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宸汐緣》導演林玉芬:「戴著鐐銬跳舞」,也有無限可能

2021-02-18 澎湃有戲

撰文:澎湃新聞記者 楊偲婷

在暑假眾多大劇同臺競演的大環境裡,張震和倪妮主演的《宸汐緣》一開始並不出挑。這部古裝劇有著同類題材中必備的一切元素:神魔大戰,神仙虐戀,唯美畫風。觀眾們對這樣的故事已經缺乏想像的空間。但開播不久,口碑有回升趨勢,喜愛這部劇的觀眾戲稱這部劇叫「土味緣」:舊瓶裝新酒,別有一番風味。

這個故事中的神仙們,多了更多凡人的生活氣息,喜劇元素和現代網感式橋段在其中比比皆是。什麼神仙一氧化碳中毒、鮫人男變女追兄弟,充滿娛樂性的同時,往更深處看,也是一種對如今該類題材嚴重同質化的解構和自我調侃。導演林玉芬表示,這種喜劇性,是她在看到劇本後,決定加入的新元素。


林玉芬早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在TVB工作多年,後來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內地。比起很多香港本土導演,在中戲學習的經歷,讓她對內地的創作氛圍和市場需求有著更準確的直覺。她趕上了國內古裝仙俠偶像劇的熱潮,《仙劍奇俠傳3》《三生三世十裡桃花》《花千骨》等大熱作品,皆出自她手。


專注於IP改編多年,此次創作一個原創故事,林玉芬覺得在創作空間上廣闊了許多。從故事細節到人物設定,都給了她更多的嘗試和探索的可能性。在《宸汐緣》中加入喜劇元素,讓這個故事多了不一樣的觀劇快感。


作為導演,林玉芬在業內算是最體諒投資方的導演之一。她表示在TVB工作多年,學到了很重要的一點:我們不能任性。投資方的錢也來之不易,導演應該要懂得在有想法的同時,知道怎麼把錢花在最實在的地方。而對於古裝劇如何在有限的模式和空間裡,去給予觀眾新鮮感,她把目光投注於細節的創新。在她看來,「戴著鐐銬跳舞」,也有無限探索的可能性。

導演林玉芬


【對話】


老套的題材如何拍出不一樣的味道


澎湃新聞:現在看到的《宸汐緣》,好像和之前類似題材有些不一樣的東西,比如它的喜劇風格是比較明顯的?


林玉芬:結構的框架還是有神魔之戰的那些東西,但主要是說故事的切入點跟臺詞的風格有點不太一樣,它是有點喜劇的,之前編劇在朋友圈裡說,她沒想到她的文字會呈現出這樣的喜劇效果,說導演真厲害什麼的,我說你真的不知道你的文字有那樣的空間嗎?


但是我們的喜劇元素不能淹沒了主角九宸,他是戰神,他給人的感覺一定是很高冷的,但我覺得這個戲也不能把他(從一個喜劇氛圍中)單獨隔離出來,這樣也很不好。後來張震也會問,有些部分他可不可以用喜劇來演。


之前大家會覺得,這個戰神應該是比較正經的,所以一開始,他在提出這個訴求時,我心裡其實也有擔憂的,要從一個這麼高冷威嚴的角色,怎麼樣把他揉進一些喜劇的東西到裡面。但我是一個開放式的導演,我會願意接受演員的想法,因為我覺得他們一定是在表演過程中,看到了一些東西,而我可能還沒發現的。然後我在考慮的時候,也覺得劇本中有一些篇幅,比如九宸一氧化碳中毒啊,小狗的出現之類的,那些都是讓他可以慢慢軟化的橋段,就潛移默化一點一點地變化,到後面他下凡的時候,就有更加喜劇的部分,大男人變成小男人,會有一個比較自然的過渡。

眾仙調侃上神


澎湃新聞:確實好像因為喜劇元素的加入,在演員選擇上,也和一般同類題材不大一樣,有喜劇演員出現,比如張海宇。


林玉芬:對,因為看到劇本時有一些喜劇的東西,選演員的時候,我就會覺得說,我們這個戲新的元素是喜劇,那就加一點喜劇的演員在裡面。所以在找演員的方向上會有點不太一樣。我也想嘗試一下不同的演員的質感,大家可能覺得這是偶像劇,所有演員都該是帥哥美女啊,所謂的仙氣啊。但我就覺得:為什麼就不可以有別的可能性?


