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血的祭奠——電影《甲午大海戰》觀後感

2021-02-13 文韻未央

「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清朝光緒皇帝曾垂淚撰聯,以此來紀念以身殉國的民族英雄鄧世昌。

一直以來,不管是史書還是課本,我們對晚清政府的最大認知莫過於「閉關鎖國」,也是經過數次戰敗,我們才認清了「落後就要挨打」這一亙古不變的真理。

 

影片開頭,從1867年李鴻章上奏同治皇帝興辦「福州船政學堂」的果敢,到少年們那意氣風發,不懼強敵的氣魄,都給了我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我好像看到了一個巍巍大國的崛起,而李中堂超前的意識和眼見更讓我折服不已。

正是在1876年,李鴻章上奏光緒帝,慈禧太后御批,選派船政學堂優秀學員留學英、美、法、德,我國得以培養出一批兼具愛國情懷和指揮才能的海軍將領。同時,鄰國日本也在加緊擴張海上力量,選派學員去國外軍事學院進修。

 

當時的清政府耗資數百萬兩白銀打造的北洋水師,規模龐大,實力雄厚,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六」。而從北洋水師新購的當時最先進的「定遠」「鎮遠」兩艘鐵甲艦,讓李鴻章發出「老夫慘澹經營二十餘年,如今,中國強盛指日可待」的感慨,以及隨後到日本訪問之威風,足可看出中國海軍在甲午海戰前九年的實力。可在那之後出現了用軍艦給太后運送荔枝的荒誕行為,間接導致了甲午海戰開戰不到一年時間北洋水師全軍覆沒的悲劇。

正如影片中臺詞所說,「中國這個巨人有時候忽然跳起,伸個懶腰,我們以為他醒了,準備看他做一番偉大的事業,但過了一陣又看見他坐了下來,喝口茶,吸袋煙,打個哈欠又睡著了」。歷史總是必然的,甲午海戰的失敗,並不單純是國力不支,也不是慈禧太后的專制獨斷造成的,而是自上而下沒有形成國家意識,物有必至,事有固然,戰敗乃至亡國是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

 

先從兩國領袖來看,在國難當頭之時,領袖的應對之策更是天差地別。這不光是因為日本的強勢崛起,關鍵在於當時的清政府被外強中乾、迴光返照的「同治中興」所迷惑,政策上固步自封、不思進取,政治上腐敗墮落,貪官橫行,再加上慈禧太后的貪圖享樂。比如只顧為自己準備六十壽誕,把足夠買20艘新式軍艦的軍餉用於修建頤和園,不肯花錢買一艘「速射軍艦」,而光緒對此卻不敢有絲毫違背,加之負責採購軍艦彈藥的官員的揮霍無度的亂象,致使北洋水師的戰艦彈藥裝備嚴重不足,甚至有八艘戰艦上僅僅只有三枚炮彈。

 

再看日本,當時的明治天皇英明決策、銳意改革,對內推行「明治維新」增強國力,實行軍國主義,對外不斷擴張,侵略掠奪朝鮮和中國。彼時,日本明治天皇卻要求全國官員捐款薪俸的十分之一用於購買軍艦。甚至他每天只吃一頓飯,只為了節約用於軍事經費。

 

戰爭中作戰的雙方,一方是準備充分、蓄謀已久、兇狠殘忍、陰謀狡詐,具有「武士道」精神的日本侵略者,一方是缺乏警惕、準備不足、倉促應戰、戰略失誤的腐敗透頂的清朝政府。

 

再看兩國政府內部。當時的清廷派系鬥爭激烈,以李鴻章為首的洋務派,雖有宰相尊稱,但當時清政府不設宰相,皇帝之下的最高機構是軍機處。李鴻章空有宰相的虛名,但只是北洋大臣兼直隸總督,長期駐地為天津和保定,沒有皇帝召見,不得擅自進京。而以戶部尚書翁同龢為首的清流派,掌管軍機處和翰林院,又稱為帝黨,實力龐大,軍機處諸公對翁同龢極為尊重,光緒帝更是「每事必問翁同龢,眷倚尤重」。

但此時日本卻相當團結,從北洋艦隊出訪日本受到日本國民和武士的屠殺,不顧日本海軍攔阻,搶軍艦、炮彈也要擊沉中國軍艦等情景,便可初見端倪。第一次買軍艦,明治天皇帶頭從俸祿中捐款30萬。第二次買速射炮,明治天皇又命令全國官員捐出10%的工資購買最新式戰艦。沒糧食了,天皇宣布每天只吃一頓飯,全國上下節省開支以打造海軍。

 

日本人的意志和團結不得不讓人佩服,反觀清廷,北洋水師七年未添新艦,彈藥嚴重不足,以次充好,軍費大部分被貪官汙吏划走。對此,李鴻章也只能無奈的說:「大清每年的錢財如果有十分之一用在正經地方就相當不錯了。」

