是很難排汗,都可以堅持按摩擠壓。經常按摩這個穴位可以很好的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能力,幫助肌膚毛孔在正確的時間打開,讓多餘的汗液排出去的同時阻止足量津液的異常代謝,保護身體不受疾病困擾。
經常一動就出汗的人群就要保護好自身津液的消耗,平時多吃一些補陰養津的食物,比方說:松子、小米、山楂等食物,逐漸地將其補回來。很難冒汗的人群就應該勤加運動,讓身體的循環系統運作起來,恢復了以往的生機活力自然就能有規律的排汗。
綜上所述,出汗一定程度上體現著人體內環境的變化。中醫認為任何一種異樣都需要儘早的開始調理,雖然並不是判定身體健康的決定性因素,但是對於體質還是有著相應的促進作用。不管是出現異常的哪一種情況,建議大家都要儘早的留意和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