比如十三這個人物之前是一個男人,我就覺得她應該很高大,所以找到了那廣子。然後我再看到張海宇,覺得太棒了,他個子比那廣子小,有一個這樣的CP出來,感覺很形象很好玩。加上兩個演員本身,他們表演中也挺會互相交流的,節奏配合得很好。是蠻有亮點的一個CP。

張海宇、那廣子


澎湃新聞:這個故事確實男女主的情感發酵過程比較好玩,不是同類題材裡那種純美浪漫的,而是女主古靈精怪,而男主笑點太低的一對情侶,你對倪妮的表現怎麼評價?


林玉芬:其實好像也蠻少看到倪妮演這種蠻古靈精怪、還有點喜感的角色。當初她自己也會跟我們開玩笑,老是說我已經30歲了。她雖然說是這麼說,但她自己會想很多細節,來豐滿這個小女孩的人物可信度,這對她來說也算是一個挑戰吧。我覺得在創作過程中,大家的互動是比較頻繁的,會不斷溝通和嘗試不同的表演方式。因為這不是一個IP改編,而是原創的劇本,所以大家對人物的設定和想像是有更大的空間的。

倪妮飾演靈汐


澎湃新聞:作為一個原創作品,這部劇其實相比IP改編,沒有那種被原著所束縛的感覺,空間會更大?


林玉芬:可以這麼說,如果你有IP的話,你已經知道前中後的發展和結果,你會知道怎麼在表演和敘事上去過渡,基本上演員看小說的時候,就已經大概能夠掌握了人物。而我們這次的創作,它一直需要大家一同去摸索。有的東西甚至是到了現場,我也沒法確定的,我需要跟我的整個創作團隊一起去聊,去碰撞一些靈感出來。其實也不是說到了現場才知道怎麼去拍一場戲,但有些東西肯定是會受到現場的啟發,因為排戲跟現場的場景肯定是不一樣的感覺。

倪妮、張震


澎湃新聞:前面也說到兩位主角的表演,他們是一開始就確定的人選嗎?因為這個組合就很多觀眾會覺得還蠻驚訝的。


林玉芬:張震他之前也一直沒有演過電視劇,這個可以說真的是製片人的誠意打動了他,反正我知道製片人還有寫信給他,跟他講我們是怎麼樣的一部作品,為什麼希望他來演。


張震其實一開始沒有太表現出他的不適應,但後來熟悉了,他就會告訴我,其實他很慢熱,他一直在適應。他也是一個寡言的人,不是跟人自來熟的性格。所以在工作的過程,一開始我會覺得他有一些反應怪怪的,其實他在適應電視劇的拍攝方式當中,因為他一開始不知道電視劇的表演到底是要什麼樣的反應。後來我拉他到機房,給他看之前那個星期拍的戲,他就知道大概出來的質感應該是什麼樣的。他也跟我說,有什麼要求儘量說,NG就NG,多少次都沒問題的。他也會特別照顧別人的感受,自己的不習慣,他會默默地去消化。

張震飾演九宸


澎湃新聞:有些觀眾覺得,張震的外形不是所謂的「仙氣」。好像和大家想像的有點差距。這個一開始在他的造型和角色定位上是怎麼去考慮的?


林玉芬:觀眾的反應可能是因為他和之前很多那種男主角不一樣,其實他是一個戰士,應該要硬漢一些,成熟一些。


澎湃新聞:另外整個劇的節奏,還有一些細節的處理,和以前的很多同類題材的劇還是挺不一樣的,它有些更日常的小趣味,那種比較瑣碎的東西,在之前這種題材的作品裡,還是比較少見到的?


