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唯一激發全腦的啟蒙活動,2年線下音樂早教精華總結(一),附視頻

2021-02-19 超雄和她的混血娃

點擊上方「超雄和她的混血娃」

回復【真言】,抽取屬於你的一條親子關係箴言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我文末的自我介紹,有這麼一句話,「2年+線下雙語音樂早教經驗」,這是指我在克村這個小小的地方組織雙語音樂故事會的時間,這已經是我辦故事會的第3個年頭了。

如果要從我最早接觸音樂早教算起,那時間就還要長一些,姐姐1歲半的時候我開始帶她上音樂早教課,從那時候起我就喜歡上了這件事情,以至於後來自己去踐行這個理念,還融入了雙語的元素。

可是我卻遲遲沒有寫過關於音樂早教方面的文章,也許是太熟悉了,腦子裡的內容太多,一時有點捋不清頭緒,不過我打算花點時間好好把這幾年積累的好的音樂早教素材和方法分享給你們。

今天是一篇綱領性的文章,還錄了3段小視頻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

「音樂是唯一激發全腦的啟蒙活動」,這是姐弟倆的音樂早教老師很早就跟我說過的一句話,它給孩子帶來的滋養是全方面的。

一說到音樂啟蒙,大家可能就會想到和孩子一起唱歌,或者讓孩子學習樂器?其實音樂遠不止是唱歌和演奏樂器。

音樂可以是說話,每個人都有著不一樣的音色,語調和抑揚頓挫;

音樂可以是運動:走路,跑步,打球,遊泳,做家務,我們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都離不開身體內在的節奏;

音樂可以是跳舞,用身體的舞動來表達對音樂的理解;

音樂可以是吟誦詩歌童謠,去感受語言的韻律之美

.

這樣一看,生活中是不是無處不是音樂?也許正因為如此,它才可以給予孩子全身心的滋養。

下面會講到:

1. 音樂與五感

2. 音樂與語言發展

3. 音樂與精細動作

4. 音樂與思維邏輯

5. 音樂與社交情感



音樂與以「聽」為核心的五感

音樂早教中很重要的一個理念就是給孩子豐富多樣的感官刺激,而且是以「聽覺」為中心來帶動其他的感官體驗。

說到「聽」,其實人與人之間對音頻信息的敏感程度和接收能力是有很大的差別的。

比如有的人就喜歡通過音頻課程來學習一些知識,有的人就不太適應這種形式;同樣是聽一場演講,有的人可以從頭到尾認真的聽完,有的人聽不了多久就走神了;哪怕是平常家人,朋友之間聊天,有的人就能做個很好的傾聽者,可以較長時間專注,認真的聽他人訴說,有的人卻不能夠,聽一聽就不耐煩了。

這裡就有兩個很重要的概念了,每一個聽力正常的人都可以「hear」,這是指本能的聽力能力;但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怎麼去「listen」,這是指專注的傾聽能力,是指我們的大腦有效的接收音頻信息,並對信息進行處理,分析,判斷和做出回應的能力。

一個人完全可以「聽見了「某些聲音,卻完全」沒有在聽「。

這種」專注傾聽「的能力並非是與生俱來的,但是它卻是很重要的。

在音樂早教的課堂中,或者在幼兒園裡,老師都會經常說這樣一句話,「turn on your listening ear」或者「turn on your active ear「,就是「開啟你的傾聽之耳」的意思。

這裡還可以有一點小小的儀式感,比方說讓小朋友用自己的雙手摸一摸,捏一捏自己的耳朵,「rub your ears from top to bottom」,預示著現在我們的耳朵已經被激活了,準備好要認真聽了。

那麼聽一些什麼呢?我經常在活動中給孩子們放一些不同的聲音,讓ta們告訴我這是什麼?

