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為啥狂出汗?正常現象,教你幾招減輕出汗還不影響恢復

2021-01-17 母嬰參考

產後冒汗不僅會帶走身體裡大量的水分,還有鈉元素,如果這兩種物質沒有及時補充,很可能會導致產後寶媽出現「脫水」情況。

執筆:周瑤

編輯:王之風

定稿:蘇子後

不少寶媽生完孩子之後會遇上一個較為苦惱的問題,那就是突然變得愛出汗,不管是坐著躺著站著,睡覺吃飯餵奶,月子期間整天身上仿佛沒一刻是乾爽的,一些新媽媽就開始擔心是不是自己的身體出問題了,其實並不是。

寶媽月子期間狂出汗,是正常現象嗎

答案是:確實是正常現象,這時候冒的汗都是虛汗,並不用太憂心。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無關

自從懷孕後,孕媽的身體內部雌激素水平會大量增加,於是體內儲存了大量的水分,尤其是一些在孕後期出現過嚴重水腫的孕媽們。在生下寶寶之後,身體自然恢復過程中,為了恢復體內平衡,多餘的水分會被排出,其中一個方式就是排汗。

其實,產後虛汗多不見得是壞事,因為這個排出體內多餘水分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排毒的過程,也能在讓身體在恢復功能的同時,逐漸恢復身材,回到孕前的狀態。

關於產後冒汗多的幾個誤區

1、汗多仍然要堅持捂月子

很多地方如今仍然保留著「捂月子」的習慣,意思是,無論是春夏秋冬哪個季節生產,女性在月子期間不能隨便減衣服、不能吹空調、不能開窗戶,總之就是完全不能有丁點的風吹到身上,這樣是為了避免受風著涼從而留下月子病。

然而,這種舊習俗有點過於極端,很多老人覺得產後冒汗就是體虛,更是要捂著,因此看到產婦出汗反而給她們加衣服,這有時可能會好心辦壞事。早在先前,就有一位南方媽媽在夏天「捂月子」,不開空調蓋被子,結果最後中暑進了醫院。

這種盲目捂月子的做法,實在不值得提倡,產後冒汗本就是身體調節體內水平衡的一種方式,如果一直捂著,水分無法排出不說,產婦一直被溼漉漉的棉被和衣物包裹,反而更容易受涼,在夏天還很容易中暑。

2、喝水喝湯少,湯裡沒鹽

很多寶媽生完孩子之後,月子期間都受到家裡人的各方面貼心照顧,尤其是在飲食上,通常老人們會給她們燉很多補身子的湯水,恨不得一天三頓都讓寶媽們喝。這些湯水雖然確實有營養,往往卻都沒什麼鹽。

傳統觀念認為生產完的女性是不能吃重油鹽的食物的,因此月子期間的女性飲食往往極其清淡,重湯水。然而這讓很多吃慣了重口味辛辣酸甜食物的年輕媽媽們十分不適應,吃了兩三天之後可能就無法堅持下去,寧願吃青菜蘿蔔。

另外,又因為分娩時寶媽們都會挨上大大小小的一刀,下地走路還是十分不方便的,因此一些寶媽為了減少下地次數,會減少每天喝水的量,以避免頻繁跑廁所,這也是錯誤的做法。

實際上,產後冒汗不僅會帶走身體裡大量的水分,還有鈉元素,如果這兩種物質沒有及時補充,很可能會導致產後寶媽出現「脫水」情況。每天適當喝點湯水,可以少放點鹽,既預防脫水還能幫助產奶。

產後怎樣做才能減輕出汗,又不影響身體恢復呢

產後恢復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千萬不能「大補」或「猛補」,尤其是分娩結束後的前幾周,這是寶媽們的身體虧空,非常虛弱,因此很容易會出現「不耐受」的情況,過度進補只會讓她們身體出現更嚴重的健康問題。

對於產後出汗多,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減輕與緩解:

