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臺灣的自然教育研習之旅-- 設計者人 張瑋尹博士(臺灣)

2021-01-18 北京華德福社區

環境教育不僅僅是關注保護動植物,

不僅僅是爬山涉水,

是關注人類與生活空間之間的關係,

從山野到郊區,

從城市到村寨,

從土著到移民

……

帶你認識深度的環境教育,

打開一個新的領域



——  ——

我是劉寧,

一個2000年就帶著北京十幾所高校的學生一起翻山越嶺熱愛自然的人。


20174

幸運的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了《康奈爾大學「城市環境教育「在線課程》,於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就走在了一起。在這裡,我發現環境教育不僅僅是對於植物和動物的保護,也更多的關注到人、社會與自然的關係。

 


幸運的是

   課程的組織者之一李悅博士千裡迢迢回到北京,親自組織了每周一次的線下課程討論。


幸運的是

2017年4月21日李悅邀請來了一位環境教育先驅者,來自臺灣的博士後張老師。並且給我們帶來了一次關於《環境教育起源與概論》的分享。

 


幸運的是

席間我們突發靈感,張老師說:"既然臺灣在有些方面走在了前面我很願意為大家牽線來設計一次關於臺灣的城市環境教育研習之旅我們不是去遊山玩水而是真正的去學習並體驗臺灣的城市環境教育

 

幸運的是

這3個月張老師一直保持熱情,我們一次又一次的溝通與推動,並且最終與臺南大學等機構建立了聯繫。張老師說:無論有什麼阻礙這個行程我一定盡力跟大家一起促成


幸運的是

現在這個設想現在已經落地,邀請專注在環境教育領域的你一起來參與。


——  我們將會去那些專業的機構及場地——

每一個地方都會體驗與學習至少一套環境教育課程。

每一套環境教育課程都由專業的環境教育教師帶領學習。

我們在行程中會儘量安排當地的特色住宿與餐飲,但是我們此行主要目的不是遊覽而是學習,因此會在旅途中有部分遊覽的缺失產生,敬請大家能夠理解。


◆在永續的「環境倫理」裡體會「自然資源保育」、「環境管理」

◆實務體驗各式環境教育場域

◆經驗的吸取、親身經歷討論

◆享受臺灣美食與學習社區經營

◆拜訪臺南大學交流生態教育

 

精彩行程:

林務局觸口自然教育中心(環境教育場域)

阿里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環境教育課程

臺(江)管處交流環境教育課程

四草綠色隧道

後廍社區(第五屆國家環境教育獎社區組特優)

無米樂

高雄科學工藝館環境教育課程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環境教育場域)

海生館(環境教育場域、第四屆國家環境教育獎機關組特優)



 

—— 我們將會擁有一個特殊的學習經歷——

    由許多的跡象顯示,全球的環境正在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浩劫,從大雨變成暴雨再成澇災;從少雨變成沒雨再成旱災;從原本美麗的山林變成破壞光禿的山巔;這些都造成許多難以彌補的環境迫害,至少人們開始思考如何在這些破壞中弭補已經造成的傷害。因此,從人定勝天的思維,漸而轉成以與自然和諧共處,人類僅是大自然中的一分子,動物、植物與人類擁有共同的生存權利等思惟模式。臺灣在2011年已經領先全球,擁有了自己的一部《環境教育法》,這是繼美國、加拿大、韓國、日本、菲律賓之後的6部國家型/地區型的環境教育法,由於臺灣在環境教育的規劃與實踐已經進行了許多年的時間,並累積了許多寶貴的經驗與設計教案,非常值得我們前往學習與考察。由於臺灣的環境教育確實是值得我們努力學習的目標,喜愛自然教育的夥伴們,我們只要認真學習並堅持去做,一定可以在國內做的更好,甚至超越已經成熟的其他先進國家或地區。


    在臺灣的環境教育領域,依據它的《環境教育法》可包含3個認證以確定環境教育的專業性,

場所認證:在這裡擁有超過200個經過臺灣環保署認證過的環境教育基地,每一個環境教育地都需要擁有至少4套以上的環境教育課程。

教師資格:全臺灣目前有超過4000位合格的環境教育教師,而在每一個臺灣環保署認證過的環境教育基地,都會擁有至少一名經過認證的環境教育教師。

培訓機構:全臺灣目前有超過15個培訓機構,皆具有專業的培訓教師與課程體系來培養更多的環境教育教師,比如我們這次要去拜訪位於臺南市的公立臺南大學。

 