比如大自然中的聲音:瀑布,流水,風聲,雨聲;還有生活中的聲音:走路的聲音,喝水的聲音,寶寶的笑聲,以及繁忙的街道上的各種聲音。

小鎮上的瀑布冬天有一部分結冰了,走近仍然可以聽到瀑布的聲音

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環節,我每次都觀察到小朋友們豎起耳朵聽得非常專注,有一次我放了一個在雪地裡走路的聲音,連現場的家長們都沒有聽出來。

還可以讓孩子去接觸各種不同的樂器,感受每種樂器不同的音質,鈴鐺(bells)的聲音是清脆尖銳的,小木棍敲擊的聲音要低沉很多,沙錘的聲音很厚重...

經常去聆聽和感受大自然和生活中這些美妙的聲音,孩子們的耳朵自然就能得到很多的養料,會越來越靈敏。

另外一種鍛鍊「專注的聽」的方法是讓小朋友在遊戲中對於聽覺信息做出及時快速的回應,這裡的「聽覺信息」可以是音樂,語言,甚至是節奏,大家不妨看一看下面的小視頻。

音樂早教 - 專注傾聽


那麼音樂又怎麼做到以「聽」為中心,從而帶動其他的感官體驗呢

聽覺與動覺:

舞蹈是最明顯的一種聽覺與動覺的融合,因為音樂中很多重要的元素都可以通過身體的運動表達出來。

節奏的快與慢:當孩子聽到明快的音樂時,ta要伴著節奏快速的移動,比如快走,小跑;當音樂變得舒緩時,就要隨之緩慢的擺動自己的身體。

音調的高與低:當孩子聽到音調很高的一段旋律時,ta要把手舉的高高的揮動起來;當音調變得很低沉時,就要開始放低自己的重心,甚至躺到地上去「跳舞「。

音符之間的連續(Legato)與跳躍(Staccato):當一段平滑連續的旋律響起時,小朋友就要做出相應的連續的movement,比如輕輕的左右搖擺,或者用腳掌向前「滑行」;當一串跳躍的音符響起時,就要及時的讓身體也「跳躍」起來,比如拍手或者跳起。

這些都是平常在課堂上孩子們特別喜歡的一些遊戲,它們不僅僅能夠給予孩子大量的肢體活動,也特別鍛鍊上面提到的「專注傾聽」的能力。

對我們來說這些任務看上去很簡單,但是對2,3歲的孩子來說,這的確是一個需要認真聽,然後做出判斷,再給出回應的」複雜「過程。

聽覺與觸覺:

在早期的音樂活動中,觸覺刺激首先是體現在對各種音樂教具的探索上,金屬搖鈴,木棍,沙錘,小鼓,每一種樂器不只是發出不同的聲音,還有著不同的質感,金屬樂器摸上去涼涼的,小木棍握在手中可以感受到它的紋理,每一樣物品都有屬於自己的觸覺和聽覺組合,把玩得多了,孩子們也許就能找到一些內在的聯繫和規律。

另外,音樂遊戲是特別強調親子互動的,而在這種互動中又特別強調我們與孩子之間的touch,也就是身體接觸。

有一種我非常喜歡的音樂律動形式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叫做Lap ride,是讓小朋友坐在家長的腿上來完成的,看一看下面的小視頻。

音樂早教 - 律動(lap ride)與表演(vocal play)

聽覺與味覺嗅覺:

這一點需要用到一些想像力,它有點像過家家,有時候我們又把它叫做vocal play,就是一邊念臺詞一邊表演,上面視頻中的第2段講的就是這個。

聽覺與視覺:

去大自然中感受音樂吧。

鎮上的小河在冬天一半靜止一半流動的樣子

古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是不是沒有一樣不是音樂的?

