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麵,一個城的味道。
圖/文 七月木木
生活中總是有無數的巧合,在開往旭川的JR上遇見了CHAMA一家人,很友善的日本家庭。很巧合的是他們也打算去旭川動物園看企鵝散步,更巧的是,我們都由於貪睡晚起了半小時,而導致錯過了JR,錯過了當天的企鵝散步。
於是,計劃做了小小的變動。 也正是因此,遇見了梅光軒本店。
梅光軒 是 1969 年於日本北海道旭川市開設第一家拉麵店,如今由第二代傳人井上雅之負責大小事務,是當地著名的老字號,也是旭川市八大拉麵店之一。
現在日本有好多家分店,曾獲得包括旭川市拉麵大賽最佳拉麵金獎、《北海道米芝蓮指南 2012》推介食肆等在內的榮譽。旭川這一家,是最早的本店,跟隨CHAMA一家人,品一下這個擁有近50年歷史的著名拉麵店。
梅光軒本店 位於旭川JR站出來,不遠處,商業街靠近JR站的方向。ANKO是CHAMA的丈夫,用他的話說,這是他小時候最愛的拉麵味道,現在奔波於香港和東京,時不時得想念這個味道,這次是特意帶著家人過來回憶的。
梅光軒的門面不大,門口的門板上赫然顯示著,這裡的面在旭川數一數二。梅光軒是小店形式推出,只有縱橫兩列幾張桌子,還有面對著拉麵廚房的一排坐騎,甚有日本街頭拉麵店的氣氛,幾十年未變,非常接地氣。沒有讓人很有距離感的豪華裝修,沒有冷豔的美女服務員,沒有讓人很有壓力的迎賓,簡單的環境讓人感覺不到這是一家已經擁有眾多分店的老牌麵店,但是這樣的簡單,讓人感受到的是最真實的日本拉麵的味道。
店裡牆上擺了很多明星的籤名,足以說明這個店的受歡迎程度。這個場景讓我忽然想起了臺灣的牛肉麵店,也是類似的簡單,牆上類似眾多明星的籤名,同樣低調的但擁有足以讓人回味很久的味道。
找了個靠牆的位置坐下了,可以把行李放在桌底下的框子裡,日本很多方面都顯示出了其細心。點了這裡最有名的醬油拉麵,700多日元,相當親民的價格了,加一份筍100日元。簡單的菜單最後是梅光軒總店開業時的黑白照片,像在跟客人細說 50 年的拉麵故事。
日本拉麵多分為豬骨、雞或海鮮熬成的湯底,梅光軒與別家不同之處在於它用混合湯底,以豬骨、雞、幹沙甸及昆布熬煮而成,比單一材料熬成的湯底味道更複雜,併集齊香、濃、鮮的味道一身。另外貫徹北海道拉麵的特性,供應豐腴的牛油湯底,牛油融入湯底異常滑溜。據說,在北海道地區曾一度以味增拉麵為主要市場,但是梅光軒卻獨樹一幟,以其醬油拉麵為主要招牌,做出了市場。
一碗拉麵,看起來差不多,但是不同的店味道相差很大,後來在其他店裡再品其他的味道,就總覺得稍欠缺點什麼。梅光軒,傳統的裝修,卻有實沉的讓人回味的味道,一口湯,伴著一口面,吃在嘴裡,滿滿的踏實感覺,一碗濃湯,粘連著濃湯的每一根筋道的麵條,這還不夠,燻制叉燒肉配上醃製嫩筍,再撒上一把香蔥,馥鬱的滿足感就把你包圍了,再安上溏心蛋、海苔和紅姜,噢簡直要飛升,人間至樂也不過如此。
日本人吃拉麵的時候是一定要先喝勺湯的,好的麵湯直接決定了一碗成功的拉麵。拉麵湯作為拉麵的靈魂,是由タレ(醬料)和だし(出汁,即俗稱湯頭)兩部分組成的。醬油、鹽味、味噌都屬於醬料,豚骨(以及魚貝等)屬於出汁---是不同的兩方面。日本的拉麵通常有以下大類:
1)醬油拉麵
2)鹽味拉麵
3)味噌拉麵
4)豚骨拉麵
日本的拉麵歷史,不過一百多年,據說最初還是傳自中國,但是日本的拉麵界自有其門道,經過100多年的改良,順應日本人的口味,變成了最接地氣最受歡迎的大眾美食。拉麵最初傳入日本的時候,便是叉燒和筍的醬油拉麵,東京淺草成立的第一家拉麵專賣店「來來軒」也是醬油拉麵。日本拉麵屬醬油風味最多,醬油是一種為拉麵湯底調味的醬料。鹽味拉麵食材精華直接反映在湯裡,看起來很清爽透明感十足的湯料,喝一口,味道十足,湯料上浮著金黃色油脂,為許多鍾愛細膩高貴感拉麵的食客所追捧。北海道地區最有名的便是味增拉麵,其實也是我最吃不慣的味道,就像榴槤一樣,愛的人會愛死,恨的人聞不得半點那個味道。大部分中國人都會很喜歡豚骨拉麵,豚骨其實就是豬肉。豚骨拉麵在九州較為流行,一般用豬肉長時間的燉至濃湯,呈膠狀較粘稠的感覺,據說富含膠原蛋白,長喝此湯,皮膚滑滑有彈性哦。
除了以上提到的幾種,我在小樽還吃過一次海鮮面,滿滿一大碗的海鮮配料,都是貨真價實的,喝一口湯,鮮味無比。
寫到這裡,我又開始餓了,還是懷念梅光軒的那個味道。
微博:@Forever七月木木 微信:jessise73
旅遊博主,自媒體人,
攝影師,酒店體驗師,自由撰稿人
多網站旅行家/旅遊達人/旅遊體驗師
古鎮控,倡導文化漫旅行。
有故事感的畫面,
有畫面感的音樂,
乃心頭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