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歡迎收看三三映畫。這是一個全是套路的觀影指南,畢竟銀幕上所有的故事 都有跡可循。我們只提供姿勢,不提供下載連結。
中國、日本不同版本的《深夜食堂》的對比,恰好反映出兩個社會的區別。
如果說日本的深夜食堂滿載著老年文化的寧靜和頹廢,那麼中國真正的深夜食堂——路邊攤也反映出了青年文化的活力、激情和肆意,這兩者當然是不同的。
不過,這部翻拍的《深夜食堂》卻是一部不倫不類的、吃相難看的純商業作品,無外乎會引起惡評如潮了。
在我看來,日本人也許可以在夜深人靜時安靜地享用一份食物,我們在銀幕上卻看到了編劇和廣告商給天朝的夜晚拍的一張照:
偌大的城市裡,並不能容下一張安靜的餐桌,公共生活對私人領域的入侵,哪怕在凌晨時分,也在大張旗鼓的進行著。
一部分先富起來的人無疑是憧憬日本深夜食堂的,因為那寄託著這群高知分子、有閒階級對後工業社會田園牧歌般的美夢:
精緻的食物,無人打攪的時光,還有一個長得很帥的老闆,這是城市生活中珍貴的慰藉,是現實生活中可望而不可得的體驗。
他們喜歡《深夜食堂》,繼而不得不承認身邊缺乏這樣的角落,在日本人的電視劇裡,他們尋找著理想的生活方式。
然而,這種生活方式畢竟是後工業文明的產物,在經歷了高速經濟發展之後的奢侈品。
當城市化成為了歷史,人們開始穩定地落腳在城市周邊社區之中,他們不再熱衷於花紅酒綠的銀座。
相反,那古色古香的木屐、和服,那些與現代化恰恰相反的東西,才能夠讓他們體會生活的樂趣。
於是,就有了深夜食堂裡穿著職人裝,騎著「二八大槓」的大叔,還有乍一看仿佛上世紀甚至上上世紀的簡易店面。
在後現代時刻,這些陳舊賦予了新的意義,手作的食物仿佛能夠在一剎那抵抗外面那機械主宰的世界。
日本的深夜食堂在東京的中下層居民區,居民們從家中出來沒幾步就到了店裡。黃磊老師劇中意淫的國產深夜食堂又是開在哪裡呢?
答案是:在一個開發得很像南鑼鼓巷或是麗江古城的舊港區。
第一集的開頭,當黃磊走出店面準備營業時我們看到了一個穿著西裝的男人用手勾住穿橫天高的女人的下巴。
在我們的居民區裡,哪怕就算在三裡屯,這樣浮誇如西洋老片的調情場面都是不多見的。
而「黃小廚」店的隔壁,就是一家打著「推拿指壓」招牌的店面,看上去還是泰式的那種。這地方怎麼看都不像普通中國人居住的街區,街道上刻意復古的霓虹招牌,幾乎就要打出這幾個字:這兒其實是大都會。
哦,對了,他們的確打出來了:永x源國瓷——一套餐具上千,本片指定餐具,上可G20峰會專用,下可盛放老壇酸菜,這家啤酒10元,大鍋菜25的小店,品味和財力可見都不低了。
當日本人躲在小木屋裡躲避工業社會,中國人的深夜食堂卻恰恰相反地正在上演一出廣告商的圈地運動。
我們看到的國產《深夜食堂》,可以說瀰漫著工業時代的野蠻氣息。當然,你也可以叫它一切向錢看的積極氛圍,或許也是當代社會心態的某種寫照。
一部小清新愛看的田園詩般的深夜食堂,變成了每一秒鐘、每一個畫面都想變現、兌錢的電視劇,在豆瓣上被打上2.4分的平均分,實在是不能再高了。
對於編劇來說,悲慘的現實是,他們的小受眾有著後現代的需求,而贊助者卻希望每時每刻都掏空你的錢包。畢竟賣國瓷的和賣啤酒的廣告商都不是傻子。
他們知道在這個廣闊的市場裡,多得是愛看超長廣告的觀眾,給這些人,餵上一兩個帥哥美女,再餵一點都市布爾喬亞的庸俗氣,足矣。