林玉芬:其實真的是基於劇本,比如一些喜劇橋段,然後美術也把它細化了,比如說浮雲殿的生活區的劃分。大家也都開玩笑,我們哪知道神仙的生活是怎麼樣的。我們需要去建構另一個世界,那我覺得用一種更生活化的模式來呈現在觀眾面前,也是會讓它有不同的質感和層次。

劇中部分場景


澎湃新聞:這類題材,古裝啊,神仙戀愛啊,已經拍了很多年了,確實也形成了一套故事母題和美學風格。在這個框架裡面去進行創作,如何去避免重複,去實現一些創新的東西?


林玉芬:我覺得有時候確實很難規避一些情節的重複。我是努力在細節處理上儘量避免觀眾覺得沒新意,再加一些不同的元素,像這部劇做一些很生活化的元素進去,用喜劇來衝淡之前我們慣常見到的那些模式。


TVB的訓練+中戲的學習


澎湃新聞:之前你在TVB做了七年,這段工作經歷,你吸取到最重要的養分是什麼?另外TVB的體系裡面有沒有一些,你覺得沒那麼好的東西,在你後來創作過程中,你是去避免的?


林玉芬:在TVB的訓練就是一個系統,會告訴我們不能任性,一定要在預算裡面去完成作品,而且要把故事說清楚。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訓練,也讓我學會體諒製片方和投資方,他們給的錢,我們怎樣去把一分一毫用在實處,不要浪費。


但它不好的地方,可能是,我記得當時有一個事件是導演改了編劇的劇本,然後TVB下了一個命令,就說以後導演不要私自改劇本。這個我會覺得說,讓導演太被動。


因為我們作為導演,當然儘量去體會編劇的創作,他的鋪排,他的目的性,每一場戲的功能性是什麼,但他們有可能也會有錯漏。而且如果是新編劇,他的技術不夠的話,有可能這個劇本就不夠成熟。如果公司下死命令不能改,我覺得導演會形成一種思考習慣,就是不改劇本我就最安全了,但導演創作的主動性就受到限制,如何待在安全地帶,成了導演的最主要的一個工作了。


澎湃新聞:你是中戲畢業的,中戲當時對導演的教育體系,和TVB的一些創作要求還蠻不一樣的?


林玉芬:TVB學到的是技術,是一個製作的技術。怎麼樣去控制預算,怎麼樣去排列組合,怎麼樣去拍攝,也沒有人專門教你,都是直接到片場在實踐中領會。


然後中戲是一個戲劇的學校,它會教你什麼是戲劇衝突,怎麼樣去做人物,是比較基礎的,兩個加起來我就覺得剛好。


澎湃新聞:所以像在TVB又讀了一個大學?


林玉芬:對,而且它是給工資讓你去拍戲的。當然我覺得工資並不是關鍵,我覺得那是栽培人的一個好地方。但我覺得可能它沒有把人獨有的個性培養出來,變成大家都一樣。


澎湃新聞:前面提到的學著體諒投資方,控制預算,也是除了把控作品的藝術性之外,導演價值的很重要的體現方面是嗎?


林玉芬:其實我覺得看你怎麼看,投資方的錢也來之不易,如果你很任性地說,為了藝術我要這樣我要那樣,但到最後沒有用得很好的話,就變成浪費。但如果你有想法的同時,你也有把握我用的錢,觀眾都能看得出來,這個是很好的。


所以我要一直去平衡,要知道錢花在哪裡是最能體現出效果的,導演是需要有製片人思維的,很多人都說:誒,你也可以做一個製片人什麼的,我說不行,因為我覺得如果要我單獨去平衡錢,我是不行的,但如果在導演的位置上去平衡我到底要不要把錢用到這一塊,這是另外一碼事。


澎湃新聞:這些年很多港臺導演都把工作重心放在內地,像過去港臺的影視創作者,他們的專業技能和工業化水平,可以說是優於內地創作者的。但隨著現在內地的資本技術的發展,你覺得現在港臺的影視創作者,優勢是什麼?