研學重點一多元化、全方位

    環境教育不僅僅是針對純自然的地域或者對象,我們居住的社區其實也屬於環境教育的部分。因此在臺灣環境教育認證領域共可分為八大類,分別為︰學校及社會、氣候變遷、災害防救、自然保育、公害防治、環境及資源管理、文化保存、社區參與等。在這次研學行程中從國家公園、風景區、保護區到社區,從山上到海裡我們將體驗不同類型的環境教育課程。


研學重點二不僅僅是體驗活動,而是進行學習

    在臺灣老師帶領我們進行在地環境教育項目時候,不會只把我們當成活動的參與者,而是環境教育的從業者。無論是紙面的教案分享,還是操作講解,都會滿足我們對於環境教育及素養的求知慾。


研學重點三:在地專業導師

    在這個行程中,張老師會全程陪伴外,在整個行程中進行深度交流。每個地方都會有專業的導師跟我們進行交流,無論是臺南大學的教授還是環境教育基地的專業人士,在文中就不一一列舉了。


研學重點四:環境教育學習證明

    在進行環境教育教案學習的同時,也會得到一份由當地機構頒發的學習證明。

 

——  行程時間——

註明:行程有可能略微調整,一切都是為了能學習到更好的內容。 

行程

暫定學習地點

地點

10月8日

      集合:預計 15:00在嘉義高鐵站集合

林務局觸口自然教育中心(環境教育場域)

嘉義

10月9日

阿里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學習環境教育課程

嘉義

10月10日

1、臺江國家公園管理處,臺灣9個國家公園之一,交流環境教育課程。

2、搭船深入紅樹林保護區

3、臺南大學交流,臺灣環境教育教師認證機構。

臺南

10月11日

1、體驗後廍社區(第五屆國家環境教育獎社區組特優項目)

2、高雄科學工藝館環境教育課程(環境教育室內場域)

臺南

高雄

10月12日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文化類環境教育場域)

      三地門原鄉部落、原住民文化園區

屏東

10月13日

公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博物館類環境教育場域、第四屆國家環境教育獎機關組特優項目)

屏東

10月14日

臺灣林務局雙流自然教育中心,進行環境教育項目交流

返回:中午過後返回左營高鐵站(搭車到桃園機場)

屏東

 

——  關於招募的一些細節  ——

活動地點:以臺灣南部縣市為主

集合地點:臺灣高鐵嘉義站

時間2017年10月8日至14日(7天6晚)

參與對象:所有對城市環境教育感興趣並希望從事這個行業的夥伴、自然教育工作者、森林教育工作者、城市環境、自然教育工作者、社區文化工作者……

招募人數:30人

集合備註: 10月8日15:00在嘉義高鐵站集合,請大家自行從臺灣桃園機場前往集合地點,從桃園機場到達嘉義高鐵站大至需要1.5個小時的旅行時間。從嘉義高鐵至當天的目的地還有2個小時的車程,請安排好行程按時到達集合地。(如需幫助,可以私信聯繫)。詳細行程及經費將與臺灣的朋友聯繫確認後儘快公布,人數滿額將不再增加。


聯繫人:劉寧  電話:13910853385(7、8月假期在進行營地工作,請以微信聯繫為主)

       微信:1272228950

報名申請方式:請將附件一中的內容以郵件方式發至lning_789@126.com(人數滿額將不再增加)

 

——  費用說明  ——

研學性質:此次為劉寧發起,張瑋尹老師大力支持的一次非營利性研學計劃。因此我們的費用為三部分:個人行程費用、臺灣當地導師費用,分擔陪同老師的行程費用。在組織過程中,工作人員均為義務工作。

費用:5700元人民幣(該經費為預計值,會因人數及地點會有上下些微浮動)

費用包含:餐飲、住宿、交通、門票、在地導師課程費用、保險。

費用不包含:來回機票、籤證費用(如不能辦理自由行請私信聯繫)、往返集合解散地點交通、個人購物、稅費

 