 

光緒有心奮發,以前每天吃三個雞蛋,知道物力維艱後每天只吃一個,身邊的太監總管告訴他,一個雞蛋要十兩銀子。他問李鴻章:「市面上雞蛋怎麼賣的」?李答:「一兩銀子大概可買800個左右」。官員腐敗至極,由此可見一斑。而身為皇帝,卻受蒙蔽到這種程度。

 

 

再看兩國的海軍將領。中、日兩國幾乎同時派出少年學員前往歐美列國海軍學院學習,從指揮才能來說,他們不相上下。但我國向來以大國自居,以為日本彈丸小國不敢肆意妄為,「同意開戰卻不先發一炮,以免落下口實」。但日本向來擅長偷襲,天皇敢於賭上全國命運,敢於打響第一炮,負責指揮的將領自然無所顧忌。在當時,北洋水師的將領難道不懂先發制人的戰略嗎?當然不是,他們只是不得不遵守朝廷命令,一味的防禦,防禦,否則就有可能丟了官帽或者滿門抄斬。最諷刺的鏡頭,莫過於世界最先進的兩艦出訪日本之時,英國艦長建議趁機開炮,將日本整個海軍摧毀,可被中國將領攔下,憤怒之下當即辭職,他認為中國已經無可救藥了。

 

回到甲午海戰之時,雖然清政府在戰中有不少官兵浴血奮戰。在戰鬥的最關鍵時刻,一邊是浴血奮戰、不怕犧牲的鄧世昌、丁汝昌,一邊卻是貪生怕死、臨陣脫逃的方伯謙、趙懷業,而朝堂之上更是投降派、主和派當權誤國,主張跪地求饒,一時間人心惶惶。

由於兩軍艦船差距擴大,北洋水師又沒有彈藥補充,打仗竟然只能用訓練用的教練彈,只能炸木頭船,更有甚者是穿甲彈,炮彈尺寸和炮膛大小不合,在形勢危急之時,竟有士兵用銼刀打磨,穿甲彈擊中而不爆炸,只能給日本軍艦打開一個小口。

 

以鄧世昌為代表的將領頑強鬥爭,浴血奮戰,奮勇殺敵,他完美詮釋了英國皇家海軍學院的「艦在人在,艦亡人亡」理念。面對日本的挑釁,「致遠號」橫在中艦前,所向披靡,日兵懼怕,紛紛向「致遠艦」開炮。在遭受重創,沒有彈藥的情況的緊急情況下,他命令士兵將「致遠艦」衝向敵人的主艦「吉野號」,選擇擇了和敵人同歸於盡的方式,在「致遠艦」被擊沉後,他毫不猶豫地跳進了茫茫大海,以身殉國。

 

即便如此,由於無軍餉無合格炮彈,他們本有贏的機會卻反勝為敗,更因不少官員的貪生怕死和清政府的軟弱無能,最終落得個全軍覆沒的下場。

鄧世昌曾氣憤大喊:難道海上炮響之時,正是清朝滅亡之日?正是!可謂空有一腔熱血,卻生不逢時。

戰敗後,清政府派李鴻章前去日本談判,當時憤然不接受日本的不平等條約,說需要請奏聖上。誰知清政府的電報密碼已被日本破譯,本來小日本獅子大開口的條件是試試看的心態,不想第一時間發現清政府在電報中竟已全部同意。最終籤訂了《馬關條約》。它是繼《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喪權辱國的條約,是把中國變成半殖民地社會的極其重要的步驟。

 

以上原因分析皆針對上層統治階級。反觀下層民眾,大戰在即,所表現出的麻木無知也令人痛心疾首。據史料記載,兩方交戰,百姓旁觀,像是看熱鬧。樂見,國民的愛國教育在晚清時期是十分欠缺的,國民危機意識也較為薄弱。數十年的列強入侵,更多時候使他們習慣了逆來順受。國人似乎已經提前預見了戰爭的失敗,這一現象令我們悲嘆。甲午戰爭的壯烈,讓我們在數百年後的今天沉思,反思歷史上的甲午戰爭曾有過怎樣的掙扎,這對後世御外辱,排內患,是有指向性意義的。


慈禧太后曾教育光緒說:「失寸土者不得入祖宗陵寢」,可甲午戰敗後,光緒最後失聲痛哭:凡失寸土者,不得入列祖靈位。1800裡國土啊……

結束語:甲午戰爭的決策、武器、指揮、士氣,後勤、國民態度、情報,皆不能和日本相比,國家上下相離,國不亡,幸甚!


