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斯·萊傑之死與小丑無關,但有可能事關《后翼棄兵》?

2020-11-13 8分電影

他總是拿著攝影機,他的膠片是他的生活,也是他的作品。

他想成為一位導演,他才華橫溢。

他英年早逝,他留下了經典,留下了遺憾。

經典的是,《蝙蝠俠:黑暗騎士》中的小丑,被影迷神化,被後世讚嘆;

遺憾的是,一部名為《后翼棄兵》的電影項目胎死腹中。

多年以後,《后翼棄兵》得到了重生,成為了一部爆款口碑劇集。

有人再次想起了他。

英國編劇艾倫·斯科特早年的一段採訪被挖出,他透露,希斯·萊傑在去世前,曾想要把《后翼棄兵》拍成電影。

假設才華橫溢的希斯·萊傑沒有英年早逝,這個成為遺憾的項目,大概率是要成的。

眾所周知,2008年《蝙蝠俠:黑暗騎士》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希斯·萊傑扮演的小丑備受肯定,人氣和咖位再度提升。

這時候提出要當導演的夢想,真的再合適不過了。

所具有的關注度會幫助他的項目更順利地拿到投資。

哪怕沒有《蝙蝠俠:黑暗騎士》,憑藉《斷背山》、《我不在那兒》等作品,只需要一個好的劇本,希斯·萊傑的導演夢也未必不能實現。

在他離世前,《蝙蝠俠:黑暗騎士》還未上映,他已經接觸到了艾倫·斯科特。

作為一位西洋棋愛好者,他對這個講述象棋女王的成長故事想必是充滿興趣,而且有相當的把握。

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艾倫·斯科特就相中了沃爾特·特維斯寫的小說《后翼棄兵》,拿下了版權,將其改編成了電影劇本。

接著兩位導演對這個劇本表示有興趣。

一位是麥可·艾普特,曾執導《007:黑日危機》

另一位貝納爾多·貝託魯奇,代表作是中國影迷熟悉的《末代皇帝》

不知是因為檔期原因還是創作分歧,兩位名導都沒能搞成。

接著到來的就是希斯·萊傑。

那時他應該剛完成了《蝙蝠俠:黑暗騎士》的拍攝,正準備物色劇本,把自己的導演夢推向現實。

艾倫·斯科特和希斯·萊傑相談甚歡,逐漸討論出電影的雛形。

根據希斯·萊傑的意見,艾倫·斯科特不停改進劇本;

希斯·萊傑本人行動迅速,聯繫上心目中的女主角人選艾倫·佩姬

那時艾倫·佩姬還沒演《盜夢空間》,但2007年的一部《朱諾》,令到這位在《X戰警》中扮演幻影貓的新星紅遍全美。

「我們當時都把劇本發給艾倫了,希斯對於影片的其它卡司也充滿了想法,主要都是想找他的演員朋友,我們原定要在2008年年底拍這部影片的。」艾倫·斯科特說。

眾所周知,2008年年初,希斯·萊傑的生命走到了盡頭。

他遺憾未能完成自己的導演處女作。

而關於他的死因,眾說紛紜。

很多人都以為他是因為《蝙蝠俠:黑暗騎士》入戲太深,不能自拔,才患上抑鬱,自己悶在酒店,用藥錯誤導致悲劇。

不過包括他的姐姐和演員加裡·奧德曼都否認了這個可能,說希斯·萊傑在拍戲時是能夠抽出角色的。

那希斯·萊傑為什麼要自己在酒店服用多種藥物?