—— 發起人簡介  ——

我們希望能攜手給熱愛環境教育的你帶來一次深度的學習體驗

對你的工作能有所幫助

 

劉寧


我就是一個地道的北京人,畢業於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2001年畢業的那一刻成立中國早期的以戶外運動為主要經營項目的商業公司--北京山水行戶外運動俱樂部(北京山水行新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直接參與工作10年。

2010年以後回歸家庭,相夫教子。在陪伴孩子過程中更多的關注教育領域,進行很多教育類課程的學習。

2014年創辦新教育平臺--北京華德福社區。

2015年成為iYouth Gmbh合伙人,將德國體驗教育學落地中國項目負責人,並將體驗教育在營地活動運用。至今參與很多機構的戶外課程設計與環境教育項目的規劃。

2017年我與20年前一起翻山越嶺的2個知己一起成立了北京七八久科技資訊有限公司,創立」行走.故事「項目,立志用科技的力量讓更多人走入自然、了解環境、建立地方感。


張瑋尹 Leo


 來到了北京才知道世界如此之大,認識了許多熱愛自然教育的夥伴們,願此次的活動能讓大家得到想要的學習目的,歡迎大家與我共同學習,為了國內的環境教育未來共同努力。

 

現職:北京林業大學,博士後;臺灣中興大學,森林系,森林經營與管理組博士。

主要學術經歷:陽明山國家公園,菁山自然中心植物組研究助理;臺灣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研究助理;臺灣教育研究院戶外教育研究室博士後研究員……

學會會員:中華林學會,終身會員;北京市林學會會員;北京市旅遊學會會員;福建省環境教育學會會員……

學術專長:森林資源經營管理、森林生態系經營、生態旅遊、環境教育、戶外教育等

 

附件一:

 

臺灣環境教育研學之旅申請表 

姓名:

性別:

年齡:

聯繫方式:

是否可以辦理臺灣自由行:

目前工作機構及主要工作內容:

我參加這次研學之旅的目的:


——邀請你一起來傳播 ——

此次行程是完全的公益之旅,旨在推動兩岸環境教育、自然教育、社區重建等方面的交流。希望各個機構能夠大力協助宣傳推廣,讓更多的人能夠知道這一次的行程。

很感謝大家的大力協助。

請聯繫我:

劉寧:13910853385 

   微信:1272228950


——行程細節介紹 ——


環境教育體驗之旅

人類的歷史是一部仰賴地球與自然資源的生存史,在20世紀更加惡化的環境危機及人類生存的問題中;希望藉著環境教育中環境覺知與敏感度、環境概念知識、環境價值觀與態度、以行動技能及環境行動經驗來關懷地球。


林務局雙流自然教育中心(環境教育場域)

師法自然.快樂學習

連結人與自然,融合在地文化,營造永續環境。創造思考及對環境的責任感、透過引導、探索、體驗的學習,喚起人們對自然的關懷與愛,進而轉化為生態保育的行動力。


林務局觸口自然教育中心(環境教育場域)

 集樹木銀行,觸口工作站,自然教育中心為一體,具豐富的人文、地質及林業資源。

 分享林務局自然教育中心運作經驗與成果

  

觸口自然教育中心位於臺 18 線阿里山公路 29.5 公裡處,是前往阿里山旅遊區必經之地。園區地勢平坦,交通便利,距離嘉義市僅約 20 分鐘車程,行政區域隸屬嘉義縣番路鄉,海拔高度約 193 公尺,東側為阿里山山脈,南側為八掌溪河谷,北側為觸口斷層帶,面積 10 公頃。園區栽植百餘種中、低海拔樹種;區內兩條生態水道採生態工法營造,具塑造多樣化微棲地及美化環境的功能。

 

阿里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環境教育課程

 藉由阿里山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及橫跨不同海拔氣候帶的特性,來介紹生物多樣性,透過小遊戲讓學員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生物及在生態系中扮演的角色

      