比如看到一片樹葉隨風飄落,這像不像是一段平滑連續的音符呢?這就是音樂中的Legato。

看到一隻小松鼠嗖嗖幾下就從一棵樹上跳到另一棵樹上,這像不像是一段跳躍的音符呢?這就是音樂中的Staccato。

所以你發現了嗎,一對「連續」和「跳躍」這麼重要的音樂概念是可以通過「耳朵聽「,」眼睛看「,以及「身體的移動」這麼多方法來感知的。

音樂與語言發展

音樂對兒童語言發展的幫助應該不需要過多的解釋了,最簡單的看,小朋友的唱歌和說話基本上是同頻發展的。

2歲的孩子大概開始說一些完整的句子,這也是ta們可以唱一首完整的歌曲的時候,比如《小星星》,《兩隻老虎》。

除了兒歌,另外一種音樂形式的語言啟蒙素材就是童謠了,我是非常喜愛童謠的,還自己編過一兩首,現場帶小朋友們念時竟然反應還不錯呢!

說到中文的聲律啟蒙,大家也許首先會想到念唐詩,我很喜歡古典詩詞,不過哪怕是最淺顯的唐詩,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孩子其實都是理解不了它的意境的(當然並不是說就不能念),但是童謠就不一樣了,它是特別貼近兒童的生活和認知理解能力的,這也是我一直堅持在故事會上帶小朋友們念童謠的原因,不管是中文的還是英文的。

音樂與精細動作

音樂遊戲中有很多是特別鍛鍊小朋友的手指精細動作和手眼協調能力的,比較有代表性的算是手指謠了,手指謠是童謠的一種,下面的視頻裡有一首很經典的英文手指謠。

至於其他針對手眼協調能力的音樂遊戲以後再陸續介紹哦。

音樂早教 - 英文手指謠「Tommy Thumbs Up」

音樂與思維邏輯

音樂還和思維邏輯有關嗎?有的。

其實歷史上有不少著名的科學家同時也是非常棒的音樂家,至少是音樂熱愛者吧,最為大家熟知的當然是愛因斯坦,他的小提琴就拉的特別好。

姐弟倆的音樂早教老師說的最多的兩點就是steady beat(穩定的節拍)和pattern(規律)。

Steady beat (穩定的節拍):

一個人身體內在的「steady beat」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走路,說話,騎車,刷牙,和各種體育運動中都離不開腦子裡的這種「穩定的節拍」。

小朋友在早期的音樂啟蒙中得到的"steady beat"方面的訓練對ta之後接受專門的音樂(比如樂器學習)和舞蹈學習是非常有幫助的。

而且有研究表明一個人的Rhythmic Accuracy(節奏的準確性)和IQ測試之間有著很強的關聯性。

姐弟倆經常會在音樂課上用不同的樂器隨著音樂打節拍,而且老師會特別強調要保持穩定的節拍,課堂上還會通過其他節湊感很強的童謠配合肢體的運動來強化孩子們內在的steady beat。

Pattern(規律):

音樂在它的旋律,節奏,強弱,連續和跳躍等這些元素中都存在著大量的「pattern」,也就是很多規律性的東西,最簡單的例子,比如《小星星》這首歌就是ABA的形式。在一些古典音樂中,這種pattern就更多了。

而嬰幼兒的大腦天生就喜歡去尋找這些音樂中的規律,這也許也是為什麼嬰兒都容易被音樂吸引的原因。

而且事物中的規律可以大大提升我們的短期記憶的容量,總之,當小朋友浸潤在音樂當中時,ta是在做著「腦力操」的。

音樂與社交情感

其實之前的篇幅中就提到了,早期的音樂啟蒙最強調的就是孩子與成人之間的親密互動,和在這種互動中彼此建立起來的了解,信任和聯結,這是最珍貴的東西。

而且音樂遊戲中的互動往往都具備了」人在心在「,」眼神的交流「,」身體的接觸」和「好玩有趣的事情」這4個要素,這也是我之前分享過的關於高質量親子陪伴的4個關鍵。

我在線下活動中總會安排「靜聽欣賞」的環節,大家一起先做幾次深呼吸,然後我會調暗房間的光線,播放一首輕音樂,讓小朋友和家長依偎在一起靜靜的欣賞,這個畫面每次都會讓我動容。

