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代,60年前的香港,車水馬龍,一片繁華景象

2021-01-13 呱呱人文

香港,被譽為東方之珠。

回望歷史,往往令人感慨萬千,自香港19世紀年以後被割讓出去之後,到了1960年,已經過去了100多年。而在上世紀60年代,香港開始高速發展,經濟騰飛初現端倪。

1960年香港一角俯視圖
港口船隻(1960)

到了1965年,香港經濟已經得到了高度發展,城市建設規劃極具現代感。港口停放著過往大小船隻,海運貿易繁榮。

1965年香港航拍圖

這是一個一張1965年的香港航拍圖,高樓林立,分布密集。這建築風格,不禁讓人聯想起了國際都會紐約。當時的香港,已有高達70餘層的摩天大樓。

1965年的香港街道

街道上各式車輛川流不息,沿道的許多招牌,讓人目不暇接。遠處的高樓依山而建,遠眺過去,十分具有立體感。如果能坐在當時的雙層巴士上眺望街道風景,一定是相當愜意。

1965年的紅綠燈路口

道口人來人往,規劃的不錯。和現在一樣,十字路口的底商往往是銀行一類的金融門店。

1960年的街景

馬路沿線遍地都是醒目的紅色招牌,各種醫館,茶莊,表行一應俱全。各種服務業也高度發展。

街景(1960)
街景(1965)

街道上的人們步履匆匆,繁榮的經濟讓香港的人們更加重視時間的寶貴。從那時起,香港行人的步速就在亞洲,甚至是世界城市上都名列前茅。

街道
街道

香港街道的招牌可謂是一大著名景觀點,狹窄的空間遍布顏色各異的招牌,用色基調基本以紅黃為主,將有限的空間利用到極致。老遠望去,十分醒目。

60年代步行街

在60年代,香港大街上已經普遍是西裝革履,步行街十分普遍。而大陸地區的步行街,從90年代起才開始普及,到了現在的網際網路時代,許多步行街都已經走向沒落,人煙稀少。

沿海歐式建築(1965)
金行(1965)

1960年代,可說是香港經濟轉折點,在這個年代初期的香港,人均GDP仍然相對的低,正準備藉助世界貿易的大潮,迎來經濟騰飛,電影行業、娛樂行業也處於上升期,準備迎接那個屬於香港的,輝煌的八九十年代。

街頭民工(1965)

由於國內三年自然災害,許多內陸人口湧入香港,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只能充當最廉價的勞動力,露宿街頭,幹一些最苦最累的雜活。可以說,這些人,為香港日後的經濟繁榮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相關焦點