臺(江)管處環境教育課程

 認識臺江國家公園及欣賞七股潟湖美景,在鄰近黑面琵鷺保護區的賞鳥亭,透過望遠鏡靜靜觀察鳥類及潮間帶生態,並可在黑面琵鷺生態展示館內認識世界上的琵鷺與七股地區豐富的生態資源。 

 


 

 四草綠色隧道搭乘竹筏遊四草

搭船遊四草紅樹林綠色隧道及四草湖:

鹽水溪、四草湖、蚵架體驗、嘉南大圳、賞鳥、水上森林、定置漁網體驗



  

拜會臺南大學

 

 

後廍社區(第五屆國家環境教育獎社區組特優)

 配合『臺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社區選定以人文教育、環境景觀、自然生態調查、產業發展作為出發點,讓社區居民更認識社區、更能維護自然生態的多樣性,並推動環境綠美化、會員終身學習、活化社區組織,創造美輪美奐有活力的健康社區。 

 


無米樂

 黃家古厝(巴洛克建築)-閩南三合院群-遊客中心-菁寮老街巡禮-街屋-萬味香醬園-阮家古厝(市定古蹟) 古董鍾錶店--煌明伯棉被館-墨林文物館
 


 

高雄科學工藝館環境教育課程

 是國內第一座應用科學博物館,亦為南臺灣第一個國立社教機構,以蒐藏及研究科技文物、展示與科技相關主題、推動科技教育暨提供民眾休閒與終身學習為其主要功能。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環境教育場域)

 六堆地區是臺灣客家人最早聚居的地方。有「渡臺悲歌」描繪勇渡黑水溝之堅毅精神,有面對與原鄉不同的地理及人文環境,且因族群關係緊張而發展出具防禦特色的聚落文化---培養學生居住環境教育認知,豐富環境文化保護知識。增進學生對客家鄉土文化認識,強化學生愛護居住環境能力。


 

海生館(環境教育場域、第四屆國家環境教育獎機關組特優)

  屏東國立海生館兼具旅遊與教育的意義,館內的多樣性的海洋生態與明星生物如珊瑚王國館的小白鯨、世界水域館的企鵝、巨藻、海豹都是極受民眾喜愛的海洋生物。
全球海洋生態精華盡在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臺灣特有水域生態-臺灣水域館-- 全臺最大太平洋海域生態展示缸。

● 東南亞最長海底隧道─珊瑚王國館--全球獨有84米南中國海沉船生態。臺灣唯一寒帶海哺動物-白鯨。

● 全球極久、極深、極冷、極高展示-世界水域館--世界最高單面10米巨藻展示缸。綜覽南、北極飛禽-企鵝.海鸚鵡。

 






