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鍾輝下線了嗎?吳恪之有沒有得到升職?「金宸四子」最後的歸宿怎樣?隨著《平凡的榮耀》大結局在即,一個個觀眾心心念的謎底都將被解開。
說實話,41集的集數對於一部電視劇來說不算短,但以《平凡的榮耀》一路緊湊的劇情來看:最終還是有點高開低走了。
先說幾個遺憾的點:真正的boss克裡斯「曇花一現」,本以為是來助力孫弈秋的,實際再沒有出現過。而受克裡斯之託空降金宸的李慎思,自己雖有一身本事卻藏而不露,到頭來也沒體現一絲「行業大拿」的風採,綜合來看確實是來「養老」的。
至於劇情上,之前孫弈秋在牌桌「開掛」贏了曲鍾輝,還真就是一個「爽鏡頭」。什麼意思?就是讓觀眾開心一下,實際跟後面的劇情完全沒有任何瓜葛,也不是什麼伏筆,基本可以簡單理解為:好歹是男一號,主角光環怎麼著也得閃現一下。
當然,如果綜合全劇來看,《平凡的榮耀》確實是一部可圈可點的好劇。至少它基本把現實的職場生活刻畫了出來,比如:「新人」入行的碰壁,「老人」升職的艱難,各部門之間的站隊以及難說好壞的同事。在這部劇裡,你似乎很難用「正派」或「反派」來定義角色,包括陸思秋這種「多行不義必自斃」的人,其實後來也發現:人家也曾善良過。所以,我們姑且用「職場人」來形容劇中出現的各色人物,或更為貼切。
那麼,這些「職場人」最後的結局如何呢?
曲鍾輝因為「日環」的數據有問題,最後自然是要「下線」的。並且從另一個角度講,這位打壓了吳恪之多年的老總,自身會以何種方式收場,其實一開始就已經註定。而吳恪之自己,雖然「扳倒」的曲鍾輝,但自己對金宸也再無眷戀,轉身辭職創業去了。
接下來,就要說說大家更為關心的「金宸四子」,他們幾位的結局,真是各有各的不同。
「等你回來,我已經當上經理了。」這是高思聰對蘭芊翊說的一句原話。毫無疑問,自從高思聰跟江南的關係「破冰」之後,在工作上基本就很得心應手。畢竟,這位高材生本來對工作就是遊刃有餘,整部劇基本就是來鍛鍊性格的。
可即便高思聰再優秀,在「四子」之中也是一個「躺贏」角色。為何這麼說?因為高思聰之所以會受到上司青睞,直接原因是因為「逆水寒」這個項目。可當初,高思聰不僅不是「逆水寒」的推進者,還是「阻礙者」。若不是孫弈秋的加入,「逆水寒」這個項目就直接「夭折」了。而如果真這樣,那麼高思聰,這位頂著「最強實習生」頭銜的學霸,就等於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裡,任何出彩的業績都沒有。
所以「老高」,是真應該感謝「小秋」的。不僅要感謝「小秋」促成了「逆水寒」項目,更要感謝項目快做成時,「小秋」又把項目還給了「老高」。
這個「現實」,說的自然是孫弈秋了!
孫弈秋這個角色,最成功的的點在於:拋開了傳統劇情的套路。怎麼講呢?就是:主角有光環,但可以不閃耀。
從一開始,孫弈秋的存在感就僅限於那句「我媽讓我來的」,到後來屢次幫四組度過危機,並且還獨立完成了屬於自己的項目。這樣的履歷完全就是逆襲的典範。可當所有人都以為孫弈秋自此會在金宸大展拳腳時,孫弈秋還是以「離職」收場了!這就是告訴我們一個現實:職場沒有那麼多「童話」。
也許有人會說:孫弈秋之所以辭職是因為不想拖累吳恪之,是怕吳恪之在「日環」項目進退兩難。這話沒錯,確實也是原因之一。可往深了想:孫弈秋不辭職又會如何呢?
不要忘了,孫弈秋有一個很大的短板,那就是學歷!「能力高學歷低」,這樣的人才基本只能在四組才能生存,因為那裡有個吳恪之。所以編劇才設定了一個「吳恪之辭職創業,孫弈秋跟著去的」的結局。而如果連主角光環都壓不住「學歷」問題,那還有比這更現實的嗎?
這個「運氣」,說的是郝帥。
郝帥在投決會時的精彩表現,讓公司高層都看到了他的潛力。雖然未必比高思聰強,但起步比孫弈秋強是一定的。可倒黴的是,郝帥入職消費品組,偏偏遇上了殷盛超這位「極品上司」。此後很長一段時間,郝帥都被殷盛超溜得團團轉,直到大結局才開始得以反擊。
像殷盛超這類人,最後的下場肯定不會好到哪去。但郝帥能扳倒殷盛超,還是有幾分運氣的!其中一點就是:殷盛超自己硬往坑裡跳。試想一下:如果當初郝帥在提醒殷盛超「魔凡」的項目數據有問題時,殷盛超就此收手,那郝帥還有別的招嗎?
另外一點,郝帥在查殷盛超「違規」的證據時,拉上了高思聰。這步棋差點讓兩個人新人都「玩完」。好在,關鍵時刻江南及時出現救場,要不然結果可能就是另一個走向了。所以說,郝帥最後的反擊不夠給力,有點太「運氣」。
這個「太便宜」,是在蘭芊翊這裡,但不是說蘭芊翊本人,而是說對蘭芊翊一直不怎麼待見的馬建國。因為,他最後「洗白」了!
如果說「能源三傻」洗白,倒還能接受,畢竟「三傻」也沒對蘭芊翊做出什麼出格的事。可馬建國呢?除了明裡暗裡的打壓,還在公司全體員工度假時,下令司機把車開走,生生丟蘭芊翊一人在山莊。
另外,馬建國為了促成項目,暗意蘭芊翊跟客戶方戀愛,甚至在蘭芊翊怒罵反擊時,還當眾潑了蘭芊翊一杯熱咖啡。這種種行徑,馬建國最後還被編劇安排「洗白」,著實讓人看著難受。
並且,馬建國「洗白」的方式也很「便宜」!什麼呢?就是安排蘭芊翊出國深造一年。所以,就這麼一個安排,之前的「恩怨」就一筆勾銷啦?要知道,如果當初潑咖啡的時候沒有高思聰一擋,熱咖啡若潑到蘭芊翊臉上,直接導致「毀容」也說不定。這麼嚴重的事,終究不了了之?
不過,突然想到一個鏡頭,或許編劇這樣的安排也不難理解。
有一次蘭芊翊受委屈在天台哭的時候,吳恪之說的幾個字不知誰還記得?
「再忍忍吧」。
吳恪之是想告訴蘭芊翊:馬建國雖然脾氣不好,但只要他需要你的時候態度就會改觀。所以關鍵是:想辦法體現自己的價值。
當時吳恪之的話在網上有一些爭議,同意和不同意的小夥伴都大有人在,可從結局來看,蘭芊翊確實「忍對了」。或許,編劇就是想告訴大家一個道理:職場的本質不是「復仇」,而是生存。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