最大的可能性是來自事業上的精神壓力,但現在似乎有了另一種可能性。

一個的巧合是,《后翼棄兵》中女主角藥物成癮,那個時間點希斯·萊傑正好在為這部導演處女作做準備。

演小丑的時候,他在幕後的付出有目共睹,對藝術的執著是超乎想像的。

自己最想做的是導演,處女作他必定要付出更多。

有沒有可能他找來這麼多種藥物來體驗,是想感受《后翼棄兵》女主的體驗,為了要更好地投入到故事之中。

不可否認這僅僅是一個妄加的猜測。

一切已經無法挽回,只是有些遺憾總是會讓人念念不忘。

《后翼棄兵》因希斯·萊傑之死擱置了許多年後,早年也讀過同名小說的斯科特·弗蘭克找到了艾倫·斯科特,並向合作方Netflix提出了開拍的建議。

爽快的Netflix製片人一口答應,只是原本的電影,改成了限定劇的形式。

艾倫·斯科特與斯科特·弗蘭克一同完成劇集的劇本,神劇《后翼棄兵》隨之誕生。

相關焦點

  • 希斯·萊傑生前曾欲執導《后翼棄兵》電影
    1905電影網訊 奈飛出品的迷你劇《后翼棄兵》自10月23日首播以來熱度不斷攀升,成為平臺播放量最高的劇集。一則舊聞也被外媒翻出:已故著名演員希斯·萊傑曾想自己做導演,將《后翼棄兵》原著小說搬上大銀幕。假若成行,該片將是希斯·萊傑的長片導演處女作。劇集《后翼棄兵》的編劇之一艾倫·斯科特在2008年接受採訪時曾透露,自己早在1992年就曾買下小說的改編權並計劃將其改編成電影,希斯·萊傑找到他表達了想執導該片的意願,兩人一拍即合。
  • 后翼棄兵:希斯萊傑去世前想執導電影版
    早在1992年,蘇格蘭編劇艾倫·斯科特就想要把《后翼棄兵》的小說改編成長片電影。近日隨著新劇的成功,艾倫·斯科特2008年的一段採訪浮出水面,他當年表示,希斯·萊傑去世前,曾經想要執導這部電影。  「每個人都知道希斯是要使用處方藥的,他年輕的時候也有藥物成癮問題,」艾倫·斯科特2008年的時候在採訪中說,《后翼棄兵》小說女主角Beth Harmon的嗑藥問題這一題材,讓也在與藥物成癮做搏鬥的希斯備受吸引。「電影行業失去了一位真正的天才,我覺得他肯定可以成為一位傑出導演的。」
  • 《后翼棄兵》,一部精緻的爽劇
    《后翼棄兵》的故事邏輯,與這些爽文相差不多,女主角的超級技能就是高智商,升級路徑在西洋棋界,她如何從孤兒院的地下室,成長為打敗世界西洋棋大師博戈夫的新冠軍?光是這一點,這個故事就足夠吸引人。當然,我覺得這裡寫她死去,基本是功能性地,為了給女主角製造一次大型挫折,置其於死地而後生,甚至可能是對標題「后翼棄兵」的一次點題——queen's gambit 是西洋棋裡的一種開局方式,大意是主動犧牲自己一個兵棋子,以獲得某種優勢。《后翼棄兵》剛上線的時候,豆瓣上還叫它《女王的棋局》,後來大家就為它叫哪個名字更合適吵起來了。
  • 后翼棄兵,攻與防,舍與得
    ,衡量自己是否獨立開始,聽說《后翼棄兵》是希斯·萊傑未及完成的遺作,接著,聽說原型是鮑比·費舍爾(Bobby Fischer),但劇中主角是女性,最後看了海報,以為是動畫片,女主長了一張二次元的臉,古靈精怪的。
  • 《后翼棄兵》掀起西洋棋風暴,奈飛再次提價引爭議
    「后翼棄兵」是西洋棋中的一種開局方式。通過捨棄皇后側翼的兵,換取棋盤中心位置,將皇后出路打開,獲得局面優勢。《后翼棄兵》(又名《女王的棋局》)是奈飛日前熱播的7集美劇,片名昭示了劇集的主題,同時也隱喻了主人公貝絲·哈蒙的人生。貝絲·哈蒙在遭遇了家庭悲劇之後成為孤兒,在肯塔基州一家孤兒院的地下室裡,向校工習得西洋棋的技能並展現出驚人天賦。