除去親子互動不說,音樂本身就和其他任何藝術形式一樣,都是情感的表達:快樂,悲傷,振奮,低落,緊張,放鬆等等。

兒童的感知能力是非常敏銳的,哪怕在ta們還不具備這些詞彙量的時候,也可以從音樂中感知到人類的這些情感。

而且你完全可以在聽到一段音樂時給孩子用語言描述出來你的感受,這其實也是在幫助ta們建立起相應的詞彙表達庫,讓ta們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情感和情緒。

叨叨幾句

今天的文章對音樂早教的理念和方法做了一些綱領性的總結,這樣的總結也讓我自己更加確定了音樂真的是一種激發全腦的啟蒙活動,而且是能讓大人和孩子都放鬆下來享受當下的一件事情。

之後我還會從這篇文章中提到的每個細分領域裡做更多具體的分享,包括內容,方法,教具等等。

感興趣了解和學習更多的朋友們不要忘了給我加個「星標(置頂)」,這樣就不擔心會錯過以後的文章了。

END

喜歡我的話,不妨加個星標,常來這裡坐坐呀!

By 又唱又跳的 超雄 

2019.3 克利夫蘭

超雄:坐標克利夫蘭,2年+線下雙語音樂早教經驗,組織過上百場音樂早教活動,有兩個萌萌噠的混血雙語寶寶,姐姐Mia(5歲)是個小甜心,弟弟Ian(3歲)是個淘氣包和段子手。

猜你還喜歡

6個適合晚飯後到睡覺前全家一起玩的小遊戲(零道具)

經典棋牌類桌遊整理,附玩法 | 周末午後的家庭時光

玩具房怎麼布置最能激發學習欲和創造欲?

後臺「回復」「加群」,加入「0-6歲中美育兒交流群」

後臺「回復」「手工」,查看簡單好玩的親子手工集錦

後臺「回復」「生活英語」,學習地道的親子生活英語

菜單欄點擊「英文兒歌」,看經典英文兒歌視頻(帶玩法)

