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部職場劇非常火,叫《平凡的榮耀》。
剛看到劇名,還以為是某手機品牌的廣告呢。
翻了資料發現,這部職場劇翻拍自韓劇,算是最良心靠譜的國產劇了。
畢竟,我們真的受夠了那些披著職場外衣的狗血偶像劇。
追了幾集之後,我發現,這部口碑不錯的職場劇真的靠譜——
因為,真實。
真實的職場,不只有光鮮學歷、超群能力、漂亮外貌、積極上進,還有堪稱「毒雞湯」的三點真相。
今天就來掰扯掰扯哪三點。
拼爹也是一種
合理的資源變現
故事發生在一個叫做金宸資本的業內頂尖投資公司。
每天洽談、審核無數個創業項目,談30分鐘,就要從中篩選出真正值得投資的項目。
這些人,早就練就了高強度、快節奏、一個頂倆的工作習慣。
連招進來的實習生,都是學歷光鮮的學霸,就是實習經驗豐富的尖子生。
唯獨男主角孫弈秋,家境普通,高中學歷,卻不需要經歷面試直接空降到這家頂級公司。
他的同事自然心裡不平衡,就連身為復旦大學金融系本碩連讀的學霸研究生高思聰,也被領導告誡:對方是靠關係進來的,不要得罪了。
「走後門」這種特權,特別惹人討厭。
可是,反過來想,這又何嘗不是一種資源變現的方法?
如果你認識的一位朋友,可以推薦你進入BAT這樣的頂級公司工作,這個朋友就是你最大的工作資源。
你一定會想盡一切辦法,請他吃飯,跟他交往,「投資」這個優質資源不流走。
說白了,只有當特權不在我們自己手上的時候,我們才會不爽。
現實的生活中,找工作、做生意、去醫院看病、給小孩找學校,無一例外都需要「關係」。
就連我一個成績平平的同學當上了交通警察,身邊的人都開始有意無意跟他套近乎了。
為啥?無非是為了自己交罰款的時候,可以有個「自己人」幫忙說話。
所以,不必看不起拼爹的人。
你生氣的,其實是為什麼我沒有別人那樣的爹。
那怎麼辦?
只能告誡一句話:成不了富二代,你可以想辦法成為富二代他爹。
拼爹的人的爹,當年也是通過努力,才換來了今日的成就。
進一步說,可以拼爹,只是拿到了一張入場券,能否真正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站穩腳跟,還是要靠自己的本事。
像王思聰,哪怕有5個億的資金可以燒,也同樣會經歷創業失敗。
在《平凡的榮耀》劇裡,靠關係留在公司的富二代郝帥,一樣要跟著去農村做盡職調查。
所以,有時間酸別人的「靠關係」,不如從此刻想想,除了爹,你還有什麼可拼的資源?
你的賣點,
其實不是由你決定
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實習生們聚在一起培訓,領導讓大家說說各自的賣點。
實習生一個個都上去誇了自己一通。
當輪到男主角孫弈秋時,他卻說:
一個人怎麼能去決定自己的賣點呢?
能不能成為賣點不是應該看別人需不需要嗎?
再優秀的產品、再努力的人,如果不能滿足對方的需求,那就是沒有賣點。
自己決定賣點,本身就是不成立的。
這個觀點,一針見血。
商業的真相,就是你是否足夠利他。
把自己當成一項產品,賣點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根據市場需求去不斷調整。
Facebook營運長謝麗爾·桑德伯格在她的自傳《向前一步》中講過一個故事:
當時她剛到Facebook,招人是讓她最頭疼的事情。
有一位資深的銷售人才希望跳槽過來Facebook當銷售總監,謝麗爾表示,她當下最需要的是一位人力資源總監,可以幫助自己招人。
結果這位銷售精英二話不說,立馬轉型成了一位HR,並且同樣做得非常出色,成為了謝麗爾的左膀右臂。
所以,你在職場上最大的賣點,就是——永遠不在舒適區。
能成悟空,三十六變,解決問題,才是市場最需要的人。
背鍋,
也是一種能力
劇中的男主角,新人一枚,常常要面臨被人甩鍋。
看完不得不長嘆一句:職場就是一個小江湖,哪能不挨刀。
不過,大家也不必談起背鍋就色變。
背鍋,考驗的也是你的應變能力,和你的抗挫折能力。
有些人,一旦背了鍋,就覺得滿世界都欠了他,一股沉冤待雪的委屈氣質。
而有些人,借著背鍋,反而成為了一個發揮才華的機會。
劇中唯一留下來的女實習生蘭芊翊,遭遇領導甩鍋,背下一個艱巨工作——親自找另一個部門的老總溝通,搞清楚他們的項目被拒的原因。
一個小小實習生,跑去跟一個總經理問緣由,不吃閉門羹就怪了。
不過,蘭芊翊不僅完成了任務,連帶項目也被說服通過了,妥妥地逆襲。
電視劇的主角都會自帶光環,總能將不可能的事情搞定。
現實中我們基本不可能把每一把爛牌打成這麼出色。
但是,我認為,你哪怕拿到爛牌,策划過如何把爛牌打好,也是一種珍貴的經歷。
成大事者,都是先苦後甜的。經歷永遠是你的財富。
寫在最後
記得《平凡的榮耀》第一集,男主角的經理說要教給他混職場的第一招:那就是在抽屜裡擺上一封辭職信。
意思是,把最壞的退路想好,剩下的,就是勇往直前吧。
所以,我也建議大家,不必想太多,做好兩件事就行:努力工作,好好賺錢,給自己留足後路。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