「我立志殺敵報國,今死於海,義也,何求生為!」鄧世昌從始至終對時局都有著清醒的認識,但無奈孤身一人,僅僅為艦長,人微言輕,無法力挽狂瀾。或許這也是「洋務派」走向衰落的縮影,不推翻帝制,修修補補,永遠救不了爛透了的大清國。

或許,最有力也是最無奈的行動,就是用鮮血祭奠了。

 

勿忘國恥,吾輩自強。

 

相關焦點

  • 鮮血的祭奠 ——電影《甲午.大海戰》觀後有感
    1894甲午大海戰這部電影的確回味過好幾遍,直到最後歌都能聽哭,感嘆那些不羈的靈魂,鄧世昌,丁汝昌,劉步蟾,林永升。不屈的愛國將領寫下壯烈悲憤的篇章。因為弟弟是海軍的關係,偶爾一次看了電影《甲午.大海戰》那一刻,他們的名字,身影就好像浮現在腦海裡,雖然是跨越一百多年的追溯,卻是不老的生命。1894甲午大海戰,也許,只是為了某些人,某些精神,讓我難以忘懷。鄧世昌,廣州番禺人,史稱「中華民族近代史第一英雄」。性格剛烈而內心細微,自幼學習海軍、精通英文,天文地理、文武並熟,多次赴歐洲購艦親駕回國。
  • 電影: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
    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率劉步蟾、鄧世昌等 「鎮遠」號、「致遠」號將士出訪日本,遭遇長崎事件,大戰一觸即發……  幕 後 制 作: __________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由中影集團、時代出版傳媒集團、國家電影頻道聯合出品的開年大片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已拍完童年戲部分的鏡頭從廣東、福建返京,據導演馮小寧介紹
  • 《甲午大海戰》影評
    2、《甲午大海戰》觀後感「每一場大海戰,都決定著兩個國家的命運。」1894年,威海,中日甲午戰爭爆發。118年後,戰火的硝煙早已消失,喪權辱國割地賠款已成歷史。如今,人們沉浸在安逸的生活中,漸漸遺忘了百餘年前的奇恥大辱。
  • 【星期五劇場】電影《甲午大海戰》
    太原書城星期五劇場今天就與大家見面了,從今天開始,每周五的下下午16點,我們都會精選一部影片,與大家分享電影中的點點滴滴。 今天,是甲午戰爭爆發120周年,所以小編為大家精選電影《甲午大海戰》播放, 時間:16點 地點:太原書城六層多功能廳 下午,小編與您不見不散哦! 劇情介紹  影片將從主角鄧世昌的童年講起,從尊重還原歷史的角度,向世人揭示許多鮮為人知的歷史真相。
  •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         是由馮小寧自編自導,陸毅
  • 《甲午大海戰》編劇馮小寧:天命該清朝滅亡
    本文原載於《文史參考》2012年第13期,原背標題為「《甲午大海戰》導演兼編劇專訪」,正標題為「馮小寧:菊與刀的民族贏得戰爭」  二十年前,一部電視劇《北洋水師》讓很多觀眾熟悉了1894年黃海海面上瀰漫的硝煙;二十年後的今天,電影《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挾裹慘烈戰史再現銀幕——兩部影視作品講述同一段歷史,導演和編劇也是同一人——馮小寧。
  • 【英雄伴我成長】電影賞析——《甲午大海戰》——銀海學校2020年下學期「海之聲」廣播第十三期
    本期廣播由1603班承辦,本期的廣播員是謝沛翀和唐若琳兩位同學,他們為大家推薦了一部優秀的愛國影視作品,《甲午大海戰》。     古老的紫禁城裡,中國的海上,第一次出現了一支強大的艦隊,艦長清一色是英美留學生,全部用英語發布口令,巨大的艦炮可以傾刻將目標轟成碎片。這是何等威風的畫面。
  •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日本大勝!中國慘敗的真正原因揭秘
    電影《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是由馮小寧自編自導,陸毅、夏雨、楊立新、孫海英、龔潔主演的歷史、戰爭電影。影片從主角鄧世昌的童年講起,從尊重還原歷史的角度,向世人揭示許多鮮為人知的歷史真相,講述了甲午年間我們的先輩抗擊日本侵略的英勇事跡。該電影於2012年7月6日在中國大陸上映,電影評分雖然偏低,但是榮獲獲第1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頻道傳媒大獎最佳影片獎。
