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在問,日本的拉麵有中國的蘭州拉麵好吃嗎?其實,日本的拉麵和中國的蘭州拉麵完全不同,從製作方法到配料,可以說是各有各的特色。另外,日本拉麵其實不是「拉麵」,因為並不是像蘭州拉麵那樣,真的用麵團「拉」出一碗麵,而是用已經加工好的生麵條,拿過來直接煮就可以了,因此,日本的拉麵對於味道、湯料的要求就會更高,甚至把調味用的底湯稱為「拉麵的靈魂」。
這樣一碗熱騰騰的、能讓人吃出幸福感的拉麵,是怎樣在日本誕生並且發展到今天的呢?咱們就一起來看一看日本拉麵背後的歷史故事吧!
說到拉麵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665年,把它帶到日本的是中國人朱之瑜。朱之瑜致力於反清復明,南朝滅亡後他不願意降清,於是東渡到了日本,給自己改名為舜水,意為「舜水者敝邑之水名也」,以示不忘故國故土之情。朱舜水到日本後,受到了當時德川御三家,水戶藩德川第二代當主德川光圀的賞識,有一次他設宴款待德川光圀的時候,做了中國的湯麵,這就是日本文獻中記載的最早的拉麵。
德川光圀拉麵開始在民間普及,是在1872年,有幾家中華料理店開在了現在橫濱中華街的位置,店裡就會提供「湯麵」,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的中華料理店都會賣日本拉麵的原因。1884年,在北海道的函館出現了「南京面」的廣告,這是日本第一次正式在廣告中宣傳中華面,也就是現代日本拉麵的前身了。直到1910年,在東京的淺草開了一家路邊攤「來來軒」,成了日本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拉麵店,專賣醬油味拉麵,從此,拉麵開始在日本全國發展和普及起來。
1947年,在福岡出現了第一家豬骨拉麵,這就是大家都熟悉的「一蘭拉麵」的前身;1955年,在北海道札幌市「味之三平」拉麵店誕生了味增拉麵;同年,在東京的池袋的「大勝軒」誕生了日式蘸面。到了90年代,各地都開始推出具有當地特色的拉麵,除了以往濃厚風味的拉麵,還出現了比較清爽的鹽味拉麵,以雞湯或海鮮湯作湯底的拉麵等等,口味越來越豐富,也越來越有地方特色。
日本各地的拉麵都很有特色,熱愛美食的你一定要多吃幾碗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