  • 老照片:直擊60年代韓戰後的韓國,經濟騰飛,一片繁華景象
    50年代初期,韓國經歷了韓戰之後,社會經濟遭受到了沉重打擊,直到進入1960年代才逐步恢復。1960年代,韓國政治上軍人集團執掌政權,實行威權統,經濟上開始迅速起步,韓國政府開始實行以促進出口為特徵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並取得了長足發展。國內人民生活水平也開始顯著提升。
  • 1960年的香港就已經這麼繁華了……
    1960的香港還在英國的殖民統治下,此時的香港已經是不夜城了。皇后大道上霓虹燈閃爍,維多利亞港熠熠閃光。
  • 1960年的香港,已是如此繁華!
    來源:香港通1960的香港還在英國的殖民統治下,此時的香港已經是不夜城了。皇后大道上霓虹燈閃爍,維多利亞港熠熠閃光。
  • 1960年的香港,就已經如此繁華!【香港歷史】
    ,而他就通過自己開設的有1960的香港還在英國的殖民統治下,此時的香港已經是不夜城了。限公司從事風水業,存有交易收據,報稅時可一目了然。香港東區彌敦道,位於香港九龍半島,是香港最著名的街道之一最受華人歡迎的香港資訊平臺搜羅香港萬象,只為精彩呈現!知曉香港事,關注香港通!
  • 50年代的香港街頭景象,很有幸被我們見到
    香港是個繁華的大都市,五十年代的香港是什麼樣子?從這些黑白照片之中,我們仿佛穿越了時光,回到了那個年代,見證了香港街頭的日常生活。五十年代,香港人口已增至250萬人。其中,1949年底至1950年代中葉,就有75萬人從內地湧入香港。
  • 珍貴的80年代保定老照片 依稀可見當年繁華景象
    讓這組照片帶我們重溫40年前的保定生活和當時的生活寫照。 保定勝利胡同 當年的白溝市場繁華景象
  • 【真實的香港】不煽情,不起鬨,說說60年代初的香港到底是個啥模樣?
    1960年代可說是香港經濟轉折點,在這個年代的香港,人均GDP仍然相對的低,甚至跟同期的秘魯丶南非和希臘差不多。二戰後,香港人口數量急劇上升,特別是遇到50年代末內地的自然災害,大量的內地居民湧入香港,導致香港60年代後接近300多萬人口。
  • 這部空前絕後的《豪門夜宴》,是香港電影不復可追的繁華景象
    前段時間看又有文章談論香港電影之死,其實早幾年我就已經接受了這個事實。想想,今天和大家聊一部空前絕後的香港電影吧。1991年,華東地區發生了特大水災,香港電影界為了賑災籌款義拍了這部電影,沒錯,它就是著名的《豪門夜宴》。電影改編自50年代的同名粵語片,導演是張同祖、徐克、高志森和張堅庭,共集結了香港影壇200多位藝人參演。
  • 老照片 1960年的香港 霓虹閃爍的美麗夜景
    八十年代的時候,正是港產片的黃金時代。當年的港產片,不少片中都曾出現過霓虹閃爍的夜景場面。那樣的場面,讓當時沒怎麼見識的我好生羨慕。 後來才知道,香港的美麗夜景並不是八十年代才有。
  • 你沒見過的1960年代農業「大躍進」視頻!
    大標語關於早期的勞動記憶,我們會追憶起父輩至祖輩的榮光時刻,翻看起瀟影老片庫的影像,從當年的新聞記錄片中我們可以感知到60年代勞動場景,影像中欣欣向榮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們秉承著當時的號召,抓革命,促生產,一個個戰天鬥地的勞動場面
  • 老照片:60年代香港9大女星
    1948年,前往香港拍戲。李麗華戲路很寬,能勝任各種角色,60年代她在邵氏主演《楊貴妃》,從此成為古裝片的寵兒。隨後《故都春夢》、《萬古流芳》等片,曾經多次創下票房的最高紀錄,她的薪酬最高達一部影片製作成本的三分之二。李麗華還是中國電影明星打入美國好萊塢和世界影壇的第一人。1958年李麗華應邀前往好萊塢與著名影星維克多·麥丘一起拍攝《飛虎嬌娃》,因為拒絕同男主角拍接吻戲後來仍回港發展。
  • 一組老照片,帶你穿越到60年代的香港,夜景已經如此繁華
    香港是全球高度繁榮的國際大都會之一,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等3大區域組成。1840年之前的香港還是一個小漁村。1842年至1997年間,香港淪為英國殖民地。本組老照片拍攝於1960年的香港。圖為當年香港的皇都戲院。圖為1960年香港的皇后大道。
  • 60年代絕密照片
    文革時的上課視頻1960年,北京,街道工廠副廠長    20世紀60年代無疑是一代人最刻骨銘心的年代,也是中國現代史最重要的年代,它影響了以後中國發展進程。    本期老照片精選了60年代最為經典的影像瞬間,與這些照片一起我們重新回到那個年代,感受這十年巨變動蕩中那個不堪回首的滄桑歲月。德蘭/文
  • 揭60年代香港絕色女星 風韻秒殺四小花旦(圖)
    夏夢  上世紀60年代中期,邵氏獨佔天下後,邵逸夫拉攏了當時最紅的女明星李麗華和林黛,使她們成為邵氏的演員。並大量栽培新人,鄭佩佩、何莉莉等都是邵氏一手捧紅的大明星,正是她們真正擦亮了邵氏的金字招牌。女星獨霸影壇的局面一直要到60年代末70年代張徹開啟陽剛武俠潮流才逐漸得以扭轉,此前的香港影壇一直是這些美麗女子的天下。  夏夢:金庸的夢中情人原名楊濛,生於上海。夏夢是香港眾口一詞的西施,金庸先生說:「西施怎樣美麗,誰也沒見過,我想她應該像夏夢才名不虛傳。」李翰祥說:「夏夢是中國電影有史以來最漂亮的女演員,氣質不凡,令人沉醉。
  • 疫情衝擊人跡罕見,香港國際機場一片死寂
    疫情衝擊人跡罕見 香港國際機場一片死寂
  • 珍貴老照片:80年代的西安,80年代的北京,80年代的廣州!
    【珍貴老照片:80年代的西安,80年代的北京,80年代的廣州!】80年代的北京,車不堵,房不貴! 80年代的西安: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西安的一個棚戶區,這塊地區如今已經成了高樓大廈,也成了很多買不起的地方
  • 香港|情迷中環,尋找繁華背後的街角人情
    說到香港,即刻浮現腦海的畫面是不是擁擠的街道、高聳入雲的辦公樓、摩肩接踵的上班族?港島繽紛又迷人,而香港的「心臟」——中環更是繁華和財富的縮影。然而對於我來說,總覺得那些隱藏在繁華背後的街角人情更加打動人心。石板路、鐵皮屋、裁縫屋……一直都在靜謐地演繹著這座城市獨有的歷史和風情。出行準備主要是通行證。
  • 60年代香港少女漫畫始祖因病離世,月底出殯
    據香港傳媒消息,有「香港少女漫畫掌門人」之稱的香港60年代著名少女漫畫《13點》作者李惠珍在上個月因病離世,將在本月29號出殯。
  • 60年代老照片,難得一見,太珍貴了!
    1960年,北京,街道工廠副廠長    20世紀60年代無疑是一代人最刻骨銘心的年代,也是中國現代史最重要的年代,它影響了以後中國發展進程。   1960年代,中國私家車和它的主人。   1960年代,香港,雙層大巴電車。
  • 60年代香港少女漫畫始祖李惠珍因病離世,月底出殯
    本文編輯劇透社:木木未經授權嚴禁轉載,發現抄襲者將進行全網投訴據香港傳媒消息,有「香港少女漫畫掌門人」之稱的香港60年代著名少女漫畫《13點》作者李惠珍在上個月因病離世,將在本月29號出殯。據香港傳媒報導,李惠珍的家人委託香港動漫畫聯會副會長Alan代為通知聯會會員。Alan稱去年開始李惠珍就已經沒有再出席聯會的活動,但李惠珍身體好時非常支持聯會的活動。去年下半年收到消息,李惠珍身體抱恙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