相關焦點

  • 全腦開發、蒙眼識字?別讓「偽早教」毀了孩子!
    昨天我的朋友芝芝媽突然給我發了個視頻,我點開一看,視頻裡有個孩子戴著個黑色眼罩,他打開了一本書,用手指摸著書上的文字,隨後居然流利地讀了出來,仿佛是有一雙透視眼。《中國教育報》2019年06月24日第2版我把報導轉給芝芝媽看,這才勸服了她。她也非常驚訝,想不到朋友孩子也會騙自己的爸爸媽媽,決定好好再找朋友聊聊。
  • 聊育兒 | 歷時一個月的總結,終於整理出早教啟蒙那些事兒,快來抄作業吧~
    兒童早教怎麼選?喵媽今天就來和大家揭秘合合仔這些年探索的早教玩具,早教課程等等等等,超級乾貨,寶媽們快來mark住這篇,早晚你都會需要它!寶寶大腦的發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早教有可能對寶寶大腦帶來促進作用,但家長也應該心態平和的去看待這件事,不應該急功近利。
  • 「全腦開發」真能讓孩子變聰明?早教亂象亟待治理
    原標題:「全腦開發」「右腦教育」早教機構真能讓孩子變聰明嗎孩子有人教、有同齡人陪伴,這本是雙贏的好事,但是記者在林林總總的號稱有提升智商神功的早教機構中探訪,卻發現了諸多問題:有的機構涉嫌虛假宣傳,有的機構則擅長「販賣焦慮」,提前學、超綱學無處不在,這其中的教育理念令家長困惑、令社會擔憂——↑2018年上海國際親子展現場正在體驗的兒童。
  • (首次公開1-3)經典山葉音樂啟蒙教程免費分享
    沒有什麼比音樂趣味課更適合兒童早教了!
  • 「全腦開發」「右腦教育」 早教機構真能讓孩子變聰明嗎
    每一家機構門前都人滿為患。記者發現,早教除了以「音樂」「運動」「遊戲」「歷史風物介紹」為主或主打「藝術」「社交」「學科知識」牌的機構外,還有一個重要類型,那就是主打「智商提升」的,而此類機構概念最為複雜。這類機構大多從國外舶來,寫著「右腦開發」「全腦開發」的招牌,「教學方式是通過快速展示『閃卡、曼陀羅卡』等卡片,啟發孩子思考,提高孩子智力。」李女士告訴記者。
  • 0~3 歲音樂啟蒙怎麼做?看完這篇在家輕鬆搞定
    錯過 0~9 歲的發展期,也可以學得比較好,只不過很難達到自身的音樂天賦所允許的最好的水平[2]。難怪像是德國、美國等發達國家,都把音樂啟蒙納入幼兒園的必修課了。知道了音樂啟蒙要趁早,顧慮也隨之而來:孩子年齡太小,送到音樂班也哭鬧不停,怎麼在家做音樂啟蒙?音樂啟蒙不當,會不會扼殺孩子的興趣?
  • 早教品牌怎麼選?選擇困難交給碰碰狐家庭課堂解決
    針對1-3歲不同月齡段的兒童學習特質和習慣,碰碰狐家庭課堂將線上原創優質內容與線下配套教材教具相結合,給孩子提供富有趣味、高質量的雙語學習體驗,助力兒童在習慣養成、思維認知、情商培養、體能發展等全方位的啟蒙教育。
  • Babycare推出親子教育品牌BCKID 可為0-3歲定製線上早教課程
    近日,知名母嬰品牌Babycare正式推出親子教育品牌BCKID,該款產品以App+教具盒子形式為主,是一款針對0-3歲兒童興趣啟蒙與能力開發的線上早教產品。
  • 聊聊1-2歲寶寶的音樂啟蒙
    這些變化都讓我和太陽妹妹喜出望外,我還查了一下音樂啟蒙的好處,總結如下:1)提高寶寶對音樂的感受力,挖掘寶寶的音樂潛能實際上,寶寶對音樂天生就有敏銳的感受力,所以只要聽到音樂,大多數的寶寶都會手舞足蹈,以他自己的方式表達對音樂的喜愛之情
  • Babycare推出親子教育品牌BCKID,為0-3歲兒童定製家庭式線上早教服務
    來源:時刻頭條近日,知名母嬰品牌Babycare正式推出親子教育品牌BCKID,該款產品以App+教具盒子形式為主,是一款針對0-3歲兒童興趣啟蒙與能力開發的線上早教產品。(BCKID早教盒子)隨著國家二孩政策放寬,早教行業蓬勃發展。根據《中國早教藍皮書》數據顯示,預計到2025年我國早教市場規模將突破4500億元。目前市場上大多數兒童教育產品均處於發展初期,存在較大增長空間。同時,公開信息顯示,在大部分中國家庭中,媽媽仍是育兒主力。
  • 3套上百首寶寶早教啟蒙音樂,贏在起跑線,快來領!