1、及時擦汗或洗澡,勤換衣服

產後寶媽要非常注意個人衛生,因此出汗後要及時擦掉,並且勤換衣物與床單被套,避免滋生細菌引發感染,另外也能夠避免穿著溼的衣物導致著涼。月子期間洗澡要選擇淋浴而不是盆浴,如果是在不能洗頭的時間,可以選擇多用溼毛巾擦拭身體。

分娩結束後,由於還有一段很長的哺乳期,寶媽和孩子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做好個人衛生不僅是為自己,更是為孩子的健康成長。

2、注意環境溫度適宜

產後寶媽回到家坐月子時,房間裡的亮度、溫度、溼度都要合適,具體參考大概是:房間要安靜、明亮,室內溫度控制在20-24℃左右,溼度保持在50%-60%,要多多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暢與清新。

如果是在夏天坐月子,就算害怕寶媽吹風著涼,氣溫比較高的時候電風扇和空調也可以適當開一開,一般只要避免冷風直吹就不會有太大影響。

3、儘量早一點下床活動

在生產完後,保證身體無異常的情況下,在24小時之內就可以下地活動了,順產可以更早,適當的活動可以促進身體恢復得更快,只要體質慢慢增強了,出汗現象自然就會減輕。活動時要注意活動量一定要適度,要循序漸進不能逞強。

寶媽們在坐月子時也不能一味聽從家裡的長輩,畢竟身體是自己的,而一些老觀念已經過時,並不符合當下,只有科學坐月子,繞過一些誤區,才能夠讓自己的月子更舒服也恢復得更快。