  • 其實《后翼棄兵》也是一部時裝劇
    網飛年底直接來了兩部大女主的戲,《艾美麗在巴黎》和《后翼棄兵也有人覺得《艾美麗在巴黎》還是俊男美女那一套,《后翼棄兵》風格更加清奇、更加高風亮節。確實,從整體色調的角度,《艾美麗》明快嘹亮,《后翼棄兵》深沉悠遠。從開頭到結尾,《艾美麗》都是一個開心輕鬆的故事,但《后翼棄兵》從開頭就很壓抑,一直到後面才漸漸明朗起來。
  • 小丑扮演者希斯·萊傑之死之謎,意外服藥過量而死
    大家還記得《蝙蝠俠:黑暗騎士》中的小丑嗎?他被稱為扮演小丑最成功的人,他就是澳大利亞演員希斯·萊傑,憑藉著小丑一角他獲得第81屆奧斯卡金獎最佳男配角。但是年僅28歲的他,就被人發現死於紐約公寓內,這讓許多粉絲都非常傷心。
  • 后翼棄兵:希斯萊傑去世前想執導電影版 原定2008年底開拍 女主角曾想找艾倫佩姬
    時光網訊新迷你劇《后翼棄兵》(又譯《女王的棋局》)近日大火,上線一周多之後,本劇現在成為了Netflix上觀看最多的劇集。《后翼棄兵》改編自沃爾特·特維斯1983的同名小說,由斯科特·弗蘭克與艾倫·斯科特共同編劇,它的面世背後還有更多故事。早在1992年,蘇格蘭編劇艾倫·斯科特就想要把《后翼棄兵》的小說改編成長片電影。近日隨著新劇的成功,艾倫·斯科特2008年的一段採訪浮出水面,他當年表示,希斯·萊傑去世前,曾經想要執導這部電影。
  • 后翼棄兵:希斯萊傑去世前想執導電影版 原定2008年底開拍 女主角曾想找艾倫佩姬
    新迷你劇《后翼棄兵》(又譯《女王的棋局》)近日大火,上線一周多之後,本劇現在成為了Netflix上觀看最多的劇集。
  • 美劇《后翼棄兵》裡的冠軍方法論
    大呼痛快後我更加篤信,找到有天賦的人生方向,並且付出常人無法忍受,甚至是常人無法想像的努力,才可能超越出常人的道理。「后翼棄兵」是一種開局方法,意思是開局時將王后旁邊的、象前面的兵讓給對方吃掉,以換取己方王后和象可以迅速走出的優勢。
  • 《后翼棄兵》為什麼讓人感覺「爽」?
    作者:式微近來,網飛推出一部大女主劇《后翼棄兵》,甫一推出便贏得了極高的口碑。這部只有七集的迷你劇,能在爛番茄贏得雙滿分,在豆瓣獲得9.2的高分,自然有其獨特的魅力。女性、象棋、天才、偏執,這幾個關鍵詞,或許可以概括這部劇的女主——伊莉莎白·哈蒙。
  • 終於看了《后翼棄兵》
    身體抱恙,周末窩在家裡刷了一部美劇《后翼棄兵》,嗯,我似乎總是與熱點脫節,眾人關注的東西換了一茬又一茬,我遠遠的拾著點尾巴。今年總共看了兩部劇,年頭一部《想見你》,年尾一部《后翼棄兵》。扯遠了,回到《后翼棄兵》,只有7集,單集50分鐘,兩部電影時長,我很喜歡這種節奏。這部劇又翻譯為《女王的棋局》,前者是西洋棋中的一種開局方式,後者則帶點雙關,畢竟是大女主戲。
  • 《后翼棄兵》的藝術魅力與思想意義
    作者:葉路加近期熱播的美劇《后翼棄兵》改編自沃爾特•特維斯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一個天才少女在西洋棋界的成長故事,有著電影般的精妙質感。劇作力求將故事性與專業性加以平衡,採取長鏡頭、分屏等不同方式,對原著中大量的專業象棋場面做了巧妙處理。這樣,即使觀眾不了解西洋棋,也能獲得連貫、舒適的觀劇體驗。