相關焦點

  • 一次臺灣的自然教育研習之旅-- 張瑋尹博士(臺灣)與劉寧 蟲媽共同發起
    在這裡,我發現環境教育不僅僅是對於植物和動物的保護,也更多的關注到人、社會與自然的關係。 我很願意,為大家牽線來設計一次關於臺灣的城市環境教育研習之旅。、自然教育工作者、森林教育工作者、城市環境、自然教育工作者、社區文化工作者……招募人數:30人集合備註: 10月8日15:00在嘉義高鐵站集合,請大家自行從臺灣桃園機場前往集合地點,從桃園機場到達嘉義高鐵站大至需要1.5個小時的旅行時間。
  • 白狼張安樂之子張瑋回應追打「港獨」:為臺灣安定兩岸和諧 何罪之有?
    中華統一促進黨總裁「白狼」張安樂的次子張瑋,當時被警方依妨害公務罪移送地檢署。原定11日再傳他到案說明,但張瑋10日已前往香港。15日,張瑋前往桃園地檢署,直到晚間9時許才被準許以10萬新臺幣交保並限制居住、出境。
  • 「自然夥伴」探索營 寒假系列之(三)丨臺灣深度「生態、人文、自然」之旅 限額召集中...
    我們從小耳熟能詳卻少真正了解。臺灣島3.6萬平方公裡,除了山水之美,還擁有多姿多彩的族群及豐富的生態人文。新的一年,「媽媽發現」和「樸門」將邀請您和孩子飽含著對自然的熱愛、尊重和由此衍生的智慧,跨越海峽到達臺灣南部,跟隨荒野基金會的自然導師探尋臺灣自然人文之美。
  • 花現自然,花開生活 | 2018臺灣早春花藝遊學3月啟程
    ,去做大自然的學徒,感受自然和生命的奇妙可謂,學習用敬畏之心去發現另一種美。下一個春天,和愛花之人一起開啟一場「與自然無聲的對話」,用全新的視野和心意,發現自然美,創造生活美。此行邀請到臺灣花藝之父郭智鎧先生和臺北故宮前院長馮明珠女士為大家點撥生活美學之道。我們希望通過花將大自然最奇妙的美學帶到日常生活中,讓美好的關係發生在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人與環境之間,讓生活因為美而有溫度。
  • 臺灣文旅,不可不學的案例!
    每一個文旅都以不同的視角,狠狠地扎進遊客的心裡,是真正做到心裡去的文旅產業。小編整理了以下而是條臺灣文旅的精髓,一起來看一看吧!華夏萬邦(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聯合臺灣品牌農業推廣協會重磅推出2019年1月11日—17日《臺灣休閒文旅農創7日遊學》,15大標杆項目考察!
  • 2月寒假 南臺灣自然探索之旅
    臺灣,熟悉而陌生的地方,我們從小耳熟能詳卻少有人真正去了解。2.由荒野基金會精心設計的自然體驗課程,到墾丁尋覓梅花鹿的蹤跡、茂林探訪紫蝶幽谷、阿里山森林探幽,用較短的時間領略臺灣冬季最獨特的風景。3.行程安排鬆弛有度,既有豐富的自然體驗課程,又預留時間給大家慢行探索當地美食與人文。
  • 2020年臺灣青少年戲劇表演研習營在粵開營
    開營儀式現場 郭東 攝中新網佛山12月5日電 (程景偉 林鳳海)2020年臺灣青少年戲劇表演研習營開營儀式,5日在廣東舞蹈戲劇職業學院佛山南海校區舉行。兩岸青少年參加研習營活動 郭東 攝據了解,臺北市藝術文化交流協會原計劃組織臺灣青少年到廣東進行戲劇研習交流,因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改為邀請在粵學習、生活的臺灣青少年參加,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組織兩岸青少年進行藝術交流,同時也邀請佛山當地青年戲劇愛好者參與。
  • 活動∣7月23日,讀旅*BBK兒童之家臺灣私定親子遊成長教育分享會
    活動主題:讀旅×BBK兒童之家臺灣私定親子遊成長教育分享會活動時間:7月23日19:00-21:00活動地點:    讀旅定製×BBK兒童之家臺灣親子遊歡動教育分享會,就是要跟大家聊聊「帶孩子旅行」這件事。
  • 2020年臺灣青少年戲劇表演研習營在廣東開營
    2020年臺灣青少年戲劇表演研習營在廣東開營金羊網  作者:黃宙輝、林鳳海、郭東  2020-12-06 該研習營為國臺辦年度對臺交流重點項目
  • 朱曉莉:臺灣青少年毒品預防教育經驗與啟示
    一、臺灣地區青少年毒品預防教育的組織分工  臺灣地區的毒品預防教育工作由「行政院」下的「拒毒預防組」負責。因此,臺灣地區的毒品預防教育工作乃舉各相關部門之合力,並以「教育部」為牽頭、督導單位,凸顯教育部門在毒品預防工作中的主導作用。
  • 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活動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體驗之旅開營