林玉芬:其實這個真是個體的不一樣。我也覺得很幸運也很神奇,現在能有一塊自己創作上的小小天地。我覺得之前大家可能會有優越感,我是香港來的,我是臺灣來的,但是現在大家都在一起工作和競爭了,內地的導演是很厲害的,而且他們也特別有個性,他們的個性是這塊土地給的,他們的創作是比較開放的,他們懂得國情。


澎湃新聞:現在這兩年古裝劇每年在衛視播出數量是有限的。另外現實主義題材大熱,古裝劇要面臨一個挑戰和變革。對於這個現狀你怎麼看的?


林玉芬:我覺得真的是無所謂的。我自己覺得說一路走來,我們都會遇到好的,遇到不好的時候,怎麼樣看待這個問題,也是該整個影視圈的同行去慢慢消化。


現在現實題材劇很多,但有的沒有挖掘到現在社會一些最切身的問題,怎麼樣找題材去說所謂的現實故事,真的還是要花一點心思。


雖然我覺得古裝劇的空間少了,但還是有很多觀眾會喜歡看。我覺得反而比較痛苦的是投資方。我們創作這邊,其實要慢慢沉澱,去思考到底我們應該要寫的是什麼。

聲明:我們是澎湃新聞文化娛樂部的微信公眾號,欄目官方微博為「澎湃有戲」,唯一的APP叫「澎湃新聞」。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有戲」欄目,未經授權,謝絕轉載。轉發朋友圈請隨意。