    三套上百首寶寶早教的啟蒙音樂,多聽讓孩子先天具有藝術細胞,也可以用來做胎教哦!牛奶母嬰精選」(如您已經關注我們請忽略此步驟)2.分享此篇文章到您的微信朋友圈3.發送「啟蒙音樂」到「牛奶母嬰精選」公眾號,即可免費領取《莫扎特IQ效應》3張CD 共42首
  • 早教開發全腦,靠譜還是忽悠?腦科學這麼說……
    「開發智力」「開發潛能」「開發全腦」,早教機構的口號一個比一個喊得高大上。 可這些說法是純粹忽悠家長掏錢的?還是背後真的有科學依據?普通人真得很難分辨。我也是在了解過大腦發育以後,才確定,好的早教,確實能開發腦子。
  • 1000首原版英文兒歌——開啟英文啟蒙之路 (附下載連結)
    【兒歌】一、Super Simple Songs這套兒歌資源是美音,改編的都是經典童謠,非常適合零基礎的低幼寶寶:一是歌曲簡單易懂,歌詞好記,單詞句型都不難;二是重複性高,好唱;三是旋律簡單,特別好記。Super共有3張CD (73首兒歌)+1張聖誕專輯。
  • 以課程為載體,致力培養「最強大腦」KiDSHUB爭做全腦託育先行者
    雖然離開職場已有5年,但是,珊珊渾身上下充滿能力,她有個堅定的目標——要把事情做好,要把團隊帶起來。就這樣,頭腦靈活、踏實肯幹的她,一步步將以全腦課程為特色的早教品牌扭虧為盈,帶入正軌,一改往日的頹態。曾經士氣低下的團隊重整旗鼓,課程的專業讓孩子進步明顯,家長對中心的認可和老師的感謝,也讓中心時時充滿正能量。
  • 寶貝畢業季,新愛嬰"萌"寶線上活動開始投票啦~
    會感恩的孩子才能飛翔,會感恩的孩子才能見到彩虹,同時為了感謝新老會員對我們新愛嬰早教中心的信賴與支持,我們園區特舉辦此次新愛嬰「寶貝畢業季」的線上投票活動。大家都準備好了嗎?投票活動開始嘍!        新愛嬰,2003年3月7日創建,是中國最大的蒙臺梭利早教連鎖機構,是中國蒙臺梭利早教事業開創者。
  • 腦科學家洪蘭:別再讓「偽早教」毀孩子,激活孩子大腦,做到這3點就夠了!
    ……無論是雙語班、蒙氏班,還是右腦開發、全腦開發的課程,先給孩子報名再說!「偽早教」不停的向父母傳遞超前教育的錯誤理念:左右腦開發更聰明、1歲多就死記硬背加減法,2歲學英語,3歲學認字……▲洪蘭教授和家長們歷時半年的時間,這門《跟洪蘭學科學教養》的課程,終於要和大家見面了,這也是我首次線上視頻課。
  • 魔力沙製作西瓜玩具,學習認識顏色,英語早教啟蒙手工視頻
    魔力沙製作西瓜玩具,學習認識顏色,英語早教啟蒙手工視頻 2020-09-12 07
  • 早教啟蒙涉獵頗廣,英語賽道競爭激烈?大廠入局,字節首秀搶眼!
    其中,關鍵詞「兒童遊戲」在近 30 天內累計上榜 47 次,累計上榜時長達 1 天 2 小時 57 分,可見具有益智啟蒙作用的兒童類產品在近期有著相對較高的熱度。早教產品增速放緩,行業需求仍有空間七麥研究院選取了 App Store 教育免費榜中排名 Top200 的產品進行分析,發現在這 200 款產品中,與早教相關的產品就有 45 款。從上線時間來看,2017 年成為了早教產品的爆發元年,在隨後的近三年中,新增早教產品的增速已經開始放緩。
  • 巧虎早教--教你怎樣做孩子的啟蒙老師!
    啟蒙教育哪家好?對於許多家長來說都是個難題。作為家長的我們都希望孩子可以成龍成鳳,希望孩子以後可以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但是又害怕自己會把孩子教差,畢竟自己也不是這麼專業的。想要讓孩子接受專業的啟蒙教育,選擇的時候卻又會非常糾結,不知道啟蒙教育哪家好。
  • NYC紐約國際早教乘風破浪,重磅推出21天親子共讀挑戰賽
    希望每一個孩子在家長的陪伴下,成功完成挑戰,獲得「Little Challenger小小挑戰者」的稱號,同時還將評選出「Little Musician小小音樂家」 ,「Little Scientist小小科學家」,「Little diplomat 小小外交家」 稱號的獲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