  • 神劇后翼棄兵 看天才棋士逆轉人生
    打造神劇《無神之境》(Godless)的史考特法蘭克(Scott Frank)再度在Netflix上推出迷你影集《后翼棄兵》(The Queen's Gambit),這部總共七集的影集改編自美國作家沃爾特特維斯(Walter Tevis)1983年出版的的同名小說,描述1950年代的一間孤兒院裡,9歲的小女孩貝絲(Beth Harmon)展現驚人的西洋棋天賦,開啟意想不到的成名之旅
  • 奈飛年度爽劇《后翼棄兵》豆瓣9.2分:大女主的正確打開方式
    《后翼棄兵》劇照,圖片來源@豆瓣文丨一點劇讀,作者丨Mia時代在進步,內容從業者迎風起舞,並潛移默化地推動時代觀念進一步深入人心。當女權、女性主義成為內容風口,資本推波助瀾,創作者與這一時髦命題共謀,大量的「大女主戲」、「女性主義群像」就此誕生。
  • 奈飛年度爽劇《后翼棄兵》豆瓣9.2分:大女主的正確打開方式
    《后翼棄兵》劇照,圖片來源@豆瓣文丨一點劇讀,作者丨Mia時代在進步,內容從業者迎風起舞,並潛移默化地推動時代觀念進一步深入人心但《后翼棄兵》跳出了這一定律。小說《The Queen’s Gambit》由沃爾特·特維所寫,出版於1983年,原型取材自Bobby Fischer,講述貝絲·哈蒙8歲因車禍成為孤兒,在孤兒院裡領悟棋道,在男性主導的西洋棋界一路升級打怪,最終站上世界之巔的故事。
  • 《后翼棄兵》:享受天才施虐的快感
    《后翼棄兵》中,西洋棋天才貝絲·哈蒙(右)憑藉驚人的天賦和技藝橫掃由男性主導的西洋棋界。作為一部美式「大女主爽劇」,《后翼棄兵》的時代背景設置在了20世紀五六十年代。女主角貝絲·哈蒙是一個西洋棋天才,同時也是孤兒。在「梅修之家」——這個基督教背景的孤兒院裡,一次偶然的機會,她認識了校工薩貝先生,並被他地下室工作間中的西洋棋吸引,此後的人生中,幾乎每一個人都被哈蒙驚人的棋藝天賦所震撼。
  • 通往自由之路:從《后翼棄兵》看女權運動、嬉皮士文化與美蘇冷戰
    2020年下半年引發關注的美劇《后翼棄兵》改編自沃爾特·特維斯(Walter Tevis)1983年的長篇小說,講述了身為孤兒的西洋棋棋手貝絲·哈蒙如何發掘自身才能,在男性佔主導地位的領域中一步步取勝的故事。這是一部「大女主」的爽劇,卻和觀眾熟悉的國產大女主劇有很多區別,尤其是在女主角和男性角色關係的處理上,讓我們不禁思考「獨立」一詞究竟意味著什麼。
  • 安雅泰勒喬伊被《后翼棄兵》廣告陣仗給嚇壞
    今年24歲新生代女演員安雅泰勒喬伊(Anya Taylor-Joy)於2020年末憑藉著Netflix迷你劇《后翼棄兵》(The Queen's Gambit)在全球掀起西洋棋熱潮,不僅觀看量飆升至Netflix史上第一高收視迷你劇,更在聖誕佳節前夕帶動美國西洋棋市場爆賣1048%,甚至有不少觀眾希望
  • 《蝙蝠俠:黑暗騎士》中的小丑扮演者希斯·萊傑之死之謎,服藥過量
    大家還記得《蝙蝠俠:黑暗騎士》中的小丑嗎?他被稱為扮演小丑最成功的人,他就是澳大利亞演員希斯·萊傑,憑藉著小丑一角他獲得第81屆奧斯卡金獎最佳男配角。但是年僅28歲的他,就被人發現死於紐約公寓內,這讓許多粉絲都非常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