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 yourself the way you want someone else to love you.
菇涼們,請用你最希望別人愛你的方式,認真地疼愛你自己。
雲淮
■ 可頌金牌情感導師
■ 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
■ NLP及格執行師
■ 禪塔羅療愈師
■ 服務時長:2000+小時
■ 服務人數:15680人
■ 從業年限:4年
■ 擅長領域:戀愛與婚姻關係提升、情感修復與挽回、親子溝通及家庭教育、情緒與壓力管理等
一切關係中的期待,都是我們童年未被滿足的需求的投射。
如果你認識以前的我,大抵能原諒現在的我。
你小時候有沒有經歷過:
你想要買心愛的玩具父母卻不同意;
別的小朋友都有屬於自己的新鞋,自己卻沒有;
全班同學都得到了小紅花你卻沒有得到;
長大有了自己的家庭後我們就會:
希望另一半更多注視自己;
希望另一半能給你更多安全感;
希望另一半給你更多照顧;
因為小時候缺失了那部分,長大也渴望得到。
你對孩子久而久之的耳濡目染,也會使他在追逐自己的需求的這條路上耗盡一生……
命運的輪迴就此開始。
1.從前不可逆,但以後還握在手裡
阿德勒在否定心理創傷學中說過:
「任何經曆本身不是成功或者失敗的原因。
決定我們自身的不是過去的經歷,而是我們自己賦予經歷的意義」。
據研究表明2019年我國離婚率達到63%,全國排名第一。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無疑跟原生家庭有關,一部分的子女會因為父母的婚姻產生一定的恐婚心理;
逐年增多的離婚案件中,除去家庭暴力、賭博等極端情況,幾乎1/3的離婚原因,都是因為生活瑣事。
2.自己的愛情,別人做不了主
旁人覺得彼此留有空間,兩個獨立的人在一起是難以理解的。
提到感情長輩都跟我們說要找到一個最愛自己的人,借用魯迅的話來講當今也同樣適用「從來如此便對嗎?」
我們無形之中給自己預設了太多標準,太多所謂的「正確答案」。
人生不是選擇題,而是簡答題。
一旦做出了自己想要的選擇,就沒有必要瞻前顧後,也沒有必要時時想著如果能重來的選項。
這些執念除了讓你感覺後悔和心累,給不了你實質性的任何東西。
感受自己,享受生活。
3.要求別人不如要求自己
著名的心理治療師戴志強老師對於兩個人想要保持親密關係,給出的最大「秘訣」就是——不對對方提任何要求。
前段時間跟朋友聊天時偶然聽到一個故事,他下班回家想喝茶,就對妻子說:「給我泡杯茶嘛。」
妻子回他:「自己倒!」
一瞬間他覺得兩個人真的沒法相處了,於是他沒有自己去泡那杯茶,甚至覺得因為這杯茶他和妻子之間的距離又遠了一些。
他告訴我說後來他有設想過,如果妻子真的為他泡了那杯茶,他就會感覺再累再苦家裡有一個愛他的人在家等待都是值得的。
後來他才知道妻子在那天工作遇到一些困難,因為老闆的故意刁難她受了許多委屈。
柴米油鹽是考驗兩個人是否適合在一起最現實的武器。
在生活的壓力下其實更多的人是很無暇顧及別人的。
兩個人之間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去做,平平無奇的小事都能成為兩個人崩潰的原因。
不如兩個人都給彼此一點餘地和空間,少一點要求多一點理解和包容。
4.付出感越強的人越不幸福
莫泊桑說過:
「愛情是生活中唯一美好的東西,
但卻往往因為我們對他提出過分的要求而毀壞了」。
付出感,是一個人對自己的所付出和犧牲的補償心理。
在各種關係中覺得自己在犧牲和付出時候,付出感就會變得強烈,也越渴望收到相應的回報。
收不到時,或者悶悶不樂或者怨氣衝天,漸漸把自己活成了刺蝟,讓身邊的人想要逃離,遠處的人也不敢接近。
付出感越強的人,越不幸福。
兩個人之間一昧的索取和付出都是埋下「定時炸彈」的種子,所以不如用最簡單的相處模式來對付讓人捉摸不透的愛情。
5.自愛沉穩而後愛人
其實每個健全的成年人都100%有能力照顧好自己。
只是我們總在關係裡去試探對方,尋求被照顧被看見被滿足的溫暖感覺,希望有人能處處滿足我的需求。
不對對方提要求其實就是回到自己,只有自己狀態豐盛滿足,在關係裡你才有愛的能力、愛的力量。
「自愛沉穩而後愛人」,這句話的意義並非是教大家要自私。
而是:
將自身的缺點不斷完善;
將自身的性格和三觀不斷沉澱;
將自己的人生活出精彩;
不求依附在別人的生命中,做自信獨立的當代女性。
如果你的童年也經歷了傷痛影響至今
如果你的自信不夠支撐你前進的動力
如果你也渴望自己能被治癒
可頌情感旗下導師為你答疑解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