  • 我團扎西頓珠參演電影《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喜獲「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
    我團青年藝術家、藏族新生代歌手扎西頓珠參與演出的《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喜獲"優秀作品獎"!
  • 《馬關條約》125周年,兩岸統一才是對「甲午怨魂」最好的祭奠
    1894年9月17日,中日甲午海戰中,「鎮遠」艦緊跟北洋水師旗艦「定遠」艦,與日本艦隊血戰。激戰中,「鎮遠」艦305毫米巨炮命中日軍旗艦「松島」號,引起大爆炸,艦上日軍死傷近百人。甲午一役,北洋海軍雖敗,但兩艘鐵甲艦「定遠」「鎮遠」猶存,戰鬥力仍在。不幸的是「鎮遠」於12日18日在劉公島觸礁擱淺失去戰鬥力,及至在兩個月後的威海保衛戰中被日軍俘獲。
  • 甲午戰爭中黃海大海戰如果用的是真炮彈,那清朝會戰勝日本嗎?
    《甲午風雲》電影,我第一次看還是在甲午戰爭110年紀念日,當時跟著父親一起看,在看到鄧世昌敕令致遠艦上的海軍將彈頭拔下後,從炮彈裡面倒出來的全部是沙子時,我父親非常的憤怒,而我也被他帶動了情緒,於是也開始變得憤怒,並且迎合我父親,但那時年少的我還沒有學過歷史,只知道是清朝因為沒有炮彈打了敗仗。
  • 用鮮血來祭奠燒出來的瓷器
    祭紅:老窯工的女兒翠蘭以鮮血染紅了陶坯燒出來的瓷器! 祭紅,又有。鮮紅.積紅.雞紅.鮮紅.寶石紅.醉紅。之稱,屬於銅紅釉系列。色澤濃豔深沉,灼爍耀目,鮮而不浮,汁水瑩厚,酷似暴風雨後晴空中的紅霞,祭紅出現於明代的永樂、宣德年間,以色澤鮮紅而舉世聞名。
  • 這些大片都在銀灘拍攝取景 你知道多少 導演黃健中近期抵達乳山 為即將於8月份開機的新電影《綁定愛情》取景
  • 作文,原來這麼簡單:以「我們的節日-清明」網上祭奠活動寫作為例
    各位同學本次作文 : 觀「我們的節日-清明」網上祭奠活動,然後寫一篇觀後感。作文可以按照以下邏輯思維來開展:首先:分析題目1、如果是要求以 觀「我們的節日-清明」網上祭奠活動有感 為題,題目只能是如下:觀「我們的節日-清明」網上祭奠活動有感2、如果是以 觀「我們的節日-清明」網上祭奠活動
  • 《超次元大海戰》之貼心醫護波特醬
    在《超次元大海戰》中承擔醫護擔當的人形少女是一個內秀端莊的小姐姐——波特。清晨時分,每當指揮官在海風中醒來的時候,波特小可愛都會悄悄的幫指揮官打開臥室的窗戶,讓指揮官在醒來的第一時間感受到清新海風。 在《超次元大海戰》中,波特是港區中溫柔體貼,不管對著誰都有著和善微笑的大姐姐,每次出徵歸來的指揮官疲憊了,波特都會輕輕的撫摸著指揮官的頭髮,讓指揮官安心的入睡。
  • 電影《甲午風雲》的虛構與真實(上)
    20世紀60年代,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了一部以甲午海戰為題材的歷史影片《甲午風雲》,這部優秀的電影作品生動地展現了甲午戰爭中豐島海戰和黃海海戰波瀾壯闊的歷史場景
  • 那些電影中的重慶
    跟隨大渝君步伐,尋著電影中的重慶印記,遊覽奇幻多樣的山城!  雖然是一部驚悚片,但是電影中重慶給人非常好的感覺。山地、窄街、高樓、黃色的士,還有仿佛來自二次元的重慶輕軌。  《1894甲午大海戰》@重慶長壽湖    該電影給長壽湖留下了一座
  • 龍旗凋零:大清海軍「北洋水師」是怎麼輸掉甲午大海戰的?
    可以說,如果甲午海戰日本敗了,光是國債就能自己崩潰,所以日本賭上國運,要搏一票大的,打敗大清搶到銀子!但當時大清上下的思維還停留在幾十年前,翰林院大臣上書奏:日本國僅有2艘鐵甲艦,其他都是木頭做的帆船,不足為懼。但實際上呢?
  • 《其後》觀後感
    《其後》是一部由森田芳光執導,松田優作 / 藤谷美和子 / 小林薰主演的一部劇情類型的電影,特精心從網絡上整理的一些觀眾的觀後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其後》觀後感(一):百合無語  今天在商場裡看到梁的一張大廣告照片,從電梯下來,咋一看果與松田優作有幾分相似,但他的眼神裡還是有著2005年的幾分閃爍.
  • 空中網戰爭手遊《戰艦大海戰》:激情海戰風雲又起
    繼戰爭三部曲之《戰艦世界》國服在去年10月正式後,空中網趁熱打鐵,宣布其旗下戰艦題材手機遊戲《戰艦大海戰》,也將於近期開啟測試。官網地址:dhz.kongzhong.com《戰艦大海戰》是一款高度還原真實海戰的軍事策略手遊,完美重現硝煙海戰中巨艦大炮的激情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