相關焦點

  • 「慢下來」的《宸汐緣》憑何逆襲?|專訪導演林玉芬
    作為曾經執導過《花千骨》《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等多部備受觀眾喜愛作品的金牌導演,林玉芬再次挑戰同題材作品,的確需要突破點什麼才行。不過,剛剛接觸到劇本的林玉芬對如何創作還沒有確切的思路。她只知道,為了能夠保證觀眾在看到這部作品的時候既能嗅到一絲熟悉的親近感,又能令他們直觀地感受和接受到一些不同的內容設計,這一次面臨的挑戰,似乎比往常都大。
  • 不會「戴著鐐銬起舞」的香港電影人
    具體到「戴著鐐銬起舞」的電影人,有個人不得不先提一下,那就是我國內地第五代電影導演的核心之一陳凱歌。電影裡的梅蘭芳,沒有用「戴著鐐銬」這個說法,用的是「掙脫紙枷鎖」,含義是一樣的。到最後,梅蘭芳有沒有掙脫紙枷鎖呢?我認為是沒有,也不可能掙脫。就和戴著鐐銬拍這部電影的陳凱歌一樣,都是斷不了線的風箏。
  • 《宸汐緣》的「二見鍾情」丨專訪
    」 導演林玉芬接受採訪時,劇情播出正酣。因為之前她已經與華策克頓旗下劇酷傳播極美工作室有過一次很成功的合作。所以此次合作《宸汐緣》,團隊與導演都早已經磨合出了默契。在高品質的要求下,劇本的打磨就成了重中之重。「我們是一直在做劇本的優化。因為這是一個原創的劇本,所以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我們需要跟演員一起在理解劇本的基礎上,重新構建出人物的發展路線與世界觀。」
  • 《獬豸》:戴著鐐銬跳舞的韓劇,借古諷今一流
    畢竟韓國影視都是戴著鐐銬跳舞,你拍歸你拍,我,不改。
  • 《獬豸》:戴著鐐銬跳舞韓劇借用過去諷刺現在
    不過,從現在播出的圖片來看,雖然有逆轉的可能,卻還是比較小的。作為一個沒有權力的宗族,主人公被大臣鄙視為王子,並且經常表現顯示他的仁慈和智慧無雙。雖然這是塑造仁愛明君的一個細節,危機四伏的情況下無法理解王子或編劇的高尚心靈。然而像其他韓國電視連續劇,甚至古裝劇,編劇總是反映一些現實。
  • 【鷹雄會•國際艾美獎系列專訪】林玉芬:簡單感性的少女心導演
    收視火爆,該劇的導演林玉芬功不可沒。作為最早從香港北上的導演之一,林玉芬多年來打造了《仙劍奇俠傳三》《步步驚心》《花千骨》《無心法師》《微微一笑很傾城》等多部膾炙人口的電視劇,成為品質和爆款的保證。近日,林玉芬受邀擔任由華策集團克頓傳媒主辦的第45屆國際艾美獎最佳女演員歐洲區半決賽的評委,鷹雄會記者也趁機對她進行了專訪。
  • 那些戴著「鐐銬」跳舞的人們|故事
    就像其中一位姑娘所說,誰的生活不是「戴著鐐銬跳舞」呢?在第一次心理諮詢結束不久後,楊安去前男友的樓下,苦等了5個小時。這也是她見心理諮詢師的主要目的:希望能找到跟前男友更好的相處方式,改善自己在上段關係中出現的諸多問題。
  • 撲朔迷離的李白:戴著鐐銬跳舞的曠世奇才藏著多少秘密
    也就是說李客可能是在705年神龍政變後才潛逃回四川,而李白出生於武則天長安元年(701年),李客潛逃回四川時五歲的李白也一同回到四川綿陽江油,如此一來,李白的出生地很有可能在遙遠的西域。後世都以為李建成被滅門,肯定沒有血脈留下來了,不過人們忽略了一點,李建成死時38歲,雖然他的長子李承宗早死,史書沒有記載是否留下子嗣,不過古人一般結婚都很早,十幾歲當爹很正常,就算按15歲生李承宗,到李建成被殺時,李承宗也有二十歲左右,很可能留有子嗣。
  • 同一個導演,為什麼《宸汐緣》評分比《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高?
    目前為止,《宸汐緣》豆瓣評分為8.1。兩部電視劇的導演都是林玉芬女士,她在拍完《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之後就開始籌劃《宸汐緣》的拍攝了,可以說兩部電視劇的劇組是同一個團隊,這點從動作特效、服裝造型上就可以看出來了。
  • 《三生》導演林玉芬:做劇不能只獻媚一個層次的觀眾
    近日,《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導演林玉芬接受中國青年報專訪。作為《花千骨》《微微一笑很傾城》等多部熱劇的掌舵者,林玉芬自認為創作的信心源於態度——始終勤懇、用心對待每一部作品。她表示,其實每接一部戲,內心都是戰戰兢兢的,並非總有把握讓當下觀眾喜歡。「我只是憑著自己對作品的了解用心去做,再加上運氣很好,擁有製片方的支持和團隊工作人員對我的加分」。