    12月4日上午,「走到一起來 夢想更精彩」——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活動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體驗之旅開營儀式在福田舉行。市委常委杜玲出席儀式並致辭。希望通過科技體驗之旅,臺灣青年朋友能夠進一步認識深圳、認識粵港澳大灣區,並以此為窗口和橋梁,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地認識祖國大陸。希望臺灣青年朋友永葆一顆「青春之心」,把青春的理想與祖國的命運聯繫起來,不斷釋放青春的活力、想像力和創造力;永葆一顆「奮進之心」,繼續用「殺出一條血路」的豪情,勇當新時代的拓荒牛,勇挑時代發展的重擔;永葆一顆「赤子之心」,旗幟鮮明地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 海峽情深 突破創新——記首屆嘉華學院臺灣醒吾科技大學創新創業研習
    次日,臺灣醒吾科技大學校長周燦德先生親臨研習營並致辭,周校長首先代表醒吾科技大學歡迎第一批嘉華學子的到來,並介紹了醒吾科技大學的概括和教育教學理念,鼓勵年輕學子要堅持自己的夢想,勇於開拓創新,善於發現,利用自己的創意改變生活的不便之處。最後,周校長希望同學們深入了解臺灣文化,通過自己的切身體驗,開闊視野,學成而歸。
  • 暑假出發10丨臺灣南部的自然世界
    對自然愛好者來說,是擁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獨特的野生動物,從觀察一個細微的自然生命體的角度去觀察自然之神奇燦爛、去思考人類的活動對共同生活在這片土地的生物的影響。《看見臺灣》觀後感:你看見的,看不見的臺灣,都在這裡時光荏苒,我們仿佛還沉浸在上一次臺灣北部和中部的自然世界裡,一轉眼就在準備暑假南部的行程了。這個暑假,鳥獸蟲木再次與臺灣荒野基金會合作,學識淵博的野馬老師將帶我們深度體驗臺灣的自然與人文。
  • 「鄉村振興+田園綜合體+特色小鎮」臺灣高端定製之旅!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論述為農村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體現了黨中央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必將為我國農業農村的發展注入強大的動力。「復活自然生態,振興鄉村經濟」的田園綜合體、休閒農業和特色小鎮等項目,是公認的未來30年中國經濟的重要引擎。
  • 跟著美學大師遊臺灣 | 12月「花現」生活美學之旅報名中
    美&創-6月花現自然美花藝美學研習營研習營特色及亮點作一日花藝師,跟著CN Flower西恩花藝團隊導師花市巡禮,並親手布置一場夢幻花神微醺派對日月潭涵碧樓——曾是蔣介石的行宮,由國際建築大師Kerry Hill打造,被譽為臺灣最美最貴的酒店,沒有之一,躺在涵碧半島上就可以賞日月潭風光,感受天地之精華,是一生必去一次的地方。
  • 【教育周報】晚報小記者團之臺灣「棒棒之旅」!
    ●本報小記者團為期6天的臺灣之行圓滿結束●專訪有「臺版宋世雄」之稱的張昭雄,受高度讚賞  ■晚報小記者採訪張昭雄老師
  • 臺灣自然教育親子之旅,充分感受臺灣本土文化和當代藝術的美妙平衡 | LOCO親子營
    在這5天6夜裡,我們牽著孩子的手,一起給孩子——▽▽▽· 領悟天地恩典的自然教育/ 住雲海之間賞千鳥,聆聽地球脈動/ 在挖仔尾自然保護區,感受「地球之腎」的原始魅力/ 跟著原住民老師,與孩子一起打獵生火做碗做飯
  • 臺灣「文創博士」林昆範在大陸:我看「變」與「辨」
    日本大學藝術學博士、臺灣中原大學文化創意研究中心創建者、福建省引進高層次人才、漳州科技職業學院文旅設計研究院院長——這些身份,濃縮了臺灣「文創博士」林昆範在產學研領域的跨界與整合。
  • 由內而外打造的臺灣文創街區 | 文旅中國
    那麼,我們不妨來看臺灣。道略整理丨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近年來,以臺灣、日本、歐洲為核心的文創之旅正在悄然興起,而臺灣這座肩負起中國傳統繼承之路與未來發展之道的寶島,無疑是文創之旅的首選地。一家低調的咖啡館、一碗街頭的小吃、一首簡單的民謠,都留存著歷史縮影。她的美,更在於跨越了朝代的更迭,回首過去,念想將來。
  • 獻身於臺灣科學和教育事業的人―錢思亮
    1949年1月,錢思亮攜全家五口赴臺,應臺灣大學之聘,任化學系教授兼教務長,並曾一度代理理學院院長一職。在代理理學院院長期間,線思亮對學校的一些制度大力改造,重新制定了新生招考和轉學的制度,為後來臺灣地區實行的大專院校聯合招生制度奠定了基礎。1951年3月,經胡適的舉薦,錢思亮接任臺灣大學校長的職務。同年任臺灣中國化學協會會長、中國科學振興學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