相關焦點

  • 出汗能排毒?出汗多VS出汗少哪個好?
    出汗多VS出汗少,哪個更好?出汗有助於排毒減肥?哪些出汗多屬於正常現象?哪些屬於異常出汗?……關於出汗那些事,今天為你一次講明白!狂運動、流汗後體重立馬減幾斤,掉的是身體裡的水分,而不是脂肪,多喝幾口水,體重就又回來了。03為何有人出汗多,有人出汗少?
  • 產後出汗多怎麼辦?寶媽做到這幾點就可輕鬆緩解!
    產後出汗,是每個產婦都極其關注的問題之一,很多準媽媽在考慮生產問題的時候總是把它放在第一位,甚至有些產婦還會因此選擇在冬天坐月子,出汗問題對於廣大產婦來說的確是需要解決的,那麼究竟為什麼新媽媽會大量出汗呢?在這種情況下產婦的護理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 手腳無緣無故就出汗,或是3個問題引起的,可不要以為很正常
    如果莫名的出現了手腳出汗表現,持續時間長,有可能是身體出現了健康問題。因為手腳經常出汗並不是正常的現象,如果身體出現了疾病,某些器官功能下降,有可能會讓水分的排洩受影響,手腳經常出汗的情況就會比較明顯。
  • 出汗多VS出汗少,誰的身體更好?關於出汗這3點知識,你一定要懂
    雖然說尿素氮和所謂的「毒」沾邊,但尿素氮主要通過小便排出人體,汗水裡的那點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Ps:出汗多才能減肥也是謠言。狂運動、流汗後體重立馬減幾斤,掉的是身體裡的水分,而不是脂肪,多喝幾口水,體重就又回來了。為什麼有人出汗多,有人出汗少?
  • 出汗很正常,但這4個部位若經常出汗,就值得注意了
    正常情況下,外界溫度比較高的時候身體就會通過汗液排洩的方式來維持體溫正常,這是身體新陳代謝的一種表現。但是部分人平時總是動不動就出現大汗淋漓的情況,特別是身體的某個部位,如果有這種現象出現需要了解原因,因為身體某些重要的部位總是大量出汗有可能是隱藏著疾病。那麼,身體的哪些部位經常出汗是與健康有關?
  • 愛出汗是否和淋巴瘤異常有關?提醒:愛出汗可能是4種疾病徵兆
    糖尿病的最明顯特徵就是「三多一少」,出汗多是最明顯的症狀。糖尿病人由於控制汗腺的自主神經出現問題,當體溫升高,就會指揮汗腺出汗,汗液蒸髮帶走熱量以降低體溫。除了出汗多,還有多飲、多尿、體重減輕,就要儘快檢測血糖。 嗜鉻細胞瘤。
  • 灸後不出汗、出汗多、出臭汗虛汗粘汗,分別代表什麼?怎樣健康出汗?
    ②皮膚表面癢,是體內有風邪;③灸處皮膚現白斑,是體寒;④皮膚表面刺痛,除艾條質量因素外,就是經絡閉阻不通的現象。通則不痛,熱量不向遠端傳導,單位面積上聚集了過高的熱量,誰都會感到燒的刺痛。劣質的艾條熱量只在皮膚表面聚集,很難產生「循經感傳」,所以只覺得刺痛,不會出現舒服溫煦的感覺。二、艾灸後大汗淋漓,對身體有害嗎?
  • 經常出汗是什麼原因 吃這些能有效緩解出汗
    在我們生活中,有的人會有經常出汗的現象發生,那你知道經常出汗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嗎?生活中常見的出汗方式又會有哪些呢,經常出汗吃什麼才能有效的緩解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經常出汗是什麼原因引起多汗症的病因有很多,可因發熱性疾病、代謝性疾病以及精神因素等多原因導致。
  • 出汗也有大不同,這6種汗都是不正常的表現
    天氣炎熱或者身體達到一定的運動量之後出汗是自然現象,但是如果稍微一動就出汗就需要引起重視,這並不是正常的,本文就來認識一下一動就出汗是什麼原因以及不同汗味的原因。生活中出汗分為不同種類1、自汗如果天氣溫度適宜,自己也沒有進行劇烈運動也沒有服用藥物但是卻經常會出汗,這種情況則稱之為自汗。自汗多數情況下是因為津液外洩肺氣虛弱造成的,因此這類人群多數還存在著怕冷氣喘籲籲的症狀,不管是生活中還是工作中總是感覺沒有精神,而這種情況更加容易出現在佝僂病患者以及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患者身上。
  • 哪些地方出汗暗示體內有疾?別不在意,有種出汗或是中風前兆
    出汗,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在氣溫升高,或者劇烈運動之後,身體就會出汗。身體適當的出汗,對健康還有益處。不同時期不同地方的出汗,代表的意義也不同。如果身體不明原因的出汗,還是應該引起警惕,多半是身體給出的警示,要你早點去查明原因。身體有幾個地方莫名出汗,要重視,早了解早受益。