  • 專訪《宸汐緣》製片人|匠心打造東方故事,再造暖心極美愛情
    一幅桃花源裡、落英眷美的唯美畫面映入觀眾眼帘,開播以來,「倪妮古裝」、「張震劇裡捏倪妮耳垂」、「宸汐緣」、「張震倪妮虐」等關鍵詞相繼登上熱搜高位。同時,劇集其他榜單如微博話題榜、德塔文電視劇排行榜貓眼網播熱度排行榜等也有不錯表現。觀眾們紛紛慨嘆其置景典雅用心,傾倒於其美輪美奐的中式美學世界。
  • 金牌專訪丨暑期檔冠軍導演林玉芬:《微微一笑很傾城》給我出了個大難題
    而這個清風的締造者,就是香港著名導演林玉芬。除了這種「無實物」作業,導演對這部戲的要求必須是「懂得玩遊戲的人看到這些畫面是有親切感的。不玩遊戲的人也要看得懂。」所以,林玉芬導演既要加入生活中的片段,也要加上遊戲的對接,同時還要將二者融合在一起,讓電視劇看起來頗有生活感,這對於林玉芬來講的確是第一次。
  • 42個國家和地區出臺禁令,電子菸如何戴著鐐銬跳舞?
    目前看來,全球開啟的禁菸計劃只會愈演愈烈,電子菸行業恐怕要長時間戴著鐐銬跳舞。鞭牛士(Bianews)正在招募記者,工作地點:北京。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加鞭哥微信(ID:cindyweeen)。期待有才又有趣的你加入!
  • 《宸汐緣》——我心裡的痛
    七月份的熱劇狂潮,一堆電視劇開播,這裡面也有我之前很喜歡的《宸汐緣》,所以它開播的當晚我就守著愛奇藝看片,然而看完——我的心真的好痛
  • 《宸汐緣》命中陳鵬萬裡「燒烤逼供」輕鬆獲勝寶青
    由華策克頓極美工作室出品,由林玉芬和梁勝權導演,主演張震、倪妮、陳鵬萬裡主演的古裝神話劇《宸汐緣》正在熱播。戰神九宸(張震)和女孩靈犀(倪妮)在相處過程中逐漸發展了彼此的感情。然而自始至終,他始終是一對胸有成竹,果然欽原輕鬆解開了鐐銬,寶青跑掉了,這兩個熟人開了一條「相愛相殺」路。
  • 《宸汐緣》大結局口碑逆襲,這個男人是如何實現「震香」的?
    作為張震出演的首部電視劇作品,《宸汐緣》自播出以來就備受關注。然而,在播出前期,該劇的成績卻並不理想。因為年齡和造型的問題,張震遭到了網友的群嘲。那時,男主太老、太醜的聲音不絕於耳。但令人沒想到的是,就在大家認為這部電視劇鐵定撲街的時候,卻突然峰迴路轉。在播出一段時間後,《宸汐緣》的口碑實現了逆襲。
  • 張震《宸汐緣》口碑逆襲 實力演技力撐小熒幕「震香」成風
    「低潮」遇冷中首播的《宸汐緣》在開播兩周之後局勢逆轉,收視率穩步提高的同時,劇集口碑也逐漸逆襲,豆瓣評分從5.3飆升至6.9分,並且有持續走高的態勢,眾多觀眾已經忍不住說了句「真香」,親切稱呼《宸汐緣》為「土味緣」,預料之外的喜劇元素以及主演的實力演繹讓人收穫了意想不到的追劇快樂。
  • 真香預警,豆瓣8.3分的原創仙俠劇《宸汐緣》
    今天浮生就給大家安利一部我個人覺得近幾年來很不錯的仙俠劇——《宸汐緣》。我打出「宸汐緣」三個字大家可能都沒什麼印象,但如果我說「就是那部張震和倪妮主演的古裝劇,就是張震造型很醜的那部劇」,大部分人可能還是有一點點記憶的。誒,這劇真的冷,浮生身邊幾乎沒有姐妹看過,給她們安利,人家一看劇照宣傳就被勸退了!
  • 《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導演林玉芬:想突圍就必須要有「好底子''支撐
    這是一個熱播劇導演對行業的看法。電視劇《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以下簡稱《三生三世》)目前在微博討論量達到64.1億,上線18天,全網播放量達到108.8億。人們對劇中的人物和情節津津樂道,使之成為了開年話題度最高的電視劇。昨天導演幫專訪林玉芬,和她聊了聊《三生三世》的幕後製作故事。
  • 《宸汐緣》播完「真香」,憑什麼?!
    導演林玉芬,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和唐人影視公司淵源頗深。我們熟悉的唐人系經典作品,都有林玉芬導演的參與,如《射鵰英雄傳》(胡歌版)《仙劍奇俠傳三》《步步驚心》等。近幾年,她也拍出了《花千骨》《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微微一笑很傾城》等爆款劇。