很多人批評國產《深夜食堂》粗製濫造。細節決定成敗,在影視劇中變現得尤為突出。
舉個例子,日本版《深夜食堂》配音相當之精細,烹飪食物時火苗的聲音、食客咀嚼的聲音、門外街道的聲音,都清晰可見。
而國產《深夜食堂》,每個人說話都沒有回聲,環境聲響幾乎為零。而再細看玻璃窗,棚拍感十足,刻意追求俊男美女面龐的線條,配合浮誇演技,隔著屏幕都能聞到廉價的塑料味道。
不過,在對待廣告商時,劇組卻絲毫不敢怠慢。每當鏡頭掃過桌上的啤酒瓶,有商標的那一面永遠正對著觀眾,任何角度都是如此。為了正面,他們不惜演假的,仔細推敲幾個細節便啞然失笑。
這讓人不禁想起朱時茂和陳佩斯演的小品,裡面有一句臺詞:要始終保證我的正面給觀眾。
且不說去飯店吃泡麵有多扯,幾個小姐姐去河邊喝酒,居然也帶著贊助商的瓶裝啤酒。她們是不知道有聽裝啤酒這件事嗎?難道她們是打算用牙齒磕開瓶蓋嗎?。
日本人恬靜的休憩時光,在中國卻上演成一場植入廣告的鬧劇,這樣的反差是戲劇性的。
本來,日本的深夜食堂在中國就是一場春夢。就像是國產偶像劇一樣,主人公從不工作,下班後就知道泡吧,滿腦子飲食男女,就知道抱怨著社會和家庭。
這像是每個中學生幾乎都會在課堂上做白日夢,而很多中國人還停留在那個階段:畢竟,躲在被窩裡看偶像劇,這樣比較輕鬆。
國產《深夜食堂》更「高級」,也是更讓知乎、豆瓣網友反胃。他們甚至自嘲:偶像劇看多了吧。
當然,一個愛看超長廣告版《深夜食堂》的人,是決計不會承認自己是無腦的。就好像自稱仙女寶寶們的觀眾看多了套路,也大概已經認識到不會有什麼白馬王子駕著彩雲接自己。
乾脆,《深夜食堂》就砸碎偶像,把這位眼睛化妝用力過猛以至於堆出魚尾紋的小鮮肉塑造成吃軟飯還到處撩妹的大渣男。
可能在國產偶像劇觀眾的眼裡,一個人要麼必須是白馬王子,要麼一定是大灰狼。他們沉浸在嬰幼兒時期閱讀安徒生童話的經驗中,照這麼說,中學生般的白日夢對於他們還是太高級。
我甚至懷疑,編劇是用快進看完了日版的《深夜食堂》,卻認真學習了咪蒙老師每一篇雞湯和反雞湯。
熟讀微信十萬加,不會「作溼」也會「吟」,為了把利益最大化,我們看到了國產深夜食堂裡每個人脫口而出的話,都像是爆款標題。
「你以為你渾身穿名牌就很有品味啊,俗氣俗氣!」
「她穿名牌,說明她買得起,夠自立啊。」
在國產版深夜食堂裡,你是找不到任何一個正常人類的,也看不到一句真誠的對白。
每次攝像機揚起給出舊灣區的夜景,食堂門外永遠都有一對調情的男女,告訴你這裡是聲色犬馬的名利場,不是城裡人的烏託邦。
當然了,這場春夢必須假,否則何必叫春夢?做夢沒什麼壞處,有夢想也是好的,怕只怕這個社會連你的夢都要侵略,叫你連夢中的內容裡都有他們想要的東西。
其實國家的「深夜食堂」都是自有其特色的。這個特色跟當地的文化飲食、生活起居息息相關。像這種強行煲一鍋日系雞湯的做法,完全偏離了國人的感官,難過會讓人如此反感了。
我們在國產的《深夜食堂》裡找尋不到心裡的慰藉倒也罷了,更讓人失望的是,這樣近乎桃花源的所在卻被烏七八糟的廣告和橫行霸道的金錢欲望強佔。
(本文所用圖片均來自網絡,侵刪)
點擊下方圖片,閱讀更多內容
網易新聞出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點擊【閱讀原文】,觀看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