  • 天很熱也不出汗,不動也滿身大汗,哪種情況更糟糕?
    現在全國已經進入了高溫「蒸烤」模式,一旦出門,你和烤肉之間,就差點孜然。這麼熱的天,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動一動就會一身汗。出汗是人體對於高溫的本能反應,人體恆溫在37℃左右,如果外界環境過熱導致人體升溫,身體會通過排汗散熱的方式保持體溫的恆定。但是如果人體出現了異常,就會發生排汗異常的現象。所以很多時候可以說汗是人體健康「晴雨表」。
  • 經常出汗是好事?提醒:若這3個部位大量出汗,恐是疾病徵兆
    很多人認為身體出汗就是在排毒的表現,因此會認為出汗量越多越好,其實,大部分人是在天氣悶熱,環境溫度高的時候,才會通過汗液排洩的方式來維持體溫正常。另外,在劇烈運動過程中,也會有汗液分泌量增多表現,如果莫名大量出汗,有可能是疾病發出的信號,不少類型的疾病在發展過程中,身體的出汗表現是比較明顯的。因此,不能夠一味認為出汗就是好事,還要綜合身體的表現進行判斷,如果跟某些類型的疾病發展有關,應該第一時間處理。那麼,身體哪些部位大量出汗,可能跟身體病變有關呢?
  • 出汗就是排毒?提醒:身體這兩個部位出汗是疾病徵兆,希望你沒有
    生活中,有一些人說出汗是身體在排毒,出汗可以帶走人體內的毒素,讓身體更健康。那麼這種說法正確嗎?下面就一起去看看吧。出汗是身體在排毒嗎?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裡面還含有氯化鈉、尿素、乳酸以及鈣、磷等少量微量元素。
  • 三伏天出汗排毒?大汗淋漓可能體內溼氣重?出現9信號,教你3招
    到了夏季,人們會這樣說"多出出汗排毒",可是,你可知出汗真的排毒嗎?那麼,我們先來說說什麼是汗!研究證明,汗液中中98%~99%的成分是水、鉀、鈣、磷等物質,其餘1%~2%是尿素、自由基等細胞代謝物。提醒:切勿在三伏天出汗排毒三伏天氣本就熱,若此時還揮汗如雨,就會導致體內電解質失衡或細胞脫水,會對人體造成不可逆的傷害。但是,一到夏季"微胖界"的小姐姐、小哥哥就會有人說:"我都不敢動,一動渾身是汗,還感覺到無力,特別是有時候出汗的味道還特別難聞。"
  • 為啥有人動不動就大汗淋漓?專家:不同部位出汗,暗示不同疾病
    出汗是人體進行體溫調節、身體排毒的重要方式,同時在出汗的過程中,身體會感到神清氣爽,可為什麼有人動不動就大汗淋漓呢?其實生活中引起出現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天氣炎熱、精神過度緊張、進行劇烈的運動等,這些都會導致出現大汗淋漓的現象。
  • 出出汗,排排毒?若是這4種異常出汗,可得當心
    在天氣炎熱的時候,身體的出汗量會明顯增多,出汗明顯時會感覺到燥熱,同時需要補充水分來緩解口乾舌燥的感覺,這是環境因素在影響而引發的出汗表現,但是,也是部分人出現的是異常的出汗現象,如果沒有通過合理的方式來調節身體,可能出汗情況會越來越嚴重。
  • 出汗未必是排毒,幾類出汗情況留心,可能是體內溼氣重了
    導語:現在這個天氣,潮溼悶熱,很多人為了躲開這個天氣就一味地抱著空調不放,幾乎二十四小時不出門,體內也會積累很富溼濁的寒毒。為了能排出這些毒素,又有多數人選擇出汗排毒,可以追求那種大汗淋漓的效果。但是,未必汗出得越多,身體就越健康哦。
  • 老愛出汗與甲狀腺功能有關?若是這3個部位,多半是疾病徵兆
    明顯的特點就是出汗量多,還會有情緒波動、體重下降等情況出現,察覺到這些異樣應該重視,通過積極治療來恢復甲狀腺健康狀態,可以避免甲狀腺激素大量分泌影響健康。 哪些部位大量出汗是不正常的?
  • 身體出汗就是排毒?注意:這3種出汗,或是大病預兆
    在感覺到悶熱的時候身體通常就會有出汗現象,通過汗液的流失,蒸發水分來帶走體溫,這樣才能保持體溫的正常。很多人在出汗的時候十分開心,認為這是身體排洩毒素的過程,可以將體內垃圾廢物排洩出來,維持身體健康狀態。那麼,出汗是身體在排毒嗎?
  • 吃飯時出汗多與出汗少,哪種人體質最好?真正要警惕的是這3種汗
    大家不用過於擔心,絕大多數人都會在吃飯時出汗,這種現象是生理性出汗,也叫味覺性多汗。和身體其他部分不同,在我們舌頭上分布著很多凹凸不平的味蕾。它一方面可以通過感受器,不斷向大腦發送信號,促使人們排汗。另一方面,受食物刺激影響,如藤椒、辣椒、花椒等等,一點辣都不能吃的人,一旦接觸後,刺激大量多巴胺分泌後,也會讓人出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